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學傳統文化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傳統文化進課堂對藥學、中藥學專業學生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將先進人物的精神內化為自我發展動力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思想;讓學生能更加全面的去理解并掌握中醫藥文化中經久不衰的思想與精髓,提高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民族自信心。
關鍵詞:中藥學;傳統文化;教育
中醫藥文化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但是現在在以現代醫學為主流的潮流沖擊下,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民眾對中醫中藥的信心和認識比較欠缺。強調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吨兴帉W》作為藥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鑒定學》作為中藥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藥西化”、“廢醫存藥”、“廢除中醫”等思潮抬頭的情況下,做好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對于拓展學生傳統文化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強化傳統文化意識,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拙見,與廣大杏林同仁共同探討。
一、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有助于拓寬知識視野,形成健全的人格。任何一名大學生,尤其是中醫藥學專業大學生,認識世界需要有兩雙眼睛,一雙是科學的眼睛,一雙是文學的眼睛。中醫藥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有藥品生產、銷售流通、管理、服務等領域。用人單位最希望畢業生具備的素質,專業技能是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訓培養起來,但是學生素養中的誠信、負責、協作、包容、耐挫等素質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培養起來的。[1]
二、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一)從中藥學發展史上進行滲透中藥發展歷史悠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藥食同源”,人們在尋找食物的同時,已經開始在尋找藥物。比如山藥的歷史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發生了戰爭。弱國軍隊人馬所剩無幾,只好逃進了一座大山。強國部隊攻到山下將這座山團團包圍,坐等弱國投降。弱國人馬被困山中近一年,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非但沒有餓死,反而兵強馬壯,為什么呢?原來山中處處生長著一種草,夏天開白花或淡綠色花,地下的根莖似圓柱狀或棒狀。士兵們以它充饑,而馬則吃樹葉和這種草的藤與葉子。弱國人馬在山中休整了近一年時間,重整旗鼓,趁強國不備時,黑夜殺下山去,大獲全勝。為了感謝并能記住這種草,人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山遇”,即在山里正缺糧的時候遇到了它?!吧接觥本瓦@樣逐漸被人們作為食物而用。后來人們發現,它不僅能充饑,而且還有健脾胃、補肺腎的藥用功效,吃了它還可以治療脾虛消渴等病,于是就將“山遇”更名為山藥了。這樣的故事對于中藥而言,生動,又能讓學生很容易掌握其主要功能及作用。
(二)從重要歷史人物身上挖掘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有傳奇色彩的重要人物,并且在中醫藥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梢詮闹辛信e一些人物,如孫思邈、徐大椿、扁鵲、張仲景、李時珍等人物的事跡,從這些人物自身的醫者仁心、醫者仁術的優良品德,汲取傳統文化的智慧,將他們的精神內化為自我發展的動力。李時珍身背藥囊、手持藥鋤、踏遍山野、嚼得草根的清瘦老神醫的形象。歷時三十年,多次修改完成藥學巨著《本草綱目》是為了什么?為了名?當時他已是名醫;為了利,行醫過程中沒收或者少收很多窮苦老百姓的醫藥錢。他心系蒼生,造福一方百姓。真正體會著名醫學家、科學院資深院士裘法祖“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的內涵。[2]孫思邈少時體弱多病,為看病幾乎耗盡家產。于是他就立志學醫,要為百姓救死扶傷,使百姓擺脫病魔的折磨。他不僅吸取和運用了張仲景、華佗等幾十位名醫的名方,還搜集、整理了來自民間、名士、各族、各宗教界及外國傳人的藥方,最終著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巨著,共記載了6500多個藥方,具有新的系統性,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得到廣泛贊許,取得成功。醫藥專業的最終目的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解除病人的痛苦,因此,古人言“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需要隨時隨地貫徹孫思邈先生《大醫精誠》的準則,同時也要思考我們從事醫藥行業的目的是什么,當物質利益達到某種程度之后,我們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最終指向他人,歸于奉獻。
(三)從中醫基礎理論上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古代哲學一部分,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如果舉例子,引發思維,自然切入到中醫理論的講解,則會有所裨益。比如陰陽理論:陰陽分為兩個方面,原始意義上的陰陽是指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為陽,照不到的地方為陰。進一步衍生出的意義:太陽照到的地方明亮、溫暖,照不到的地方黑暗、陰涼。有太陽時為晝,無太陽時為夜,晝時人們多在外、活潑、運動,夜時人們多在內、安靜、靜處。就人體而言,男性多好動為陽,女性多安靜為陰。對于人體而言,在上的,在外的、前面的為陽,在下的、在內的、后面的為陰。就五臟六腑而言,腑為空心的、通暢的、對外開放的所以為陽,臟為實心的,不通暢的,封閉的,所以為陰。如此相關的陰陽概念不斷的拓展開來,進而形成了中醫藥的陰陽理論。如此引導學生的興趣去理解陰陽五行理論,進而對中醫藥傳統理論有更深入的理解。將“天人合一”的整體觀、“陰陽平和”的健康觀、“天人相應”、“治病先治人”的治療觀,一如既往的貫穿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的價值取向和強烈的社會擔當。[3]
(四)將中華傳統文化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注重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各醫藥類院校在藥學和中藥學專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人文教育體系,包括醫學倫理學、醫古文,但整體看來藥學專業的人文課程體系還不太健全,建議可以增設一些比如《中華傳統文化概論》、《中華醫古文》等以限選課或公開課的方式,將傳統文化的精神融入到醫藥學教育過程中,提升藥學學生的人文素質。
(五)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相結合的實踐活動[4]任何教育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才能發揮一定的作用。而實踐是以學生為主體,并讓學生在反復體驗中加深理解,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學院可以通過設計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相結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邀請一些著名學者為學生做一些關于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講座,報告,或舉辦與之有關的文化月、誦讀活動、辯論賽、論壇、征文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不知不覺中即可受到傳統文化的教育與熏陶??偠灾?,傳統文化是中醫藥理論形成的沃土,對于藥學專業和中藥專業學生而言,掌握中醫藥理論、以歷代名人為自己的勵志榜樣,用傳統文化的精髓來筑造自己的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重視、強調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學習,并在教學過程中,將中醫藥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傳統文化不斷滲透在課堂上,才能讓學生更全面理解和掌握中醫藥學經久不衰的思想內含與精髓,提高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民族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王穎.傳統文化進課堂對藥學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6,(7):234-235.
[2]劉曉明.結合課程教學進行傳統文化教育[J].江蘇高教,2005,(4):71-75.
[3]辛海量,李同明,蘇永華,等.淺談中藥學課程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5):58-59.
[4]趙敏,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提升醫學生醫學人文素質[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5):789-791.
作者:趙冬霞 李欽 單位:河南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