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婦科盆腔良惡性腫瘤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超聲造影診斷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瘤
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瘤都是女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兩者都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臨床診斷并不困難,因此超聲造影用于鑒別診斷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瘤的報道并不多。盧峻[7]應用超聲造影鑒別診斷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瘤,通過對比兩者的超聲造影圖像,發現大部分子宮肌瘤增強方式為腫瘤周邊首先增強,形成半環狀的增強影,繼而瘤體內部增強,瘤體回聲強度明顯強于周圍正常組織。由于子宮肌瘤有假包膜,其瘤體與正常組織有明顯界限。而子宮腺肌瘤的增強方式為瘤體內部先增強,增強不均勻,可見蟲蝕狀充盈缺損,隨后整個瘤體增強。由于子宮腺肌瘤無包膜,所以其瘤體與周圍正常組織未形成明顯的邊界。通過超聲造影實時、動態觀察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瘤的血流灌注情況,對二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2超聲造影診斷子宮內膜病變
對于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既可以向子宮腔注入液體造影劑顯示病變組織,也可以通過靜脈注射微氣泡造影劑觀察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宮腔造影時,子宮內膜增生癥表現為內膜均勻性增厚,邊界較規整,內膜與肌層的界面完整;子宮內膜息肉表現為宮腔內等回聲或稍強回聲結節,邊界清晰,病變位于內膜面不占據固有層下方,窄基底多見;黏膜下肌瘤為宮腔內占位性病變,多為不規則中低回聲,邊界清,近橢圓形;子宮內膜癌表現為內膜表面不規則并呈不對稱增厚或宮腔內不規則團塊,寬基底多見,邊緣不規則,部分與肌層界限消失。宮腔注入液體造影劑超聲造影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簡便易行,且診斷結果準確率較常規超聲明顯提高。靜脈超聲造影時,子宮內膜增生癥見病變區造影劑灌注較肌層慢,呈均勻性低增強;子宮內膜息肉基底供血動脈與肌層同步或略遲灌注,見基底動脈血管位于病變中心部位,依據病變血管灌注的程度表現為彌漫性等增強或稍低增強。黏膜下肌瘤首先表現為病變周圍的環狀強化,然后見多支血管向中心逐漸灌注,周邊環狀強化略早于肌層或與肌層同步,造影劑的廓清略早于肌層。子宮內膜癌見病變部位早于肌層灌注呈高增強,灌注呈均勻或非均勻性,邊界不規則,廓清早于肌層。子宮內膜癌的始增時間、達峰時間、峰值強度、增強強度等較其他病變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子宮內膜癌的峰值強度明顯高于其他病變,所以峰值強度在鑒別宮腔良惡性病變中有較大的意義。另有研究證實超聲造影在顯示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程度以及早期診斷方面有較高的準確性,對臨床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及手術范圍確定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超聲造影診斷宮頸癌浸潤程度及臨床分期管玲
研究顯示,宮頸癌超聲造影表現為增強早期病變內造影劑灌注明顯早于子宮肌層,呈均勻或不均勻增強;增強晚期造影劑消退早于子宮肌層,與正常宮體形成明顯的界限,可清晰顯示病變輪廓及對周圍組織的浸潤程度。超聲造影能較準確地判斷宮頸癌分期及腫瘤浸潤范圍,為臨床分期、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后有指導意義。但是對于≥Ⅲ期的宮頸癌患者,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的臨床分期判斷無差別。
4超聲造影診斷輸卵管病變
與宮腔造影一樣,輸卵管造影也是將液體造影劑注入管腔內顯示輸卵管的結構和功能,都屬于非血管性腔內造影。研究證實,通過三維超聲實時造影觀察造影劑在宮腔及輸卵管內的流動情況,能夠真實地反映輸卵管的空間走行、形態結構,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評價輸卵管通暢性的檢查方法。實驗結果表明,以腹腔鏡診斷為金標準,超聲造影對輸卵管通暢度檢測有較高的準確性及特異性。憑借其簡便、安全、無創、易操作等優點,子宮輸卵管造影有望成為女性不孕檢查的常用方法。
盡管超聲造影技術對于腫瘤內小血管、低速血流或部位較深腫瘤內血流顯示比陰道超聲、多普勒超聲有優越性,但是超聲造影在婦科盆腔腫瘤方面的臨床應用還有不足之處。由于腫瘤細胞、巨噬細胞等導致腫瘤新生血管的能力不同,使得一些良性腫瘤如腎上腺腺瘤也具有豐富的血供,此外炎癥本身也可造成血管擴張,上述因素使良性腫瘤在超聲造影時出現與惡性腫瘤類似的血流灌注情況,容易造成誤診。有研究報道,通過彈性成像技術對腫瘤彈性和硬度進行分析來鑒別腫瘤良惡性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未來期望通過超聲造影、彈性分析技術的聯合應用,進一步提高婦科腫瘤診斷的準確率。
作者:張偉 徐琳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