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交禮儀情境教學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社交禮儀課程是對人在社交活動中的行為準則及規范的學習并應用的過程。社交禮儀課程知識點相對容易,實用性強,對課程教學操作卻提出較高要求。情境教學法是基于情境構設,結合禮儀課程知識點來搭建相應的演示與答疑環境,引導學生從中來獲得具體的禮儀能力。
關鍵詞:
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情境模擬;應用研究禮儀是社會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活動所應遵守的共同行為規范。從表現形式來看,禮儀主要有禮節、儀式、儀表、禮制等內容。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社會交往的發展,對社交禮儀的學習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禮儀課程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基本組成,是促進大學生適應社會,適應未來崗位就業的必修課。由于社交禮儀課程自身實踐性較強,同時與理論與應用結合較為緊密,傳統的禮儀課程教學多從知識上進行灌輸,缺乏實操性,導致學生對禮儀課程學習熱情不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從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科特點、教學問題中來融入情境教學法,關注大學生從模擬真實的應用環境中來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學習環境是構成學習過程的重要內容。課程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從課程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銜接、師生互動中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情境教學法是利用具體的課程情境,將學生、會話、環境、協作作為激發學生自主性、創新性的有效動力,最終實現學生從知識、意義的建構中提升學習效果。情境教學法在構建中需要架設生動、具體的知識情境,并從問題的導入、分析、解決中,依托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貼近學生實際,便于學生從中來學以致用。可見,情境教學法將“教”與“學”、“學”與“練”、“練”與“用”進行了統合,克服了傳統課堂學習的被動性,推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二、情境教學法課程設計
根據情境教學法的要求,在課程組織上需要把握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創設問題情境;第二步是課前準備;第三步是課堂演示與答疑;第四步是總結歸納。
(一)創設情境
情境的構設是基于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知識點,在課堂組織上要注重三點要求。一是要貼近知識點,特別是禮儀知識要與學生需求相結合,適應并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要貼近學生就業實際,特別是增強學生的臨場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二是要注重簡潔,對于情境的設置要便于操作,要能夠在課堂時間完成,并能夠通過課程演示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適當引入一些疑難性強的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營造多層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識的不完整性,對于情境本身并非是課堂的主體,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從問題情境中來增進知識與能力。
(二)課前準備
情境的構建需要進行前期準備,該項工作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側重于明確情境教學的知識重點、目標,分析學生實際和課程組織現狀問題,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如角色分工、情境實施、設備操作等。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預演或實際演練來模擬各環節的實施情況,并對不足和問題進行優化處理。學生主要工作是模擬分組,各組在組長的領導下進行角色扮演,推進師生協同;另外,對情境教學重點各項具體工作進行細化,如明確小劇本內容。
(三)課堂演示與答疑
從情境教學現場來看,課堂演示是主體,各小組在預先安排下參與到情境中,并在教師的組織中實現對具體禮儀知識的學習與演練,梳理其中的問題。演示結束后針對問題展開答疑,各小組、各成員充分發表各自的觀點及想法,由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師主要從三個方面給予引導:一是鼓勵各成員積極發言,盡量避免干擾演示過程,防范對學生思路的破壞;二是在演示過程中不評論,避免對其他小組帶來影響;三是在答疑環節要控制場面,既要發揮學生的熱情,還要避免跑題,影響教學實效。
(四)總結歸納
對于情境教學演示完成后,要進行全面分析與總結,特別是對各組的演練效果進行點評,梳理各組的演練問題,指出優缺點,便于各組學生進行相互學習;教師要對模擬情境進行分析,對各小組的演練方案及演示過程進行評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對于閃光點、創新點要給予表揚,也要對問題的出現進行查找根源,啟迪學生。
三、情境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
本節以求職禮儀教學為例,將求職過程進行分解,招聘現場設計、應聘現場設計,以及各參與角色的扮演與分工,組建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委組進行各組演練成績考核。在具體實施上,第一步,對進行前期準備,設計4家企業,明確各自的單位、地址、電話、經營產品、規模、社會影響力及企業文化、宗旨等內容;明確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崗位需求、應聘條件、崗位待遇、面試主要問題等。第二步,明確招聘、應聘環節中的社交禮儀知識點,以及相關注意問題,并從分組扮演中,根據角色不同來進行情境參與。如由學生搭建招聘模擬環境,并承擔招聘職責;由師生共同組建禮儀知識評審團,負責對學生的禮儀行為進行全程跟蹤、認真記錄,并為演練結束后的課程評價做準備。第三步,招聘應聘環節實施,根據學生對各自角色的扮演,從中來梳理問題,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對于模擬演練中學生的優點進行肯定,對于不足進行指出并告誡學生如何克服和改進。第四步,總結,通過對招聘應聘活動的模擬演練,以具體情境為基礎,從禮儀知識的滲透中,讓學生能夠從自我服飾、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環節進行體驗,并得到有效的規范,增強了課堂教學氛圍,也讓學生能夠從直觀的禮儀實踐中獲得預期效果。
四、結語
針對情境教學法在禮儀課程中的實施,還需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對“領導”崗位的人員設置,由于模擬演練中人數限額,很多學生無法從中獲得親身體驗,可以通過課程角色分配,以分項替換等方式來進行輪值,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情境演練中。二是對情境教學的現場指導,教師作為引導者,要發揮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銜接,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儀表儀態、語言表達,以及隨機應變等能力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能。
[參考文獻]
[1]閻芳.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及實效性探討[J].職教通訊,2012(15).
[2]趙莉.高職“社交禮儀”課程考核方式的選擇[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1):2400.
作者:趙潔 單位: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