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外貿經濟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實施科技興貿戰略,著力優化進出口結構
著力優化進出口結構。繼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進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出口商品價格要全面反映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和資源環境代價。鼓勵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規范出口秩序,遏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低價競銷和惡性競爭。進一步優化進口商品結構,抓住當前國際石油價格回落的有利時機,適時擴大原油進口,充實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進一步提高進口的便利化程度,適當減少進口自動許可目錄產品。抓緊研究進口信貸、進口融資擔保等政策,為促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進口創造條件此外,實施科技興貿工程,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科技興貿工程是商務部13項重點工程之一,通過建設一批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運用政府相關的特殊政策,如典型的技改貼息以及新型產品的研發和資助等,在最大程度上的鼓勵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以及再創新,進而使得企業能夠獲得屬于自己的高新技術產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對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和管理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國外貿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外乎是外貿企業利潤的提高,因此,在我國政府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該轉變期職能,即是必從過去的外貿經營者轉變為外貿宏觀調控者,從直接的行政干預轉變為通過匯率、關稅等經濟手段進行間接調控,進而通過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和管理提高產品在國際的競爭力,簡單而言,由于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政府在經濟建設中的職能必須有所改變,必須要與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簡單來說,政府在改變職能后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1、樹立正確的經營指導思想,明確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將一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2、轉換外貿企業經營機制。要逐步推行股份制,朝著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使外貿企業真正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道路。
3、開展工貿、技貿、農貿結合,走實業化、集團化、國際化道路。
4、抓緊出口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增強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增加適銷對路產品的出口,提高外銷價格,從而提高外貿企業的經濟效益。
5、加強經濟核算,節省費用開支。
6、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企業素質,特別是提高外貿工作人員的素質.
(三)以競爭優勢導向為主的平衡型發展戰略
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來看,出口導向戰略是我國的現行的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基本戰略,由于該戰略使得對外貿易所帶來的利益并沒有與對外貿易數量同種程度增長,這也使得粗放型經濟貿易增長方式容易出現,從而影響了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競爭力。因此,實行平衡型的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戰略是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根據我國的基本情況來看,我國的自然資源、資本、技術等資源稀缺,因此,必須要充分利用國外的優秀資源。同時,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趨勢正在加強,我國對世界各國的依賴性和競爭性也在逐漸加強。所以,我國還要將競爭優勢作為自己的導向,通過增加對外經濟貿易,增大就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臺州對外貿易,區域經濟增長
一、引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也顯而易見,它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外貿易不僅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生產工藝提升了我國的產業結構,使我國的產業向縱深層次發展,而且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同國內消費和投資一起支撐了我國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具有得天獨厚的對外貿易優勢經濟論文,其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加深刻的烙下了對外貿易的烙印,對外貿易對這些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同時也對其區域內的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研究對外貿易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對于認清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發展重心的選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對外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
關于對外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國內學者做了大量相關實證研究,其中劉方等在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數據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對外貿易結構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張燦亭、江凌基于江蘇省1885-2004年的相關數據證實了,從長期來看,對外貿易尤其進出口與區域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即進出口與經濟增長具有同向性;梁碧波等人對通過對廣東省1987-2001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也得出對外貿易對廣東經濟的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另外,李偉等對浙江省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論文開題報告。
