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體育教育的發展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西藏體育教育的歷史背景,分析了影響西藏體育教育發展的因素。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了西藏體育教育發展的對策:進一步加大對西藏體育教育的投入,充實體育基礎設施;改革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把好體育師資的出口關;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大力發展西藏農牧區體育教育;新時代新氣象,要構建新型的西藏學校體育價值觀。
關鍵詞:新時代;西藏;體育教育
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事業是基礎工程,體育教育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在《體育之研究》中撰寫到“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還指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可見,體育教育之于教育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西藏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就,體育教師隊伍獲得新突破,學生體能增強、體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成績固然顯著,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體育課開課率不達標,體質監測不規范嚴謹,不能反映學生真實體質狀況,體育教師改行嚴重等問題。黨的召開為西藏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研究新時代西藏體育教育發展,對于正確認識體育教育在健康西藏建設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在體育強國建設中體育教育的角色承擔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西藏體育教育發展的歷史背景
古代西藏體育教育產生是與勞動密不可分的?!皠趧邮菑闹圃旃ぞ唛_始的”。西藏史前期,人們為適應勞動需要,制造了多種適合生存和生活的工具,這可從昌都卡若遺址出土的石制品(石刀、石球、石矛)等得到印證。而且,為使在勞動和使用工具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能得以傳承,人們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帶動身邊的人開展學習,教育隨之產生。這其中就孕育有體育的因素在內。西藏吐蕃王朝時期,體育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藏王松贊為鞏固王朝執政基礎,開始興辦學校,學校的主要學習內容之一就是與打仗有關的知識技能。這時期的體育教育主要以軍事技能為主,諸如騎射、技擊等。近代以來,西藏體育教育受清朝“洋務運動”影響,體操課程進入正式學校教育內容,在駐藏大臣聯豫所撰的《西藏初級小學堂記》中有“辟東偏余地為體操場,以教藏中之子弟”的記載。光緒34年(1908年)建立的拉薩陸軍小學堂,特地修建器械體操場,以備訓練,還為第一期學生40多人“購置了各種(體操)器械”和“操衣”。宣統二年(1910年)初,聯豫在拉薩建立“速成(巡)警學(堂)”。當時,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把體操列為了必修課。[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遵照“十七條協議”原則,西藏逐步建立起現代教育。1952年創辦拉薩小學,1956年創辦拉薩中學,標志著西藏現代教育起步。但由于受當時西藏地方舊政府制約,現代教育發展緩慢。西藏現代教育發生深刻變革,是以1959年民主改革為轉折點,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使廣大農奴翻身成為主人,廣大平民子弟得以享有平等教育,西藏教育迅速發展,現代民族教育體系逐步建成,體育教育成為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體育教育迎來大發展時期。
二、西藏體育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1.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下,體育教育供給不充分
由于受歷史、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西藏現代經濟社會在一段時間以來,處于經濟運行的二元結構和社會發展的二元結構。為轉化這種雙二元結構,加速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政府采取總體供給方式,增強了西藏經濟發展的基礎。這一時期計劃經濟作用發揮明顯,表現為物資供給與分配,市場活動薄弱,商品經濟作用發揮不顯著。社會經濟仍以維持生計為主要內容。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尤其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20年的跨越式發展,西藏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加強。西藏總財政自給率提升為6.45%,中央財政的供給力度依然占很大比重。而且,這些中央財政補貼在資源配置中,主要調配到交通、農林牧水、能源、社會發展等方面,教育事業發展經費有限,限制了體育教育的發展。加之,西藏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資源配置中難免顧此失彼。雖然近些年西藏政府在教育事業投入上增長明顯,但教育事業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出現了一些學校體育器材長期不能滿足學生鍛煉需求的矛盾,甚至出現有些偏遠地區學校學生對籃球、足球都不能清楚知曉的現象。
2.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客觀上制約了體育教育的開展
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高海拔環境具有低壓低氧、高輻射、風沙大、早晚溫差大等環境特征,極易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已有研究表明,高原低氧對人腦認知功能和運動能力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主要表現在記憶力下降、反應判斷能力降低、運動不能持久,運動能力下降明顯,學習運動技術時間顯著延長等。在海拔3680米主要為反應時間延長,動作準確性和協調性降低,海拔4350米記憶功能出現退化。雖然人體會對高原低氧做出代償性調整,但海拔高度超過5330米,人體就無法通過代償反應來補償缺氧對機體的影響,會出現機能障礙。[2]而且,高海拔環境也限制了一些激烈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周期,使得一些學生喜歡的諸如籃球、足球項目近展緩慢。體育教育的本質特征是要有身體練習參與其中,通過適宜的運動強度、科學的練習量達到提高體能的目的。但高海拔環境下過量的身體練習量不僅對身體健康有害,而且還容易誘發高原疾病,甚至危及到生命。因此,高海拔環境下開展體育教育難度非常大,需要體育教師審慎選擇教學內容,遵循人體生理機能適應性規律和活動能力變化規律以及體能發展的適應性規律,科學把握高原低氧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制定適宜的體育教學目標,開展合理的運動練習量,完成高原開設體育課程需要達到的效果。
3.教師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體育師資隊伍缺乏
體育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體育教師。而西藏緊缺的體育師資制約了各學校體育課的正常開展。各學校均聘請一些其它學科專業教師來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體育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西藏各學校體育師資的培養大多來自于西藏民族大學體育系和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兩所高校每年畢業生源共計60至90名。且這些體育專業學生在崗位招聘中由于筆試成績不達標而落選者也大有人在。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西藏各級各類學校有1984所,教學點191個。其中普通高等學校7所,中等職業學校10所,中學129所,小學805所,特殊學校5所,幼兒園1028所。這些學校均需大專學歷層次以上的體育院校畢業生支撐學校體育教育。但此兩所院校培養的體育師資遠不能滿足各學校對體育師資的需求。
