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消費陷阱論文范文

消費陷阱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消費陷阱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消費陷阱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奢侈品消費需求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表明,世界經濟減速將成為事實。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3.7%,比2007年放慢1.2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經濟增長0.5%,放慢1.7個百分點;歐元區增長1.4%,放慢1.2個百分點;日本增長1.4%,放慢0.7個百分點。加上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美元持續貶值,匯市、股市、債市、期市及商品現貨市場都受到沖擊,對各國的經濟穩定和發展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以上因素決定了我國出口形勢比較嚴峻,出口增速減緩和貿易順差的縮減將不可避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正在減弱,我國的經濟增長將更多地依賴于消費和投資的拉動。在這一形勢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就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由于奢侈品的需求潛力很大,因而,正確規范和引導奢侈品的消費,對于擴大內需進而拉動經濟增長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關于奢侈品的內涵

沃爾岡•拉茨勒在暢銷書《奢侈帶來富足》中這樣定義奢侈:“奢侈是一種整體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會認為是奢華的生活方式,大多由產品或服務決定”。現在,奢侈品在國際上的概念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奢侈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人們消費奢侈品看中的往往是它的炫耀,覺得奢侈品是過度消費消耗的東西,以至于揮霍等。

例如,“捷達”和“奔馳”轎車都是代步工具,在代步方面沒有價格所顯示的那樣大的差異,差別在于他們代表的意義不同。“奔馳”的符號價值在于成功、財富和身價。在西方經濟學中根據需求收入彈性將消費品分成了必需品與奢侈品兩大類,把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即需求的增長率高于收入的增長率)的消費品稱為奢侈品,另一類則稱為必需品。在我國的傳統概念里,奢侈品消費幾乎等同于貪欲、揮霍、浪費。

其實,從經濟意義上來看,奢侈品消費實質上是一種高檔消費行為,本身并無褒貶之分;從社會意義上來看,奢侈品消費是一種個人品位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奢侈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內涵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是不斷變化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理念的演變,許多昨天的奢侈品已經變成今天的必需品,而今天的許多奢侈品也會變成明天的必需品。例如,在13、14世紀,糖和香料是奢侈品,但在當今社會它們卻成為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內涵的變化反映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當前更引起我們關注的是奢侈品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

奢侈品的特征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奢侈品更新周期短且對市場的刺激效果顯著

作為奢侈品的商品,除了具有商品本身固有的功能以外,還具有一種炫耀,即顯示消費者身份和地位的功能,所以,奢侈品應當是引領時尚的前衛商品。這一特點決定了奢侈品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從而具有較短的更新周期。

以服裝為例,隨著社會的發展,服裝的功能角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都市人追求時尚,展現自我,服裝的發展漸漸淡化了它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其裝飾和炫耀功能似乎已成為服裝的靈魂。例如高檔的時裝,面料考究,做工精細,價格昂貴。作為普通服裝的基本功能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失去,但作為高檔時裝的炫耀不久就會減弱,奢侈品的消費者更看重其裝飾和炫耀功能,因而會隨著流行趨勢的變化而及時更新。在消費理念不斷更新的今天,很難想像一成不變的款式和風格能立足于激烈競爭的服裝市場上。有市場眼光的廠家總是緊追流行趨勢,不斷推出個性化的款式,開發風格迥異的服裝,滿足消費者求新、求異、求個性的需求。一面是廠家層出不窮的新款推出,一面是消費者為追求時尚而不斷膨脹的時裝需求,這造就了服裝市場供銷兩旺的局面,從而極大地刺激了市場銷售額。

2008年,盡管雪災、地震、股市泡沫破裂、經濟衰退預期不斷打擊著消費者的信心,但紡織服裝國內零售2008年1-9月卻持續維持25%以上的高增長,屢超市場預期,直到2008年10月行業零售增速才出現放緩,顯示了服裝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的問題是需求仍然不足,2008年1-9月,行業主要產品的產量增速維持小步上升態勢,紡織品與服裝的庫存金額卻分別同比大幅上升了33.10%和25.09%,顯示行業產需矛盾依然存在,需要進一步刺激需求。

