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動態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一般資料
將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住該院120例婦產科患者納入試驗,其中60例患者作為試驗組,年齡年齡17~34歲,平均年齡(27.50±8.37)歲,同期護士30名,年齡19~35歲,平均年齡(27.55±6.34)歲。其他6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17~35歲,平均年齡(26.81±8.55)歲,同期護士30名,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7.43±6.45)歲。排除心、肝、腎嚴重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不服從醫囑患者,患者情況穩定,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實驗。這些患者在習慣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配合治療,參與研究的護士年齡,學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運用普通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試驗組采用動態管理與績效管理,在護理過程中每月末統計護士所護理患者的滿意程度,進行詳細統計,持續記錄九個月,作為不同護理管理機制對護理效果影響的依據。管理層護士嚴格監督實護士,參與考核的護士之間互相監督,相互學習進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動態管理與績效管理摸式,具體內容如下所示。績效考核主要是通過護士工作質量,患者滿意程度,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紀律,參與病室管理工作的五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將護理考核具體量化,績效總分為100分,根據不同方面所占不同比例進行統計,利于觀察并比較。護士工作質量占50分,患者滿意程度占15分,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占25分,紀律方面占15分,參與病室管理根據貢獻程度加分1~5分不等。根據9個月的考核,計算平均分,并進行比較分析。護士每月工作獎金,是根據考核成績計算和工作量情況計算所分配的。
1.3療效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非常滿意:評分≥85分;滿意:評分在60~85分之間;不滿意:評分<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連續評估9個月,計算護士考核的平均成績,進行比較。
1.4統計方法
統計分析時采用SPP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
2討論
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婦產科臨床護理面對很多問題,具體情況如下:①婦產科護士整體素質不高;②妊娠婦女的心理變化;③新生兒護理工作不及時。經過動態管理與績效管理模式的運用后,科室護士素質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工作質量也有提升,護士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因此,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也有所加強。在進行動態績效管理模式后,每月進行績效考核,并與科室獎金掛鉤,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妊娠婦女的心理護理,對妊娠婦女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安慰患者,消除患者孤獨情緒,進行音樂療法,促進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該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加強新生兒護理具有較高的價值,加強新生兒的皮膚護理,避免皮膚濕疹的出現和臍帶感染。由于進行公開評分的績效考核政策,護士對自己成績有很大程度上的重視,從弗洛伊德心理學說上將,在人類不斷成長進步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了自尊和與他人比較的上進心,在評比中采取激勵管理制度,通過對表現成績高者,有突出貢獻者和有的護士頒發獎金,獎狀和公開表揚的充分鼓勵,對于表現較差的護士給予扣除工資,但是同時給予心理上的安慰,發現護士的不足之處,工作中大家共同發現,協助護士改正,在護理過程中逐漸提高自主能力工作能力,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該研究顯示,經過根據動態管理與績效管理的實驗組護士考核分數(96.85±25.5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士所得分數(89.07±25.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對現有定價方法的改革
