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聯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數學概念的傳授和記憶更容易實現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在對數學中像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等枯燥的理論進行講解和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之中未能具體地體現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是使用一步步推導的方法告訴學生這些數學中的公式公理或者定義法則等,再或者就是忽略這一過程直接要求學生去強加記憶。這使得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過程非常枯燥從而教學的目標也很難達到。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模擬枯燥的數學概念、過程,展現復雜多變的幾何關系,也可以把原本抽象的事物變成生動的事物讓同學們更加能夠接受。
此外,在對數學課堂的教學設計中也可以更多地用計算機把隱藏在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內在聯系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課件,老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有立體感的探索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探索中開拓思維,從而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對抽象問題的理解能力。
二、演示與操作相結合,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多媒體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它還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實現大小,遠近,快慢,虛實,動靜之間的轉換,讓原本僅能依靠同學們想象力解決的問題躍然紙上。事實表明:如果能讓事物具有動態的特征,那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比靜態時更加深刻,從而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必修4的三角函數圖象的平移時,通常我們只能靠教師與學生的理解去掌握知識點,學習過程比較枯燥,緊靠教師手中的粉筆和學生手中的筆去反復畫圖,如果不能先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但同學們反復學習而始終不理解或者畫圖畫不好時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數學軟件制作三角函數平移時產生的動態圖象,通過這個使學生感受平移的實際存在,把書本中的靜態變成動態,把抽象變成具體的,從而讓學生看清楚過程,加深了對于概念的理解,從而能相比以前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增加容量,提高學習效率
完整的課堂教學一般分幾個階段:既有已學知識點的鞏固復習,又有新知識點的傳授和例題和練習題目的講解。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全部通過板書教學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很難實現教學容量的增加。例如:在高三的數學復習中,我們既要進行知識點的鞏固復習,又要進行題目的講解練習,同時還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學手段很難實現快速和大量講解題目的教學目標,如果借助信息技術課件進行復習教學,在復習知識點的時候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知識點,甚至練習的題目和解答過程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屏幕顯示出來,這樣就可以避免一點點的去寫,既可以加大教學容量,提高效率,還可減輕教師的板書勞累之苦。
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中的復雜化為簡單,抽象化為具體,用直觀的畫面將原本抽象的教學過程展現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知識,但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譬如:我們數學教師往往都是非計算機專業,受計算機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信息技術的優勢;或者在教學中不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一味地注重使用多媒體的形式主義,背離了教學目標等等。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課件的制作技術,制作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的課件,從而達到教材和信息技術的真正結合。
作者:張瑞琦單位:明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