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裝飾材料考察報告范文

裝飾材料考察報告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裝飾材料考察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特色;裝飾;設計;元素

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地區,文化資源豐富多彩,銅鼓、花山壁畫、劉三姐的山歌聞名遐邇,還有與當地的生存環境相關的干欄式建筑。由于國外各種新思潮的涌入和滲透,動搖著固有的價值觀與審美觀,沒有重視民族特色與現代教學的應用與研究,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沒能體現出來自己處在民族地域的特色。在這種形勢下,教師面臨著一個如何把廣西特色裝飾元素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的問題,現代設計教育不斷快步發展的今天,設計教育也應具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培養具有現代設計理念和民族藝術素質的設計人才,適應當今的市場經濟的需要。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的召開,對外交流的擴大,將廣西豐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出來,對促進文化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設計上強調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設計人員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特色為教學改革發展的出發點,保障建設特色鮮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教學理念,營造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育人環境。

1廣西少數民族傳統裝飾元素的內容特點

少數民族傳統裝飾元素能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的風格特色,將廣西傳統的文化元素比如圖騰崇拜、織錦、崖畫、銅鼓、繡球等借鑒引用到現代設計中,可以提供豐富的設計元素。廣西少數民族傳統圖形多為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魚蟲走獸,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對自然的崇敬,許多裝飾元素都寄托著寓意和象征,如壯族以“螞拐”為圖騰崇拜,視為“雷神”,將“螞拐”圖案裝飾在祭祀的銅鼓上寄望風調雨順及部族人丁興旺,銅鼓上常見有太陽紋、云雷紋、蛙紋等幾何紋樣,織錦里的鳳凰圖案,象征吉祥如意。廣西少數民族圖形單純、簡練,多以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方式出現,用點、線、面的形態來進行裝飾和突出整體形象。這些圖案附著于各種載體,如巖壁、陶瓷制品、祭祀用品、紡織品、服飾等。廣西少數民族圖案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以及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積淀中形成的。其常見的題材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1動物紋樣

動物紋樣體現了本色美,大多為鳥紋、蛙紋、魚紋,以及龍、鳳、蛇、蝴蝶、蝙蝠等,如廣西少數民族有對蛙的崇拜,以青蛙為豐收的保護神供奉起來,織錦中有許多的龍紋、蟒蛇花、鳳鳥紋,現代廣西的大型室內外設計也常用龍鳳等圖案象征幸福美好愿望。

1.2植物紋樣

植物紋樣以太陽花、梅花、八角花及樹紋、果紋等居多,深受人們喜愛。傳說壯族信奉的女神米洛甲是從花朵中出生,所以在壯錦中常織有許多花紋圖案,這些植物紋樣以抽象為主,簡潔大方,經過提煉的紋樣裝飾性極強。在現代設計中適合與瓷磚、玻璃、織物等載體上。

1.3人物紋樣

廣西少數民族人物紋樣通過添加、簡化、夸張、分解等裝飾手法來表現,在崖畫和銅鼓中出現較多。代表是著名的寧明花山巖崖畫,壯族先民用紅色顏料繪制的人物紋樣有概括的造型、夸張的動態,表現生動。

1.4幾何紋樣

廣西少數民族圖案中常見的幾何紋樣主要有雷紋、云紋、水波紋、回形紋、卍字紋、圓圈紋、羽狀紋、鋸齒紋等,這些紋樣概括了通過點、線、面等基本要素表現了自然界的景象或天象,也有基于古文字的變形,大多采用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構圖形式。幾何圖案容易加工,在現代設計中應用非常廣泛,墻面、家具、燈具、地磚等也都可以采用,具有一種理性美。

2強調基本理論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

傳統廣西特色裝飾元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需要傳統特色裝飾元素為其提供教學內容的支持;另一方面,傳統特色裝飾元素也需要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來傳承。通過教學環節,應該要學生理解本土元素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出廣西歷史文化之經典,包括駱越文化、歷史典故、傳說故事等,引導學生探索傳統廣西特色文化的精髓,有了文化元素為依托,今后學生才能設計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課堂教學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注重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師對廣西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形式、特點并加以歸納與整合,通過賞析、寫生、觀察、討論等多種設計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對基本理論進行講授,向學生們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傳統裝飾元素的歷史,演變、寓意表達,并分析優秀的民族傳統裝飾元素作品,使學生們廣泛的接觸廣西裝飾文化并汲取其中的精華,立體地、全方位地了解裝飾元素的文化背景,將少數民族文化自然的融進課堂教學中,由淺入深的啟發學生,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2.2調研考察

