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狀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走校企合作之路,對學校來說能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學生;對企業來說,能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員工;對學生來說,可以縮短就業“磨合期”,有利于其知識、能力、素質的提升,并增加其就業機會。因此,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走上校企合作之路。為了解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運行情況,本課題組成員通過實地走訪、電話、網絡等多種途徑,采用問卷、訪談等調查方法,對國內的19所(浙江省內15所,省外4所)設有酒店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進行了調查。
1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情況
此次調查的內容主要圍繞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程度、合作內容、合作效果、合作相關制度、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合作評價體系等問題展開。具體情況如下:
1.1校企合作的模式
這個情況主要通過合作類型和合作程度兩個問題進行調查。對于校企合作的類型,采用最多的是“2+1”的合作類型,另外比較多的就是采用“訂單式”和“工學交替式”。個別高職院校,主要是旅游類院校或者酒店管理專業非常強勢的高職院校,如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寧波商業技師學院等,這類院校該專業招生人數比較多、專業班級設置多,他們可以同時采用多種合作形式。在合作程度方面,有10所學校的酒店專業采取了校企聯合培養,有7所學校為企業配合,另有2所學校為校企實體合作。
1.2校企合作的內容
校企雙方合作最多的領域為實習實訓,18所高職酒店專業都有涉獵,其次為就業、專業講座等方面的合作,在這兩方面有合作的學校在10所以上。合作最少的是校內實訓室建設方面,一共有2所學校與企業有這方面的合作,其他如教材建設、課題研究、專業課程教學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是很多。
1.3校企合作的效果自評
在問到“貴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效果如何”這一問題時,有12所學校認為自身的校企合作效果“好”,有7所學校認為“一般”,認為“非常理想”、“不好”、“非常不理想”的沒有。
1.4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
在19所高職院校中,11所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有配套的制度,8所學校目前為止還沒有相應的配套制度。這些配套制度中比較多的為實習實訓管理規定、實習協議等內容,個別在校企合作方面比較成熟的學校,他們的制度建設相對比較完善,制訂了如教師企業掛職管理制度、訂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但是從這11所學校的制度實施的效果來看,有5所學校認為這些校企合作配套制度“效果一般,很多制度形同虛設”,6所學校認為“非常有效,對校企雙方的行為具有很好的制約作用”。
1.5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實習不穩定,不愿去酒店實習就業”、“校企合作在合作內容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缺乏深度”,是12所學校認為其專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最大的兩個問題。有8所院校認為校企合作中“彈性學制的建立缺乏深度”。其他也有4所學校認為“店方太忙,無法參與酒店專業建設”、“認識不到位使學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對校企合作,政府缺乏有力的財政和政策、法規的支持”也是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1.6校企合作評價體系
在調查的19所高職院校中,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學校都沒有建立校企合作評價體系。
2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2.1校企合作主體對酒店專業校企合作的認識不到位
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被調查院校在主觀上表示非常重視酒店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問題,但是從具體的實施情況來看,大部分院校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和運作模式的認識比較模糊。比如說一些采用“2+1”酒店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院校認為,校企合作就是2年在校學習,1年在酒店實習,學習是學校的事情,而實習則是酒店的事情,把學習和實踐割裂開來,這就顯示出這些院校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校企合作的內涵,沒有充分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另外,作為校企合作主體之一的酒店來說,也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的傾向。目前,酒店業普遍存在著用工短缺的問題,這就驅使他們紛紛把人才來源指向各高職院校。大部門酒店與學校合作,其目的就是為酒店找到員工,對學生利用有余、培養不足,企業行為短期。而對于校企合作的另一方主體———學生來說,他們對“學習”的理解比較狹隘,缺乏在實踐中總結和學習的能力,因此學生在酒店實習的普遍反映就是“除了重復簡單、繁瑣的勞動外,學不到東西”。由此可見,作為校企合作的三方主體都存在著觀念偏差、認識不到位的問題。
2.2酒店專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
