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面向產業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強化實踐項目訓練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在夯實學生的基礎的同時,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課程是提升學生對知識、技能、工具熟練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和背景的主要途徑,對學生的就業起到決定性作用。為保障學生實踐課程的訓練效果,要致力于校企深度聯合,開展多層次的實踐項目訓練,主要包含實驗項目、科研項目、科技創新、競賽項目、企業實習、實訓、企業工作等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高校實踐類課程除涉及基礎課實驗、專業課實驗、以及驗證性實驗等大量實踐課程,還包括實訓和實習等重要環節。在實踐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得到了運用和拓展。理論課程教會了學生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校內實踐學習教會了學生實用技術和軟件應用環境,初步了解軟件開發流程,國際標準和規范;在企業的深度實踐教會學生熟練掌握軟件開發工具,具備項目管理經驗和工程意識。通過校企分階段漸進式實踐訓練,能有效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看,使學生能夠接觸實際項目的分工與合作,激發在實踐中的創新能力。同時以項目庫、案例庫、各類實驗室、研發中心、實習基地為依托來確保這一教學體系得以實施,下大力氣培養學生軟件開發技術,團隊合作精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其快速融入到企業工作模式和企業文化中去。
二、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搖培養國際交流合作能力
軟件和IT產業是全球化和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而我國計算機技術整體水平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在這個產業中我國工程教育面臨的最大任務就是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培養卓越的工程師,計算機專家、軟件精英就必須改革當前教育模式,加入國際互認體系。開展國際化辦學成為高校培養工程型人才的一個硬道理。盡管各高校已經意識到國際化辦學的重要性,并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但因諸多因素各高校國際化辦學進程存在著差異。國際化的本質在于按國際慣例做事,按國際標準來培養人才。國內高校的計算機和軟件人才培養過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應充分借助與國外高校和企業的良好合作基礎,堅持開放式辦學,不斷地、全方位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企業開展合作關系。同時,全方位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開設前沿技術課程,真正做到與產業實踐結合,與國際發展接軌。通過多渠道的國際交流合作,可以培養學生較高的外語水平、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國際交流能力,為其擇業、留學創造了優厚的發展空間,并可以適應國際化的工作環境,極大地提高了搞笑軟件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建立就業教育體系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創業課程是哈佛商學院1947年率先開設的,創業課程分為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素質和創業實物操作四類。教師大多數有過創業經歷、并擔任過企業的外部董事。國內創業教育課程是清華大學在1998年率先開設的,對學生就業與創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校在多方面與企業聯合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與企業合作學習的機會,增強教師的企業實踐管理能力,提高教師對創業領域的實踐、發展趨勢及創業教育社會需求變化的洞察力,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另一方面可以聘請有實踐、精管理、懂理論的企業專家講授就業與創業課程,為有創業想法和興趣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創業知識的途徑,適當拓寬和加深相關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面向產業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直接關系到當代大學生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發展。面對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就業困難化的新形勢,完善專業知識領域,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建立就業教育體系,實施校企聯合共同培養軟件人才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印桂生董宇欣韓敏霞張海濤紀雅楠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