廣西的自然風景、民族風情獨具一格,一是可以利用《少數民族建筑實踐教學》等課程,組織安排學生到廣西地區傳統民居歷史遺跡的地域,進行有目的性的寫生考察,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少數民族傳統裝飾藝術的魅力,真切而直接地接受少數民族傳統裝飾藝術的學習。對所在區域的地域性文化調研考察之后,結合考察內容分析研究和匯總,對特色裝飾元素從歷史、形式、色彩、寓意等各個方面進行整理、歸納和提煉,教師指導學生做出有價值的考察報告并繪制相應圖案。二是學生通過網絡與圖書館,搜集相關的資料,對掌握的資料進行更進一步的進行歸納整理,把收集到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經過簡化、抽象加工整理后形成自己的符號語言,加強對傳統元素本質的理解。在調研考察課程教學總結與展示交流環節中,每位學生都要用文本、圖片、視頻和作品實物來做課程的學習報告,指導教師除了對課程完成的情況、效果進行總結,對每個作品效果、優點、創新點及不足之處應做出客觀評價。

2.3臨摹裝飾元素作品

對于學生來說,臨摹不僅能夠幫助體會民族裝飾元素表面背后歷史發展根源和藝術特色,還能學習傳統裝飾元素的構成和形式,研究其地域性和文化性。臨摹可以加強對廣西特色裝飾元素研究的力度和認識,幫助學生迅速學習特色元素創作上的優秀方法和經驗,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應用于自己的設計創作中。教師要求學生全面觀察并分析元素符號的特點,在臨摹中學習、體會傳統民族風格的精髓,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為今后創作做準備和積累,以便今后能夠具體應用。

2.4傳統裝飾元素的提取和重構

提取傳統裝飾元素中的要素,在此基礎上對裝飾元素的形態進行簡化、分解和重組,融入現代設計的創新思維,并與新的設計相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民族寓意的新設計。設計以圖形為基礎,以寓意為生命把幾個元素巧妙地組合起來,然后將其改造變形。廣西少數民族裝飾元素具有獨特的審美韻味,對這些元素進行提取與重構是傳統民族元素與現代藝術結合的創新方法,對現代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例如可以單獨提取廣西民族元素打散、錯位、切割、變異后,運用點、線、面重新組合,形成在色彩、構圖、造型上創新的圖形。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對傳統元素在設計中的生搬硬套,強調現代審美觀,裝飾元素要與設計的風格相統一。

3廣西傳統裝飾元素應用訓練

傳統特色裝飾元素通過整合、提取和藝術加工,具有精神層面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何把廣西的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既要有傳統文化元素的形似和神韻,又派生出新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們研究裝飾元素并能夠不拘泥于元素本身,將觀察角度擴展、延伸,把歷史文化的圖形元素,然后再通過家居工藝品、裝飾飾品、生活用品等為載體來展現出來。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可循序漸進:

3.1裝飾元素的直接應用訓練

廣西特色裝飾元素經過千年的歷練演變,其中好的裝飾形式和處理手法,可以直接應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建議學生在這個階段可把裝飾元素直接截取,不作太大的變化,對圖案和造型進行加工處理,重新設計組合以新的形式出現。如在一個室內設計當中可以將傳統裝飾元素以浮雕、室內陳設品、或是墻面裝飾的形式出現,在室外環境設計中,則可以擺設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用具、家具、燈具等等。廣西少數民族織錦圖案中的許多造型及表現形式已經相當成熟,將圖案中某個特征或審美表現形式直接應用到現代設計中,只要稍加整理就可為現代設計所用。圖案的造型、構圖、色彩、紋樣等可直接運用在旅游產品、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通過這種方式來直接體現現代設計的民族性,符合現代社會對美的需求,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