除時裝外,其他奢侈品消費也具有類似的特征,對市場有顯著的刺激效果。據報道,上海頂級私人物品展集中展示了頂級名車、游艇、私人飛機、珠寶名表、名酒以及各類豪宅別墅、高爾夫俱樂部、私人會所等。據統計,頂級私人物品展3天一共接待了超過7000位富豪,成交量達2億元人民幣。

(二)奢侈品需求潛力大且能充分吸納購買力

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這就是說,隨著收入的增長,需求的增長就會更快。奢侈品不像需求收入彈性比較小的必需品那樣,受所謂消費飽和的約束,即使收入水平提高,人們也不可能較大地增加消費。例如,對于食鹽這種商品,即使人們收入提高了,人們也不會因此而增加消費。奢侈品消費就不同了,以旅游為例,當收入水平較低時,人們還不敢奢望旅游,一旦收入水平提高,人們就會增加這種消費,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可以從普通旅游變為豪華旅游,從國內旅游轉向國外旅游,國外甚至已經開發了太空旅游項目,所消費的資金可想而知。可見,奢侈品消費的需求潛力是很大的。能夠充分吸納新增的購買力。

目前,由于我國的收入分配體制、結構不盡合理,導致居民收入差距過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07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我國2007年的基尼系數達到0.458,已進合國規定的收入差距過大的范圍,為數不多的高收入者擁有大部分的居民儲蓄。根據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收入越高其邊際消費傾向越小,因此,高收入者的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消費,大部分收入沉淀下來,這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開發質量好、價值高、品牌響、炫耀功能強的奢侈品,以刺激高收入者的消費欲望,吸納他們充裕的購買力。將沉淀的資金通過消費引入市場,轉化為生產資金。

汽車領域的世界十大奢侈品牌:法拉利、福特、大眾、寶馬、蓮花、賓利、凱迪拉克、菲亞特、奧迪、勞斯萊斯,大部分已進入我國的高端汽車市場,正在充分吸納富豪們的購買力。我國每年的奢侈品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并以年20%的速度增長。正在成為繼日本和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世界頂級生活體驗中國峰會”,“上海國際品味生活展”紛紛亮相中國,世界頂級品牌紛紛在中國選址開店。美國高盛公司關于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研究報告指出,2008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9%。法國精品企業聯盟“科爾貝委員會”預言,中國將在2011年前后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在這種形勢下,應當致力于打造本土的奢侈品品牌,比如被國內外同行譽為“中國第一裁縫”的永正裁縫、高檔的紅木家具、在中國歷史上與皇家相關的貢品如南京云錦等,都蘊藏著豐富的奢侈品品牌的生長基因,很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奢侈品品牌的符號,使我國的奢侈品市場被本土奢侈品占有,提高奢侈品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三)奢侈品消費能夠催生新的服務項目并引發新的經濟增長點

奢侈品消費首先催生的是商業廣告。在許多情況下,奢侈品消費具有炫耀性動機,是一種“顯眼的消費”、“裝門面的消費”、“擺闊氣的消費”,顯富、炫富比使用商品更重要,因而要求商品或服務除了具有較高的質量以外,還必須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要廣為人知,甚至人所共知。這就要借助商業廣告的力量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通過在重要媒體的黃金時段反復地廣告宣傳,將“某商品是名貴商品”的概念植入消費者的意識中,使社會公眾形成共識,公認某商品是名牌商品,從而使該種商品具有了顯富、炫富功能。這種運作模式便催生并極大地刺激了商業廣告的發展,為廣告商提供了大量的業務,也使自己的產品具有了更高的附加值,同時也為有此需求的消費者造就了可據以顯示身份和地位的名牌商品,從刺激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不失為一種積極有作為的措施。許多名酒、名車、名牌服裝等名牌產品都離不開商業廣告的宣傳。如果沒有奢侈品消費對名牌效應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催生商業廣告的土壤。據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電視行業廣告總額是450億,央視廣告收入為110億。足見打造奢侈品品牌對商業廣告的貢獻。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這種需要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濟學所研究的正是如何使稀缺的資源滿足人類無限的欲望,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需要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不竭動力。這種需要最初總是表現為對奢侈品的追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又會產生新的奢侈品需要,再度推動經濟的發展,經濟和社會就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進步的。由于人的需要層次不斷地提高,創造了一系列新的消費需求熱點,休閑娛樂便是其中之一。隨著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人們開始轉向文化精神的消費與追求,更多的時間和錢財用于休閑和娛樂,文化娛樂業被公認為是21世紀最具前途的朝陽產業之一。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時,文化娛樂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將會明顯地提高,我國已進入文化娛樂消費的快速增長期。人均年收入超過3000美元,消費就會出現“脫物化”的傾向,人們開始出現普遍的文化娛樂和旅游動機,費用的投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于休閑娛樂方式需要的不斷創新,使得許多高新技術,甚至當代科技的前沿都被廣泛應用于娛樂項目和游樂園的設計當中,這勢必會進一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又例如體育健身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滿足人們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體育健身業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也將成為今后長期存在和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此外,奢侈品消費還極大地帶動了服裝、住房、汽車、家裝、保健、旅游、信息等行業的發展,引發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過度和畸形的奢侈品消費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助長人們的炫富攀比心理,誤導社會價值取向;資源配置可能偏離共同富裕的社會發展目標,大量的奢侈品被富人無節制的揮霍,扶貧工程所需資源卻得不到滿足;純粹“裝門面”、“擺闊氣”的奢侈品消費還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應當正確規范和引導奢侈品消費,使之真正成為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現代消費文化;體育明星;體育明星廣告;產品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90(2012)04-0054-04