根據新古典增長理論,貿易對區域經濟的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其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路徑主要體現為對外貿易帶來區域規模經濟效應、產業集聚資本的形成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從理論的層面上來看經濟論文,對外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正相關關系,為了深刻的分析對外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是否存在這樣一種關系,本文以浙江沿海地區臺州1994年—201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進出口貿易數據為依據,通過一定的統計分析揭示對外貿易對臺州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從總體上來看,臺州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進出口總額從1994年的2.45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70億美元(表1),遠遠高于GDP的年均增長速度,而且進出口與GDP的變化趨勢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另外,從反映區域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關系的重要指標——外貿依存度來分析,對外貿易在臺州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呈現總體上升趨勢,這一情況在臺州外貿依存度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表2)。
臺州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說明了臺州經濟增長中對外貿易的貢獻和份額不斷提升,同時也說明臺州經濟增長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不斷加深。從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歷史來看,外貿依存度提高的過程也往往是一國或地區經濟起飛和快速發展的過程經濟論文,隨著經濟發展逐漸趨于成熟,則其外貿依存度也將趨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對外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呈現一定正相關關系,為了佐證這種相關關系,以及探討對外貿易指標對區域經濟或者GDP的增長有著怎樣一種關系,本文通過計量方法做進一步的回歸分析與相關性檢驗,來論證對外貿易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以及區域經濟的增長是否與對外貿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相關關系。
表1 臺州市1994—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與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元)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1994
270.08
2.4496
2.0314
0.4182
1995
380.04
3.2591
2.7778
0.4813
1996
445.79
4.0111
3.2857
0.7254
1997
466.97
4.6636
3.5757
1.0879
1998
505.42
4.7337
3.7969
0.9368
1999
550.62
6.5932
4.9001
1.6931
2000
613.31
11.4436
8.6877
2.7559
2001
680.8
15.4277
11.7860
3.6417
2002
782.85
21.9125
18.0240
3.8885
2003
908.87
32.8806
26.5072
6.3734
2004
1076.48
47.8862
37.9895
9.8967
2005
1251.77
63.5301
51.9553
11.5748
2006
1463.31
84.3174
70.3475
13.9699
2007
1721.84
110.9292
93.6472
17.2820
2008
1965.27
138.1114
117.6443
20.4671
2009
2025.47
120.3152
100.6683
19.6469
2010
2415.12
170.0189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更多地參與到國際貿易大潮中,我國對外貿易的開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傳統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關系始終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同時自身內部的貿易市場也在形成新的格局,這不僅充分表明了經濟發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內部市場經濟的進步與完善。但受到對外貿易秩序混亂、特保措施以及技術貿易壁壘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內外貿易開展中的不均衡現象日漸突出,內外貿易發展障礙的凸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內部市場的需求結構,同時也造成了對外貿易產業結構以及供給結構的失衡,加之我國市場經濟貿易管理制度尚未實現全面的完善,更使得我國內外貿易過程中的發展障礙得以進一步擴大,如何妥善處理內外貿易發展中存在的障礙成為今后我國貿易開展的重要課題。因此,針對我國內外貿易發展障礙進行及時的預見與分析,可以為發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切實有效的參考,這也是我國內外貿易未來發展的有利導向。
2我國內外貿易市場經濟發展障礙及問題探究
2.1投資消費失衡,增長動力結構畸形在我國的內部市場經濟發展中,經濟投資與消費結構失衡的狀態長期存在。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進行分析可知,2013年全國社會固定資產增長為19.3%,扣除其他因素影響后實際增長為10.7%,而這一數據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個百分點。通過對比投資、消費以及凈出口三大市場需求對我國GDP增長的拉動作用不難發現,投資在市場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仍占有絕大多數比例,而市場消費與其相比,則略顯乏力。我國市場經濟中投資消費比例的失衡使得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發展呈現畸形,這不僅充分表明了我國內需市場的嚴重不足,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國房地產投資行業、能源建設行業所制造的大量泡沫,使得物價升高,造成通貨膨脹壓力急劇增加。因此,為了調整內部市場經濟結構,就要科學有效地協調經濟增長和潛在增長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推動內部生產與發展動力消除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失衡關系,進而促進我國內部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2資產市場流動性泛濫就近些年我國的出口貿易進行分析,出口貿易的開展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順差,這也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累計到了三萬億美元。但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外貿企業及居民必須將其掌握的外匯結售給中央銀行,這便使得中央銀行在市場中投放的流動性大大增加,資產市場流動性也日漸泛濫。隨著資產市場流動性的不斷提升,人民幣的預期進一步加劇,這便會直接吸引熱錢流入市場。此外,由于金融市場的運營及其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也造成了市場流動性疏導能力的缺乏,大量市場流動性流入到股票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領域中,不僅制造了大量泡沫,也使得經濟輸入發生劇烈膨脹。與資產市場流動性泛濫相比,我國的實體經濟發展卻呈現出了流動性短缺的問題。隨著實體經濟與銀行體系脫媒現象的普及,銀行在資產負債表外與民間所建立的資金鏈條不斷增加,這便使得企業在信貸額度收緊的狀況下,面臨更大的資金鏈斷裂風險。