3.2裝飾元素的間接應用

將裝飾元素進行變化并間接運用到現代建筑與室內設計中,可引導學生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作品。將傳統元素內容融入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中,比如壯族的壯錦、侗族的鼓樓、苗族的刺繡、京族的獨弦琴都是極富地方特色的,這些都是我們做本土風格環境藝術設計的豐富素材。少數民族族的裝飾圖案通過音樂舞蹈、雕刻、織錦等傳承下來,尤其是服飾中的圖案非常豐富,題材有傳統的禮儀風俗和活動、民間傳說,充分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各個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性圖案,這些圖案大多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有的象征吉祥如意,有的期盼多子多福,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設計師要對民族裝飾元素中的雙關、象征、借喻、比擬及諧音等文化理念進行聯想、創造及借鑒。

3.3裝飾色彩的借鑒應用

色彩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廣西少數民族就有黑衣壯、紅瑤、白褲瑤等。在現代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搭配,能呈現民族韻味的個性美。廣西少數民族服飾多以黑、藍等深顏色為底,上面飾艷麗的桃紅、橙黃等色彩構成的圖形,進行刺繡、挑花;各個少數民族色彩的喜好也不同,壯錦、瑤錦、侗錦等色彩對比強烈比較絢麗,苗錦相對素雅。將相間交錯的織錦圖案色彩經過塊面對比和分割運用在環境藝術藝術設計中,可表現出強烈的民族風,同時也具有簡潔明快的時代感。

3.4裝飾材料的應用

裝飾材料因氣候條件、地理環境而有所不同,教師通過對本土材料進行深刻的研究來體現地域性特色。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強調表達文化內涵的同時要充分發掘當地工藝和材料,注重材料與具體環境的結合,表現出因地制宜的特色。在現代環藝設計中如燈罩、家具等室內陳設品的材料中可采用藤條、麻、草席、竹木等綠色環保材料。欽州坭興陶、北海的貝雕、博白的藤編等都是廣西民間工藝的代表,博白盛產藤條,在形式、設計和加工手法上注重創新,編織技術相當高。通過對每種材料的形態、紋理、色澤等進行研究,挖掘材料的特性,結合地方性工藝,以此創造出富有特色的設計。

3.5啟發式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通過對作品進行分析點評并制作實物等手段,實現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實踐環節提供實驗場地,與企業和公司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讓學生進行市場化的訓練與實踐,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地研究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民族元素應用》課程中,教師讓學生收集傳統特色裝飾元素,然后根據各個元素不同的特點和文化內涵,設計相應的作品,學生把方案通過實物制作展現出來,比如T恤、燈具、手機套,學生學習興致很高,實物制作出來以后除了自己使用還在淘寶網上銷售以驗證作品的市場性,該作業設計可以和陳設設計、燈具設計和家具設計等課程橫向融會貫通。

4結語

歐美日等國家的作品能承襲自己文化及傳統藝術風格特色,民族文化氣息強烈。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是以包豪斯體系為基礎的課程體系,過去多是引導學生學習西方的簡約的設計風格,只學習西方設計的表面形式意味,而忽略了本土的優秀文化特色和民族藝術風格。結合實際,利用民族地區的教育資源弘揚本民族文化、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建構一個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和對市場具備應變能力的教學體系,研究和發展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設計教育,將廣西特色裝飾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之中,必定會使設計更具文化性、社會性和民族性。

【參考文獻】

[1]康捷.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傳統裝飾元素的運用[J].中華民居,2012(3):2.

[2]舒永濤.談當代中國室內設計中傳統裝飾元素的運用[J].美術大觀,2010(10):184-185.

[3]崔笑梅.傳統圖案臨摹與圖案教學[J].裝飾,2013(7):103-104.

