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國學是民族之魂,師范生是國學的承載者和國學的傳播者。界定了國學素養(yǎng)的含義,對某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的現狀進行調查,發(fā)現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比較薄弱,分析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現狀;原因;對策
廣義的國學即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zhàn)而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所在。國學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國學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是未來的小學教師,他們的國學素養(yǎng)的高低不僅惠及學生本人,更影響國學教育開展的質量[1-3]。因此,了解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現狀,對于充分調動學生國學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范院校的國學教育、為小學教育提供合格的國學師資等都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的現狀調查
通過對近幾年相關文獻的查閱、梳理和分析,筆者認為評價一個學生國學素養(yǎng)的水平并不能僅僅看他對國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該從他的國學能力、國學精神以及國學情感等方面綜合考慮。為此,設計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國學知識、國學能力(讀和寫)、國學精神和國學情感四個部分。[4]選取某地方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發(fā)放24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45份,有效率98.8%,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了解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現狀。1.對國學知識了解情況的調查問卷設計了10道有關國學知識的題目,內容涉及諸家經典、唐詩宋詞、傳統禮儀、風俗習慣等方面。答對9—10題為優(yōu)秀,答對7—8題為良好,答對5—6題為中等,答對5題以下為較差。調查結果顯示: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國學知識還比較匱乏。根據表1可見,只有3.3%的學生國學知識水平達到優(yōu)秀,良好和中等的各占6.5%和23.3%,國學知識水平較差的高達66.9%,達到三分之二。2.對國學能力的調查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是未來的小學教師,需要具備對國學思想價值的挖掘能力和國學經典的傳授能力。為此,通過文言文閱讀和漢字書寫兩個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國學能力現狀。對學生古文閱讀能力的考查,節(jié)選《論語》和《老子》上生活中常用兩句話,讓學生翻譯,看是否能準確理解原意。結果顯示:只有25.7%的學生表示對題目中的兩句話都理解,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處于良好和中等水平,有7.3%的學生屬于較差,說明這些學生對題目中的兩句話是完全不理解的,這樣的閱讀能力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國學產生消極的情緒,即不利于國學教育的開展。對書寫能力的考查,是讓學生用正楷抄寫一段話的形式,采用一定的評分標準加以評定。結果表明只有1%的學生達到優(yōu)秀水平,17.6%的學生處于良好水平,81.2%的學生處于中等和較差水平,由此可見學生的書法水平普遍不高,應該引起高師院校的重視。3.對國學精神的調查何謂國學精神?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本文要談到的國學精神主要以儒家“五常”,即“仁、義、禮、智、信”為主。首先,儒家思想作為中國的傳統主流文化,貫穿于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是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次,在目前快速發(fā)展的多元文化社會,作為未來教師的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也需要這樣充滿正能量的國學精神為紐帶,引領著小學生的精神生活。通過問卷調查和觀察法來了解學生的國學精神現狀。(1)問卷調查及結果首先調查了學生對仁、義、禮、智、信、含義的理解。根據表4可見,62.9%的學生表示理解“仁義禮智信”的含義,35.5%的學生部分理解,有1.7%的學生不理解。“仁義禮智信”作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核心要素理應被人所熟知,從調查結果可見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其含義只是部分理解甚至不理解。其次,通過問卷調查學生生活中對仁、義、禮、智、信的踐行情況。根據表5可見,只有9.4%的學生屬于優(yōu)秀,即經常做出如在車上遇到老人、小孩或行動不便之人主動讓座,在路上遇到老師或同學會主動打招呼,借人財物及時歸還等良好的品德行為;良好和一般分別各占61.2%和29.4%,即表明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不能經常做出類似以上所說的良好的品德行為,由此說明絕大多數的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國學精神還處于中等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2)情境觀察及結果為了對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國學精神有一個更加準確地判斷,又通過觀察學生平時生活中某一情境的具體行為表現來加以論證。選擇兩個班的100名學生作為觀察對象。情境一:冬天的時候觀察學生進教室后是否自覺隨手關門?結果:有20%的學生會自覺隨手關門。情境二:上課前老師坐第一排微笑看著進教室上課的同學,觀察同學們是否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結果:100人只有14人主動和老師問好,16人微笑示意,其他人沒反應。情境三:老師布置課堂作業(yè)作為平時成績,要求同學獨立完成,老師出教室后再進來觀察學生是否自覺獨立答題?結果:有40%的學生自覺遵守要求,獨立答題。從以上觀察結果可以看出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真正自覺踐行“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觀的還比較少,有的學生即使理解其含義但在生活中也不一定能做到,與上面的問卷調查結論基本一致。4.對國學情感的調查情感是態(tài)度的一部分,所以學生的國學情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國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積極的國學情感可以引起學生對國學的熱愛,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國學的興趣。(1)小學教育專業(yè)開展國學教育必要性的認識要加強國學教育,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國學的價值,只有充分了解小學教育專業(yè)開展國學教育的價值,學生才會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學好國學。對開展國學教育必要性的調查結果如下。由表6可見,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對學習國學的意義和價值理解不全面。有53.1%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學習國學知識,有4.1%的學生認為在小學教育專業(yè)沒有必要開展國學教育,有42.9%的學生也只是持一般的態(tài)度。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學習國學不僅可以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而且對以后的專業(yè)發(fā)展也起著積極作用,接近一半的學生對學習國學的認識有些片面,是對學習國學的意義和價值沒有深刻理解的表現。(2)對國學興趣的調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國學的催化劑,是學好國學的重要保證。根據表7可見,只有25.7%的學生表示很喜歡國學,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對國學的喜歡程度只是一般,還有5.7%的學生不喜歡國學。對國學的喜歡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國學的熱情,從調查結果看來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有待提高,有的學生認識到學習國學的價值,但對國學并不感興趣。