現代消費文化的大眾化、時尚化、符號化傾向使廣告由“產品營銷”步入了“品牌經營”及“藝術化境”[1]的新發展階段。傳媒的發展,使體育成為人類最易體驗和審美感知的對象,對體育明星的認識和熱愛逐漸被“生活化”,故而在現代消費文化背景下,體育明星廣告越來越普遍。

1 體育明星廣告與現代消費文化共生互動

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巴塞斯認為,消費具有兩重性,它既滿足物質的需要,又根植于社會、文化和象征的結構之中。[2] 西方前期的消費文化是以“禁欲、節儉和追求實用”為主要特征的,基于 “勤奮”、“節欲’、“忠誠”、“努力”、“莊重自制”等價值核心。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的極大豐富,人類社會的結構中心逐漸從生產轉向消費,指導消費和生活的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崇尚以大量消費來推動生產發展的凱恩斯主義開始盛行,使得前期主張禁欲、節儉的理性消費觀念開始被遺棄,取而代之的是以偶像消費、時尚消費、欲望消費、符號消費和炫耀性消費為特征的現代消費文化。

現代消費文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大眾化。原先被普通民眾視為奢侈品的東西不再神秘和遙遠,人們可以自由地進行消費,消費行為實現了表面上的平等。現代消費文化成為通俗的,易于流行的大眾文化,大眾消費文化“沒有風格,只有時尚”、“沒有永恒,只有自由隨意”,因而非常輕松而易于模仿。二是消費欲望膨脹,消費炫耀化。在廣告宣傳、流行時尚和消費偶像等因素刺激下,琳瑯滿目的商品,溫馨浪漫的購物環境,使人們的消費欲望被無限勾起,對商品在消費已不單單是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是“抵不住的誘惑下”一種心理沖動,運用消費來實現炫耀生活富足,體現自我社會地位的目的。三是產品符號化傾向。即人們在消費商品時,使用價值只是一部分內容,更多的是消費商品的品牌或形象,商品具有了符號象征意義,文化附加值愈來愈大,這就使商品的購買與消費不再是一種純粹的物質行為,而成為一種文化行為。正是在現代消費文化背景下,一些傳統的營銷模式受到了挑戰,廣告營銷有了新的內容和新的形式。

由于大部分體育明星是草根階層的成功代表,具有大眾化的一面,容易為大眾接受;同時體育明星又代表了一種“超現實”的精神和力量,是一個值得炫耀的偶像和符號,與現代消費文化能夠呼應,因而體育明星廣告成為流行的廣告模式和營銷方式。體育明星廣告的發展,反過來又成為現代消費主義文化傳播與構建的重要力量和機制。現代消費文化與體育明星廣告的耦合不是偶然的,帶有一種內在的必然性。(如圖1)

可以說,體育明星廣告植根于現代消費文化的土壤,是現代消費文化的最好注釋,同時又為現代消費文化的流行起到了推動作用。對消費文化形態的實現和變遷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和建構作用。