第2篇

【關鍵詞】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206-01

本文從課程設置的整體結構出發,主要從公共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三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新時期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做了一些探討研究。

一、公共課程體系建設

(一)公共必修課程模塊:包括政治理論、形式與政策、大學英語、大學語文、大學體育、應用文寫作、計算機基礎及應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讀書活動。該模塊對實現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性的能力和專業發展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公共選修課程模塊: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教育、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該模塊培養學生要具有寬闊的視野、積極樂觀的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品質。

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設計素描、專業透視、建筑速寫、數字圖像、設計色彩、立體構成、專業制圖、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人體工程學、設計概論、建筑概論、室內設計原理、建筑外立面設計、CAD制圖、MAX建模基礎、渲染技法、效果圖表現技法。該模塊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理論素養、基本的造型技能以及基本的專業設計技能,為創新設計奠定基礎。

(二)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包括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工程預算與報價、陳設設計、家具設計、家居設計、別墅設計、辦公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娛樂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規劃設計。該模塊是讓學生認識行業發展特點,掌握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導和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因材施教,培養應用型的設計人才,為學生就業指引方向。

(三)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包括攝影基礎、裝飾畫、民間美術、廣場景觀設計、小區景觀設計、植物景觀設計、城市環境景觀雕塑、快題設計、模型制作。該模塊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拓寬專業層面,豐富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一)課程設計模塊:計算輔助設計與核心設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設計。例如,在辦公空間設計課程中,將課程分為兩部分進行,一部分理論基礎課程;一部分設計課程,并使用設計軟件完成最終作品,題目應來源于實際工程,使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工程實踐。同時,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并指導學生參與設計競賽活動。該模塊是使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并像真正的設計師一樣獨立完成整套設計方案,為更早的進入工作角色,奠定堅實基礎。

(二)社會實踐模塊: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學習,學有所用的同時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學習再實踐,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自我完善。該模塊是使學生考察市場,認識社會,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溝通與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專業考察模塊:此課程為外出考察課程,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考察線路,考察前要做好外出準備工作,合理安排出行計劃,并指導學生學會有效考察以及如何完成考察報告。該模塊是讓學生盡可能接觸更多的事物,使學生學會收集專業信息,加強對專業的理解,開拓眼界,并親身感受專業與設計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正確審視自己的前途。

(四)畢業設計模塊:該模塊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及應用的考察和全面總結,結合專業特色,其內容包含設計作品和設計說明兩部分,并強調其設計的創新性。實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畢業展覽制度。該模塊目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做好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三大課程設置的分析與評價,是構建合理化的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基礎,是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將不斷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對課程體系建設作出調整并加以改進,使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的設置更加科學、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室內設計專業 工藝基礎課程 教學模式 變革

工藝基礎是室內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專業技能之一,主要包括裝飾材料和裝飾構造兩門學科。裝飾材料是設計要素的物化形式,裝飾構造是對其加以拼接的工藝方法,只有對二者的基本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并不斷關注科技發展下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趨勢,才有可能做出蘊含創意的設計作品。秉著如上的教學目標,大部分的設計院校都將工藝基礎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但現實是學生走出校門后卻無法直接與社會接軌,原因之一即為設計工藝基礎不牢固。因此如何提高該類課程的教學效率便成為設計專業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將對國內外基礎工藝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目前部分院校在該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對課程今后的發展方向及教學方法進行嘗試性的探討。

一、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室內設計專業工藝基礎課程一般設置在二年級,授課時間總共為6周左右,每周8到12節課。在教學方式上,絕大部分教師都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包括市場調查、現場工地參觀、引入設計案例等,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在教學中需要“教”與“學”相互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目前大多數院校工藝基礎課程的作業以施工圖的臨摹或考察報告的整理為主要形式。如此一來,由于缺乏對基礎工藝的實際體驗,學生無法形成深刻的記憶,也就無法對設計造型形成獨到的見解。在這樣的模式下所培養的學生,畢業之后花費很多精力來重修工藝知識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可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相比較之下,一些國內外知名的藝術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則更加成熟。我們可以通過對其教學體系的分析,試著找到目前部分院校工藝基礎課程未來的教學發展方向。

二、國內外著名設計院校裝飾材料課程模式和體系

1.美國的設計院校

美國有很多的知名設計學院,如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等。“美國的設計院校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學習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具體到室內設計專業,對市場上真實材料的認知和應用是重要的訓練之一,幾乎所有的室內設計專業都擁有豐富的材科實驗室或材科庫,學生可以使用和研究其中的任何材科。”①

