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資金成本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資本成本是現代公司財務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錯誤或是計算錯誤,都將導致項目的決策錯誤,影響企業的資源配置,造成企業資源浪費。然而現行資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卻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混亂。從表面上看,企業在實際使用資本時是先將其轉化為貨幣,然后進行投資或購買實物資產等。從這一意義上講,外在形式上資本與資金可以統一表示為貨幣,因而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從深層次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二、內涵的不同
西方財務理論對資本成本內涵的描述:《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給出的:“資本成本是商業資產的投資者要求獲得的預期收益率。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的經理把資本成本作為評價投資項目的貼現率或最低回報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為維持其市場價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資金而在項目投資時所必須達到的報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資本成本是企業為了使其股票價格保持不變而必須獲得的投資報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見,資本成本是投資者所要求的預期報酬率,等于無風險利率加上投資項目的風險補償。
MM定理對資本成本內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而是取決于將其預期收益水平按照與其風險程度相適應的折現率進行資本化”。這其中的“與其風險程度相適應的折現率”指的就是資本成本。
然而理論界和實踐中,資本成本往往被理解為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成本,即為了取得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價值耗費,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筆者認為,這實際上是對資金成本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資本成本,反映出理論界和實踐中對二者的混淆;資金成本的概念僅是基于表面上的觀察,是從資金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分析的是資金使用者的融資成本,并沒有充分考慮資金投入者的回報要求。
對于資本成本含義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資本成本的實質是機會成本。根據《簡明帕氏新經濟學辭典》的定義,“機會成本就是對大多數有價值的、被舍棄的選擇或機會的評價或估價。它是這樣一種價值,為了獲得選擇出來的對象所體現更高的價值所做的放棄或犧牲。”在企業實踐中,投資者將資金投資于某一企業或項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個企業或項目。由于投資于此項目而喪失了投資于另一個企業或項目可獲得的潛在收益,這就是投資者投資的機會成本。因此,投資者所要求的報酬率不應低于其機會成本。而投資者的報酬率對企業來說,就是資本成本。可見,資本成本的實質是機會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兩個項目,A項目的報酬率是11%,B項目的報酬率也是11%。該公司為如期進行項目投資,與銀行達成了貸款500萬元的協議,利率為8%。在這種情況下,若該公司選擇了B項目,則對其進行投資收益評價時的適用資本成本應是被放棄的A項目的報酬率,即11%,這是選擇B項目進行投資的機會成本。如果被選擇的投資項目不能提供11%的報酬率,就必須放棄這一項目。在B項目投資收益的評價中,雖然貸款利率對企業利息費用有影響,但它對項目決策來說是非相關因素。第二個層次,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取決于投資者對企業要求報酬率的高低,而這又取決于企業投資項目風險水平的高低,即資本成本歸根結底是由投資風險決定的,而不是由融資活動決定的。
三、風險考慮的不同及其在計算公式中的具體體現
從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資本一詞在這里與資本市場中的資本一詞是相通的,是指為公司的資產和運營所籌集的長期(大于等于1年)資金。從資金成本定義對資金籌資費和占用費的強調可以看出,我國理論界的資金成本其實相當于西方財務理論中企業發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資工具(即貨幣市場工具,如大額可轉讓存單、商業票據等)的成本,與資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長,資本資產的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即風險,并且其長期性又決定了資本資產的風險要大于貨幣資產的風險。貨幣資產由于期限短,其風險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籌資費用和占用費用來對其定價。而資本資產的定價則必須考慮風險的大小。西方企業在融資決策中就主要使用風險定價的資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國理論界過去一直都忽視了資本定價中的風險因素,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報酬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占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為例,在資本成本計算中,普通股的資本成本計算方法通常包括資本資產估價模型(CAPM)、債券收益率加權風險報酬率和折現現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資金成本的計算通常僅簡單表示為用資費用與實際籌資額之間的比率,沒有體現風險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資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僅是從融資者角度出發,因此資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慮風險的資本成本。若以資金成本來代替資本成本,即用資本使用者決定的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來計算屬于資本提供者的企業價值,在實踐中會高估項目的凈現值,導致投資過度和資本浪費。我國曾經出現過的投資過熱現象也與此不無關系。特(下轉第16頁)(上接第14頁)別是在當前依然存在嚴重的沖突以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會加大資本使用者處置所籌集資本的自由度,并且認為這一處置過程和投資者是無關的。
