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案例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試論案例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3級護理1班與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護理1班采用傳統方式授課,護理2班采用試論案例授課,比較兩個班級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和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護理2班學生單元測試平均成績顯著高于護理1班,且2班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學習效率明顯高于1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案例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兒科護理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案例;兒科;護理學;應用效果
兒科護理學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兒科由于疾病存在季節性、周期長、多人次反復觀摩會引發患兒家屬的不滿甚至不配合,無法滿足學生在實習期間的需求[1]。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授課前、授課中及授課后都舉出適當的病例,對學生加以啟發、說明、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查找相關資料,最終達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的效果[2]。本文對我學院的100名學生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總結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我學院2013級護理1班與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護理1班采用傳統方式授課,護理2班采用試論案例授課,每班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組學生在性別構成比、年齡、入校成績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教學方法
對護理1班給予傳統教學法,護理2班給予試論案例教學法,具體如下:(1)課前設疑:教師在授課前,提前選擇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案例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多查閱相關資料,對學習內容提前預習。(2)課堂應用:通過課前設疑的案例,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講授相關知識點時,將課前設疑的案例以圖片、多媒體影音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觀看,在完成某項課堂目標后,針對課前設置的目的案例,針對有疑惑的地方積極分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作為患者向學生提出疑問,而學生也可作為患者向教師提出疑問,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課堂疑問進行解答與總結,并根據案例分析的內容歸納總結。(3)課后鞏固與考查:將案例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以強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在階段或期末考試時,采用案例考核法,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以檢驗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觀察指標比較
兩個班學生單元測試的成績和對各自教學效果的評價[3]。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學生單元測試情況及對教學效果評價比較如下表所示。
三、討論
案例教學的應用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課堂上引入案例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病例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對疾病的情況進行掌握,同時學會如何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讓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運用到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十分重要。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更為直接、更易理解、更具吸引力。案例教學的應用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授課情況,更多地取決于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案例教學能讓學生主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特定情況下,能更深刻對知識點進行理解;此外,案例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活動,課堂上老師扮演患者的角色向學生提問,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知識點的構建與促進[4],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效率也自然提升,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發現,護理2班學生單元測試平均成績顯著高于護理1班,且2班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明顯高于1班(P<0.01),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綜上所述,兒科護理學對教師的授課要求更高,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正確地引入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慧,尹斐,周郁秋,等.兒科案例式課業設計在培養護生通用能力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5):1906-1907.
[2]劉月影,崔盈,張建美,等.系統性案例式互動教學在兒科學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大學教育,2017,13(5):86-87.
[3]劉方遒,張志勇.運用“案例教學法”加強兒科護理學教學效果[J].中國職工教育,2014,18(10):175-175.
[4]周海榮.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醫藥前沿,2016,6(18):389-390.
作者:張菊仙 單位:昆明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