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地方高校生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地方高校由于自身資源不足,在開展生理心理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拓展教學資源、優化課程評價方式、彌補實驗課程不足等方面,對地方高校生理心理學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生理心理學;教學改革;地方高校
1引言
生理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行為以及神經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科學,目前學科發展呈現出融合交叉的趨勢,與生物心理學、行為神經科學、心理生理學、神經心理學以及認知神經科學等學科都有密切的關聯[1]。生理心理學作為心理學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專業的必修課程。201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其中心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要求:生理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十類核心知識領域之一。生理心理學課程十分重要,而開設心理學專業的地方高校由于自身資源有限,師資配備、生源質量、實驗設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導致生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本文試分析生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相應的教學模式改革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提升教學層次與水平。
2目前生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生理心理學課程是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屬于專業必修課,但部分高校院系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相較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如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課程明顯不夠。課程開設規劃不合理,在課程開設安排上,有的開課學期滯后,在本科的高年級才開設該課程,甚至在大四學期開設,高年級學生尤其是大四學生因為考研、就業等因素分心,導致對課程的投入程度不夠。有的在低年級開設神經科學導論、人體解剖生理等課程后,沒有及時開展生理心理學,導致學生學習不夠連貫。在課時安排上,存在重理論課程、輕實驗課程的傾向,實驗室建設滯后,實驗課時安排不足。在理論課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學在教學內容上存在融合性、前沿性的特點,教學內容多而難懂,現有的課時滿足不了要求。而有的學生因為心理學考研統考中沒有生理心理學的科目,對生理心理學的重視程度也不及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重點課程。有的學生認為在學習了神經科學導論、人體解剖生理課程后,不需要再學習生理心理學,學習興趣低。
2.2實驗課程建設存在薄弱環節
地方高校生理心理學教學的實驗環節普遍薄弱[2]。現代生理心理學顯示出融合交叉的學科趨勢,對于地方本科院校來說,心理學起步較晚,心理學專業實驗室的實驗儀器僅能滿足一般的基礎心理的教學演示實驗[3],而現有的基礎實驗和實驗設備遠遠不能滿足生理心理學實驗課程的需求。有些高校雖然購置了眼動儀、事件相關電位(ERP)設備,但先進的實驗儀器,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PET)、功能核磁共振技術(fMRI)、經顱磁刺激(TMS)、腦磁圖(MEG)等設備,因為價格昂貴,地方高校很少購置。生理心理學實驗也需要動物進行實驗,但地方高校極少建有動物實驗室。實驗基礎條件不足嚴重制約了課程的實驗教學。在實驗指導師資、實驗課程教材上也存在薄弱環節,亟須改進[3]。
2.3課程師資力量儲備不足
2000年之前,國內高校心理學專業生理心理學學科發展緩慢[2]。近20年來,雖然生理心理學學科有了極大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但部分地方高校特別是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實驗經費、實驗場地、實驗設備等條件明顯不足,生理心理學學科優勢明顯的高校的畢業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地方高校任教,優秀人才引進不來成為難題。地方高校只能挖掘自身資源,培養已有的專任教師。由于課程難度大,很多教師不愿意擔任生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任務;部分生理心理學任課教師半路出家,缺乏專業訓練基礎,加之培訓受限,對生理心理學理論和實驗的掌握、理解程度存在偏差,導致任課教師的素質與課程的要求存在偏差。
2.4學生存在畏難心理
生理心理學學科由于融合交叉的特點,理論性強、知識點多,特別是神經生理機制內容抽象,加上心理學本科生多為文科生,生物基礎薄弱,許多學生反映生理心理學課程難度大,枯燥難懂,需要掌握的知識多,而且課程內容不夠形象直觀,特別是腦結構、心理活動的神經生理機制等內容,枯燥、難懂、難記,不利于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培養[4]。學生普遍存在畏難心理,加之課程安排不夠合理,教師的授課方式依然是滿堂灌多、討論少,授課方式比較單一,導致部分學生對生理心理學課程的學習熱情、學習投入明顯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2.5評價方式有待改進
現有的課程評價方式多為期末閉卷筆試,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理心理學基礎知識、技術以及理論的掌握程度,這種考查方式導致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突擊背記、考后全部忘記,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期末考試評價的方式,忽視了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的考查;在學期結束時考查,學生無法根據考核結果反饋改進學習,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而對于生理心理學實驗課程的考查,有的限于實驗條件,無法進行考核;有的僅限于對實驗報告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實驗設備、實驗技術的掌握及操作水平的考核,評價方式不夠全面。