(二)不利于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
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資成本的制約。對債務融資而言,債務資本成本與債權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關;對股權融資而言,股權融資成本與股東所期望的收益率相關。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順序理論”,即公司偏好內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偏好低風險的債權融資,發行股票則是最后的選擇。這是因為公司的管理層受到股東的硬約束,經常面臨分紅派息的壓力,股權融資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債務的避稅作用,債務成本往往低于股權融資成本。他們的實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后是外部股權融資。而在我國,絕大多數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資,而上市公司則配股積極、增發踴躍。由于股東對經理層的約束較弱,上市公司分紅派息壓力較小,外部股權融資成本成為公司管理層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國內債務融資的順序明顯排在外部股權融資之后,股權融資成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長期資金來源,其比重占絕對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資金成本的概念來解釋資本成本,即資本成本被定義為企業為了取得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價值耗費(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則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顯的資金使用成本如權益資本的成本,導致了管理者認為權益資本成本為零而忽略了使用權益資本的效率,并在籌資方式上放棄債務籌資,一味地通過發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籌集資金以滿足企業的各種資金需求,從而使企業的資本結構難以優化。
(三)不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和資本市場的穩定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市場參與者具有強烈的資本成本意識,投資者能夠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在投資者具有強烈的資本成本報酬意識的條件下,其所要求的資本成本對于公司管理者就具有了硬約束性。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進行股權融資,而實際支付的融資成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達不到具有同等風險的公司的資本成本,就會出現原股東回報率下降的情況,股東就可以利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約束機制制約管理者的行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東大會上否決再融資提案或撤換管理層;或者“用腳投票”,在股票市場上出售公司股票造成該公司股票市值下降從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敵意收購,以此形成對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約束。這樣,公司的實際股權融資成本與股權資本成本將趨于一致,同時,公司的債權融資成本也將與債權資本成本趨于一致。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股權資本成本要比債權資本成本高出一個風險溢價部分,由此股權融資成本高于債權融資成本,公司融資自然應首選債權融資。然而,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的情況下,投資者不能很好地約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資決策,在這種軟約束機制下,公司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就會小于其股權資本成本(投資者要求獲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為零,從而使投資者的利益遭受損失,也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
五、結論
綜上所述,資本成本作為企業取舍投資機會的財務基準;作為企業根據預期收益的風險變化,動態調整資本結構的依據;作為資本市場評價企業是否為股東創造價值、資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標。資本成本應從資本的提供者即投資者的角度提出,它體現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對資本風險報酬的尊重,而資金成本只能反映企業單方面的融資成本。在我國財務理論界應使用資本成本的概念,即資本成本是企業投資者所要求的預期報酬率。
資金成本的流動管理,是決定資金效率的關鍵因素,重點在資金流和物流的管理。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如果長時間被占壓,不管資金規模多龐大,生產經營活動也無法有效開展。反之,企業資金流、物流回籠速度快,小規模資金也能發揮出大效應。
(一)應收賬款的周轉管理和考核
