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分裂癥誤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相互誤診的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共11例進行分析,討論了誤診的原因,認為單純以有“分裂性”癥狀來診斷精神分裂癥和以有情感癥狀來診斷情感性障礙是不合適的,須從發病癥狀及病程演變特征進行分析,以防診斷失誤。
臨床精神醫學和法醫學工作者由于受到“傳統經驗診斷”的影響,在診斷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時,相互誤診是經常性的現象。自80年代我國制定了精神分裂癥及情感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以來,這種失誤雖有所減少,但仍時有發生。這給臨床工作和司法鑒定工作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由此,筆者對1995年~1999年間遇及的兩者誤診的病例進行分析探究。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情況
11例均為發病兩次以上,曾分別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齡摘要:16-58歲,平均31歲;文化程度摘要:大學2例,中學8例,小學1例;職業摘要:干部2例,工人4例,農民5例;住院次數摘要:2次者3例,3次者4例,4次者4例。另外,3例有明顯誘因,5例有明顯精神病家族史。
1.2方法
對上述病例,由3位具副高以上技術職稱的醫師,以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制定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和診斷標準(CCMD-2-R)進行再診斷。以該再診斷的結果作為金標準,對照判定以往診斷失誤的分布情況并分析原因。
2結果
通過上述方法再診斷后,確定11例中情感性障礙占7例,精神分裂癥占4例。其中第1次住院時誤診者3例,其它均為在2次或2次以上住院時被誤診。
3討論
3.1情感性障礙誤診為精神分裂癥
近年來許多醫務、法醫工作者,對情感性障礙診斷過低,而精神分裂癥的診斷嚴重擴大化,造成這種診斷偏差的原因是對疾病的概念熟悉不一致以及對疾病的臨床現象學探究不深入。從70年代至今許多資料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所謂“分裂性”癥狀在情感性障礙和精神分裂癥鑒別診斷中的地位,認為“分裂性”癥狀并非精神分裂癥的專有癥狀[1。這些癥狀,諸如幻覺、妄想、思維形式障礙甚至緊張癥等,在很多精神病如器質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礙等都可以出現。在臨床上發現患者存在這些癥狀時,必須對疾病的過程詳加了解、密切觀察,以確定它們是在何種背景上出現。WHO組織的調查發現摘要:Schneider一級癥狀可見于23%的典型躁狂癥和16%的典型抑郁癥。DSM-Ⅳ中明確規定摘要:如有情感癥狀必須在精神病性癥狀之后出現,或持續時間明顯較短,否則就不能診斷為精神分裂癥。還有一點值得注重的是摘要:不要將情感低落誤認為是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是情感普遍而深刻的變化,這種情感變化并不限于外在的表情、言語和行為,更重要的是患者主觀上沒有什么情感體驗;抑郁癥患者表現出情感低落、呆板、遲鈍時,并非沒有內心的體驗,而是由于極度憂傷而抑制了整體的精神活動,故其無法通過言語來表達這種體驗,而當癥狀緩解后,患者是能夠描述當時的內心體驗的[2。如能了解這些情形并把握這些原則,那么對于減少將情感性障礙誤診為精神分裂癥是大有幫助的。
通過回顧發現摘要:本組資料中7例情感性障礙誤診為精神分裂癥時,仍以情感癥狀為主導癥狀,同時出現一些“分裂性”癥狀。以往診斷時忽視了情感癥狀,而過分強調“分裂性”的癥狀,這是造成診斷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就提示我們僅探究橫斷面的精神癥狀不足以準確診斷或鑒定。另外,因為同一種或幾種精神癥狀可以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現,故單純以有無“分裂性”癥狀來鑒別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是對疾病的概念熟悉不足、絕對化及對某些癥狀的誤解,這是造成誤診的又一原因。過去診斷狂躁抑郁癥的經驗和概念,是單純以有無明顯的“三高或三低癥狀”為準,當病人出現幻覺,妄想或邏輯障礙等所謂“分裂性”癥狀時,不論其“三大癥狀”如何明顯,也一律劃歸精神分裂癥。本組資料中將情感性障礙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的病例數占誤診病例總數的比例為63.6%,由此可見這種傾向的嚴重性。
3.2精神分裂癥誤診為情感性障礙
和前述的情況相反,也有將精神分裂癥誤診為情感性障礙的,盡管其比例較低(在本組資料中其占誤診總數的比例為36.4%)。精神分裂癥也可有情感癥狀,尤其當患者情緒低落并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時,更要考慮抑郁癥的可能性。精神分裂癥的情感癥狀大多數不足以達到診斷情感性障礙的標準,就通常情況而言,精神分裂癥患者雖出現自殺意念或行為,但在精神檢查中其訴說不出抑郁的心境,自殺意念或行為往往是受到幻覺或妄想癥狀的影響而產生的,情感癥狀是以“分裂性”癥狀為背景,當“分裂性”癥狀緩解時,情感癥狀也隨之消失。
本組有4例精神分裂癥誤診為情感性障礙,其原因是對情感性障礙的描述性定義理解不透。這些病例雖存在情感性障礙的某些癥狀,但并非以情感癥狀為主導癥狀,表現的是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或抑制。
3.3建立正解診斷的工作方法
目前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均無特異的診斷方法。從實際工作出發,廣泛收集病史,從臨床癥狀的表現及其演變特征綜合分析,嚴格把握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仍是建立正確診斷的“法寶”。筆者心得到,在遇及以情感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非典型病例時,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礙如器質性精神障礙之后,應首先考慮情感性障礙,待排除后才可診斷為精神分裂癥,這有助于減少診斷、鑒定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