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繼續教育本科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專業結構失衡
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本科層次共計開設163個專業,其中有在校生的計有159個專業(見圖一),在校生共計為527327人。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本科層次共開設專業163個,有在校生的專業共計159個。其中工科50個,有在校生的共計49個;理科10個,有在校生的共計9個。在校生規模前20位的本科專業分布。綜上可見,北京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本科層次專業設置結構有如下特征:1.專業設置學科間分布差異較大工學設置專業最多,共有59個。其次是管理學,共有26個,設置專業最少的歷史學,僅有2個專業。不同學科間專業設置數量差異較大。2.在校生學科間分布及專業分布差異突出總體來看,前20位的專業數占專業總數的12.58%,在校生數卻占本科層次總在校生數的78.26%;前10位的專業數占專業總數的6.29%,在校生數卻占本科層次總在校生數的61.21%。就單個專業來說,在校生數最多的是會計學專業,為70194人,占本科層次總在校生數的13.31%;其次為工商管理,在校生為68525人,是位居第三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校生數的2.6倍,后者在校生共計26360人。最少的為工學類的信息工程與管理學類的特許經營管理,僅各有1人。就學科間相比較而言,管理學專業設置數量不足工學的一半,但其在校生數卻是工學的2倍多,前者共計為227877人,而工學為112341人。目前,繼續教育專業設置顯現出來的問題是學科間分布不均衡及熱門專業相對集中。就繼續教育的特殊性而言,其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滿足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總量的要求,而且要在人才結構上進行合理規劃以實現各類人才的最優化培養,與就業市場人才需求及經濟結構達到動態均衡。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與貿易大國,但人才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因此,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在層次結構、學科結構、布局結構等方面需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繼續教育培養和輸送的人才與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相匹配。
(二)專業設置與國家人才需求不符
按照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我國今后幾年內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在這些急需人才中,理工類人才占據了很大比例。以北航為例,北航繼續教育學院共開設11個本科層次專業。
(三)專業設置沒有凸顯其學科優勢
北京高校中不乏一些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的優秀大學,特別是其中一些大學本身就具有理工類優勢,這些大學應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嘗試將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延伸到繼續教育中去,但目前的專業設置并沒有凸顯優勢學科。由上表可見,北航繼續教育學院所設專業并沒有凸顯北航優勢學科及特色專業,如飛行器設計專業和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四)專業設置趨同專業設置趨同主要表現在設置相同專業的學校多及同一專業在校生數與其他專業發展不平衡。如2013北京高校學歷繼續教育本科層次設置會計學專業與工商管理專業的學校分別為35所和33所;設置同一專業學校數20所以上的專業共計5個。就在校生來說,僅會計學一個專業,其在校生占本科層次總在校生數的13.31%。在校生規模前20位的在校生數占本科層次總在校生數的78.26%;前10位的在校生數占本科層次總在校生數的61.21%。專業設置趨同與招生人數的過多被稱為招生的“扎堆現象”。其直接后果有諸多危害:導致生源競爭無序;專業設置重復率高常導致教育資源配置的低效率、不合理;專業設置趨同容易形成高校學歷繼續教育發展趨同化、無特色。
二、從簡單多元到有機制衡: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的多重邏輯
首先,從繼續教育專業設置來看,無論是結構的失衡、與所在高校優勢學科的不對接抑或是專業設置的雷同、與國家人才需求的錯位,究其原因,在于學術定位與社會服務定位的模糊。繼續教育常被看做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基本上都是基于現有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平移,所進行的知識結構的調整僅是從知識的深度和難度上考慮,如高等數學教育直接去掉了微分方程等內容,其他一些工科課程則去掉了一些不便教學的實驗類教學環節,這些基于“使學習變容易”的調整并不能滿足整個社會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市場變化和需求。其次,市場需求預測失誤。無論是學生選擇專業時,還是學校設置專業時,過分追求熱門專業,各專業在校生數的巨大差異和設置同一專業學校數可以充分說明這一現象。最后,對教育對象需求把握不夠。繼續教育的對象主要為成人,其學習需求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年齡、性別、教育背景、居住環境、社會角色、社會地位是制約和成人學習的重要因素”。可見,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涉及多重過程和機制,這些過程和機制只有在相互作用中才能恰如其分地認識它們各自的作用和影響。因此,采用多重邏輯的理論分析框架有助于對專業設置過程中的諸多制約因素和多方利益進行權衡,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從繼續教育的本質屬性來看,專業設置的需求主體主要為政府、市場、高校及個體。其中,在政府層面,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優化與產業結構相應的人才結構等無不與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有密切的關系。在市場層面,人才結構性短缺已成為專業設置和高校為社會服務鏈條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這一現象雖然有諸多的原因可以追究,但是作為高校在面對市場培養和輸送人才時,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人才產品不合格,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從而造成培養體系和需求體系的錯位。