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修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廣州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需要大量職業化、專業化的汽車維修服務人才。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廣州地區汽修人才現狀,企業對汽修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需求、意愿等信息,分析汽車維修行業的發展趨勢,科學定位高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層次,為下一步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體化課程開發以及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有效的幫助,使所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現零距離對接。
關鍵詞
廣州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自1998年本田汽車入駐廣州至今,17年間廣州構筑形成了“三大基地、六大板塊”的廣州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空間格局和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汽車零部件產業圈。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是培養面向汽車后市場生產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現代汽車檢測、維修、服務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并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本項目組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廣州地區汽修人才現狀,企業對汽修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需求、意愿等信息,分析汽車維修行業的發展趨勢,科學定位高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層次,為下一步汽修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體化課程開發以及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有效的幫助,使汽修專業培養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業的要求,與企業實現零距離對接。
1調研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對象以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為主,尤其以4S店為主。參與調研的31家企業中有29家分布在廣州市內,其余2家位于佛山和珠海。企業類型為:一/二類綜合汽修廠2家,汽車4S店27家,三類專項汽修企業2家。企業規模以中小型為主,中型企業(100~500人)所占比例為64%,小型企業(100人以內)所占比例為36%,所有企業性質均屬民營企業。本次調研采用訪談咨詢法(定性)和問卷調查法(定量)。調研內容包括:廣州地區汽修專業人才現狀,企業對汽修專業人才需求,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需求與意愿等。訪談對象為企業的負責人、人力資源部經理、技術主管等,問卷調查的對象為企業的一線技術工人、銷售或售后人員。此次的定量調研問卷共發放330份,現場回收314份,經查閱有效的回收問卷為302份,有效率達96.2%。
2調研結果與分析
2.1廣州地區汽修人才現狀(1)從業人員學歷及技能水平構成分析。經調研發現:一線員工的學歷構成以大專(高職)為主,占到62%,中技占26%,高技占12%;從事一線技術操作的員工,技能等級均為中級工以上,其中中級工水平占51%,高級工水平占28%,技師水平占14%,高級技師水平占7%。專科學歷人群所占比例比以往調研數據有所提高,這說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大量先進的電子技術應用于汽車,對維修人員知識和技能層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維修企業招聘人才時對學歷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部分高端品牌在招聘時要求聘用大專學歷的畢業生。高職畢業生以其心態平和,知識技能基礎扎實,可塑性強,受到大多數企業的青睞。(2)企業崗位構成及考核依據。汽修專業畢業生所從事的崗位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崗位群:機電維修崗位群(65%)、服務顧問崗位群(15%)、保險與公估類崗位群(15%),其他崗位5%。各崗位群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學徒/小工—中工—大工(班組長)—技術主管—售后服務經理。以機電維修崗位為例,畢業生的成長路徑通常為:機修學徒—機修中工—機修組長—車間主任—售后服務經理—技術總監。企業考核員工的依據主要是日常表現,如出勤情況、工作態度、專業水準等,同時還要參考其“一次性修復率”“交車準時”“三天內無投訴電話”的情況。企業一般會從企業內部選拔班組長和技術主管,讓員工在工作上有盼頭,激發員工努力工作的積極性,除了參考日常的考核指標外,還需根據其是否有溝通、管理和組織協調能力作為晉升骨干的標準。(3)企業用人數量需求分析。企業認為目前緊缺崗位有鈑金工、噴涂工、服務顧問、汽車銷售、二手車交易;較緩崗位有機電維修工、保險與公估、客服專員;暫緩崗位有配件管理員、調度員、汽車美容工。人才需求偏重于高級工以上人員,對中級工及以下人員則需求不大。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尤其是鈑金工、噴涂工則非常緊俏;同時既掌握汽車專業知識,又具備一定抗壓能力和銷售技巧的汽車商務人才也是各大企業爭搶的香餑餑。
2.2企業對汽修人才需求分析
2.2.1職業能力分析調研中企業對“擔任本崗位應具備哪些職業能力”的響應情況為:超過80%的企業選擇了“故障診斷能力”“工具、量具使用能力”“電器維修能力”與“保養操作能力”;26%的企業選擇了外語能力;6.5%的企業選擇維修接待能力;4.3%的企業選擇倉儲管理能力;選擇汽車營銷能力、計算機使用能力、展場布置能力、活動策劃能力的企業大致均為2%。這是因為企業招聘汽修專業學生多從事機電維修相關崗位工作,更加看重其所具備的診斷、檢測、維修、保養技能。因此學校在培養學生時應加大實操比重,不斷操作、強化、再操作,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2.2.2職業素養分析關于“擔任本崗位應具備哪些職業素養”,依照所選擇頻次的高低依次為:責任心(90.1%)、學習能力(81%)、應變能力(76%)、吃苦耐勞(75.3%)、團隊合作能力(68.3%)、愛崗敬業(66%)、職業道德與忠誠度(64.3%)、交流溝通能力(64%)、獨立工作能力(52.5%)、抗挫折能力(47.5%)、遵紀守時(43.8%)、誠實正直(33.5%)。由此可見,企業最看重員工的責任心和學習應變能力,較強的責任心使企業用起人來安心,一定的學習應變能力使員工能夠迅速適應各種崗位需求并不斷成長。另外由于汽修企業員工多在維修車間作業,工作環境較差,在完成檢測維修作業時通常需要多人協作,因此企業要求員工應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F在高職學生多為90后,自幼嬌生慣養,擔不起責任,吃不了苦,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和滲透。關于“企業招聘生產一線專業技術工人時最注重哪方面的素養”的調研結果如圖1所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吃苦耐勞精神(29%)、動手能力(29%)和團隊合作精神(18%)。選擇學歷和技能證書的企業僅占5%,由此可見,現代企業在用人時更加理性,看重人才真實的能力和素質,在選人時不再以一紙證書論高低。關于“高職應屆畢業生求職時最缺乏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58.1%)、專業技能與動手操作能力差(48.4%)、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42%),選擇工作經驗不足的企業僅占22%。因此工作經驗不足并不能成為高職畢業生求職失敗的借口,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從以上三點分析原因,探索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其不怕苦不怕累品質的途徑。