收入是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如果收入形成的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該項目付出的成本資金則不能及時收回回報。企業的資金被占壓,資金成本增加,資金流斷裂,都將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為加速應收賬款的回籠,企業應建立起應收賬款的業績考核體系,將收回陳賬和控制壞賬作為績效考核指標,納入業務人員、有關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之中,增強有關人員對清理和催收應收賬款的積極性。
(二)物流的周轉管理
企業的物流周轉管理重點體現在存貨管理上,存貨如不能靈活使用,存貨將變成呆賬,直接占用企業的資金流。企業應注重對存貨的預測和控制。通過定期庫存盤點,按月分析存貨增減原因及呈現趨勢,確定企業合理的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應重點控制長期留存物品,及時處理,最大限度的保證存貨變現,加速資金的回籠。
二、資金成本的風險管理關鍵點
資金成本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相分離的產物。資金成本是指企業從自身利益考慮在籌集和使用資金時所付出的代價,包括資金占用費和資金籌集費兩部分。本文主要討論用資成本。一般來說,資金占用費在借人資金的籌措上表現為利息;在自有資金的籌措上表現為股息或期望的投資報酬。
一、資金成本實際上是一種預測成本
計算資金成本的目的在于,通過成本大小的比較來規劃籌資方案,從而為將要實施的投資方案提供資金。因此,規劃方案在前,實施方案在后。作為規劃籌資方案的一種有效手段,計算不同籌資方式下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其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益。因此,資金成本計算是規劃籌資方案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計算結果即為預測數。如借款成本預測不是基于現行銀行借款的利率成本,而是基于籌資方案實施時的資金可得住、利率走向及利率期限結構等因素的預測。又如對債券籌資,它不以債券現時的貼面成本而定,而是視公司債務未來到期時,收益率與能否償還本金的風險大小等主要因素的預測結果而定。再如對于股票籌資成本,它著眼于投資者希望付出多大的成本(股票發行價)以及對于股票未來收益的期望值是否得到滿足等因素而定。
作為預測成本,應該有一定的預測基礎:(1)它可借助于歷史數據為參照來完成;(2)有些變量可以借助宏觀經濟分析來預測,如利率走勢、利率的期限結構預期等;(3)有些變量是可借助于其它媒體來取得,如股票風險系數大小等;(4)有些變量相對穩定,如稅率等。
二、資金成本與資金時間價值的關系
作為讓渡資金的使用權而向企業索取成本,從出讓人看屬于投資收益,與資金時間價值有關。作為利潤再分配的基本形態,資金成本是一種投資收益;而時間價值是指不考慮風險報酬和通貨膨脹貼水后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或報酬率。從量上看,資金成本作為投資收益要考慮投資報酬因素,而時間價值則無須考慮。當資金所有者出讓資金,其投資風險與市場平均風險一致時,資金成本即為時間價值;而當所有者出讓資金,其投資風險與市場平均風險有偏差時,則其資金成本應為平均收益率加上投資風險報酬率。
三、資金成本的分類
1.按具體項目和內容,可分為具體籌資項目的資金成本和綜合資金成本。項目籌資成本可細劃為借款成本、債券籌資成本、股票籌資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等。這些成本是指為具體的投資項目而支付的代價。因此,主要用于項目投資效率的分析與決策;而綜合資金成本則是對上述各項具體成本,按比重加權來計算的成本,是針對企業在某一時點的綜合成本而言的。因此,綜合成本很難作為具體投資效益的決策依據,而只是企業總體效益的分析依據。
2.按計算過程及時點看,又可分為三種類型:
(1)籌資前的企業現有資金實際賬面成本。其計算的意義在于:為將要發生或預測的成本與已發生的付現成本進行比較,以判斷其效益好壞。(2)籌資時的項目預測成本和綜合預測成本。由于它是在原有基礎上,追增籌資而確定的成本,亦稱“邊際資金成本”。它主要用于為新增項目投資的效益優選提供依據。邊際資金成本是成本計算的重點,有關資金成本的計算,大都是針對邊際或增量成本確定而言的。(3)籌資后的賬面成本。它是籌資后,就原有規模籌資和新增籌資部分綜合計算而確定的成本。
四、資金成本計算的對象
一般認為,資金成本計算只涉及長期資金項目,而不考慮短期資金來源項目,其主要理由是短期資金將在一年內償還。這種看法有失公允。長期資金肯定必須考慮其成本,而是否考慮短期資金成本,應具體看短期資金用途而定:如這些資金被用于非但定性資產占用,則不予考慮;如這些資金被用于恒定性的流動資產,則應予考慮。“恒定”與“非恒定”兩者的差別在于:恒定性資產占用要由恒定性借款方式(如周轉借款)來滿足;而非恒定性資產占用主要由免費的應付賬款、定額負債(又稱視同自有資金)來滿足。因此,不是所有的短期資金都不計成本,也不是所有短期資金項目都要計算成本。需要計算成本的短期資金應是流動資金減去免費短期資金的差額部分,也就是恒定性資產占用部分。資金成本計算對象的另一個問題是,當資金能帶來剩余價值時就成為資本。一般來說,對權益資本成本有不同的觀點。經濟利潤中的成本是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總和;而會計利潤中的成本只指顯性成本。顯性成本是明顯的、外在的,須要實際支付的成本或費用。隱性成本則是隱含的、不涉及真實的市場交易的成本或費用,它不引起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由于權益資本成本是隱性成本,會計上將
隱性成本作為沉沒成本,而經濟上卻認為隱性成本不是沉沒成本而應該是利潤扣除要素,從而造成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差別。在現代企業制度中,企業財產的占有、使用、處分的實際權利已由企業法人執行;投資者即股東擁有的只是收受股利和分配清算資產的權利。因此,企業與股東是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企業主體以企業及企業利益為中心。權益資本對企業主體而言與債務資本一樣都是外部資本,都要計算資本成本并從利潤中扣除。
五、資金成本的計算與應用
1.資金成本有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兩種。資金總成本是指為籌措并占用一定數量資金而付出的全部代價,用絕對數來表示;資金的單位成本是指籌措和占用資金所負擔的成本同籌集資金數額之比,其計算公式是:
2.分析企業資金來源的經濟性。資金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決策籌資方式的依據。
(l)銀行貸款資金成本。通常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K為貸款資金成本,R為貸款名義利率,N為一年內支付利息次數,Y為所得稅率。
(2)債券資金成本=債券到期收益率×(1一所得稅率)
3.分析每百元資金成本的盈利能力,反映和對比資金效益。其計算公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