美國的設計院校對技術性課程給予的高度重視首先體現在課程的設置上。以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室內建筑專業2012年的課程為例,分別開設了 Design with Materials Seminar、Matter and Structures 2、Structures 3、Design Materialization等課程。課程采取設計與材料、加工工藝、建筑結構以及現代材料加工系統等技術性知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在作業的形式上,美國的材料技術性課程多以實際的改造或建造1:1的實物的形式完成的。例如,“美國紐約的帕森斯設計學院,二年級的建造和材料課程是與對本院工作室的改造相結合的。”②學生的作業通過不斷完善,最終會被建造出來。技術方面的長期實踐使得美國的畢業生能夠很快地適應社會,這一點是國內在教學方式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亞洲的設計學院

(1)日本的實踐教育

日本的設計教育較為注重動手能力,學生的最終創意和構思大多會以模型表現出來。比如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就以“實踐、練習和講座”作為教育課程的三大支柱。學校非常重視對于學生技能方面的訓練。學校的本科課程體系包括導入教育、基礎教育與專門教育。導入教育著重培養設計的基礎技能。學生將在每年的素材演習中全面地學習各種原材料的性能及加工工藝。導入教育階段學生要完成真實大小的模型作業。在基礎教育環節,學生將進一步學習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材料與結構,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專業技能。

(2)中國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中國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是全球最優秀設計學府之一,作為設計專業學生向往的亞洲著名學府,對于技術性的課程也是非常重視的。我們以設計學院的環境和室內設計學為例,其中技術類課程分布于各個學年,分量約占必修課總數的近30%(見表1)。

三、教學弊端的深層次剖析

通過比較可見,我們在工藝基礎課程教學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藝課程的比例、課堂教學與實踐相脫離等。然而方法的陳舊必然緣于觀念的落后,課程教育方法的落后緣于長期以來各院校對工藝課程部分的忽視,西方學院派對中國近現代教育模式的影響或許是原因之一。

1.國外傳統的學院派對中國現代教育的影響

在我國,設計教學的模式長期深受“學院派”的影響,使得在設計教學中忽視了材料和技術工藝課程。“西方學院派是世界范圍內最早的正規建筑教育體系,也是中國近代以來建筑教育的主要來源”。學院派“強調社會、歷史、藝術文化等的價值”“是建筑樣式和繪圖表現訓練的典型代表”。③這種偏重于建筑繪圖和設計理論的思想,往往使得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忽視了材料與技術工藝,因而要扭轉這種思想誤區,轉變教學觀念,對工藝技能課程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四個學年中適當提高工藝課程的課時量。

2.教學內容過于集中

工藝基礎課程不僅內容多,而且難度大。大部分設計高校都將課程一次性安排在二年級。二年級學生處在美術基礎和設計學科的銜接階段,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相應的承受限度,大量的工藝基礎知識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課程內容必然無法及時被學生吸收。

3.教學與實踐的脫離

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是學生完善自我認知的完整過程。然而由于缺乏中間環節——實踐,學生們對所學無法檢驗或投入應用,從而對理論課程的理解無法達到應有的預期效果。在脫離實踐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忽視工藝問題,而使設計淪為“形式設計”“理想主義設計”;單調的圖紙臨摹又使得學生對工藝的了解一知半解,更不用說根據實際條件創作出既符合空間功能又極富創意性的設計。

四、教學模式的革新及發展趨勢

1.課程體系的調整

知識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吸收過程也應該由淺入深,在課程的設計上也應該由易到難。國內大部分院校大都將該類課程設置在二年級,在短時間內過于集中的教學內容使得教師無法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對基本專業技能或設計結構進行深入的講授。而通過上文對國內外優秀設計院校課程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技術性課程在各年級是逐漸滲透的,難度亦逐級加深。從初入學到高年級,隨著設計課程的介入,基礎技能課程可以依次從材料、基礎加工工藝到設計與裝飾結構相結合來講授。如此一來,工藝基礎課程才會是易于接受的、有意義的。

2.教學模式的變革方向

合理的課程安排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學方式的選擇則是教學效果的主要決定因素。恰當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事半功倍。以往的一系列教學方法雖然對課程的講授效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通過4年的教學檢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應及時對課程的教學模式做出必要的調整。

