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憲法基礎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內容摘要:現代設計的大環境中,傳統的裝飾藝術文化有被忽視的趨勢。傳統的裝飾基礎教學課時大幅度壓縮,減少了引導性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設計的創作源泉。傳統裝飾基礎課是創作的根源,是從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設計的過渡,是對同一物象進行多種變化可能的探索,是從對物象進行重新構想,或簡潔或繁復,它的設計創新的系統方法,也能夠和現代設計中思維的形式訓練結合,它的擴散性思維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對創意產業也起著一定的影響。
在制造業迅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國內的設計教育呈飛速發展趨勢,社會經濟需要設計教育的大步跟上,創造本土品牌需要設計教育合理結合傳統設計教育與現代觀感的設計教育。我們在贊嘆速度帶來的各種豐富便利時,也應該感受到面臨的某些問題與困難,中國的設計教育至今還是處在發展探索階段,尚未真正定型與成熟。在現在各種文化互相交融、影響的全球環境中,作為發展中的中國,怎樣在吸收國外先進設計藝術教育的同時,發揚本土設計藝術,在日漸成熟的現代設計領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培養未來優秀設計師所應思考的問題。中國歷史悠久,人文內涵豐富,東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維方式有其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情趣,拋棄原有的藝術文化,那顯然是不明智的,我們應在學習西方設計知識的同時,融會貫通,發展國內設計藝術,在現代感中體現中國的文化韻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來,傳統的裝飾藝術文化有被忽視的趨勢,從以往的“工藝美術”教育到現在的包豪斯教育體系,傳統的裝飾基礎教學課時大幅度壓縮,學院和學生為了盡快進行專業實踐,專業設計課有提早進入低年級階段班級的現象,這個調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從傳統裝飾基礎課程來說,相應地裁剪這些課程的教學時間,一方面會使設計思維的形成少了引導性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設計的創作源泉。WWW.133229.COM另一方面,學生接觸到工業設計所帶來的抽象思維設計,也可以通過傳統裝飾藝術課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創作,結合本土文化進行適合現代視覺觀念的優秀設計。
一、傳統裝飾基礎課是創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設計的過渡
傳統裝飾基礎是對具體的物象中體悟,是對原有物象進行再創造,是連接具象與抽象設計的紐帶,它既具有現實自然形態豐富的一面,又具有創作中形成的或繁瑣或簡潔的風格,把作者的觀念暗寓其中,有其豐富的藝術魅力。在裝飾基礎的訓練中,通過對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等抽象的變形,相應地拓寬設計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思維鏈接,運用現代的設計形式,進行圖像化的形式設計,使設計更加貼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裝飾基礎課需要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造藝術形象。如果缺少了從自然形態到創作這一環,相應地就減弱了對事物的深入觀察。畢加索對“?!钡囊幌盗行蜗筇剿?,也是在對具象事物的觀察和形式構造的探索中創作,“?!钡南盗行蜗笳故玖藦木呦蟆氤橄蟮匠橄蟮亩喾N變體??档略谒闹鳌杜袛嗔ε小分械囊欢卧捯仓档梦覀冋J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藝術的時候才顯得美,藝術也只有使人知其為藝術而又貌似自然才顯得美?!笨梢?,對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來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認為傳統無法跟上現代設計的思維,其實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在傳統裝飾藝術中也一樣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边@其實就是構成藝術美?!耙灰援斒?、“似與不似之間”,這些傳統裝飾基礎中常用的手法一樣用于現在的構成設計中。裝飾基礎課程的訓練內容來源于生活,對設計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快節奏生活的到來,西方簡潔主義的藝術沖擊,工業化產品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設計,設計是為市場和社會服務,和經濟、生活緊密相連,脫離生活只講究形式的設計難免讓人感覺華麗的虛構,一個脫離了本土文化的設計無特色可言,一個沒有自己特色的設計也無優勢可言,裝飾基礎課程的削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裝飾藝術的熏陶,在設計教育中,我們現在不是尋求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模式只會使設計的路子走得越來越窄,豪無創新的可能,只有發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礎設計步驟,結合現代設計的理念,在加強交流中取長補短,在熟悉本國的傳統藝術設計中比較外來先進文化,才能拓寬思路,一方面繼續提升本國的傳統設計,一方面在激烈競爭中為本國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在《2007全國設計倫理教育論壇》上的發言中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裝飾基礎的多元造型手法對創意產業的影響
