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建筑幕墻施工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施工準備
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的應用需要相應施工準備的有效支持。通常來說在建筑工程的主體施工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應當進行相應的幕墻安裝工作。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幕墻工程主體結構自身尺寸和結構都應當能夠滿足我國相應的施工規范要求和驗收規范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準備的過程中建筑工程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當對于幕墻的連接情況有著清晰的了解,從而能夠確保其方向偏差應當被控制在10mm之內,從而能夠對于,不符合相應誤差的施工內容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能夠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
1.2板塊處理
板塊處理是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在板塊的處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對于其處理的流程和處理的方式進行細致的選擇然后再來進行。因此這意味著在板塊處理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注重根據工程自身的要求來對于幕墻施工的平面圖進行合理的確定。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確保裝運幕墻板塊的運輸車輛能夠順利的進入,并且設置相應的施工區域來作為幕墻板塊的專用卸貨區。另外,在板塊處理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確保專用吊機能夠得到合理的使用,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樓層內進行板塊的堆放,在這一過程中運輸架的使用能夠將需要的施工板塊運輸到相應的樓層中。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為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的高效應用起到重要的助力。
1.3單元式幕墻安裝
在單元式幕墻安裝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注重將主樓單元板塊安裝劃分為不同的施工階段。即應當以局部的單元板塊安裝為基礎來進行單元式幕墻安裝。除此之外,在單元式幕墻安裝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還應當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來穿插不同階段的施工,從而能夠在提升施工靈活性的同時促進單元式幕墻安裝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1.4施工人員安排
施工人員安排往往會直接決定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的應用水平。通常來說在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往往會需要配置起重機械司機l名和輔助工作人員3名,在這一配置中起重司機的主要職責包括了合理的對起重機進行操作與使用,與此相對應的輔助人員的主要工作則包括了對于吊車的移動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還需要配置一定人數的工作人員,其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對于板塊的情節工作和整理工作和其他的相應工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板塊安裝的相應層數應當配置不同數量的工作人員。
2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應用
2.1板塊起吊
板塊起吊是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應用的基礎和前提。通常來說在板塊起吊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注重將單元板吊出單元板塊,并且存放層的工作人員應當通過協調工作的有效進行來將吊板起吊工作順利的進行。除此之外,在板塊起吊的過程中,吊裝時的自制可移動式吊車應當注重在工作人員的關注和指揮下進行,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有效避免碰撞問題的出現,即注重提升工作的穩定性。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2.2翻轉和插接
翻轉和插接對于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應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眾所周知在板塊的翻轉工作和插接工作都應當由相鄰2層的工作人員進行配合完成,在這一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確保其轉接高度得到合理的控制。除此之外,在翻轉和插接的過程中建筑工程人員應當注重確保翻轉工作的優先度始終高于板塊的插接工作。另外,在翻轉和插接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在下行工作進行之前就完成左右方向的插接工作,并且在這一工作中對于左右接縫的尺寸進行合理的控制,同時對于上下兩個單元的板塊進行合理的插接工作。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應用效率的不斷進步。
2.3板塊調整
