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師職業壓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正處于一個多重轉型相疊加的時期摘要:經濟體制在轉變,社會體制在轉型,道德規范在轉換,也是一個布滿競爭的現代社會。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并且在社會的進步中起著重要的功能。
職業壓力普遍存在于各行各業中,而教師職業的非凡性,也使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尤其在當今不斷深化的教育改革的形勢下,國家和社會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更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增加了教師的壓力。
教師職業壓力過大可以說是一種心理疾病。教師體驗到的職業壓力,在教師的心理和行為的各個方面,使教師的心理、生理、情感、熟悉、行為等方面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心理方面,易焦慮,情緒異常。在生理方面,經常產生疲憊感,缺乏精力,對疾病的反抗力下降。在情感方面,易情感失常,體現為職業觀熱情和動力的喪失。在熟悉方面,自我效能評價下降,心得不到成就感,產生職業厭倦。在行為方面,職業壓力大的教師會行為沖動,減少和學生的交往,易和學生發生沖突,同時對工作失去喜好,工作積極性低。
據重慶晚報聯合重慶市政府公眾信息網進行的“重慶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大型調查”結果顯示摘要:1117位老師參和此次調查的教師中,近80%的教師天天工作10小時以上感到累,88%的教師生理健康狀況不佳,46%的老師表示,最大的壓力來自“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回報”。
幾乎參和調查的所有老師都表示目前在工作中出現倦怠。據統計,有38%的老師出現了中度工作倦怠,41.7%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而對于抑郁的心理新問題,絕大部分的教師找不到有效的手段來減壓,近90%的教師碰到壓力選擇“逃避”和“消極等待”。
調查顯示,有64.2%被調查的教師對工作不滿足,63%的教師甚至還表示后悔選擇這個職業。僅有12%的老師表示學校曾提供過心理知識培訓和輔導,這遠遠跟不上需求。
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和人力資源探究所和新浪網聯合進行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中數據顯示摘要:(1)超過80%被調查的教師反映壓力較大;(2)近30%被調查的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3)近40%被調查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4)20%被調查的教師生理健康狀況不佳;(5)超過60%被調查的教師對工作不滿足,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由于教師這一職業的非凡性,教師的職業壓力還會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不良影響。所以筆者認為應該高度關注教師職業壓力新問題,具體了解教師職業壓力產生的各種原因,并從多方面采取有效辦法緩解教師的壓力,給廣大教師“減壓”,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
二、教師職業壓力的形成的原因
造成教師職業壓力的主要因素有摘要:應試教育、工作負擔、角色職責、社會地位、學歷職稱和教師自身等六個方面。
(一)應試教育因素
雖然目前國家和社會在不斷地推廣素質教育,但是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教育資源的短缺,使得升學考試的成績仍然是各個中小學的主要成績。高校中各種的資格考試,例如英語、計算機等也是高校評選的重要指標,學生就業的重要參考。因此教師面臨的考試壓力絕不亞于那些面臨升學考試的學子們。
(二)工作負擔因素
對于教師來說,天天并不是簡單的8小時工作制,除了正常的上課任務外,還要進行課下的備課、修改學生作業和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等,基本上天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0小時以匕。
(三)教師角色職責因素
教師職業角色壓力可以說是教師行業特有的壓力源。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人際活動的過程。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觀能動性的各種的人,這一特征決定了教師工作的復雜性?,F在的大中小學生接觸面廣,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他們可以借助網絡、報刊等信息渠道獲得大量的課前知識,學生成為多種文化資源的占有者,教師職業的權威性不斷削弱,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動搖和影響,教師會感到緊張和不安,因而產生了相應的壓力。另外,教師職業角色具有多重性和角色沖突的特征。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比如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學生的朋友、教育科研人員等。正因為教師扮演著如此多的角色,所以當角色無法協調時,角色沖突也就產生了。當教師不能很好地實現多種角色的轉換,就會造成了心理矛盾和沖突,加重心理負擔。
(四)社會地位因素
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期,社會的變化對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沖擊很大。不樂觀的地位、工資和職務提升前景也是教師職業壓力產生的原因之一。教師的經濟地位是在教師整體地位中權重最大的一個層面,而經濟收入低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社會地位,甚至影響他或她在學生中的權威性。
(五)學歷科研職稱因素
教師學歷層次和教學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學校及其教師都非常重視。
當前社會,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培訓、進修、讀研和讀博等途徑不斷更新知識。廣大教師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學。但是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中,除了教學成績外,學歷因素和科研因素都占很大的評定因素比例。教師為了評定職稱,除了提高學歷層次外,還要通過承擔課題,等方式承擔繁重的科研工作。否則不但能影響職稱的評定,還能影響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所以學歷職稱因素對教師產生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再加上評定職稱過程中的一些不正之風,致使教師心理壓力更加嚴重。
(六)教師自身因素
教師自身的人格因素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每個人的人格特征都不盡相同,每個教師的人格特征也是如此。教師個體自身的人格特征對職業壓力的產生也有直接影響。教師人格特征中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如怯懦、自卑、孤僻、狹隘、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性格內向、敏感等。因此在處理日常工作時經常會處理不當。在面臨同樣的壓力時,具有這樣人格特征的教師往往不能采取適當的方法處理,輕易造成教師自身的心理壓力。
另外一些教師的自我心理調控能力不足。每個教師都會面臨各種的壓力,有的教師能采取積極的辦法去應對并緩解,而有的教師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差,所以難以擺脫壓力。長期的壓力積累以后,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三、結語
以上對教師壓力產生的原因進行的初步分析。應該熟悉到正確地應對教師職業壓力,對緩解目前存在的教師職業壓力具有積極意義。如何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應該是當前教育界和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