創意產業是一個經濟名詞,早在1986年,著名經濟學家羅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所以新創意才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裝飾基礎課作為創作的基礎訓練,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對各種材質的表現,對各種傳統裝飾藝術的多元化造型手法進行研究,在圖形設計、色彩感覺、構圖設想、材質應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這有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而創意需要有這種發散性思維,這能啟發在思考中釋放自己的個性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實的表現方式,更好地在現代設計中把握創新。
從圖形設計上來說,裝飾基礎研究的是從現實物象中提煉、概括,是對物象經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在觀察中尋找切入點,從這些不同的切入點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維結果,再通過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圖形設計變形,這就要求對觀察對象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都進行剖析深入,再進行延展,激發聯想,而創意行為就是在這種過程中產生。創意行為需要突破普通的習慣性思維,必須有深入的觀察,作多方位的思維,才能有合理的異于常人的創意。創意并非是無物可據,無形自來,創意行為的思維訓練中,觀察是創造性技法之一,沒有形象性就沒有審美,也就沒有藝術可言,創意的行為起始于設計的初步,裝飾基礎設計的這種仔細觀察多方位思考的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創意的迸發。
從色彩感覺來說,裝飾基礎包括研究各種色彩對人類情感的作用,而各種場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體規劃,都同色彩研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人類對色彩的喜惡,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創意行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覺,那就忽略了人類的感情。裝飾基礎研究的是人類在生活中積累的各種圖形財富,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這對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著很好的探索。
構圖設想是一切造型藝術的重要一環,裝飾基礎設計所涉及的圖形中,無論對單獨的圖形還是繪于各種材質上組合的圖形等,都對構圖作了細致的考慮。在現階段的裝飾基礎課程中,并非是要抱著原有的傳統內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現代設計思維的創作中設想,所思考的內容可以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把傳統的精華融合于現代設計中,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它強調用全新的思維邏輯方式融入現有產業實現價值創新,分析具象造型藝術構圖設想的三個必要環節——觀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現自然。這三個環節都是在發展的模式下進行,根據現有的內容通過構圖設想進行新的思維來實現創新。
藝術的實用性是傳統裝飾藝術固有的內容,各種圖形在材質應用上達到新的視覺感受。裝飾基礎設計來源于現實中的物象,通過一定的裝飾手法對現有的物象進行設計變形,再通過各種材質表現,使圖形在材質上達到觀賞效果。在設計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對圖形作適合于某種材質的考慮。裝飾基礎設計在材質應用的練習上對裝飾藝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實用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突破。在當今創意時代,具有特色化、個性化、藝術化的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材質上的應用教學,無疑使裝飾基礎設計能夠嘗試更好地與現代產業接軌。通過裝飾基礎的模擬教學,把設計與技術、文化、產品和市場融為一體,這樣既有利于傳統藝術產業的延伸,又可以為現有的產業拓展發展空間,使創意產業成為可能。
設計歸根結底是為經濟服務,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迫使設計教育切實了解市場所需,只有跟市場結合,具有特色的個性化產品,才有可能闖出自己的市場,才有可能在國際貿易中找到我們的定位,傳統的裝飾藝術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使裝飾藝術真正成為一種創意產業。
系統的設計思維方法的訓練,關注美感設計,包括對生活形態的理解、設計管理、戰略和產品計劃方面的研究。裝飾基礎設計是從生活形態中,通過觀察事物內部外部結構,進行多種思維變化創作,它是界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思維訓練方式,是對同一物體進行多種變化可能的探索,是對物象進行重新構想,或簡潔或繁復,它的設計創新的系統方法,也能夠和現代設計中思維的形式訓練結合。
當然傳統裝飾基礎課從現代設計觀中來看,思路上也有陳舊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輕創新、重平面效果輕材質塑造等的現象,我們只有在現代設計教育的大環境中完善裝飾基礎,才能讓傳統裝飾藝術更上一個臺面。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建構新的設計教育體系,發展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2001’清華國際工業設計論壇暨全國工業設計教學討論會論文集》,北京,2001。
[2]蔡軍:“設計·策略·教育——中國工業設計的思考”,《美術觀察》,1998.8。
[3]過偉敏:《走向系統設計》,江西美術出版社,南昌,2005。
本工程是為了新建廣州至珠海城際輕軌的建設而進行的升高改造,本工程新建鐵塔兩基:N11A、N12A;基礎全部采用灌注樁基礎。但是由于現場青苗賠償等問題無法施工,使得N12A鐵塔需要沿大號方向移位102m,移位后基礎位于山腳下方。4基礎設計:基礎位于山腳下,現場初步勘測,由于樁機等大型施工機械無法進場施工,暫定基礎采用大板基礎或人工掏挖基礎(需根據地質勘測報告確定)。5地質勘測:Ⅰ腿淤泥:4.3m、強風化2.0m、中風化5.0m;Ⅱ腿淤泥:5.0m、強風化1.4m、中風化5.0m;Ⅲ腿淤泥:5.1m、強風化1.2m、中風化5.0m;Ⅳ腿淤泥:4.2m、強風化2.3m、中風化5.0m;
