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馬鈴薯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探究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35
1 脫毒馬鈴薯的簡介
對于普通的馬鈴薯,通常情況下,都是從泥土中挖出,因此,在馬鈴薯的體內,會包含很多病菌。然而,脫毒馬鈴薯通過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學等技術,能夠逐漸消除馬鈴薯體內存在的病毒,所以,通過一系列的脫毒措施,在眾多馬鈴薯種類中,脫毒馬鈴薯占據優勢地位。對于脫毒技術,通常情況下是將含有病毒的薯塊放于室內,使其生長發芽,之后,對于已經發芽的馬鈴薯進行清理和消毒,在進行薯塊消毒環節過后,應將薯塊放入沒有細菌的空間中,幾個月過后,檢測在薯塊根莖頂端生長的幼苗的病毒含量,對于部分病菌較高的幼苗進行淘汰,從而將無毒、無菌的幼苗進行培育,就可以形成脫毒馬鈴薯的種子。
與普通馬鈴薯相比,脫毒馬鈴薯具有產量高、成熟速度較快等優點,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相關管理部門應當不斷推廣脫毒馬鈴薯的種植技術,以不斷提高其產量,進而為種植人員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1]。
2 脫毒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2.1 品種的選擇
在選擇馬鈴薯品種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依據當地實際的氣候特征、土壤狀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品種。良好的馬鈴薯品種,能夠有效提高產量,在選擇品種過后,應使品種與脫毒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采取脫毒的方式,進而有效確保馬鈴薯獲得較高的產量。在選擇種薯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選擇芽眼飽滿、沒有病蟲害的種薯,在選擇種薯過后,回到家中,種植人員應當將種薯攤開,將其曬2~3d,每天至少保持4h,在曬過種薯過后,應當將刀具進行消毒,將種薯切成各個小塊,以確保每一種薯塊都有3~4個芽眼,進而滿足播種的需要,在切種薯的過程中,對于已經切過的種薯,不應放置太久,以免發生薯塊腐爛現象,進而感染其它病菌。
2.2 精耕細作
由于馬鈴薯屬于茄科作物,因此,不應與茄科類作物共同種植,但是,可以與豆科作物共同種植。馬鈴薯的根莖較淺,通常情況下,會在土層中結出果實,因此,對于種植馬鈴薯的土壤,應確保土壤的疏松,這就要求種植人員應進行深耕細作,進而有效確保土壤的疏松[2]。與普通馬鈴薯相比,脫毒馬鈴薯的生長進程較快,會吸收更多的水分與養分,因此,種植人員還應使用大量基肥,在保證馬鈴薯正常生長需要的基礎上還能有效避免相應病蟲災害的發生。
2.3 強化田間的管理
在進行播種環節過后,種植人員應不斷關注氣候的變化,如在遇到低溫狀況時,種植人員可以在種薯的上面,覆蓋一層草苫,以保護種薯不受氣溫的影響。當幼苗破土過后,種植人員應當在幼苗的周邊撒一層細土,以防發生燒苗現象。此外,在施肥過后,種植人員應定期進行澆水,以不斷加快幼苗的生長進程。
在發棵期間,種植人員應當控制澆水的次數,并且還應進行蹲苗、淺培土、大培土環節,從出現花蕾到開花的過程中,種植人員不應定期澆水和施肥,以免發生植珠較長的現象,影響果實的飽滿。在開花結束過后,應當保持土壤均勻,在收獲馬鈴薯的前6~7d,種植人員應當停止澆水[3]。
2.4 做好脫毒馬鈴薯的儲藏環節
在收獲脫毒馬鈴薯的過程中,種植人員可以選擇使用機械設備,也可以選擇人工收獲的方式,無論是機械收獲還是人工收獲,在收獲過后,種植人員應將脫毒馬鈴薯晾曬0.5~1d,之后將全部的脫毒馬鈴薯堆成一個大堆。在收獲脫毒馬鈴薯過后,種植人員應當依據馬鈴薯的用途,對其進行分級處理,種植人員在選擇種薯的過程中,應當淘汰帶有病蟲害的種薯,如果種植人員想將馬鈴薯在市場中進行出售,應當依據當地實際的市場環境,及時進入市場,進而為自身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
通常來講,馬鈴薯種薯的種植次數,如果在第一年種植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在次年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可以選擇此類品種的種薯。但是,對于同一品種的種薯,種植次數不應超過兩年,兩年過后,種植人員應當選擇新的品種,以確保馬鈴薯的產量。此外,在脫毒馬鈴薯進行田間耕作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經常進行培土,以不斷加快馬鈴薯的生長進程,在雨季,種植人員應當及時處理田間的積水。
