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早產兒護理中袋鼠式護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模式下的袋鼠式護理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早產兒5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n=25)和常規組(n=25)。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試驗組接受人性化模式下袋鼠式護理,觀察2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早產兒干預后的心率和呼吸頻率明顯低于常規組,體溫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試驗組干預后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干預前2組日攝奶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日攝奶量均顯著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高于常規組(P<0.05)。試驗組和常規組母親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00%和6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早產兒開展人性化模式下的袋鼠式護理有利于改善其生命體征,提高母乳喂養率和早產兒母親的護理滿意度,提升攝奶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早產兒人性化模式袋鼠式護理應用效果
袋鼠式護理又被稱為皮膚接觸護理,主要應用于早產兒,是暖箱護理的補充措施。護理中新生兒父母模擬有袋動物方式照顧新生兒,將其直立式貼在胸口,為其提供溫度和安全感[1]。臨床研究顯示,早產兒和父母身體接觸能夠獲得類似于子宮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其體溫控制、促進生長發育等[2],當前早產兒袋鼠式護理在我國還處于應用初期。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早產兒25例,應用人性化模式下的袋鼠式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早產兒5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n=25)和常規組(n=25)。納入標準:早產兒生命體征平穩;臨床資料完整者;早產兒家長無傳染性及精神類疾病;住院期間及出院后每天接受2次不少于2h的袋鼠式護理。排除標準:早產兒存在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家長不能堅持袋鼠式護理。常規組女11例,男14例;胎齡30周~36周,平均(33.2±1.3)周;體重1720~2000g,平均(1860.3±80.3)g。試驗組女10例、男15例;胎齡30周~36周,平均(33.5±1.2)周;體重1730~2000g,平均(1865.4±80.4)g。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報請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早產兒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
1.2方法
2組早產兒均接受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常規生命體征監測、健康宣教、輔助指導、皮膚護理等。試驗組同時接受人性化模式下的袋鼠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針對早產兒家長開展護理培訓:護理人員應對早產兒家長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情況進行了解,并據其利用講座、播放視頻等方式介紹袋鼠式護理方法、作用、注意事項等,保證其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對袋鼠式護理過程進行示范,并指導患兒家長重復練習,確保其掌握相關護理要領,以獲得滿意的護理效果。另外,還應當對袋鼠式護理的益處和風險進行說明,并在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準確實施袋鼠式護理。②人性化模式下袋鼠式護理的實施:每天上午10:00~12:00、下午16:00~18:00,護理人員指導早產兒家長進行皮膚接觸,具體護理需在隱秘房間進行,以保護家長及早產兒隱私,同時控制溫度在27℃左右、濕度在55%左右。由接受過培訓的專業護理人員從旁指導,引導家長裸露胸口在靠椅上仰臥(60°),新生兒赤裸全身俯臥于家長胸口,同時將毯子覆蓋在其身體后面保溫。為保證新生兒安全,家長一只手將新生兒臀部用手托住,一只手撫摸新生兒背部。整個過程護理人員應從旁協助和指導,可依據情況播放舒緩的音樂。整個護理過程中應嚴密監測早產兒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采取處理措施。③人性化模式下袋鼠式護理出院指導:早產兒出院時,護理人員應再次進行人性化模式下袋鼠式護理的講解和示范,保證出院后早產兒家長能夠正確地實施護理,并告知患兒家長每天袋鼠式護理時間應在2h以上,護理需持續到早產兒日齡滿40d。同時為其發放袋鼠式護理記錄卡,在卡片上記錄實施袋鼠式護理的時間、方法、注意事項。
1.3觀察指標
記錄2組早產兒干預后的心率、體溫、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記錄2組早產兒干預后的母乳喂養率及干預前、干預后1周、干預后2周的日攝奶量。利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讓早產兒母親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其內容包括服務環境與護理人員服務技能、服務態度、服務及時性等。總分為10分,評分在8分以上判定為非常滿意,6~8分判定為滿意,6分以下判定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早產兒生命體征對比