2基礎設計存在問題
N21A鐵塔基礎作用力為T=90t、N=120t、HX=25t、HY=10t。根據原設計的初步假想,采用大板基礎或人工掏挖基礎;但根據地質報告情況,此處鐵塔基礎位于山腳下,地質按一定坡度進行分布,如果采用大板基礎,基礎底板需置于持力層,此處選擇在強風化層,但是考慮到地質按照一定坡度分布,如果僅置于強風化層的表面,則基礎抗側滑強度不足,但如果基礎底板置于強風化層下方,則基礎埋深在5m以上,由于無法進大型施工機械,且需進行鋼板樁護基,無形中增加了施工危險及施工成本;即便是修通道路進入大型施工機械,則成本比原設計所用灌注樁基礎要大很多。根據地質情況也無法采用采用人工掏挖基礎,因為上半部分為淤積地質。采用人工掏挖基礎危險系數相應增大很多,淤泥下方為強風化、中風化采用人工掏挖基礎也不現實。
3基礎設計處理方法
由于電力工程《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仍然采用安全系數法,故此處設計僅需滿足設計中所要求的下壓、上拔、傾覆演算的要求即可,經過現場多次勘查,結合地質報告,最后征得施工部門意見確定此基礎設計的條件如下:基礎埋深要小大于2.5m(基礎維護可以采用松樁處理);如果需采用灌注樁基礎,則灌注樁基礎深度不能深于中風化(不能采用沖鉆,因為此合同為總包合同,如果超出原合同部分則由施工部門自行承擔)?;A材料用量、地基處理措施等費用不能超出原設計范圍。根據以上條件,結合本基礎所處地基情況,以及原設計所用費用經綜合考慮,采用斜柱基礎與灌注樁基礎相結合的方式,基礎側向位移采用松樁擋土墻處理方法。根據斜柱基礎與大板基礎的對比知道,基礎作用力相同的情況下斜柱基礎受力形式更加好,且節約材料用量。數學模型的建立,本工程所用基礎由于沒有具體的數學模型,所以參考承臺灌注樁基礎,基礎下壓由斜柱基礎底板承擔,基礎上拔由斜柱基礎和基礎下灌注樁部分(僅考慮自重部分)承擔,基礎水平作用力由斜柱基礎和基礎下灌注樁部分共同承擔;考慮到基礎所處地質情況結合鉆探資料,基礎側位移需做擋土墻,而此條線路改造根據火炬開發區的規劃及供電局的規劃,此段線路需要近期改造拆除(施工圖已出),所以此次改造為臨時改造方案,故擋土墻處理采用松樁擋土墻。斜柱基礎下方仍采用松樁地基處理。最終設計的基礎形式如圖2所示。上部斜柱基礎埋深1.5m,下部灌注樁基礎在基礎底部以下4.7m,入中風化巖層0.5m以上。
4設計中需思考的問題
本工程是為了解決復雜地質情況下施工工藝問題而進行的基礎變更,基礎采用的是斜柱基礎與灌注樁基礎相結合的處理方式,在上拔演算中由于數學模型建立方面缺乏經驗,此次上拔演算中未考慮到灌注樁基礎摩擦力。雖然本工程已經竣工運行將近兩年多時間,但是卻給我們設計人員一個提示,就是我們在新型設計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實踐,搜集更多的同行所做的優秀設計作品,為我們以后的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5以后設計的展望
一、信用保險業的作用
發達的社會信用體系對于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轉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我國信用體系的不完善所引起的主要問題有:銀行呆帳壞帳問題,企業三角債問題,消費信貸市場不發達問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及國際貿易信用風險問題等。就消費信貸而言,以房地產市場為例1995年,1996年及1997年全國普通商品房空置率分別達到87.8%,87.5%和87.4%。而我國中等水平住宅與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大多數城市超過6,其中上海達10.6,北京達10,3,廣州達10.2。而低收入水平和高房價正是住房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條件??墒俏覈庞弥贫鹊牟煌晟圃斐傻你y行和客戶之間相互不信任及過高的交易成本成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障礙。而發展信用保險業一方面可以彌補目前信用體系不完善造成的市場效率損失,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第一,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可以增加風險承擔的主體,從而降低企業信用風險,促進市場發展。信用保險是保障被保企業應收帳款免受不正常損失之保險。對銀行而言,保險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與其共同承擔違約風險,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銀行按期收回款項。銀行風險的降低可以使投保人貸款的可得性提高。從整體而言,信用保險業的發展通過降低信用風險促進了市場效率的提高。
第二,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可降低信用市場交易成本,擴大市場規模。如消費信貸市場與信用保險業的結合,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更加有效的克服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防范并化解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信用風險,降低交易費用,從而促進信貸市場規模的擴大。
第三,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可以提高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水平,促進出口和消費,降低銀行呆帳壞帳比例,對房地產,汽車等市場的發展,對企業融資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我國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應包括國家信用管理體系,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以及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等。信用信息的收集與傳遞貫穿了資本市場,商品市場和個人消費市場。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對企業和個人信用風險評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必然要求社會的企業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體系的發展,以及社會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目前我國已經實行存款實名制,但是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包括存款實名制在內的所有信用制度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僅僅建立了存款實名制并不能有效化解整個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而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從而降低整個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
