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上問題在不同程度影響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健康發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機遇和挑戰并存,因此,傳統組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高校創新人才的需求,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1.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四年不斷線的引導模式
按照人才培養和能力形成的規律,從了解—參與—提升三個層次分階段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在組織過程中對不同年級學生分階段引導,以學生參與為核心,指導教師為輔助角色,突出學生團隊培養。第一階段為了解階段,主要是針對大一學生。教師在基礎課程講授過程中,注重活躍學生思想,從發現問題開始,分析、引導、滲透,推出創新理論的講授,啟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幫助學生形成創新的意識。同時結合校園的科技創新活動宣傳,開展各種科創講座、經驗交流會,同時有效利用學生社團自發組織各種課外科技作品活動,培養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與參與意識。第二階段為參與階段,主要是針對大二學生。該階段測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在一年級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通過考核、選拔賽等挑選一部分優秀的大二同學集中培訓,通過大學生創新項目立項的方式,讓學生開始逐步進入實驗室,指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講授,通過上屆帶下屆傳、幫、帶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三階段為提升階段,主要是針對大三和大四學生。確立在未來一至兩年內的工作計劃,將畢業設計和項目研究有機結合,完成具有社會價值的創新實踐項目。根據個人特長開始承擔一些創新實驗設計,遴選部分同學參加全國大賽、省級比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2.建立有效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實施環節
通過申請及答辯,在競爭中選拔團隊,立項成功的團隊由此獲得人力與資金的支持,最終完成科技創新成果并展示,提高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創新能力。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實施環節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培訓。以專題培訓講座、經驗交流會等形式,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開展前期宣傳及培訓輔導,對參加流程、申報經驗、書寫申報書、研究方法、論文撰寫等方面對學生予以指導,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申報及答辯。由學生自主組隊申報科技創新項目,指導教師在專業方面給予必要的輔導。團隊完成申報后通過答辯的形式進行選拔。通過數名在專業方面和科創方面經驗豐富的專家從眾多團隊中挑選出創新性、可行性、操作性強的團隊,并根據項目的創新程度及成果意義給予不同層次的經費。實踐。項目成果立項后,團隊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科技創新項目的實踐工作,為期一年左右。組織者在該時期的主要角色是監督項目的實踐進度,并在適當時期進行中期考核,以更好地促進項目順利完成。成果展示。在項目完成之后,通過舉辦展示會展示各團隊科技創新的成果,通過專家評價對創新性強的項目進行宣傳與表彰,使學生能夠自覺的參與其中,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以此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參加校內外學術會議和競賽,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交流經驗、展示成果、共享資源的環境與機會。
3.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導師制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科研活動,并把科技創新理念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科技創新主動意識的培養。對指導教師給予一定的工作量補貼,獲得獎項的導師給予相應獎勵,落實指導工作量,制定相關激勵政策來提高老師參與科技宣傳、科技講座、科研指導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鼓勵更多的優秀教師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指導學生的工作中來,從而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
二、小結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旨在以活動促創新,以創新促成才,是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開展創新實踐,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為保障其成功高效的實施,全體師生的高度重視是前提條件,創新的制度建設是重要保證,充足的經費支持和軟硬件建設是物質基礎,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培訓指導是必要途徑,完善的激勵機制是有效方式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要充分實現學生、學校、社會的三方共贏,從而更好地起到培養創新型精英人才的目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涉及理論眾多,且關聯因素復雜,其研究深度和廣度均需進一步深化。對于存在的不足之處,將在后續工作中逐步完善以期形成一種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組織模式。
作者:王璽 溫旭 章冬云 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