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能軟件的廣泛應用,為高校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大學生處在三觀塑造的重要時期,對于網絡信息的辨別還缺乏一定的能力,部分學生網絡法治觀念薄弱,因此信息化發展也給高校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帶來極大的挑戰。本文將從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出發,分析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創新途徑,旨在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
關鍵詞:高等院校;青年學生;信息化;網絡安全;法制教育
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網絡媒體已經成為高校青年學生日常交流和學習交流的重要媒介,遍布于生活中的各個地方。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為高校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生活便利條件,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特征和管理混亂也導致網絡負面消息泛濫,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此外,網絡上的非法交易和詐騙活動也已經蔓延到高校之中,青年學生的法制安全意識還相對薄弱,極其容易誤入詐騙的騙局,對青年徐而生身心健康和財產安全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如何提高青年學生的法制安全意識,科學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1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
高校青年學生是使用網絡最多的群體,對其展開網絡法制安全教育為了更好的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自我保護意識,并推動著高校校園和諧發展。在網絡安全中以下幾方面威脅著高校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1.1思想意識的安全威脅
大學時期是高校青年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思想觀的重要階段,他們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是缺少對信息辨別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網絡中良莠不齊信息的誤導,特別是網絡出現一些歪曲我們國家歷史和抹黑民族文化的不實言論,還存在網絡暴力、色情內容、欺詐信息等問題,誘發青年學生對正確認識事實和了解真正的歷史的誤導,不利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1.2身心健康的安全威脅
網絡是虛擬的、自由的,高校青年學生長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與他人交流,在現實生活中不與別人面對面交流,這樣會導致青年學生脫離現實,人際交往能力逐漸下降,會使他們產生孤獨、郁悶的心理,甚至占用學習時間來玩游戲,致使成績下滑,這嚴重影響著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2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推動著社會經濟高歌猛進的同時誘發出諸多的網絡安全問題,國家相關部委連續重拳出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良網絡信息的泛濫,保障著網絡信息的健康與安全,但層見迭出的高校網絡安全事件充分暴露出高校青年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諸多不足。
2.1網絡安全教育理念落后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傳統教育方式的過程中也逐漸拉大了高校安全教育與社會發展步伐的差距,高校安全教育在原有的水平上停滯不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教育理念不能隨著科技的發展因勢而新。大多高校只注重影響人身安全的傳統可視因素,對于無形的網絡安全威脅認識不足,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貸款及不良網絡信息嚴重影響著高校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
2.2網絡安全教育內容缺失
當前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依然只體現在水、火、電、交通等幾大方面,互聯網普及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校相關網絡課程內容側重于網絡建設、網絡應用、網絡病毒防范等技術理論的傳授,網絡安全方面的警惕意識、法規、道德層面的教育內容嚴重缺失。
2.3網絡安全監管機制不完善
網絡安全監管機制是高校青年學生網絡安全重要的保護屏障,目前高校基本都有較為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范機制,但因網絡安全監管機制的薄弱不能充分體現其應有的作用,網絡安全教育管理人員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在其位不謀其事,毫無戰斗力的安全監管隊伍在保障網絡安全方面形同虛設。
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創新途徑
為了增強高校青年學生的法制安全意識和文明網絡使用行為,高等院校要加強學生的網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增強網絡安全意識,自覺規范個人網絡使用行為,保證網絡使用在法制安全的允許范圍之內,從而提高個人的法制意識和文明行為,自覺抵制網絡不文明行為。
3.1利用學生社團開展網絡安全法制教育
高校青年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充足,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青年群體中的組織優勢和群眾基礎,成立學生安全教育社團。通過安全社團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網絡安全使用知識的普法教育活動,丁凱組織和開展學生的網絡安全行為教育活動,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和法治觀念,提高網絡安全使用行為規范,并且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鼓勵和號召學生參與到安全普法教育活動之中。
3.2開展網絡安全通識普法教育
面對當前復雜的信息化網絡環境,高等院校要立足學生的網絡使用現實情況,根據學生需求和行為來調整網絡安全教育課程的內容,加強法制安全和網絡素養的課程教學,對學生的綠色網絡使用進行積極引導,確保學生的網絡使用合理合法。高等院校要重視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與此同時,教師是高校教育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加強對教師的網絡安全通識教育和法制觀念培養提升,不斷更新和儲備教師的知識儲備,從而更好地培育青年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的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制安全思維和規范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
3.3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安全環境
校園環境對青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環境的營造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要加強對校園網絡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校園網絡安全建設的基礎設置,特別是對網絡安全設備的資金投入和建設,不斷完善網絡安全建設的進程和維護。再則,高校要對校園網絡進行實時的監控和安全檢查,對一些違背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和涉嫌網絡欺詐的信息進行及時處理,保障學生的校園網絡使用安全。通過校園網絡安全氛圍的營造,青年學生可以自覺樹立法制安全思維意識,對于網上的危險行為可以進行自我辨別和抵制,從而遠離網絡不安全因素。
3.4加強學生網絡安全法制教育的評估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的普及應用,網絡安全成為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課題。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法制教育活動的考核和評估,從而促使學生法制觀念和實踐活動的全面發展。基于此,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重視學生的網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加強學校多網絡安全教育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自覺進行網絡法制安全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從而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
4結語
高校學生網絡法制安全教育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和養成文明上網行為的重要手段。高校青年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追夢人,因此加強學生的網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勢在必行。面對信息化日新月異的形勢,高校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式,以法制安全教育為中心思想,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引導文明上網行為,提高學生的法制安全思維能力和網絡素養,做新時代合格的知識人才。
參考文獻
[1]肖力詮.高校危機管理視閾下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應對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05):58-60.
[2]劉慶慶,何燕君,楊守鴻.移動互聯網新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困境與策略[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218-226.
[3]張道明,王超.高校應對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途徑探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119-120.
[4]陳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探討——基于“5W”理論[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152-156.
[5]郭光芝.影響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因素研究[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7(05):109-111,121.
作者:王俊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