3 結 論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脫毒馬鈴薯的種植技術,我們能夠看出,掌握脫毒馬鈴薯技術對種植人員的重要性,不僅能夠保證人們的健康,還能夠提高產量。這就要求種植人員應充分認識到掌握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并且熟悉和了解馬鈴薯種植、播種的各個環節,以不斷提高馬鈴薯產量,進而為自身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
2015 年年初,農業部網站消息,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為稻米、小麥、玉米外的又一主糧。預計2020 年,50% 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
土豆亦“飯”亦“菜”
土豆是主食還是菜品?各地居民的意見各不相同。在有著“馬鈴薯之鄉”稱號的甘肅省定西市,居民藺奔奔告訴記者,土豆在當地就是一種主糧?!拔覀儼淹炼瓜磧舴旁诖箦伬镎?,半個小時后土豆皮脹裂,叫‘開花洋芋’,可以直接當飯吃??醋约嚎谖叮梢匀錾习滋腔螓}等調料?!?/p>
家住甘肅省武都市的郭瀟月,非常喜歡一種叫做“洋芋攪團”的小吃?!鞍淹炼拐羰烊テ?,倒在結實的木桶里,用木棒槌反復錘砸成年糕狀,澆上辣椒、蔥末、韭菜等調料,加醋或酸菜漿水,一份攪團就是一頓飯?!?/p>
炒土豆絲,這道在全國各地都能吃到的菜肴,曾被網友冠以“國菜”的頭銜。而在臺灣新竹人陳宜廷的印象中,他們很少把馬鈴薯當成主菜?!拔覀冎饕疡R鈴薯當配菜,配合牛肉、雞肉、豬肉、胡蘿卜燉煮,也會配在燴飯里,切成小塊淋上湯汁,如果是西式吃法,會有焗烤馬鈴薯,還可以做成沙拉、薯泥?!?/p>
“法式土豆沙拉要加蛋黃醬,德式會加黑醋和黃芥末。”在法國巴黎讀書的學生王謙牧說,歐洲吃土豆,或烤熟做主食,或做成沙拉、炸薯條、薯餅等小吃。
縱觀各地的土豆吃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何麗認為,在《中國營養膳食指南》中,第一條要求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第二條則為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從這個意義上講,馬鈴薯在蔬菜之列;但在傳統意義上,由于馬鈴薯能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B 族維生素,所以土豆與大米、小麥、玉米并稱四大主糧。
變身饅頭面條米飯
近日,在中國農產品加工發展戰略研討及成果展示會上,記者見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馬鈴薯主糧產品。配好固體湯汁的馬鈴薯米粉,用開水泡一下就可食用。除了米粉,還有馬鈴薯全粉制成的面條、饅頭、復配米。
“馬鈴薯復配米是用碾碎的大米、小米和玉米,與馬鈴薯全粉混在一起,經熱擠壓、干燥之后做成的,在外形上與普通大米沒有區別,蒸熟之后還能做炒飯?!敝袊r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泓介紹,他們還把馬鈴薯全粉制成湯羹類食物,還有米腸、糕點等小吃,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要。
記者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傳統食品加工與裝備研究室看到了馬鈴薯面條加工機。打開電源,加入原料,機器就可制出最細1 毫米寬的馬鈴薯面條。“小麥有黏性強的面筋蛋白,但馬鈴薯沒有,所以馬鈴薯面條易斷,加工有難度。2014 年上半年,我們完成了第一代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研發,適合國人飲食習慣,方便長期食用?!?/p>
張泓介紹,傳統加工的馬鈴薯淀粉提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馬鈴薯全粉則保留了土豆中豐富的營養元素,如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在目前的馬鈴薯主食產品中,馬鈴薯全粉含量達30%~50%?!叭绻眉兎郏赡軙霈F燒心、胃酸的癥狀,我們希望能盡量提高馬鈴薯全粉的含量,目前已研制出馬鈴薯全粉含量為55% 的即食米粉。”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介紹,目前馬鈴薯主糧產品已走出實驗室,第一條馬鈴薯面條生產線正在籌建中。馬鈴薯高纖面、早餐面、冷凍鮮切面將于今年8 月進入市場。他認為,未來20 年~30 年是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關鍵期?!澳壳叭珖R鈴薯產量為1.5 億噸,我們希望在未來3 年~5 年,讓全國1/3 的馬鈴薯變成主糧化產品。”戴小楓說。