二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薄弱的原因
通過上面的調查可知,隨著國家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越來越重視,許多地方院校開始逐漸重視國學教育,較多的學生認識到學習國學的價值。但總體來看,無論是對國學知識的了解、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和漢字書寫能力的掌握、還是對國學精神的理解和踐行、以及對國學的情感感受,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還比較薄弱。影響他們國學素養(yǎng)高低的因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學生的主觀因素。1.社會網絡快餐文化的沖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讓學生靜不下心品讀國學經典。當今的中國社會,是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隨著經濟不斷快速地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不斷地加快,社會風氣變得有些浮躁,讓大學生很難靜下心來品讀國學經典。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形成只求速度不求內涵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忽略了積累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電子書籍的出現、網絡和快餐文化的普及給傳統文化帶來強大的沖擊,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很難走進國學經典的學習當中。2.高校國學教育體系不完善高校國學教育的開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然而目前各地方高校國學教育體系還不完善。具體表現在學習氛圍不濃厚、課程設置不科學、國學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等幾個方面。在學習氛圍的營造方面,部分高校雖然對國學教育也有所關注,但大部分也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形成常態(tài)化;在課程設置方面,迫于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影響,大學課程的選擇和考核機制主要以專業(yè)課程為主,國學課程大都以選修課程出現;在國學師資方面,受歷史發(fā)展、政治因素和分科培養(yǎng)模式的影響,功底深厚的優(yōu)秀國學教師較少;目前的國學教學方法,仍以傳統的講授的為主。以上這些都影響了國學教育的有效開展。3.學生功利主義學習思想的影響受應試教育和高中時期文理分科的影響,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我國的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傳統文化的教育。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增加,使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專業(yè)的學習上,僅剩不多的課余時間,也用來考證書、做兼職等,國學經典書籍對于他們來說過于陌生和遙遠。這種以應試為主的功利性的學習不利于國學教育的開展。4.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限制古文研讀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國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較差限制了學生對國學的深入學習。本來對國學還充滿好奇心,想去探索和學習,但面對深奧難懂的古文,閱讀存在困難,一旦意志不夠堅定,便會半途而廢。
三提高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國學素養(yǎng)的建議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學觀國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國學教育有助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全面認識其內涵,深刻體會學習國學的意義和價值,樹立正確的國學觀,主動學習國學的精髓,提高國學素養(yǎng)[7]。2.創(chuàng)設良好的國學教育實施環(huán)境高校出臺相應的政策并認真切實地實行,鼓勵教師們開展國學教育研究。同時要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出展板、開講座、舉辦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學、認識國學、走進國學,師生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國學學習氛圍。3.加強國學教育課程建設目前各高校關于國學課程的開設還很少,部分高校即使開設了,也大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供出現,導致學生重視程度不高。對于小學教育專業(yè),開設相關的課程是開展國學教育的根本措施[5,6]。不僅做到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而且可以在書法、教育史、音樂、美術等課程中融合國學教育。4.拓寬學生學習國學的渠道除了在課堂上開展國學教育之外,還要拓寬學生學習國學的渠道,增強學習國學的興趣。可以通過建立國學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國學文化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國學;可以舉辦國學的知識競賽、國學經典誦讀大賽、“三筆字”大賽等,以賽促學;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如MOOC、微信公眾號等一些新媒體建立國學課堂,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曾亞非.大學國學教育發(fā)展的困境及出路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3.
[2]朱虹.西安市中小學國學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3]嚴運蓮.對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育的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46.
[4]馮浩,蔣希.國學教育誤區(qū)的審視與規(guī)避[J].教育評論,2017(07):56.
[5]涂愛榮.大學生國學素養(yǎng)培育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6]張妍.國學教育對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影響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4.
[7]單新.從國學之“國”看國學教育的當代價值[J].教育現代化,2016,3(04):211–212.
作者:李興武 黃錦喜 單位:河南平頂山市平頂山學院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qū)第二實驗小學龍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