板塊調整是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應用的核心內容之一。通常來說在板塊調整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確保對于板塊的調整遵循著橫平豎直的原則,并且對于板塊的接觸與受力進行穩定的控制。除此之外,在板塊調整的過程中,為了促進板塊安裝穩定性的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注重微調整的持續進行,即對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板塊進行持續的微調,從而能夠促進板塊安裝精確性的持續提升。另外,在板塊調整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應當在調整完畢后將連接掛件與轉接件鎖緊并且確保重要的部位能夠依靠結構柱和樓層邊緣,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建筑工程中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可靠性的持續進步。
2.4控制要點
當然,我們在對這種建筑施工環境進行實地考察之后發現,這個建筑實際上有著5個不同的斜面,而且這些斜面的角度又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西立面的幕墻施工起來較為艱難。此外,其在裙房上也有著許多交錯的層面,而這些層面傾斜、半圓弧以及直立幕墻在內的多種結構。而就其基本模式而言,其還包括有單元幕墻、散裝幕墻、點式幕墻以及雙層幕墻等等。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制定了相關針對性的不規則幕墻施工方案。首先,我們需要將建筑結構以及幕墻設計圖牢記于心,并對整個工程進行分區和分面,并在此基礎上對測量層、測量軸線、關鍵點、放線、測量、數據增量等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整個施工質量。
2不規則幕墻施工技術
事實上,就不規則幕墻施工技術來說,其在進行實際的施工中,實際上依據不同的施工部分具體分為不同的施工技術部分。我們在大量的施工過程中發現,其大致包括在主樓單元式幕墻施工、天棚鋼結構幕墻施工以及裙房幕墻施工等多方面的內容:
2.1主樓單元式幕墻施工技術。
1)首先在一樓設置好整個大樓幕墻施工的平面控制點,并且由一層向其他樓層投設,從而確定其他樓層的平面控制點。除此之外,還應在樓層的周邊設置多條引伸線,從而更好地控制處置面的尺寸。
2)由于六層到九層是斜面,尺寸變化較大,因而必須在第六層重新設置控制平面線。
3)布置好控制線之后,應該將其顯示在樓層上面,并以此作為角碼的安裝依據。
4)在兩個立面的相交之處拉上鋼絲線,以便對幕墻施工的位置進行定位,鋼絲線要拉直。
5)整棟大樓的幕墻施工的核心就是鋼絲線的設置,只有將鋼絲線準確無誤地設置好了,才能保證幕墻施工的質量。因此,在設置完鋼絲線之后,一定要反復檢查,確保無誤之后才能進行下道施工工序。
2.2單元板片幕墻施工技術。
1)由于單元板的拼裝工作量很大,而且很占場地。本工程中設置了四個拼裝場地,各場地的分工如下:地下的兩層用于拼裝轉角、東面、東北面以及東南面的單元板;第6層用于拼裝主樓和背面的單元板;3樓用于拼裝西面、西北面以及西南面的單元板。
2)為了保證單元板的拼裝質量和進度,應該組建多個隊伍進行同時拼裝。本工程中一共有400多個拼裝工人。
3)一定要保證模具的數量和種類,從而保證單元板塊的拼裝的準確性。
4)安裝單元板之前,要檢查型材的尺寸與外觀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型材的安裝累計誤差一定要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在安裝槽內進行大力膠注入之前,應該要先調整好開孔機的孔位,膠縫要用專用清潔劑清洗干凈,并且要在膠縫兩變貼上保護帶。然后把泡沫條緩緩地注入膠縫,并填入密封膠。最后擰緊固定掛件的螺栓,否則注膠的時候就會沾到石材上去。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操作要避開下雨和高溫天氣,否則膠縫就會粗細不一致,影響美觀。
5)各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應該要到拼裝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2.3天棚鋼結構幕墻施工技術
雖然天棚鋼結構的幕墻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它的形狀非常的復雜,主要是由二十個斜面相交而成的。在本工程中,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首先用計算機繪出了天頂棚的三維立體圖,并測量出其中每個交點的準確三維坐標。然后在天頂棚的每個交點上使用角鋼作為其支架,并將各交點的三維坐標寫在其對應的角鋼上。最后拉鋼絲線,將各個平面的相交線體現出來。除了以上提到的環節之外,天頂棚的幕墻施工與規則幕墻施工工序大致相同。具體的施工過程如下:測量放線四周鋼結構邊梁安裝斜面支座安裝主梁施工次梁安裝玻璃支架安裝玻璃放樣玻璃抓件安裝玻璃安裝注膠板面清潔。
2.4裙房幕墻施工技術
以某高層建筑剪力墻工程為例,為保證該工程土木施工的質量水平,在施工之前有必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是整個施工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需要確定各種級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最佳砂率,然后選定“LZ”引氣劑摻量,并通過混凝土性能的試驗,完成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一方面在保持各種級配混凝土用水量和水灰比恒定的情況下,試配試驗不同砂率的混凝土,工程經試驗分析,確定各種級配混凝土的最佳砂率、用水量、強度比。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當中摻入適量的引氣劑,而摻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的泌水問題,經試驗,確定混凝土的含氣量需要控制在3%左右,而此時一級配混凝土、二級配混凝土、三級配混凝土的引氣劑摻量分別為0.05%,0.08%,0.12%。在水灰比不同的情況下,每一種級配的混凝土的用水量,應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其中一級配混凝土的用水量為148kg/m3~153kg/m3,二級配混凝土的用水量為128kg/m3~133kg/m3,三級配混凝土的用水量為103kg/m3~108kg/m3。另外通過混凝土水灰比與抗壓強度的回歸分析,可看出兩者之前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可為混凝土配合比的選定提供更為合理的依據。
