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做中學理論下小學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在做中破譯現象,培養理解能力
俗話說:“說十遍不如做一遍。”小學科學教材中諸多新奇玄妙的科學現象、生活常識,單純通過教師語言描述,學生無法理解其義。科學是源于實踐的,“做中學”理念強調學生多做多實踐,把問題帶到實踐中去,讓實踐去解決,小學科學教學也應該如此。教師在提出一個科學現象后便不要再反復解釋,讓學生先去實踐,在實踐中理解科學現象,同時將實踐中無法理解和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反饋給教師,此時教師再進行解釋,學生有認知、有印象,更易理解、更快掌握,課堂學習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冷和熱》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在教學前先布置學生去做這樣兩個實驗:①買一個乒乓球,弄癟后用開水燙一下,觀察乒乓球的變化;②煮一個雞蛋,在剝蛋殼之前先用冷水泡一下,觀察之后的變化。在下一次課上,筆者問學生:“都發現了什么?”“乒乓球又恢復原樣了。”“蛋殼很容易就剝下來了。”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回答。“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筆者笑著追問。學生搖頭,筆者拋出“熱脹冷縮”的概念,再引導學生回想之前的實踐:“乒乓球本來是癟的,但是加熱之后就膨脹恢復原狀,這是不是熱脹呢?”學生紛紛點頭。像這樣,先做再教,以做促教,讓學生在做中認識現象,之后的課堂教學對科學知識只需稍加點撥,學生便能輕松理解,牢固掌握。
二、在做中掌握概念,培養科學素養
知識的學習在于應用,小學科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培養學生初步具備科學意識,能夠應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簡單的科學現象。知識的應用在于實踐,“做中學”既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因此,我們小學科學教學應該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增強科學應用能力,提高科學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推進科學實踐:一是主題競賽性活動,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實踐性和創造力;二是立項式活動實踐,允許幾名學生一組針對一個科學現象進行較長周期的應用實踐活動;三是生活實踐,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善于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進行記錄并與同學分享。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養蠶》這一章節內容時,筆者便組織了“養蠶競賽”這一實踐活動,并對競賽活動作了如下要求:一是做好養蠶日記;二是觀察蠶的發展變化;三是在班級的交流會上發言。三項標準綜合考慮,做得最好的學生被評為“養蠶能手”。像這樣組織競賽,將整個教學內容融入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記錄養蠶日記,培養科學記錄的習慣;通過觀察蠶的發展變化,培養科學分析、總結的能力;通過最后的經驗交流培養科學表述能力。整個環節都以學生為主體,在做中進行,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和教師的有效引導,不斷提升自身科學素養,提高科學應用能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實踐是第一位,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進行探究實踐,通過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科學探究活動,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各個科學實踐中去,在做中發現問題,獲得啟發,認識概念,習得能力,最終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
作者:姜敏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高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