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課堂教學教學實錄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生:高興。(鼓掌)
師:大家是否還記得王安石描寫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
生:記得,(興奮)齊誦“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一個“綠”字,寫活了春到江南綠滿江南的綺麗景象。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雖然在秋天到江南,也描繪了一幅“奇異的醉人的”綠的圖畫,令人陶醉。今天,咱們就一塊去領略一番。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瀏覽課文,從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全文內容,表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甲: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生乙: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師:由此可見,梅雨潭的綠是課文描寫的重點。那么,究竟梅雨潭怎樣的綠使作者感到“驚詫”呢?請你從第三段中找出兩個詞加以說明。
生:(瀏覽課文后)奇異、醉人。
師:“奇異”和“醉人”正是文章內容的重心,可是,你看,作者在描寫梅雨潭的綠之前還寫了什么?請你快速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梅雨瀑。
師:既然主要寫潭水的“奇異”“醉人”,那么,為什么還要寫梅雨瀑呢?請你再一次瀏覽第二自然段,抓住其中的關鍵語句作答。
生:(瀏覽課文后答)“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來。
師:其實,不光交代了名字的由來,作者也描繪了瀑布的美,請大家朗讀“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到“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生:朗讀課文。
師:梅雨瀑雖然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卻如小家碧玉般的可愛,可人。由此看來,作者寫梅雨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請你從第三段的前半部分找出一個句子來說明。
生: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經沒有瀑布了……
師:為什么找這一句?
生:以瀑布的美襯托潭的美。瀑美,令人詫異;潭美,更令人驚詫,突出綠的“奇異”“醉人”。(鼓掌)
師:這位同學的概括很準確,表達很精練。這樣,我們把這篇課文的中心和思路濃縮成一個句子,那就是……?
生:我驚詫于梅雨瀑下梅雨潭的“奇異”“醉人”的綠了。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對“奇異”“醉人”的綠展開描寫的。請同學們朗讀第三自然段的開頭到“但你卻看不透她”,要求邊讀邊劃出以下詞句:
1.從亭邊下到潭邊,使用了哪些精彩的動詞?
2.從整體上描寫潭水的一個句子。
3.具體描繪水波、水色、水質的比喻句。
生:讀,劃。
師:好,哪位同學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生甲:“招引”、“追捉”、“揪”、“攀”。
生乙:還有“探身”和“鞠躬”。
師:我們把“招引”“追捉”換成“吸引”“追逐”,好不好?
生(又是剛才的那位同學):不好。“招引”我們,“追逐”她,都把潭水擬人化了,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真的像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令人喜愛;“吸引”而不招手;“追逐”而不“捉”,缺少靈氣。(掌聲如潮)
師:這位同學的語言真是很精彩,讓我們再次為他鼓掌。好了,這開頭幾句的內容,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追”。那后邊的幾個動詞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怎樣的情態(tài)?
生:作者小心翼翼地探尋綠,急切見到的渴望之情溢于言外。
師:從整體上描繪潭水的一句是……?
生: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
師:很準確。作者初到潭邊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
生乙:“我想張開雙臂抱住她……”
師:為什么說是“妄想”?“遠”作何解?
生:幽深。
師:理解準確。我們看第三個問題,老師提示,大家齊讀。
生:齊讀“她松松的皺纈著……她滑滑的明亮著……她又不雜些兒塵滓……”
師:現(xiàn)在,把書合上。看著屏幕上的提示,老師說本體,同學們說喻體,能說準嗎?
投影:她松松的皺纈著,……
她滑滑的明亮著,……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
師:(師生齊誦后)你能把這幾句背下來嗎?看誰背得快!
生:大聲誦讀(情緒激昂)
師:誰來試試?
生:(爭先恐后)
師:咱們一塊再齊背一遍。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想象一下,說說潭水的綠具體美在哪些方面?請注意打比方的三個角度。
生:輕柔、明亮、柔嫩、溫潤、清純。
師:后兩個方面概括得好,第一個方面不夠味,為什么呢?因為,一個好的比喻句不僅能繪其形,還要能傳其神,一兩個詞語可能概括不盡比喻句描繪出來的事物的神韻,這就需要我們從句外去體味。作者為什么不說“像少女的裙幅”呢?
