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庭教育思想品質及行為習慣培育是關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目前西部農村許多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一門心思盯住孩子的學習或者更甚者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孩子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則忽略不管。忽視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誤。
一、家庭教育中良好品質和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著家庭教育。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庭成員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教育影響著孩子。胡適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大圣大賢大英豪,或者是一個大奸大盜小偷兒,都在‘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家庭教育作為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梁,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往今來,凡是卓有成效的名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兒童少年時期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品質比智慧更有價值。有什么樣的人品就會有什么樣的業績與生命質量。優秀的人品是個人成功最重要的資本,是一個人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未來社會和成熟的市場經濟中,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成功的首要條件。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向破產的地步?!绷晳T決定孩子的命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
二、現階段西部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責任意識淡薄,沒有承擔起全面教育孩子的責任。一大部分西部農村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我不是老師,我不懂教”。美國教育家M.S斯特娜說:“教育不應該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該在家庭里由母親開始?!绷己闷焚|和習慣的形成,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人格的最好場所。而良好的品質和習慣,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2)期望值過高,只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品質和習慣的培養。許多家庭,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的教育中,除生活上多多關心外,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習慣培養則關心很少,甚至完全不顧。更多關心生理需求而忽視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的心理培養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果是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經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厭世輕生。
(3)西部農村留守孩子家庭教育幾近空白。據統計農村中小學中有50%以上是留守兒童,在西部農村比例更高達90%以上。留守孩子由于缺少健全的家庭教育,普遍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更嚴重。一是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普遍采用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導致了孩子道德情感的缺失,孩子只知單項的接受愛,不去施愛,缺少社會責任感。二是由于監護人繁重的農活或是年齡較大,沒有體力和精力重視留守兒童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留守兒童離校后的監管幾乎成為空白。三是在親子教育缺少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自覺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
三、西部農村家庭教育培養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措施
(1)家庭應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的責任。家長不能一味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家長不懂教育而對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有良好的品質,端正的態度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學生會學習、懂事、吃苦耐勞,對學習任務能夠輕松愉快地接受并高質量完成,是班上學習和品德優秀的好學生,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可塑性極強。而一部分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或忽視不管的孩子,不論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學生依然故我,品質不好甚至惡劣,對文化知識的教育就沒有了基礎。家庭教育中應“輕視”對孩子的文化知識教育,這些有學校和專業的老師來教,其實是不用家庭過多操心的。不要求家長是“百科全書”,家庭更多的注意力應放在孩子良好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上來。如果家庭過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讓學校和教師補上這一塊而影響了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對家長和教師來說真是勉為其難、本末倒置,注定雙方都不可能取得實效。
(2)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事細節入手。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大部分來自日常生活的細節,家庭通過生活細節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比如穿衣服、收拾床鋪、打掃房間等要引導孩子來做,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勤勞習慣。家庭還要教孩子餐桌禮儀和禮貌用語,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道德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負責任的態度,教育孩子尊敬師長,學會感恩,學會和人相處等。細節決定成敗,只要每個家庭教育的細節培養提高一小步,家庭教育的整體素質就會提高一大步,學校教育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3)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加強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溝通。父母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權衡雙方外出對孩子教育的利弊得失,要把孩子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盡量避免雙方外出形成空巢家庭,留一方在家中照顧和教育孩子。外出一方多與孩子電話交流溝通,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和飲食起居,更應與孩子進行徹底的思想交流,發現不足及時進行提醒糾正。要盡量增加與孩子團聚的次數或將孩子帶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開闊眼界,增強學習的動力。留在家中的一方,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意義和監護責任,加強孩子的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