“天天吃蒸煮土豆、炒土豆絲,顯然不現實,要是有方便的馬鈴薯主糧產品可以考慮,但價格要親民?!币晃唤】悼破疹惷襟w編輯表示。
科學食用才能更健康
張泓告訴記者,歐洲的兩大主食是小麥和土豆,而我國最早的糧食是稻米和小米,由于營養成分齊全,土豆在歐洲被稱為第二面包。
“相對一般的主糧來說,馬鈴薯能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同時富含豐富的鉀、鎂及β胡蘿卜素。100 克的新鮮土豆中含有342毫克的鉀元素,小麥粉為190 毫克,大米是103 毫克。由于鉀可抑制鈉的吸收,對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有益,并且能量低,每100 克含熱量76 千卡,可預防高血脂。”何麗說。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范志紅介紹,綜合目前的研究,沒有證據表明土豆替代白米、白面主食會引起糖尿病風險上升的問題,同時土豆是一種超高飽腹感的食物,把它加入減肥餐中,替代其他低飽腹感的主食,對控制體重是有益的。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發揮土豆高飽腹感的效果,如果每天食用油炸薯片、薯條,或是奶油土豆泥等,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土豆做主食的同時,我們也鼓勵食物多樣化,米面雜糧雜豆都要兼顧,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時要對總量有估算?!?/p>
何麗說。
編者按:
關鍵詞冬馬鈴薯;免耕栽培;密度
中圖分類號S5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8-0096-02
近年來,冬馬鈴薯免耕栽培因其省工節水、保溫保濕、高產高效、生態環保的優勢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播種面積逐年增加[1-2]。為了解冬馬鈴薯免耕栽培的不同密度對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尋找出適合玉林地區的最佳種植密度,于2010年冬季進行試驗研究,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玉林市玉州區茂林鎮泉東村黃坭垌進行,面積733 m2,土壤質地為潴育性沙坭田,肥力中等。
1.2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脫毒二級種;供試肥料:洋豐牌45%硫酸鉀復合肥、尿素(N 46%)、硫酸鉀(K2O 51%)。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裂區設計,以栽培密度(A)為主處理,施肥方法(B)為副處理。其中栽培密度設4個水平:9.00萬株/hm2(A1)、8.25萬株/hm2(A2)、7.50萬株/hm2(A3)、6.75萬株/hm2(A4)。施肥方法設2個水平:一次性基施肥料(B1),即一次性基施純N 250.5 kg/hm2、P2O5 124.5 kg/hm2、K2O 375.0 kg/hm2;分基肥、齊苗期和現蕾期追施3次肥料(B2),即基施純N 50%、K2O 34%、P2O5 100%,齊苗期追施純N 30%、K2O 30%,現蕾期追施純N 20%、K2O 36%。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3.76 m2。施完基肥后,統一用溝土掩種蓋肥,再覆蓋稻草4 cm,然后用溝土覆蓋草面4 cm。
1.4試驗過程
2010年11月6日切種消毒,室內晾置2 d,11月8日催芽,11月19日播種。12月22日和2011年1月15日進行齊苗期和現蕾期追肥,用水30 t/hm2將肥料溶解淋施,同時噴藥防病蟲害[3-5],12月26日清溝瀝水。
1.5調查報告