二、目前我國信用保險業的發展狀況
信用保險業的發展程度高低是一國信用制度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的信用保險業務主要包括出口信用保險,消費信貸保險等。
1.出口信用保險業的發展狀況。
第一,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善,出口企業面臨嚴重的信用風險、國家政治風險及匯率風險。出口信用保險對于出口商選擇靈活的貿易支付方式,降低信用風險,提高出口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全球國際貿易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的,日本、法國、德國則分別達到39%、21%和13%。而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僅占出口總額的1%左右。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業首先是整體發展水平低,險種單一,企業對出口信用保險重視不夠,業務規模與出口規模相比很不對稱。
第二,因出口信用保險較強的外部性和高風險性,一般而言政府應提供相應的政策性支持。目前國家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性支持不夠,造成出口信用保險費率偏高,費率的厘定不合理,限制了出口信用保險業及出口貿易的發展。
第三,由于目前出口貿易尚缺乏企業資信調查系統,造成出口企業對客戶信息了解不夠,在沒有出口信用保險配合的情況下,產生大量的故意欺詐行為。
第四,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業的發展目前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因此,加快出口信用保險業的立法工作,使出口信用保險做到有法可依是規范和促進出口信用保險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2.消費信貸保險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消費信貸發展十分迅速,成為商業銀行增長較快的貸款之一。目前我國消費信貸主要集中在個人住房消費信貸,汽車和助學消費信貸等方面,其中住房消費貸款占絕對重要地位。2000年上半年,個人消費信貸達2500億元,而個人住房貸款達2130億元左右。消費信貸市場的順利發展必須有保險業的積極參與,化解信用風險。以美國為例,1991年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中各類抵押債務占GNP的68%左右。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之所以如此發達與美國住房抵押貸款保險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因為,首先美國建立了政府機構擔保與私營保險相結合的完善的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機制。政府抵押擔保機構有聯邦住房管理局(FHA)和退伍軍人管理局(VA)。私營保險機構與政府抵押擔保各占住房抵押保險市場的一半左右。據《1997—1998年度美國抵押保險公司協會統計匯編》,私營保險的市場份額1993年占53.1%,1994年為48.2%,1995年為61.3%,1996年為54.7%。其次,美國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市場的擔保比例高,經營方式靈活。聯邦住房管理局(FHA)針對低收入家庭提供100%的貸款擔保,貸款人首付5%的房款就可以得到30年期的銀行住房抵押貸款,有力地促進了美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而且美國有綜合性的多品種房地產保險與住房抵押貸款保險一起在美國房地產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對而言,我國消費信貸保險市場,尤其是住房抵押貸款保險市場的發展還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首先,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住房抵押貸款和房地產保險的良性運轉機制。住房制度改革滯后,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啟動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費需求。導致一方面是商品房閑置,另一方面是居民的住房面積嚴重不足。其次,保險機構沒有在信貸市場上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對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違約風險缺乏有效的防范機制。目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條件苛刻,交易成本高,貸款期限短,不能有效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同時與成熟的房地產市場國家相比,我國與住房抵押貸款保險相配套的房地產保險品種較少。房屋產權保險,抵押保險,委托保險等險種市場目前還是空白。
3.其他信用保險業的發展狀況。
由于我國相應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完備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出口信用保險,住房及汽車消費貸款保險之外的信用保險業仍是有待開發的領域。但是由于信用保險業的發展對其他行業如出口、房地產、汽車等市場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積極發展信用保險對完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三、促進我國信用保險業發展的途徑