現行工程造價的計算方法是和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基本上還是沿用前蘇聯的定價模式,它由政府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概預算定額、工料機預算價格、費率標準等文件來編制工程概預算,確定工程造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逐步由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再以這種定價方法就行不通了,我們的企業是建筑產品的生產者,理應由企業自行定價。執行法定價以來出現的工程造價計價不合理、利潤率太低的狀況,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價和市場經濟不相適應。我們從現階段的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到,建筑施工企業不再是單一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一些合資的、鄉鎮的、私營的建筑企業不斷涌現,建筑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但競爭應是公正的和公平的,而法定價(費率標準等)影響了公正和公平的競爭。由于目前建筑市場為業主的單邊市場,一些外資、合資、私營業主甚至有些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工程發包時經常是自主定價或者是壓價發包,法定價已變為由市場決定的商定價、議標價、中標價。這些定價往往和政府頒發的法定文件(定額預算價)計算出來的法定價相差甚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定價只是限制了施工企業的"自",而建設單位(業主)卻不受法定價的約束,這實際上己沖擊了法定價的地位。因此,實行造價的動態管理,當務之急應該改變現有的定價方法。
2、"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是動態管理的基礎
法定價在現實的定價中已逐漸由法定性變為指導性,定額是法定價的根本。定額雖然逐漸失去它的法定地位,但定額在現行的計價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它仍然是計價的依據和基礎,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和造價的動態管理仍然離不開定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建筑經濟還需要定額作指導。但定額必須改革,應實行"量"、"價"分離,將目前的定額消耗量和定額基價分開。定額只作為嚴格控制工程消耗量的標準,對定額基價實行動態管理,變計劃價格為指導價格,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和國際先進的管理方式和國際慣例接軌。定額要進一步綜合簡化,合并同類項,取消一些過時的項目,同時增加因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而產生的新定額子目,以適應建筑市場的動態變化。
"控制量"就是在規范、設計和質量標準答應的范圍內,控制住定額的消耗量。消耗量是確定工程造價最重要的因素和基礎,只有把它控制住,才有可能合理確定工程造價,"控制量"也包括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
"指導價"就是價格放開后,政府不再直接定價,轉向定期公布價格信息,猜測價格變化系數,頒布各類價格指數等辦法來指導市場行為。以此引導企業自主定價。企業是工程項目的業主或是生產者,理應有權確定自己的效益目標和經營策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權根據市場信息和經營管理狀況自主定價。價是動態的,價應該隨行就市,價格要能及時反映市場信息。
"競爭費"就是費率定額標準可以由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管理狀況和市場的競爭策略需要而自主確定,政府主管部門可制定按工程類別取費的標準,供合同雙方參考使用,引導企業進行公正、公平、良性的市場競爭。
3、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
對施工企業來說,競爭是必然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在競爭中站穩腳跟,拿出合理的投標報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的規定,中標的條件之一是"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并且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投標價格低于成本的除外)".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進行招標,且遵循"合理低標"的原則,其實質是接近元標底招標,因為標底對評標起不到約束和控制功能,但是標底要有兩個明確的數據,即標底和成本。編制標書和編制標底不同,編制標書要充分體現出市場形成價格的動態性和競爭性。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進行招標,對投標人來講,工作量是減少了,因為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計算工程量,但增大了操作的難度。報價高了,則失去中標的機會;報價低了,則減少或失去了利潤,而利潤又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報價要把握一個"度",就是企業既能中標,又能保證有一定比例的利潤。
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的招投標中,還是采用工料單價法為宜,因為這種方法有以下兩方面優點摘要:(1)各項費用一目了然在采用子目單價法時,清單中每一分項工程報價所包含的只是直接費、其他直接費和現場管理費,而間接費、利潤、稅金都要單獨列項計算。