2.3進出口結構失衡,貿易摩擦增多就2012年我國外匯管理局的數據統計顯示,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項目呈現雙順差的狀態,其經常項目順差已達到2138億美元,而資本和金融項目的順差則達到了1270億美元。由此可見,在多年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中,雙順差狀況已逐漸成為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常態。巨額的貿易順差在帶來巨大外匯儲備的同時,也會直接造成中央銀行流動性投放的激增,此外,貿易順差過大也會造成其他國家向我國制造貿易摩擦,如反補貼、反傾銷和特殊保障措施等,從而使我國在國際貿易的開展中受到不平等待遇。
2.4外貿結構失衡,儲備面臨風險在國際市場貿易的實際開展中,貿易分工主要表現為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兩種類型,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的開展中,依靠跨國公司掌握了定價權,從而有效地實現了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的過渡,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外貿經濟的開展中始終處于貨物貿易階段,無法將貿易結構進行調整與升級。就拿今年以來我國國際貿易中的服務貿易發展進行分析,多年來我國的服務貿易始終處于逆差狀態,并且呈現出了逐年增大的發展趨勢。外貿結構的失衡,使得我國貿易條件出現惡化,加之我國服務貿易的綜合競爭力較弱,更是使得惡化程度不斷加深。就我國的外匯儲備進行分析,截止2013年,3.8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分配中,美元資產占有約64.6%,但由于美國市場經濟無法在短期內復蘇,因此我國的外匯儲備貨幣也面臨著減值的風險。
3我國內外貿易市場經濟未來發展對策分析
3.1限制投資擴張,積極擴大內需在我國今后的內部市場貿易發展中,為了有效規避發展障礙,就要針對投資擴張進行全面限制,并結合擴大內需工作的開展,以促進市場經濟實現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為了限制投資擴張,就要著重對工業部門投資進行控制,首先要嚴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型企業建設項目的開展,防止投資擴張造成內部市場經濟的畸形發展。與此同時,還要正確引導工業部門的投資發展方向,通過將投資引向服務領域和高新技術開發領域,拉動內部經濟市場需求的提高,從而有效鼓勵民間自主投資活動的開展。在對我國國內貿易進行內需擴張的過程中,要先對國民收入分配體制進行改革,通過提高勞動要素報酬率,促進生產要素價格體系的不斷完善,從而推動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此外,為了進一步穩定居民消費的預期,還要對城鄉社會保障體制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加之對服務貿易進口門檻的降低,從而為內需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產品,增加內需福利。
3.2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就我國當前的貿易市場發展進行分析,我國金融體系仍保持著以銀行業為主導的傳統結構,這一結構的長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也極易導致利率匯率形成機制扭曲,這都充分表明了銀行業主導機制對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制約。在未來的內外貿易發展中,為了有效地解決金融產品貶值、市場落后及匯率扭曲等問題,要充分利用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并以發展良好的金融服務業為基礎,對金融投資工具進行豐富,從而促進我國建立起更為完善、高效的金融體系。在這一體系建立與完善的基礎上,國內金融市場也會出現更大的儲備空間,這便會給外匯儲備提供更為豐富的儲備選擇,金融市場的內部投放,也會使外匯儲備中的貨幣錯配風險得以有效控制。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內外貿易的現代化改革與發展,利率市場化工作的轉變還要大力推動我國本土經濟參與到國際經濟發展中去,從而在“走出去”的同時,更多引進外資金融機構中的現金管理技術與理念,為我國市場經濟體系與結構的完善奠定重要的發展基礎。
3.3加快外貿轉型,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為了切實有效地調整我國外貿結構,就應在今后國際貿易的開展中不斷加快外貿轉型,在確保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及匯率政策等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轉型。同時,為了進一步減少我國市場內部產業分工引起的貿易順差,還要大力落實擴大進口政策,通過更具選擇性地對進口貿易內容進行篩選,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方式的現代化轉變。與此同時,在國際貿易的開展中,為了推動外貿轉型,還要努力減少設備配件及其中間品進口,從而使國內市場成為進口配件的主要供給方,避免市場加工貿易出現附加值較低的問題。為了在今后的對外貿易中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我國應首先建設國內服務貿易的發展體系,并以此為基礎,提高我國服務業在國際貿易范圍內的競爭力。在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改革與調整的宏觀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要抓住服務業跨國轉移的大好機會,并通過不斷擴大貿易規模,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與完善。
3.4促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我國在內外貿易的實際開展中,長期存在著內外失衡的問題,貨幣錯配與“斯蒂格利茨怪圈”所導致的經濟困境,也使得我國內外貿易發展障礙不斷加劇,所以,為了在今后的市場經濟貿易發展中有效地消除障礙,就要在調整投資儲蓄結構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國際收支結構的改革,通過改善我國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單一霸權現狀,有效地促進內外貿易的穩健發展。為實現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就要首先對外幣計價的外匯規模進行調整,通過適當地降低外匯規模,使更多的人民幣得以流入國際市場。同時,我國還要借助國際貨幣體系調整的契機,使人民幣逐漸掌控區域核心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得我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逆差進一步增加,推進人民幣流入國際市場的同時,促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在構建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同時,我國的市場效率會隨之提高,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也會不斷增加,這也使得我國的內外貿易開展能夠有效地規避發展障礙,從而推動內外貿易的健康、長期發展。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