從根本上說,專業的學術定位和社會服務定位的錯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專業設置應關注市場的職業需要。在高校層面,高校的自我建設和發展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承擔人才培養的本源任務,確保學生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的能力。在個體層面,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應滿足受教育者的個性化需求,在知識更新、理論提升、獲得畢業證書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有的學者認為,專業設置的邏輯框架應搭建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本源職能之上,其設置依據應遵循知識邏輯、市場邏輯、人的發展邏輯與權力邏輯的四維內在邏輯結構。之所以以人才培養為邏輯起點,是因為人才培養是高校專業設置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現象,對專業設置的整個邏輯行程具有規范定向的作用。知識邏輯基于認識論哲學,認為大學的本質是為了發展知識和掌握高深學問。專業設置遵循市場邏輯是因為高校具有為社會服務的基本職能,人才培養應具有社會適用性,社會職業標準是其發展趨勢。人的發展邏輯指專業設置應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基礎上,以學生的成才成長為要旨。權力邏輯指從專業設置的管理屬性延伸出來的邏輯結構。廣義理解為高校、社會力量、學生在專業設置中的話語權。從繼續教育的本質屬性來看,專業設置的需求主體主要為政府、市場、高校及個體。其中,在政府層面,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優化與產業結構相應的人才結構等無不與學歷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有密切的關系。在市場層面,人才結構性短缺已成為專業設置和高校為社會服務鏈條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這一現象雖然有諸多的原因可以追究,但是作為高校在面對市場培養和輸送人才時,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人才產品不合格,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從而造成培養體系和需求體系的錯位。從根本上說,專業的學術定位和社會服務定位的錯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專業設置應關注市場的職業需要。在高校層面,高校的自我建設和發展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承擔人才培養的本源任務,確保學生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的能力。在個體層面,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應滿足受教育者的個性化需求,在知識更新、理論提升、獲得畢業證書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對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而言,由于其教育對象為成人,參與教育的目的為獲得與職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調查顯示大約有69%的人參與各類繼續教育是為了工作———工作需要、提高工作能力、為晉升提干創造條件、為跳槽儲備知識、學習熱門專業更好擇業等。因此,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的邏輯與全日制本科專業設置的邏輯不完全相同。具體來說,知識的邏輯與人的發展邏輯表現得不是特別強烈,而是更依賴于高校固有的優勢學科。綜上所述,繼續教育專業設置正是在多元利益需求主體的博弈中,在多重邏輯結構中演變調整的。
三、結語
據此,本文認為高校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應遵循國家邏輯、市場邏輯、高校邏輯和個體邏輯的多維邏輯結構。國家邏輯與全日制本科專業設置中的權利邏輯相似,指基于管理要素而衍生的邏輯。繼續教育作為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為目的,與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遷相一致,其發展是國家總體戰略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全日制本科專業設置相似,盡管繼續教育專業設置強調國家觀念,主張教育的社會目標的實現,承認國家邏輯的合法存在。但是,要防止走向偏激的“一元”邏輯而出現“政府失靈”,即由于教育行政部門不恰當干預造成的教育資源的浪費、某些大學的壟斷、大學間的不公平、不能對大學進行有效的激勵、大學缺乏個性的趨同現象等。高校邏輯主要指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應與所掛靠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對接,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一是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學術影響力和行業影響力。這一方面依賴于學校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取決于專業在專業領域內的影響力;二是資源優勢。資源優勢主要表現為人才資源和物質資源兩方面。雄厚的師資力量是各類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是高效教育質量的保障;豐富的教學資源、完善的辦學條件是繼續教育順利開展的良好基礎條件。個體邏輯指要根據繼續教育受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滿足受教育者的多元化要求,強調職業技能的發展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當然,不同邏輯之間存在著沖突與矛盾。因此,應發揮多重邏輯在制衡中的作用,加大對多重邏輯的關注與呼吁。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應以國家邏輯為導向,以市場邏輯為建基點,滿足人才結構的均衡發展,并緊密結合高校邏輯,充分發揮高校的各種優勢,在此基礎上結合受教育者的特殊要求進行專業設置。
作者:王文娟張廣劉承陳蕾王思清丁瑞云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