(2)報價便于調整假如企業憑借自己雄厚的技術力量和機械設備,并采用先進的技術和施工工藝,合理組織施工是可以降低成本及增加利潤的。因此,在定額規定的間接費率和利潤率的基礎上,可以適當下調其費率,如此既保證了利潤,又增加了競爭力。
4、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幾個環節
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不僅僅是對設備、材料價格動態因素、人工價格動態因素、工程質量標準和設計變更動態因素、隱蔽工程的動態因素等的動態管理,而且要對項目可行性探究階段、施工設計階段、項目實施階段和竣工結算階段的全過程實行動態管理。
(1)項目可行性探究階段項目在可行性探究階段,要根據概算估價指標和造價指數等價格信息,合理確定投資規模,要對各種影響工程造價的動態因素予以全面的考慮。
(2)項目施工圖設計階段在合理確定項目投資后,應提倡實行限額指標設計,要按項目投資中的工程成本額進行設計,不能占用預備費(不可預見費等),否則設計就成了超額設計。設計時,要留有余地,要根據設計圖紙及時編制出項目投資概算,為設計施工圖紙的審定和設計修改提供價格依據,要認真探究影響工程投資的各種動態因素。
(3)項目施工階段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設計圖紙按定額認真計算工程量和工料機的消耗量,并根據市場的價格信息和企業經營管理情況合理的自主定價。造價管理部門、建行、咨詢公司等要為建設單位認真審核施工企業的預算報價,及時對設計變更內容編制修改補充預算,進行價格核定和辦理簽證,把握好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的各種動態因素。
(4)項目竣工結算階段工程項目竣工后,要嚴把工程結算關,注重搜集和整理好結算資料,要認真審核工程量和套價取費。據測算,某地區目前的材料費約占工程造價的65%,其中材料價差(本地材料預算價對比定額材料預算價)約占工程造價的12%.因此,認真確定材料價格和材料價差的調整,對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幾項辦法
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是一項融政策性和技術性為一體的綜合性較強的工作。有效進行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必須采取以下幾方面辦法摘要:(l)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一批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工程建設管理法規,如計劃立項、設計施工、招標投標、工程造價等方面的管理法規。
(2)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資料、數據庫,對各種工程類型的工程造價進行測算、分析和探究,制定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和確定先進合理的定額工料機消耗量,為定額的改革提供可靠、準確的數據。
(3)地方主管部門要堅持定期市場價格信息,包括設備、材料、人工價格信息,以及各類工程造價指數等,以指導企業自主定價。
(4)積極推廣和應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科學管理,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各種定額軟件和工程量計算軟件,利用計算機建立各種數據庫,包括工料機的價格信息、各種類型的工料機消耗量、材料價格指數和造價指數,為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提供依據,同時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5)要大力加強對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領導,要重視培養大批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造價管理人才,定期舉辦專業業務培訓班,積極開展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學術活動,不斷提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造價管理水平。
關鍵詞:動態電源管理靜態預知方法動態預知方法
引言
電子系統可視為是種類不同的元件集合,有些元件有著固定的性能指標和耗能,這些元件被稱為非電源管理元件;上反,有些元件可以在不同時間工作,并且有多種耗能狀態,相應地消耗著不同的系統電能,這些元件稱為可電源管理元件。可電源管理元件的有效使用成為節省系統耗能,使整個系統在有限電能下長時間工作的關鍵所在。
系統元件從一種耗能狀態到另一種耗能狀態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并且在這段時間內會消耗更多的額外能量。狀態的改變會影響系統的性能,所以設計者需要在系統節能和系統性能之間找到恰當的折衷切入點。本文介紹了動態電源管理中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將決定元件是否改變耗能狀態和何時改變。
1動態電源管理技術
“動態電源管理”是動態地分配系統資源,以最少的元件或元件最小工作量的低耗能狀態,來完成系統任務的一種降低功耗的設計方法。對于電源管理實施時間的判斷,要用到多種預測方法,根據歷史的工作量預測即將到來的工作量,決定是否轉換工作狀態和何時轉換。這就是動態電源管理技術的核心所在——動態電源管理方法。
動態電源管理技術適用的基本前提是,系統元件在工作時間內有著不相同的工作量。大多數的系統都具有此種情況。另一個前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信能夠預知系統、元件的工作量的波動性。這樣才有轉換耗能狀態的可能,并且在對工作量的觀察和預知的時間內,系統不可以消耗過多的能量。
2電源管理