試驗組早產兒干預后的心率和呼吸頻率明顯低于常規組,體溫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2組早產兒的母乳喂養率及日攝奶量對比
試驗組干預后的母乳喂養率為96.00%(24/25),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8.00%(17/25)(χ2=6.640,P=0.010)。干預前2組日攝奶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日攝奶量均顯著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2組早產兒母親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和常規組母親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00%和6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早產兒臟器發育尚未完全,出生后極易出現相關疾病,更有甚者因此而死亡[3]。所以在早產兒娩出后不僅需進行有效治療,還應開展科學護理,例如強化喂養護理、保暖護理、感染預防等[4]。相關研究認為,針對早產兒開展袋鼠式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其心率、體溫等,且體重增長更快[5]。袋鼠式護理是一種新型新生兒護理方式,其利用母嬰早期持續皮膚接觸,讓早產兒在有效皮膚刺激下更快生長發育[6]。早產兒體溫過高或過低會引發疾病,過去主要通過保溫箱調節早產兒體溫,而袋鼠式護理中利用母親體溫對早產兒體溫進行調節[7],同時母親的眼神交流、語言交流、撫觸等可提升早產兒安全感,有助于減少相關并發癥[8]。這種充滿溫暖和愛的護理方式,可推動早產兒情感發育,免受強光、噪聲的干擾,有利于母嬰感情的培養,對早產兒智能發育非常有利[9]。另外袋鼠式護理中母嬰之間親密接觸可對皮膚感受器形成刺激,降低早產兒神經緊張性,促進神經遞質分泌和胃腸蠕動,以實現對生長激素水平的調節[10]。最后袋鼠式護理可加深早產兒對母親的認同和依賴,有利于免疫力的提升,并保證母乳喂養順利進行[11]。而人性化模式下的袋鼠式護理在具體護理中充分貫徹人文理念,給予早產兒人性化照護,家長對其認可度和配合度更高,相應護理效果更好[12]。本研究中,采用人性化模式下袋鼠式護理的試驗組早產兒的心率和呼吸頻率明顯低于應用常規護理的常規組早產兒,體溫明顯高于常規組;試驗組早產兒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干預前2組早產兒日攝奶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早產兒日攝奶量均顯著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高于常規組(P<0.05);試驗組早產兒母親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8.00%(P<0.05)。可見,針對早產兒開展人性化模式下的袋鼠式護理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質量,提高母乳喂養率和早產兒母親的護理滿意度,提升攝奶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何婧,劉蓓蓓,羅敏.袋鼠式護理聯合非營養性吸吮對緩解早產兒微量血糖采血疼痛的作用[J].四川醫學,2018,39(4):467-471.
[2]余章斌,韓樹萍,徐業芹.早產兒袋鼠式護理的臨床效果和母親滿意度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8,8(4):277-283.
[3]謝巧慶,劉曉紅,鄭璐.袋鼠式護理在減輕早產兒靜脈穿刺時疼痛反應中的作用[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7,35(3):264-267.
[4]張新榮.常規治療和護理基礎上接受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腦血流及神經系統的影響[J/CD].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2):136-137.
[5]畢葉,官祥麗.“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7):12-16.
[6]馬惠榮,馬桂琴,李勝玲.“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28(14):2459-2461.
[7]杜放輝,楊舒廣,王素梅.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攝入量和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26(6):856-857.
[8]萬靜,游勇.袋鼠式護理對母乳喂養、新生兒神經行為及新生兒疼痛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8,40(13):1514-1517.
[9]蓋麗,姜紅,范玲.袋鼠式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10):736-738.
[10]史敏,朱思蓮,韓穎.袋鼠式人文關懷護理在NICU早產兒足跟采血所致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11):94-95.
[11]郜莉,張蕾,段慧娟.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行為、體格發育的影響效果探析[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9):112、115.
[12]朱跟娣,張翠鳳.“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觀察[J/CD].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3):113-114.
作者:熊顏嬌 王巖 黃文青 謝文敏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