2 體育明星廣告的多維視野

2.1 體育明星廣告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中有一個“光環理論”或稱“暈輪效應”。當他人在某一方面優秀時,人們習慣于把他所有的品質認為好的,沒有吸引力的方面,就被光環所籠罩,使得人看不清或者不承認。人們認識體育明星,首先來自體育場觀看體育比賽,體育明星在賽場上向人們展示的完全是陽光、充滿力量、令人信任的一面,而其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則很少有人看到。這種心理現象的存在,導致廣告中喜歡用有成功而有魅力的體育明星來傳達信息,給消費者造成強勁的視覺沖擊力,用他們的選擇來影響廣大消費者,實現營銷目的。如邁克爾喬丹對耐克運動鞋的宣傳,李寧品牌的經營等。其次是思維定勢的影響。權威和名流本身存在一種可信度,人們對其有一種隱含的認同感,這種思維定勢普遍存在。廣告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消費者對廣告的相信程度取決于消費者對信息來源及信息本身的信賴程度,前者可以說是消費者用來決定后者是否值得相信的重要依據和線索。當消費者對產品內容不熟悉時,他們往往信賴社會權威和知名人士的判斷。體育明星作廣告,正是利用了體育明星廣為大眾接受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2.2 體育明星廣告的經濟學分析

在一個經濟社會里,包括名譽、地位、美貌等等,任何東西都可以轉化成經濟利益,和金錢劃上等號。依照科特勒的品牌理論,品牌可以是商品,也可以是人。個人品牌價值是個人商業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明星出售的是自己的形象和社會信譽度這一特殊的“商品”,而廠家購買的是產品的品牌推廣、品牌維護和品牌提升所需要的工具,他們之間有了商品交換的需要。從消費者方面看,消費者的購買過程總是伴隨著選擇,而選擇需要成本,而且越是需要較強專業知識或需要豐富經驗的產品,選擇的成本就越大。因此,名人的引薦和名人的品牌效應就會有效影響消費者的選擇,體育明星廣告的經濟效益自然顯露出來。

第3篇

(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北京 100081)

摘 要:信息化時代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學生人數的增加、圖書文獻價格的上漲、電子資源庫的購置等造成高校圖書館經費的短缺.通過調整管理方式、加強信息共享、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等可以使有限的經費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改變管理者的傳統思維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整合部門間的運行機制等是搞好是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文獻經費;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166-02

高校文獻經費主要是指:“圖書館在每一財政年度整體運行的預算中,除去人員工資、必須品和維修等開支,專門用于購買圖書、連續出版物、電子資源、多媒體等各種信息資源的經費計劃.”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已由過去的圖書、期刊等實體收藏向計算機數據存儲和網絡在線閱讀方向轉變.在這種文獻資源獲取形式大變革的時代,及時對圖書館有限的文獻經費進行合理的分配,以期達到信息資源量最大化的獲得,更好地為廣大師生的教學和科研服務成為圖書館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圖書文獻經費的來源

1.1 運行經費

《普通高校圖書館規程》對圖書館的經費進行了明確的解釋,主要包括運行費和專項經費,運行費主要包括文獻信息購置費、設備設施維護費、辦公費等.其中文獻信息購置費的多少決定著圖書館藏發展的規模、館藏結構、資源類型及滿足讀者需求的程度等,是圖書館經費使用中的重中之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第五章第27條規定:“高等學校應重視藏書建設的投資.書刊資料購置費在全校教育事業費中應占適當比例,一般可參照5%左右的比例數,由學校研究確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家用政策和法規的形式規范了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規模,但也考慮到不同高校的具體情況給予學校一定的自主權.這也就造成了圖書文獻經費的數目與學校的建設規模和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在長期的發展中也形成了不同高校間館藏和文獻資源量的較大差異.

1.2 專項經費

除了學校的財政撥款以外,專項經費是許多高校圖書館文獻經費的另一來源的重要渠道.在國家對高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中,出臺了一系列的綜合發展方案,例如“211”計劃、“985”計劃等.一些高校進入了這種戰略計劃中,獲得了較為充足的建設資金,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圖書文獻的購置和館藏,而那些沒有進入到這些計劃中的學校就逐步拉開了距離.