出苗后至植株生長期間每個處理定點選10株,每隔7 d調查1次植株的株高、莖粗和分枝情況。2011年2月28日成熟,分區采收,分級計薯數和產量。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冬馬鈴薯免耕栽培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在6.75萬~9.00萬株/hm2的播種密度范圍內,馬鈴薯產量隨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在相同密度水平下2種施肥方法對產量影響不大。栽培密度為9.00萬株/hm2, 1次施肥和分3次施肥的馬鈴薯產量分別為31 489.83、31 344.48 kg/hm2,比對應的6.75萬株/hm2水平分別增產5 639.54、4 476.75 kg/hm2;栽培密度為8.25、7.50萬株/hm2的產量分別為31 082.85 kg/hm2和31 395.35 kg/hm2、29 745.64 kg/hm2和29 018.90 kg/hm2,分別比對應6.75萬株/hm2水平增產5 232.56 kg/hm2和4 527.62 kg/hm2、3 895.35 kg/hm2和2 151.17 kg/hm2。對產量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A1、A2產量差異不顯著;A1、A2與A3、A4產量均達極顯著差異;A3與A4產量差異也極顯著。
2.2不同處理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的2種施肥方法,生產成本以分次追肥的水平略高,但相差不大。在不同栽培密度之間,成本則隨著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總產值也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除栽培密度6.75萬株/hm2不同施肥水平的產值有明顯差異外,其他同一栽培密度下2種施肥方法的產值基本相差不大。栽培密度為9.00萬株/hm2時產值最高,1次施肥和分3次施肥的產值分別為46 816.20、46 679.70元/hm2,比對應6.75萬株/hm2水平分別增值8 228.10、6 472.05元/hm2;其次是栽培密度為8.25萬、7.50萬株/hm2,產值分別比對應6.75萬株/hm2水平增值7 659.90元/hm2和6 443.40元/hm2、5 760.30元/hm2和3 123.30元/hm2。各處理的收入受栽培密度影響較大,但同一密度水平、2種施肥方法的收入差別不大,栽培密度為8.25萬株/hm2時純收入最高,分別為25 566.15、25 519.20元/hm2,分別比對應6.75萬株/hm2水平增收5 994.90、4 778.40元/hm2;其次是栽培密度為9.00萬、7.50萬株/hm2,分別比對應6.75萬株/hm2水平增收5 730.60元/hm2和3 974.55元/hm2、4 927.80元/hm2和2 290.80元/hm2。
2.3不同處理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栽培密度對植株的株高、莖粗和分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同密度水平下2種施肥方法則對其影響不大。各栽培密度水平的株高、莖粗和分枝數,在出苗期差別不大,進入現蕾期至開花期后逐漸出現差別,而在薯塊膨大期和成熟期差異較明顯,隨著栽培密度的遞減,植株的株高、莖粗和分枝數呈遞增趨勢。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研究表明,同等施肥條件下,冬馬鈴薯免耕稻草覆蓋栽培中熟品種費烏瑞它(生育期90~100 d),栽培密度以8.25萬株/hm2增產增收效果較為明顯,可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 王慧,鄭元紅,肖莉,等.不同栽培密度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109,111.
[2] 蔡爾秀,李敏清.福鼎地區馬鈴薯紫花851最佳種植密度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8):74-75.
[3] 王克雄,王效瑜,吳林科,等.寧夏南部丘陵地區馬鈴薯密度、肥料豐產栽培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2):39-40.
[4] 田豐,張永成,張鳳軍,等.不同肥料和密度對馬鈴薯光合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0(6):95-98.
[5] 謝小燕,李桂平,向紅梅.銅仁市稻田馬鈴薯地膜全程覆蓋高密度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201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