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航空制造企業中知識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很多航空制造企業沒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知識管理體制,隨著新問題的出現,企業管理者只是被動的采用一些臨時措施;同時,大多企業只注重短期經濟效益,忽略長期的知識和技術積累,市場需求產品出現升級換代時,企業往往難以適應;另外,在企業管理模式上,大多還都屬于集權式管理,很多具體的生產計劃,都是領導說了算,忽視一線員工和技術人員的決策參與權,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局面還沒有形成,一些懂行的人難以發揮作用,領導一旦出現決策失誤,企業損失很大;還有,不少航空制造企業企業文化建設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形成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導致員工凝聚力不強,不利于員工潛力的發揮;最后,由于航空制造的復雜性,企業生產的部門越來越多,團隊協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傳統的管理模式難以奏效。
二、航空制造企業知識管理的實施策略
(一)知識管理系統性和開放性。航空制造企業的組織架構由領隊和不同的部門團隊組成,在不同層次的部門中,知識管理具有不同的責任,因此在選擇知識管理模式時,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個特定部門的管理,要注意系統性和整體性,協調好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同時,為了便于不同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的交流,知識管理要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人人都可以參與到知識管理中來,人人都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二)組織結構扁平化。航空制造企業知識管理的實施,離不開相應的組織結構保障,組織結構要與目標、愿景和組織功能相適應。航空制造業設計到零部件非常多,生產部門也很多,為了方便不同部門間的知識交流和共享,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應該扁平化,減少管理層級,使上下級之間溝通和交流更加順暢;還要盡可能的體現出團隊性,使得員工之間、團隊之間、部門之間建立其相互信任、相互協作、和諧寬松的工作氣氛,有助于員工提高知識和技能。
(三)保護知識產權,激勵知識創新。西方國家對我國高科技行業進行技術封鎖,航空制造業屬于戰略產業,我國要實現創新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因此航空制造企業實施現代產權激勵制度顯得尤為重要[3]。通過產權激勵,促進企業寶貴的智力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和激發知識創新,觸發航空職業企業智力資本的內生提升機制,充分調動每個技術人員創新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智力資源轉化為生產力。
(四)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是航空制造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重要保障,知識管理的實現是以知識管理系統、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等作為技術條件。所以在推廣知識管理時,首先要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高溝通效率。例如:知識積累不是信息的簡單堆積,而應該是技術人員之間可理解的積極交流的過程,便捷的網絡和通訊技術,有利于員工了解航空制造行業的發展前沿,也有利于員工之間的交流協作,碰到工作中的問題,管理層也便于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對企業的知識管理都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五)營造學習型創新型企業文化?,F代社會知識和技術的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航空制造企業屬于各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4]。企業和員工如果不主動學習,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企業應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通過不同的方式(培訓、參加學術會議、組織學術交流等)進行知識共享,當然知識共享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促進創新的一種手段,要鼓勵員工探索新的知識和技術,促進終身學習和不斷創新的習慣的養成[5]。比如:可以通過培訓來促進員工的發展,邀請一些行業專家或技術能手,為員工講授某個領域的前沿發展情況,不斷提升員工素質和技術,并規劃好自身的職業生涯。并對員工有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員工學習和創新的積極性。
(六)建立合理的評估和改進機制。航空制造企業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相應的知識管理也是一個沒有終點的動態過程,所以知識管理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逐步調整不斷完善的。那么,這就需要對知識管理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和檢驗,不斷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自身成功經驗和吸取失敗教訓,并借鑒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管理經營,使其處于一個動態調整和完善的狀態,才能不斷做好知識管理工作。
三、結束語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航空制造企業屬于典型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對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知識管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航空制造企業要主動引入先進的知識管理制度,對企業的智力資本進行充分的挖掘,激勵每位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共享與技術創新,并對新知識進行管理、集成、整理和規范化,建立相應的制度促進知識轉化為企業生產力,從而促進企業不斷發展。
作者:程仁豐單位: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