信用保險的發展有賴于我國社會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而信用保險業的發展本身又會促進我國社會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在目前我國信用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發展我國的信用保險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我國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不僅是缺乏個人信用的商業保險及個人信用評估和管理體系,而且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尚沒有建立起來。而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信用作為市場經濟的行為規范,貫穿于社會交易行為之中,促進交易效率的提高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保證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行。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是由以下幾方面組成的統一整體:
一是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主要由企業資信調查報告和企業資信數據庫構成。以美國為例,美國的Dun&BradstreetCorp擁有近5700萬家企業的信用檔案,每一企業都有與其他企業相區別的ID身份號碼。這樣客戶就可以通過電腦實時檢索企業的信用信息。我國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也應參照美國的作法,象個人存款實名制一樣,企業的帳戶和信用往來也應實行“實名制”,通過互聯網建立企業資信數據庫,徹底杜絕如多頭開戶等行為。這樣就節約了企業信用評估和管理成本。對政府監管當局來說,也節約了監管成本。
二是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目前我國的個人信用環境和信用秩序十分混亂,個人信用觀念淡薄,這種信用危機嚴重制約了消費信貸的發展。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應與個人信貸結合起來,采取個人信用調查與消費者自主申請相結合的形成,完善個人信用評估方法,逐漸建立個人信用數據庫。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將會強化個人信用意識,規范信用秩序。
三是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及相應的立法。政府作為制度供給者應加強立法工作,為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定法律規范。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規模企業信息的披露和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顯得十分重要。同時,由于人的機會主義傾向,政府作為擁有暴力潛能的第三方建立一定的懲罰機制,增加違約成本,對維護信用制度的良性運轉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國除保密法以外,對企業資信數據的開放度缺乏法律界定和規范,不利于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
四是發達的社會信用管理行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數據的收集和管理需要花費大量的搜尋成本。而相應的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可以降低搜尋成本,提高市場交易效率。
2.建立政策性和商業性的出口信用保險及出口信貸擔保制度,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出口信用保險具有高風險性和很強的外部性,純商業性的保險機構無法獨立承擔風險,而其本身對促進出口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出口信用保險一般作為政策性保險,由政府給以一定的支持,以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和保險費率,促進出口。目前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業尚沒有形成完善的體制,國家專項基金數額過少,費率過高,導致投保成本高,投保比例過低。
3.盡快建立完善的抵押貸款保險體制。
就住房抵押貸款而言,建立針對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抵押貸款政府擔保制度和商業化的保險制度,一方面可以改善全民的居住條件,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啟動房地產市場,帶動經濟發展。據上海社會科學院1981年的投入產出研究,我國在住宅上每增加1億元投資,可帶動其他23個相關產業增加1.479億元投入,直接和間接帶動的產業有60多個。當前住房抵押貸款及其他消費貸款保險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缺乏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及信用風險的評估和防范經驗。
4.加快社會信用管理和信用保險的立法工作。
目前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消費信貸保險等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侗kU法》的相關規定過于簡略,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其他如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汽車信貸保險等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民法》,《商法》的相應規定和保險法一樣,過于簡略,且缺乏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