2.3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需求與意愿
2.3.1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需求與意愿調研結果顯示: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90%企業都愿意成為院校汽車專業學生的校外實踐基地。78%的企業表示愿意派出骨干人員參與汽車專業課程的開發和教學活動,但有22%的企業表示擔心把人手抽調到學校,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有87%的企業表示認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高端品牌的4S店,如寶馬、豐田、別克等,已經在院校里組建“訂單班”,建設實訓基地,使用該品牌的教程實施教學,考取該品牌的系列等級證書,讓畢業生就業時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另外,對于緊缺崗位,如鈑金工和噴漆工,企業愿意組建“冠名班”,與學校一起招生,并對學業生提供一定數額的獎學金,共同培養人才,學生畢業后經考核直接進入企業就業。
2.3.2影響校企合作開展的因素關于“企業對校企合作產生顧慮的原因”,81%的企業認為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不夠完善,舊機制無法全面表達受教育者和企業的權利和義務,應建立公平合理的新機制;74.2%的企業認為在校企合作中所付出的費用不能得到合理的補償,所起作用尚未得到社會認可,企業在校企合作中難以實現權責對等;67.7%的企業認為實習生的安全問題給企業帶來管理上的壓力。學校把學生送到企業后,對實習生的跟蹤管理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缺乏責任心與職業道德,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隨意離職,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作。52%的企業認為“雙師型”教師不足,導致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沒有達到企業的用人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在與企業合作時應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前做好管理問題與責任權利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顧慮和損失。
3結論與建議
3.1把握人才培養方向,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根據調研結果,高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應為汽車維修機電工、汽車維修鈑噴工和服務顧問。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掌握汽修專業所必須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能在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從事汽車檢測、維修、故障診斷的技能型應用型技術人才。可細分為以下兩個層次:(1)中級工層次培養目標。面向汽車維修技術一線崗位,包括機電維修工、鈑噴工等崗位,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按工藝規范和操作流程完成汽車維護和常規維修等工作任務的技能人才。(2)高級工層次培養目標。面向汽車維修服務一線崗位,包括機電維修工、服務顧問等崗位,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熟悉接車服務業務流程和客護接待技巧,具有良好的溝通應變能力;熟悉汽車維修業務流程,能獨立完成汽車故障的診斷與排除,組織完成汽車各總成大修作業等工作任務的高技能人才。
3.2創新課程及教材體系,突出職業技能與素質培養根據崗位需求調整專業課程體系,突出企業普遍關注的實操能力、專業基礎知識、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與之相適應的是將“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建設落到實處,即將學科體系的知識和技能“解構”,并“重構”于與職業崗位對應的,由“工作領域”演變成“學習領域”(即課程)。新的課程應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和項目教學法,將學生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融合在每一門專業課程教學中,突出技能培養。同時與企業聯合開發包含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的工學結合教材,引入企業真實能力標準,以企業考核標準來評價督促學生,突出高職教育的能力特色。
3.3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在企業調研中,影響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校的“雙師型”教師不足,嚴重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從群體上講是專兼結合的隊伍,從個體上來說,專業課教師既有教學能力又有本專業的實踐工作能力。加速“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培養高質量學生的前提。一名稱職的專業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精通專業,時刻把握本專業發展的脈搏,而且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僅重視理論只能紙上談兵。專業教師每年需要有一定時間深入生產一線參與解決具體實際問題或外出參觀進修,學習國內外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和成功的教學經驗,及時進行知識更新、拓寬視野和調整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與技術發展同步的本領域專家。另外,在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基礎上應選好學科帶頭人,可以采用“雙帶頭”的模式,即既有來自企業的,也有來自學校的學科帶頭人,雙方優勢互補,共同開發課程,制定教學大綱,編撰教材學材,注入更多的實際企業工作的元素,讓教學更貼近企業的生產。
3.4深入推進校企合作通過走訪企業,大部分企業愿意開展校企合作,企業與學校的焦點是人才,企業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由學校來培養,校企合作對于雙方來說是互利雙贏的。但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難免存有顧慮,主要集中在企業的責權利不對等、學生的安全問題與勞動報酬問題。因此院校在派學生頂崗實習前應與企業共同協商解決好,以排除企業顧慮。同時除了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外,校企合作還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如共同參與學校教學管理,聘請企業技術和管理骨干擔任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兼職教師,參與課程體系改革,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等。
參考文獻
[1]曹成濤,林曉輝.珠三角地區高職智能交通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3(23):9-12.
[2]麥強盛.廣東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調研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1-25.
[3]董曉嵐.蘇州地區數控機床調試與維修人才需求調研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57-60.
[4]李紹明.廣東省高職教育供給與產業升級的匹配度研究——基于企業調研的統計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8):39-43.
作者:張怡 溫煒堅 單位: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