(1)由被動的教學向主動探究轉換

認知理論中的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過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④

在課程的設計上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和驗證,發揚創造性精神,獨立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并形成創新本領。如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去解決某些問題就成為了課程的關鍵。環境藝術設計屬于應用科學的范疇,實踐才是最終的目的,因而讓學生參與實踐才最能調動室內專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其中的工藝基礎課而言,讓學生去接觸材料的制作及工程設計的創作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學習潛能。

(2)側重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所培養的是實踐型人才,學生在畢業后可以更快地融入社會。實踐性教學包括兩個方面,即社會化教學與學生的動手操作。在基礎工藝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實踐性的體現則可分為對常用裝飾材料的動手操作以及社會技術專家對學生的專業指導。

①模型的制作

圖紙或書面性的課程作業最突出的弊端就是無法使學生體會到由規格尺寸、結構、造價等帶來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作品流于理想、形式。然而社會更需要能夠學以致用的設計師,因此在教學中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對基礎工藝進行研究。我們可以借鑒國外院校在技術課中側重模型制作的教學方式。通過實物模型的制作,學生可以檢驗課堂的所學,并且發現一些新問題,如材料的選擇、模型總體造價、如何解決突發問題等,這些不僅能夠加深認知,還能夠幫助他們學會協調、交流與互助。

②教學與社會接軌

在基礎工藝課程中,教育和社會緊密聯系主要體現在專家的工藝指導上。國外的藝術大學經常在工藝課程中邀請社會上優秀的技術人員和實驗人員對學生設計的實體模型進行技術指導,目的是使學生熟練掌握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具,同時學習到社會最尖端的科學技術。

另外,學生們也可以在實際項目的參與中去學習設計工藝技能。歐洲最大的藝術設計教育機構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目標,就是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在其專業領域作為一位熟練的設計師工作,使學生能夠充滿自信地步入行業,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緊密聯系行業實踐。學生在學校完成了一系列的工程項目,如邁哈密旅館的重新設計、摩洛哥精品酒店設計、化妝品品牌貝嘉專賣店設計等。設計工程的參與以及明星設計師的點評能夠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以更為現實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實際工程中各種材料與工藝的應用方式。

3.教學環境的完善

硬件設施的完善是學生學習基礎工藝的保證。大多數知名設計院校都配備了完善的工作車間。如上文提到的我國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即為學生提供了木材和金屬車間以及塑料陶瓷等工作車間。木材和金屬車間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加工木材和金屬所需的工具,還配置了先進的計算機數控建模和激光切割設備;塑料陶瓷車間也提供了各種專業的空間和設備,供學生進行陶瓷和塑料在各個過程中的制作。加工工作室的創建是實踐性教學模式轉變的基礎條件之一。

當然,國內的設計教學發展較晚,課程體系發展相對不完善。對于工藝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很多的設計院校和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師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探討。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暑期主辦的“創意未來——裝飾材料創作營”,就與國內外建筑裝飾材料企業及行業專家合作,通過學生的親身觸摸與創作來貫穿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旨在“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真正地了解和觸摸材料,提升藝術設計的表現力與創新力”⑤。相信通過國內各設計院校及設計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我們會培育出更多年輕的優秀室內設計師。

注釋:

①②梁文,楊宇.材料的理性與情感[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0(6).

③姜涌,包杰,王麗娜.建造設計——材料·連接·表現:清華大學的建造實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④梁寧建.應用認知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⑤楊冬江.材料悟語:室內裝飾材料設計與應用實驗教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深爱五月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 在线看污视频网站 | 亚洲视频www | 伊人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下载 | 欧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精品视频自拍 | 自拍偷拍第2页 | 一级免费电影 | 久久国| 男人的天堂社区 | 羞羞视频网页版 |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 人成xxxwww免费视频 | 丁香月婷婷 | 精品久久蜜桃 | 福利视频第一区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站 | 天堂日本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1 | 九九欧美 | 国产区福利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羞羞视频网址 | 亚洲欧美亚洲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 |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网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羞羞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国产 | 亚洲网站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波多野结衣 | 综合亚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