從“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領域”這一調查項的調查結果顯示,學校與酒店合作最多的就是實習實訓、就業、講座這三個領域,尤其是實習實訓。這三個項目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操作的集中性和相對獨立性,合作項目可以在校企的一方進行,由一方主要運作和管理,另一方委派專人聯系或落實即可,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但是其他的合作項目如教材建設、課題研究、專業課程教學等,往往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而不能得到真正落實,比如說酒店業務繁忙或者人員文化素質不高等因素,導致酒店方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能力參與到這些合作項目中;學校由于彈性學制的建立缺乏深度,以及專業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導致其沒有足夠多的精力深入酒店行業一線進行調研,與企業方交流和溝通。因此,從目前的酒店專業的校企合作內容來看,其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
2.3校企合作的規范約束機制不健全
就目前來講,校企合作相關的法律、制度、規范等約束機制缺失或者不完善。從政府層面看,國家和一些地方教育部門也陸續推出了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相關政策、意見或辦法。由于學校和酒店企業所處的領域不同,高職教育的相關政策可以對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激勵或促進作用,但對酒店的約束作用幾乎是沒有,這就會造成酒店的短期利益行為,不利于校企之間穩定、長期的合作。從學校層面看,學校與酒店之間的約束機制主要體現在實習相關的一些制度和協議,側重于對學生實習紀律、實習安全等方面的規定,或者對酒店實習待遇等方面的規定。由于酒店的工作性質、過高的員工流動率以及90后較少學生浮躁、現實、自我、逐利、吃不了苦等特點,學校的這些制度對學生的約束力非常弱,學生在實習期間隨意離職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學校制度對酒店來說幾乎沒有約束力,對酒店忽視實習生的學生身份,少引導教育、多勞力壓榨等現象,學校一般無法對酒店進行干預,而是通過調換實習基地來解決。
2.4校企合作的效果評價機制缺失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各大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還沒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效果評價機制。效果評價機制的缺失,容易導致合作酒店調換頻繁、學生實習動態監控不力、酒店與學生沖突頻現、校企合作相關制度形同虛設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能造成校企合作不穩定的現象。關系不穩定、不緊密就非常不利于校企雙方之間的深入溝通與合作,無法實現教學、科研、實踐的全方位合作。比如說,有些學校在選擇合作酒店時是有一定的考慮因素,如酒店星級或性質、酒店提供的實習津貼、實習生生活條件、雙方溝通的順暢與否等,但并沒有形成定性甚至是定量的考核標準。再比如說學生實習管理,即使學校委派專門實習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實習跟蹤和指導,但是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學校對學生、對實習單位、對指導老師的考核評價標準模糊甚至沒有。沒有明確的考核評價機制,學生、老師以及實習單位的行為就會自由散漫,責任心也許就成為維持實習穩定的主要力量。
2.5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忠誠度低
“學生實習不穩定,不愿去酒店實習就業”是被調查的各高職院校普遍反映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采取訂單培養模式的學校,校企雙方在面對投入大量心血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愿去酒店實習就業時,就會陷入非常尷尬的局面。學生不愿去酒店實習就業反映出其專業忠誠度不高。導致專業忠誠度低下既有學校教育的因素,也有社會因素。總的來說,社會對酒店行業的認可度比較低,覺得其社會地位不高,這種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擇業觀。另一方面,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偏差、人才培養方式不當、職業觀教育不到位等問題也會影響學生對酒店行業的正確認識,從而造成其擇業觀的偏差。另外,酒店把高職學生與社會雇工同等對待,不在如何留住畢業生方面下功夫,也是造成學生專業忠誠度低的原因之一。
3對于如何加強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建議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若要實現有效的校企合作,首先要提高認識,主要對象為專業教師、本專業學生以及合作企業。專業教師是實踐校企合作機制的主力軍,只有讓教師真正意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內涵,才能積極地投入到校企合作的實踐中去;學生是校企雙方合作的紐帶,學生若不認同、不配合,校企合作將失去其意義,因此學校應加強學生的職業觀教育,想辦法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酒店也是實踐校企合作的主力軍,學校應積極邀請酒店專家或管理者參與到專業教學、科研各個環節,使其掌握教育教學的規律,這樣才能讓酒店正確地對待在校實習生,幫助學生樹立從事酒店行業的信心。其次,完善制度。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必須實行政府主導,這里的政府部門不僅是指教育相關部門,還包括行業相關部門,校企雙方各自上層機構應聯合,避免“各自為政”,用政策、制度來刺激、規范校企合作行為。學校和企業則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制訂和完善校企合作相關制度。
再次,構建校企合作評價體系。沒有考核與評價,制度就有可能形同虛設,實習管理就有可能混亂或無效。因此,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應針對幾個核心環節構建校企合作評價體系,如合作酒店選擇標準體系、學生實習動態監控體系、酒店合作項目及效果考核體系、制度執行評價體系等。最后,深化彈性學制。酒店高素質人才所需的觀察、溝通、組織協調等能力往往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和培養,這就需要把教育和實踐結合起來,邊學邊練,邊練邊總結提高。因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該在深化彈性學制上下功夫。根據酒店人才發展規律,設置課程體系,根據課程的需要,安排授課的形式、時間和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