各個系統設備當接到請求時,設備忙;而沒有請求時,就進入了空閑狀態。設置進入空閑時,可以關閉設備,進入低耗能的休眠狀態;當再次接到請求后,設備被喚起。這就是所謂的“電源管理”。然而,耗能狀態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關閉時延和喚起時延。喚起休眠狀態中的設備需要額外的能量開銷,如圖1所示。如果沒有這項開銷,也就用不著電源管理技術了,完全可以只要設備空閑就關閉設備、這種時延和能量開銷確定存在,所以必須考慮,只有當設備在休眠狀態所節省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狀態轉換耗能的情況時,才可以進入休眠狀態。
電源管理技術是一個預知性問題。應尋求預知空閑時間是否足夠長,以及于能否抵得上狀態轉換的耗能開銷。空閑時間過短時,采用電源管理的方案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事先估計出空閑時間的長短是電源管理技術中的首要問題。定義“恰當的停止時間段”(tBE):能達到系統節能的最短空閑時間段。此時間與設備元件本身有關,與系統發出的請求無關。假設狀態轉換延時t0(包括關閉和喚起延時)耗能為E0;工作狀態功率Pw,休眠狀態功率Ps,可由以下式求出tBE。
Pw×tBE=E0+Ps×(tBE-T0)
等式左邊為“適合暫停時間段”內的耗能,也就是系統在這段用于節能的最短空閑時間內繼續工作所需能量;右邊是狀態轉換耗能和休眠時間內的系統耗能。tBE換和這段休眠時間內的系統耗能。電源管理技術就是要預知將要發生的休眠時間是否能夠大于tBE,只有大于它,設備才有休眠的必要。
3基于先驗預知的動態電源管理技術
對于大多數真實系統,即將輸入的信號是難以確定的。動態電源管理的決策是基于對未來的不確定預知的基礎之上的。所有的基于預知的動態電源管理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探過去工作量的歷史和即將發生的工作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對未來事件進行可靠的預知。對于動態電源管理,我們關心怎樣預知足夠長的空閑時間進入休眠狀態,表達如下:
p={tIDLE>tBE}
我們稱預知空閑時間比實際的空閑時間長(短)為“預知過度”(“預知不足”)。預知過度增加了對性能的影響;預知不足雖對性能無影響卻造成了能量的浪費。要是能既無預知過度又無預知不足,那就是一個理想的預知。預知的質量取決于對觀察樣本的選擇和對工作量的統計。
3.1靜態預知方法
固定超時法:最普遍的電源管理預知法,用過去的空閑時間作為觀察校本對象來預知當前空閑時段的總持續時間。此方法總結如下:空閑時鐘開始,計時器開始計時,超過固定超時時間tTO系統仍處于空閑,則電源管理使得系統休眠,直到接收到外界請求,標志著空閑狀態的結束。能夠合理地選擇tTO顯然是這種方法的關鍵。通常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取tTO=tBE。
固定超時法優點有二:①普遍適用(應用范圍僅限決于工作量);②增加固定超時值可以減少“過度預知”(即預知時間比實際空閑時間長)的可能性。但是其缺點也明顯:固定超時過大則將引起預知不足,結果不能有效的節省能量,相當多的能量浪費在等待超時上。
預知關閉法:此方法可以解決固定超時法中等待固定超時而耗費過多能量的問題,即預知到系統的空閑可能性就立即關閉系統,無需等到空閑時間超過超時值。預知方法是對歷史工作量的統計上做的有肯定性估計。
Srivastave提出了兩種先驗關閉的方案。
①非線性衰減方程(φ)。此方程可由過去的歷史中得到。
t的上標表示過去空閑和工作時期的序號,n表示當前的空閑時期(其長度有待于預知估計)和最近的工作時段。此方程表明了要估計將發生的空閑時期,要考慮到過去的空閑和工作時期。
如果tpred>tBE,那么系統一空閑就立即關閉。觀察樣本是
此方法的局限:
*無法自主決定衰減方程的類型;
*要根據收集和分析的分散數據建立衰減模型,并且這些數據適合此衰減模型。
這些數據適合此衰減模型。
②極限方案。此方案基于一個極限。觀察樣本為緊挨著當前空閑時期之前的工作時期,如果便認為空閑時期比前一個工作時期長,則系統關閉。
注意:統計研究表明,短時間的工作時期后是長時間的空閑期;長時間的工作期后是短時間的空閑期。這樣的系統可以用極限法,如圖2所示。而短時期的工作期后是短時期的空閑期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用些極限法。總之,對tthr的選擇尤為重要。
預知喚起法:可以解決固定超時方法中喚起時的性能損耗。當預知空閑時間超時后則系統喚起,即使此時沒有接收收到任何系統請求。使用此方法應注意的是,如果tidle被“預知不足”,則這種方法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但同時也減少了等待接收第一個系統請求的時間,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能量,提高了系統性能。
3.2動態預知方法
由于動態電源管理方法的最優化取決于對工作量的統計,當工作量既未知又非靜態時,靜態預知方法就不是十分有效。因此,就有了動態預知方法。對非靜態工作量有幾種動態的預知方法。
①設定一套超時值,每個值與一個參數相關。此參數表明超時值選擇的準確性。此方法是在每一個空閑時間內,選擇這些超時值中最有效的一個值。
②此方法同樣有一些供選擇的超時值,分配給每個值一個“權”。此“權”是對過去相同要求下,采取此超時值帶來的滿意度為衡量對象抽象出的參數。實際采用的超時值是取所有被選超時值的權的平均。
③只采用一個超時值,當選擇此超時值后會引起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系統關閉”后,再適當增加此值。當更多的“系統關閉”可以被接受了,則適當降低此值。
4總結
動態電源管理是降低電子系統耗能的有效設計方法。在電源管理系統中,不同元件的工作狀態要動態地適應不同程度的性能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最小化空閑時間浪費的能量或者無用元件浪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