3對策及措施
3.1優化教學內容
提高課程吸引力,用好教材、優化教學內容很關鍵。隨著生理心理學學科的發展,生理心理學的教材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現有版本較新的教材主要有李新旺編著的《生理心理學》(2018)、劉昌編著的《生理心理學》(2012)、沈政編著的《生理心理學》(2014)、蔡厚德編著的《生物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2010)、隋南編著的《生理心理學》(2018)、蘇彥捷編著的《生物心理學》(2018)等。以及卡拉特編著、蘇彥捷等譯的《生物心理學》(2011),卡爾森編著、蘇彥捷等譯的《生理心理學》(2016)以及比奈爾編著、楊莉等譯的《生物心理學》(2017)等教材。一本教材貫穿課程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生理心理學課程的要求,需要根據課程設置優化教學內容,綜合多種教材編寫體系,可按照生理心理學概述、研究技術及方法、腦解剖基礎以及感知覺、注意、運動、學習與記憶、情緒、語言與思維、睡眠與覺醒、本能行為、人格等神經生理機制來組織教學內容,授課內容既要注重知識的覆蓋面,也要兼顧知識的前沿性[4]。
3.2改進教學方法
生理心理學課程難度大,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任課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授課能力的提升是前提,一方面,有條件的地方高校應盡可能地引入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方法,挖掘內部教師潛力,利用外出訪學、聯合培養、短期培訓、在崗自學等方式,大力提升教師素質。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與形象性,精心制作PPT課件,將復雜的腦機制運用圖像或視頻的方式直觀呈現,根據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紀錄片、視頻等影像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采用案例引入-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相關障礙的生理基礎等模式組織教學內容[4],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3.3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生理心理學課程存在畏難心理,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采用案例式教學,將生理心理學知識與歷史、實際生活中存在的案例結合起來,生動有趣、貼近實際生活的知識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學習與記憶”章節,以失憶癥患者H.M.的案例引入,從其生平、腦損傷手術、后續研究進展等方面介紹,學生對記憶的生理機制掌握程度普遍較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持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理心理學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課堂分享,學生查閱最新文獻,自主探索相關研究主題的最新進展,擬寫進展綜述論文,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3.4優化課程評價方式
課程成績不僅應包括期末閉卷考試部分的成績,還應包括小組討論、主題報告、平時測驗、課堂表現等過程內容,平時過程內容與閉卷考試各占課程總成績的50%,將過程與結果有機結合起來。在考試內容上,減少對背記內容的考核,適當增加案例分析的題目,考查學生運用生理心理學知識解決常見問題的能力。實驗課程部分的考核要將實驗設備操作、實驗設計、研究報告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評估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
3.5努力彌補實驗課程的不足
有條件的地方高校要加大對實驗設備的資金投入,購置先進的實驗設備與儀器,加快推進專業實驗室的硬件建設以及專業實驗人員的培訓工作,最大可能地滿足教學科研的需求。同時,地方高校需要加強資源整合,與生物、醫學等院校專業以及地方醫院加強溝通聯系,采用借儀器、借助研究室科研儀器和觀摩、看錄像等方式,創造性地開展實驗課教學[2]。另外,需要加強生理心理學實驗課程教材建設,地方院校需加強聯合,協同完善生理心理學實驗指導手冊,開發校本教材,努力解決當前生理心理學實驗課程教材短缺的問題。
3.6擴展教學資源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手機、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給生理心理學課程資源的擴展帶來可能。可以借助TED、國內外名校公開課等網絡課程資源,讓學生聆聽名師授課,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知識面。讓學生利用生理心理學相關微信公眾號、專業論壇等相關學習資源,利用零散時間進行閱讀與思考,擴展知識的獲取途徑。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慕課等形式,制作理論與實驗課程的網絡課堂資源,方便學生隨時開展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李量.生理心理學:一門探索心理活動、行為活動以及神經活動之間交互作用的科學[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27(S1):22-30.
[2]李新旺.努力加強生理心理學學科建設[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4):26-28.
[3]彭淑娜,王金道.借助微課提高生理心理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可行性分析[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5,21(3):72-74.
[4]王立新.生理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4(1):77-80.
作者:薛威峰 馬藝丹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