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谇恍l生狀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齲病是人類常見病、多發病,是造成牙齒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WHO提出今后重點攻克的3大疾病之一。當前,世界各地發病率仍有上升趨勢[1]。牙菌斑是引起齲病的主要原因,而刷牙是控制菌斑最好的方法之一??谇会t學專業大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對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非口腔專業大學生對這方面知識了解較少。為了解非口腔專業在校本科生口腔衛生現狀,為今后大學生齲病防治工作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據,于2010年5月對我校在校大學生的齲病患病情況、口腔衛生習慣及自我保健知識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2006~2009級在校本科生600人進行調查,收回問卷580份,有效問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農村391人,占70.58%;年齡18~24歲。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2],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①學生的一般情況;②刷牙次數、時間、方法,牙刷、牙膏類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齲齒防治知識知曉情況;④口腔衛生保健態度。在調查員的指導下自行填寫調查問卷,當場發卷并收回。
1.2.2口腔科檢查及診斷標準
對調查的每位學生進行口腔檢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進行[3]。診斷標準采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中齲齒的診斷標準。
1.2.3指導大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教,每年大學新生健康教育課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內容;②在校園網上加強口腔健康行為的指導,在校醫院網站上開辟口腔病防治專欄,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并與學生互動,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隨時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導;③對每位就診的同學加強口腔健康知識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寢室的同學傳授并監督;④通過板報宣傳,張貼宣傳海報,造出宣傳態勢,提高宣教效果。
1.2.4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地區及性別大學生齲齒檢出及治療情況
表1顯示,本次調查大學生齲齒檢出率為46.39%;城市學生齲齒檢出率為53.99%,高于農村學生的43.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61,p<0.05);女大學生齲齒檢出率為52.34%,高于男大學生的38.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852,p<0.01)。大學生齲齒充填率為35.19%;城市學生齲齒充填率高于農村學生(χ2=9.493,p<0.05)。
2.2各年級學生齲齒檢出及治療情況
表2顯示,4個年級間齲齒檢出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420,p<0.05);一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級,三、四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最高,各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55,p<0.05)。
2.3對齲病的認識
有54.87%的學生不能較全面的回答齲齒的發生原因,其中86.84%為低年級學生。有8.12%的學生認為齲齒是由缺鈣所致;4.87%的學生認為是由口腔炎癥所致;47.11%的學生認為是口腔衛生差引起細菌產酸所致;13.00%的學生認為由遺傳因素決定。對于齲齒是否引起心臟、腎、關節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學生持否定態度,其中低年級學生占88.96%。
2.4對刷牙的認識
被調查者中,99.28%的學生認為刷牙有預防齲齒作用;70.22%的學生認為刷牙有預防口臭作用;79.24%的學生認為刷牙具有保持牙齒潔白作用;51.44%的學生認為刷牙具有治療口腔炎癥作用;15.16%的學生認為使用牙線與刷牙同等重要,僅有12.09%的學生使用過牙線,71.84%的學生不知什么是牙線。其中高年級學生回答正確率(85.2%)高于低年級的學生(65.4%)。
2.5刷牙的次數和方法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學生有347人,占62.64%(高年級占41.23%,低年級占21.41%);1.26%的學生偶爾刷牙;36.10%的學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為早晨刷牙,11.00%為睡前刷牙。48.38%采用豎式刷牙法,48.92%采用橫刷法。刷牙每次持續3min以上者僅占11.19%,有24.01%的學生少于1min,用餐后即刷牙僅占7.40%。35.74%的學生非常喜歡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僅有10.46%的學生能夠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牙膏、牙刷的選擇及牙刷使用時間
本次調查中,有31.23%的學生選擇含氟牙膏,48.01%的學生選擇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時間上,40.61%的學生使用3個月左右,26.53%的學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級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選擇率、3個月左右更換牙刷率3項指標均隨年級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換牙刷率,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下降。
3討論
齲齒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脫礦和有機質分解,隨病程發展而從色澤改變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導致關節炎、心內膜炎、慢性腎炎等其他全身疾病。齲齒應以保健預防為主。目前大學生對其危害認識尚不足,缺乏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的觀念[4]。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齲病仍是影響大學生口腔健康的常見病,大學生的患齲率,以及男女學生患齲情況與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女生患齲率高于男生,除男女之間生理發育的差異外,還與女生較偏愛甜食有關[5]。城鄉學生患齲率的差異,多由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城市學生充填率高于農村,是因為城市開展口腔保健活動比較廣泛。高年級學生齲齒充填率和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低年級,說明高校開展的多種形式的口腔衛生健康教育發揮了一定作用[6]。但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中仍普遍存在對口腔健康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口腔健康知識理解膚淺,缺乏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觀念,就醫意識淡薄,口腔保健知識獲取途徑單一等問題。
總之,高校應注重加強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并從新生做起。要通過多種渠道強化大學生口腔保健意識,促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提高口腔健康狀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