另外,一些高校也接受了企業贊助、個人捐贈、國際合作、專題建設等專項基金等,為圖書文獻資源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2 圖書文獻經費的使用與分配

2.1 經費的短缺造成文獻資源購置數量的減少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廣大師生對圖書館文獻資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盡管高校不斷增加圖書文獻經費,但大部分高校與國家的相關規定還具有很大的差距.以中央民大圖書館為例,2011年學校教育事業費是62410萬元,圖書購置費是330萬元,所占比例為0.5%;2012年學校教育事業費是118530萬元,圖書購置費是330萬元,所占比例為0.2%;2013年學校教育事業費是81213萬元,圖書購置費是375萬元,所占比例為0.4%.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央民族大學圖書資料經費與國家規定的參考值5%具有很大差距,同時學校教育事業費的增減并沒有考慮到對圖書經費的增加.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有明確的規定,圖書年增長量為生均6冊,而現在由于圖書經費緊張,遠遠無法達到此目標.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學校管理層沒有充分重視到需求與供應的相對矛盾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處于服務型的邊緣地位,對政策的把握性和圖書資料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重視.

2.2 圖書價格的上漲造成文獻資源經費的短缺

由于數據庫和期刊是連續出版物,所以為保證收藏的連續性、完整性,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圖書館只能采取保數據庫和期刊,壓縮圖書的對策,而圖書價格的連年上漲使得本不寬裕的經費更是捉襟見肘.例如,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支出153萬元用于購買紙質圖書5.46萬冊,2013年支出120萬元購買3.04萬冊,而7年間圖書價格平均上漲12元,購置經費不得不減少了33萬元,購置圖書數量減少了2.42萬冊.從全國圖書市場看,2007年圖書平均價格是21.25元,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2年全國圖書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整體圖書市場的新書平均定價高達52.23元,顯示5年間的平均價格上漲了一倍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圖書成本的上漲與高校圖書購置經費的增長不成比例.

2.3 信息化的發展使文獻資源經費更顯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出版物的增長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據2014年7月10日的《2013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可以看出:“2013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4.4萬種,比2012年增加3.0萬種;出版期刊32.7億冊;出版電子出版物3.5億張;數字出版實現營業收入2540.4億元,電子書與互聯網期刊與數字報紙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為7.0%.”可見在紙質圖書不斷增加的同時,電子出版物以及網絡出版物增速迅猛.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用于數字資源的經費是26萬元,2007年躍升到69萬元,2013年上升為180萬元,占了年圖書經費的50%.由此可以看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不得不將有限的資金更多的投入到信息化建設中來,從而使得本來就不充足的文獻經費顯得更加窘迫.

3 圖書文獻經費的理性分配

3.1 整合管理體系

圖書資源整合是指:“信息資源整合簡單講就是對分散龐雜的信息資源歸并、梳理進而形成互相連接的統一體.”資源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便利、更有效、更節約、更合理地利用圖書資源,更好的為讀者服務.“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與各院系資料室基本處于各自為政,互不溝通的狀態”.近年來,雖然各院系資料室已納入學校圖書館的管理體制中,并建成了圖書館的分館,但從分館工作人員的管理、資料的購買和使用等方面來看,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有些分館不對外開放,只是對自己學院的師生開放,使用率極低.筆者認為,校圖書館與分館之間應建立密切的聯系,互能有無.通過對全校的圖書管理體系的重新調配和統一管理,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復購買,實現資源共享和最大化的利用,使有限的經費創造出最大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電子圖書和期刊數據庫的不斷完善,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購買各類數據庫作為服務讀者的重要渠道.但是在這些電子資源中有很多會與印刷型出版物交叉,有些期刊的收錄速度甚至與實體期刊是同時的,這樣就造成了重復購買.例如,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購買了清華同方cnki期刊數據庫,同時訂購了1049種紙質期刊,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除了127種民族文字期刊沒有重復以外,有676種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重復定購,重復訂購額達13萬余元.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共享、重復訂購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積極調整和改善管理方式可以較好的改善這一環節,也會節省出可觀的圖書經費,將有限的經費用在需求最大的環節中,更好的為讀者提供充足和優質的服務.