4.體育人文環境建設滯后,體育教育發展缺乏良好的軟環境
西藏是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區,更是全國新一輪扶貧攻堅的重點地區。中央政府財政扶持主要集中到農牧民脫貧、住房、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上面,由于資金有限,導致教育、文化、科技、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相對緩慢,體育人文環境建設滯后。集中表現為農牧區體育組織薄弱,體育健身場地不足,體育活動組織管理人員匱乏,體育宣傳不充分,體育活動開展數量、質量得不到保證。這些因素的缺位導致農牧民對體育的定位與作用認識不足,農牧民健身意識不強,家庭體育教育觀念淡薄,體育教育開展步履艱難。
三、新時展西藏體育教育的對策
1.進一步加大對西藏體育教育的投入,充實體育基礎設施
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標示著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已經步入一個新的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部分已進入世界前列。政府有更多的財力可以用于民生事業。西藏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在中央政府的總體供給下,經濟自給能力不斷加強,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位居全國三甲。第三產業不斷增長,產業結構實現轉型。體育產業對西藏經濟發展促進帶動作用明顯,體育彩票銷售逐年增高。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也必然帶動政府對體育教育事業的投資穩步增長,從而不斷改善體育教育辦學環境和條件,充實體育教育活動載體,豐富體育教育活動內容,為提升體育教育對象體質和增進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2.改革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把好體育師資的出口
關西藏政府部門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了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關注點在教師繼續教育關口。而培養體育師資的師范院校也應緊跟時代步伐,提升辦學理念,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使辦學理念符合西藏的大政方針,使辦學質量實現新的突破,使辦學效益實現人才培養更好的服務于西藏基礎教育戰線?,F有高校體育師資培養存在著人才供給和需求錯位的現象,高校培養的體育師資既不能滿足西藏學校體育教育的需求,又不能適應新一輪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改革。所以,高校要在體育教育專業中實施供給側結構改革,科學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做出適應性調整,拓寬專業發展路徑,要多元和具體設置課程,通過教學內容調整,教育觀念的更新,把好體育教師出口關,為農牧區培養適合農牧區學校和鄉村體育的專門人才。而且,高校體育師資的培養還應服務于西藏全民健身事業。要協調好體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關系,畢竟體育強國建設是全體國民的素質提升,體育教育與全民健身要實現同向發展。
3.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大力發展西藏農牧區
體育教育黨的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西藏人口近80%集中在農牧區。因此,抓好西藏農牧區體育教育,就抓住了西藏體育教育發展的關鍵。政府要充實農牧區體育師資,改善和配齊農牧區體育教育的設施設備,提高農牧區體育教師工資待遇,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人才。統計顯示,2016年底西藏鄉村小學、幼兒園共有1449所,在校學生(幼兒)21.3萬人。龐大的農牧區教育需要政府部門在人、財、物上給予更多的扶持,而政府部門也切實采取了多種政策扶持力度來提升農牧區教育水平。2017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實施了鄉村教師建設“五大工程”,即“師德建設工程、培養補充工程、全員提升工程、管理改革工程、待遇提升工程”。[3]這一舉措為改善鄉村教師隊伍現狀,提高農牧區整體教育質量提供了有利支撐。
4.新時代新氣象,要構建新型的西藏學校體育價值觀
體育價值觀決定著人們對體育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看法。體育價值觀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人們對體育總體價值的認識,主要表現為重視還是鄙視體育;另一個層次是對體育價值取向的選擇上。體育價值取向有三種:人本位的價值取向(本體論)、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工具論)和人本位、社會本位雙重奏的價值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決定著學校體育的價值取向。報告中指出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報告指明了體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是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它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指引了方向,是開展學校體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政府提出要建設體育強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由此可見,我國政府對體育價值的取向選擇是人本位和社會本位雙重奏的價值取向。新時代要有新作為,西藏要積極構建新型的學校體育價值觀?,F在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決勝期。曾指出“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報告也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就是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人民身體健康。因此,新時代西藏體育教育的使命就是要為西藏人民身體健康做出貢獻。體育教育作為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必須構建新型的體育價值觀。而“學校體育價值觀與學校的體育目的和學校師生員工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4],因此,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僅僅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學習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而應轉化為一種新的認識,對體育功能全新的解讀,它應該成為人們長期堅持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社會培育的新的健康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參考文獻:
[1]丁玲輝.西藏古代的體育教育[J].西藏研究,2001(1):127-130.
[2]韓國玲.高原低氧對人體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J].高原醫學雜志,2009,19(4):62-64.
[3]習淑祎.西藏啟動“五大工程”加大對鄉村教師支持力度[EB/OL].
[4]李可興,黃曉麗.學校體育價值觀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5,33(3):59-60.
作者:田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