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慢粒”)是一種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水平的惡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中醫雖無“慢?!辈∶?,但據其在病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倦怠乏力、心悸氣短、自汗、盜汗、食納減少、消瘦、出血及肝脾腫大等臨床癥狀,可歸屬“虛勞”、“血證”、“癥積”等范疇,現根據近10年文獻資料,對本病中醫藥研究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
1.1病因認識
周氏等認為慢粒成因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情志不調,氣滯血瘀;二是飲食不節,內生痰瘀;三是起居失常,邪毒侵襲[1]。其他醫家對其病因也作了多種論述,然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先天之因。父母身體孱弱,精血不旺,根底不堅。②酒色勞倦、七情、飲食所傷,精氣虧損,積久而成。③邪毒(包括瘟毒)入血傷髓,正虛邪戀,氣弱陽衰,或外感纏綿不愈,正氣持久不復。④境遇艱難,情志抑郁,氣血虧損,積漸成勞。⑤藥誤、醫誤等。
1.2病機探討
1.2.1因虛致病周氏等認為,慢粒發生乃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引起臟腑虧虛,或由于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等引起氣血功能紊亂,臟腑功能失調,致使邪毒乘虛而入。邪毒入侵,輕者傷及氣血,重者傷及骨髓,致使氣血虧虛;邪與營血相搏結,使氣血流通失暢,脈絡瘀阻,久而成積[1]。陳氏認為,慢粒臨床多見神疲懶言、體倦乏力,心悸失眠,口干咽燥,午后低熱,周身疼痛,癥積包塊(腫塊),出血,舌暗淡或紫暗,脈細數或細弱等虛實夾雜證候。究其病因,素體不健是內在隱患,復感邪毒是外在因素。其以氣陰兩虛為病機之根本;血瘀內阻,邪毒內盛或邪毒傷血是病機轉化的外在表現。因虛致病,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早期實證極為突出,隨著病情進展至加速期或急變期則實證仍存,虛證漸現,實邪益錮,虛證愈虛[2]。焦氏提出慢粒的發生是在正虛前提下,感受邪毒,正邪相爭,正不勝邪,邪氣踞之,逐漸發展而成。內因為正氣虧虛,外因情志抑郁,氣滯血瘀,或飲食不節,滋生痰濁或邪毒侵襲,留戀不去。以上諸邪氣常交錯夾雜,混合致病,痰、瘀、毒邪搏結于骨髓,連及臟腑,耗損正氣而成虛勞。其病位多責之于肝脾,病理改變多為氣滯、血瘀、痰結。邪毒久羈,變生多端[3]。何氏認為慢粒的主要病機是虛、毒、瘀三方面,系本虛標實證?!疤摗笔钦龤馓撍?;“毒”為外邪、內毒合而致之;“瘀”因情志失調,肝氣郁結,或熱毒內盛,氣血失調,經脈失和,氣機阻滯,熱毒與氣血互結,漸成癥瘕積聚[4]。尤氏提出正氣不足,感受瘟毒之邪是慢粒發病學基礎。病機為五臟虛弱,精血失守;虛邪賊風,入血傷髓。五臟虛衰、精血內奪為本,邪氣內乘為標[5]。盧氏認為,該病因腎臟虛衰,精髓內虧,復感疫毒之邪所致。正氣虧虛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6]。有作者提出其發病機制為陰陽失調、相火妄動。并依據中醫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及現代醫學研究加以闡述,試圖建立骨髓造血功能—腎中相火模式。認為“腎主骨生髓。”骨髓造血功能與腎臟密切相關,由于腎藏精,精化血,在生理狀態下,腎陽溫煦,蒸化陰精而化生血液。根據陽主動,陰主靜及“凡動皆屬于火”的理論,慢粒骨髓造血組織惡性增殖可認為屬陽盛陰衰,其病位在腎。由于妄動之相火暴悍酷烈,能大傷元氣,煎熬真陰,令氣陰兩傷,精血虧乏,是為“元氣之賊?!边@與慢粒細胞非自限性惡性增殖而破壞正常造血功能病理變化相一致[7]。
1.2.2因病致虛吳氏認為慢粒證候產生乃因邪毒久戀,耗傷正氣所致,與一般單純正氣虛弱而產生之虛證表現不同[8]。陶氏認為邪毒入血,傷及骨髓,而致血瘀,邪毒與瘀血相搏,結積于內形成痞塊,或邪毒內盛,耗傷氣血而致氣血雙虧證候[9~11]。張氏認為慢粒系伏氣溫病所致,雖初起即呈氣血虧虛,然亦有熱毒深入血分之象,因病致虛,其見證至繁至雜[12]。汪氏認為慢粒病機屬氣滯血瘀,氣虛血熱,虛實夾雜、以實為主[13]。肖氏認為慢粒病機在于外邪侵襲人體,客居脈中,暗耗正氣,瘀阻脈道,導致血瘀。其樞機在于邪毒、瘀、虛三病理環節相互衍生。穩定期多為邪毒內伏,郁而待發;加速期多為血瘀正衰,陰陽兩虛;急變期多為毒血搏結,陰陽衰竭[14~15]。鄧氏提出慢粒急變,當屬中醫“熱勞”、“急勞”范圍。并認為慢粒急變屬邪毒瘀阻,精氣內虛,虛中挾實之證[16]。趙氏認為,慢粒乃邪毒致病,無虛一說。臨床出現的虛弱癥狀,只是外在表象,而血分熱毒才是疾病本質,其由多種毒邪深入骨髓所致。故臨床上表現為血分熱毒之象,其反復出血即是血熱妄行之表現,決無氣不攝血之可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