3.2 采購策略應適時改變

高校圖書館要兼顧各學科的讀者,文科專業圖書有很強的年代感,比如世界名著,可以流傳上千年,這樣的圖書使用率高,而且借閱經年不衰.但理科書則有很強的時代感,更新快、研究新的圖書,是理科讀者的要求.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網絡為我們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前沿的信息提供了幫助.那么我們的采購策略也應進行適時的調整,在文科類資料采購方面可偏紙質,保特色,重核心;在理工科資料的采購上,應更多的借助數據庫、網絡在線等電子資源;在紙質期刊訂購方面,可采取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互補,這樣可以在兼顧各學科的同時,增加紙質圖書的采購量,以達到讀者和相關部門對圖書增長量的要求.

3.3 資源共享與信息傳遞

“資源共享是節省經費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大學圖書館可持續發展與創新的基礎”.在現代化信息社會的今天,高校專業劃分日益細化,交叉學科研究層出不窮,任何一個高校館要滿足所有師生的要求都非常困難.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圖書館都在利用資源共享,美國大學圖書館員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一定擁有,但我知道哪里有”,說明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正在發生轉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資源共享是必然的,高校館應該打破小的自我,加強協作,資源互補,樹立全局觀念,利用有限的經費充實自己的特色館藏.

為實現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深化資源共享和利用,先后建設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中國科技文獻資源網絡服務系統(NSTL)、北京高校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等等多種跨行業跨地區的圖書館協作體相繼建成,這些協作體的建立為資源共享提供了必要條件,在此實現了圖書館資源的轉換.圖書館完全可以借助這些文獻傳遞系統,壓縮借閱頻率小、價格高、非館藏特色的資料,以節省資金.90年代末期,許多高校館為應對經費緊張,采取了“保刊壓書”的政策,但隨著期刊數據庫的出現,期刊可以很方便的在網上查閱,而壓縮圖書的策略顯然已不符合教育部對高校圖書館圖書增長量的要求,我認為結合期刊數據庫,在保館藏特色的前提下,適當壓縮期刊是一條可行之路.筆者對2013年本館進口報刊進行了調查,外刊價格低的幾百元,高者動輒上萬元,甚至幾萬元,而實際的借閱率卻很少,據期刊部工作人員介紹,外文刊書架很少有讀者閱覽.同樣,數據庫的使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圖書館應引入“文獻使用效益評估分析”,閱讀率確實少而又可通過館際互借、資源共享取得的,可慎購或不購,以緩解經費緊張.

3.4 提高文獻資源的使用率

各高校圖書館經過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積累,都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特色館藏,我們不能只注重購買而輕視利用,應提高現有收藏的使用率.由于受傳統圖書館單純借還書服務觀念的影響,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不是很了解,加上圖書館的宣傳不夠,致使很多巨額購買的電子資源無人問津,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新形勢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應只是坐在圖書館內辦理借還書手續,而是應主動利用校園網、廣播臺等宣傳平臺,走出圖書館,深入院系,舉辦講座,實際演示,向師生宣傳圖書館,指導電子資源的使用,使現有的館藏發揮最大的效益,并對使用率低的文獻進行壓縮.提高現有文獻的使用效率,也是緩解經費緊張的良策.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是人才培養的營養基地,在許多學校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其功能和潛力還沒有被充分開發.制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因素很多,歸根到底是制度化的管理措施沒有跟上時代的要求,在高度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時代,管理者缺乏前瞻性的發展視野,制約了圖書館功能的發揮.因此,加大文獻資源運行經費的投入,整合各部門之間的功能和資源,加強信息溝通與資源共享等,不僅可以使有限的經費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同時也可以為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曉娟,張玲,等.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經費預算與分配現狀調查分析.實踐研究,2008(1).

〔2〕倪素平.對高校系資料室與圖書館期刊文獻建設及其服務的思考.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 | 手机在线国产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曰本波多野结衣 | 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里 | 樱花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天堂男人的天堂 | 男人天堂第七色 |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激情五色月 |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网址 | 欧美久 | 99视屏| 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 九九香蕉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本道 | 婷婷丁香四月 |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 福利精品在线 | 伊人久久天堂 | 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 |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 欧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看 | 国产麻豆91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久久毛片免费 |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调教女m视频免费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 久久羞羞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 日本午夜高清视频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乱码一区 | 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