2某高層建筑剪力墻工程土木施工技術的應用方法
案例工程的土木施工內容,主要是混凝土施工,其中溫控技術和質量檢驗技術是工程技術應用的重點,結合本工程土木施工的背景概況,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技術應用建議。
2.1混凝土溫控技術
本工程歷經一年半的施工,期間在夏天和冬天時,需要采取必要的溫控措施,提高特殊季節下混凝土的施工質量。1)夏季時溫控技術。本工程夏季主要采用冷混凝土澆筑的方法,從混凝土的運輸開始,需要分別在自卸車和攪拌車罐體之上覆蓋一層帆布遮陽篷和隔熱層,減少混凝土在太陽直射下溫度過高,同時將彩布條覆蓋在剛澆筑好的混凝土上方,同時采用噴霧的方法,降低倉面的溫度,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應盡量選擇在早晚時間段施工,同時控制好澆筑層的高度的澆筑間歇時間,原則上澆筑層高在1m~2m之間,而上層澆筑和下層澆筑的間歇時間,以5d~10d為宜,這樣就能夠為混凝土澆筑提供較為良好的散熱條件。2)冬季時溫控技術。本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的相關規定,在澆筑混凝土之前,使用蒸汽或者電熱加熱混凝土,然后在澆筑時采用保溫模板,盡量減少混凝土表面長期暴露,以免受到低溫凍裂,并在澆筑完畢后,在混凝土表面及時覆蓋保溫材料,另外側面的模板盡量不要拆除,需要拆除時,則需張掛EPE保溫板。
2.2質量檢驗技術
在剪力墻鋼筋澆筑好之后,混凝土質量的檢驗,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同時也是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過關的關鍵。本工程采用回彈法,其檢驗技術具體如下:1)檢驗條件。采用回彈法來檢測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需要滿足以下條件:要求被檢測的混凝土內外部質地均勻,如果混凝土外表和內部質地有不均勻情況,比如煅燒后內部呈蜂窩狀孔洞、遭受過冰凍或腐蝕等混凝土,不適用采用這類檢測方法的,另外由于剪力墻施工的復雜性,被檢測的混凝土比較潮濕,不能夠即刻采用回彈法檢測,需要在干燥后方可檢測;2)檢測要點。在應用回彈儀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時候,要掌握操作過程的要點,符合操作規范,并按照正確的流程操作,才能保證檢測的精度和可靠性。一方面是選擇檢測范圍選擇要檢測的區域并做好布置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在一個4.5m×0.3m的區域內選擇大概5個~10個測試點,每兩個測點的距離保持在2m以內,測試點與構件末尾處的距離宜保持在0.2m~0.5m之間,并用砂輪清除掉被測區域表面的疏松層、浮漿、油垢、涂層和蜂窩麻面,保持被測區域的平整性和干燥性。被測區域,最好選擇在構件的兩個對稱側面上,同樣的測試區域宜確定在混凝土澆筑體的邊面上,或是在作業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布置在混凝土澆筑的表面和底部,而且須避開預埋件。另一方面是大批量檢測,在進行大批量檢測的時候,由于檢測現場存在大量的塵埃和回彈儀自身質量問題等因素,可能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導致檢測出來的數據低于標準狀態時的數據。在進行大批量檢測的時候,回彈儀的率定值前后會有較大的差異,使得檢測的結果偏低。所以,在檢測的過程中應同步使用標準的鋼砧,用于檢測率定值。在檢測的過程中,要保持回彈儀的軸線與結構或構件的檢測面垂直,如果有偏差的話將會影響到檢測的準確性。
3本工程土木施工經驗總結
本工程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其土木施工基本原則為“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通過整個施工流程的總結,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施工經驗:1)原材料的高標準把關。混凝土的配置科學與否,是決定混凝土性能水平高低的關鍵,而原材料是配置混凝土不可或缺的唯一資源,在選擇原材料過程中,除了要嚴格按照混凝土的配置標準,還應該建立嚴格的采購、保管、應用機制,保證原材料質量符合配置要求;2)在制備混凝土的工程中,包括材料用量、強度、坍落度、抗滲性、和易性等性能,直接決定了混凝土的配合比,但由于剪力墻工程的受力件不同,對混凝土的制備會有一定的差異性。筆者建議在制備混凝土之前,展開全方位的試驗研究,確定適用于本工程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3)混凝土的攪拌,對混凝土的應用水平保證同樣至關重要,在這個環節中,除了要嚴格計量原材料,而且還需要根據不同澆筑部位的具體要求,確定最佳配合比,而在攪拌過程中,應該以先后順序倒入水泥、骨料、摻合料、外加劑等,以及保證攪拌后的混凝土不會存在泌水現象,如有問題,應該予以及時糾正;4)混凝土的澆筑。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清理干凈模板,將模板上面的縫隙和孔洞堵住,并適量灑水濕潤,可適當試鋪一層水泥砂漿;在澆筑混凝土時,以分層澆筑振搗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保證混凝土下料的均勻,同時要求密切關注模板是否存在位移、變形、堵塞等情況;5)混凝土拆模。拆模對時間的要求最高,如果未能準確拿捏混凝土結構的強度,輕則使得混凝土結構缺棱掉角,重則導致混凝土結構倒塌毀損,在此筆者認為拆模時,要實時檢測混凝土的強度狀態,不能一味為了節約拆模成本,而盲目地提前拆模;6)混凝土養護。本工程混凝土養護重點關注混凝土的溫度和濕度,而不同厚度的混凝土結構,溫度和濕度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建議采取合適的降溫措施,盡可能減少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
4結語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