多媒體放映:一、《小城舊事》中英子在皇城根跑跳的畫面。
二、《茜茜公主》中,女主人公身穿深綠色長裙靜坐的畫面。
師:請大家把和少女的性格氣質比較一下,然后用“少女…………”的對句回答,說說她們的不同。
生甲:少女天真活潑,溫柔沉靜
生乙:少女的裙子短,的裙幅長,所以要“拖”。
……
師:大家的想象很豐富,由此可見“像拖著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繪了潭水波紋“輕柔”的形態(tài)之外,還蘊涵著一種特有的豐腴醇厚的神韻,甚至可以說,這“汪汪一碧”的“滿是奇異的綠”的梅雨潭,幽深的仿佛就是溫柔嫻靜的那雙含情脈脈的眼睛。
師:現(xiàn)在,大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再加入一些想象,我們一起再次領悟朱自清先生曼妙飄逸的文筆和細膩溫婉的情懷。
師生共同低聲悟讀這一精彩的文段。
師:此時,作者已沉醉在眼前“綠”的美色中了。現(xiàn)在請大家默讀“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到段尾,思考并討論:(投影)
1.作者由梅雨潭的綠產生了哪些豐富的聯(lián)想?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2.“奇異”“醉人”的綠引發(fā)了作者哪些神奇的遐想?具體表現(xiàn)為哪些可愛的形象?
3.找出具有強烈感彩的句子,結合上下文人稱的變化,談談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發(fā)展的?
生:默讀課文后,分組討論,準備發(fā)言。
師:好了,第一個問題,誰先說?
生:聯(lián)想到北京的綠楊,杭州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目的是要表現(xiàn)梅雨潭的“綠”濃淡相宜,明暗適度,恰到好處。(掌聲)
師:這使我們不由想起了蘇軾描寫西湖的詩,是哪一首?名句是什么?一起說。
生: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齊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西湖如西施般美,可是比起梅雨潭來卻遜色不少,這種寫法叫……?
生:襯托,以美襯美。
師:第二個問題。
生:可愛的形象有、盲妹、小姑娘。
師:作者對這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特別鐘愛,是怎樣描寫的?看哪位同學讀得好?自己先準備一下。
生: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誦讀,從語氣、感情、節(jié)奏等方面不斷加以矯正。
師:作者為什么這么鐘愛這位十二三歲如女兒般的小姑娘呢?
生:因為小姑娘的身上凝聚了“綠”所蘊含的青春與活力。
師:是的,“十二三歲的小姑娘”這一藝術形象,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人物形象,而是綠的精靈,美的化身,是美神!
生:齊讀“那醉人的綠呀!……好么?”
師:第三個問題呢?請注意一個關鍵句。
生:人稱的變化是由“她”到“你”,感情的發(fā)展是由“贊嘆”到“摯愛”。關鍵句子是:“可愛的,我將什么比擬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師:這位同學能抓住上下文的聯(lián)系,仔細揣摩,表達也非常簡潔,讓我們?yōu)樗恼啤#ㄕ坡暎┈F(xiàn)在我們再看開頭句,能否將“驚詫”換成“驚訝”?
生:不能換,“驚訝”太輕了。
師:此時單是“驚詫”也輕了,而是……?
生:不禁驚詫!
師:這里“不禁驚詫”的內容恐怕已不再只是綠的色彩、綠的情狀了,而是一種只可意會的東西……?
生:是綠的神韻,即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機。
師:板書學生的話:“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機。”
師:請同學們隨著音樂的旋律,跟著錄音,輕聲地誦讀課文,回味作者的溫情和優(yōu)美的語言。
生:聽音樂,跟讀,品味。
看了三位優(yōu)秀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自覺受益匪淺,收獲頗多。下面分別談談對幾節(jié)課的淺顯看法。
第一節(jié):教師組織課堂能力強,各個環(huán)節(jié)流暢自然,達到了相應的教學目的。課堂駕馭能力明顯很強,對課堂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落實相應教學目標的處理方法很得當,能夠讓學生在愉悅自然的狀態(tài)下投入學習的氛圍中,真正做到了潛移默化,而不是灌輸、給予;對課堂中的細節(jié)處理很到位,善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位同學能夠有足夠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確保了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師對教材的研究極其深透,能夠把教材化為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積極的典范,既提升了學生的基礎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教師的教學方法對講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別是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夠非常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降低學習難度。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使用恰當?shù)慕虒W工具對學生進行引導,推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學內容理解教學重難點,提升課堂效益。教師對課堂的主體也就是對教材的解讀似乎稍顯薄弱,建議可以用更長的時間,做更加深刻的講解和引導。
第三節(jié):教師教學的課堂教學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進,特別是對作為小學生的孩子們的思想教育的滲透和引導,能夠更加積極有效,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以比較恰當?shù)姆绞椒椒ㄍ苿訉W生的素養(yǎng)和能力的形成,能夠從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自我感覺,美中不足的是教學方法的使用稍顯單一,特別是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總結三位老師的課堂,有以下幾點非常值得學習。一是以學定教、以教帶學,教師能夠時時處處以學生的學習為導向,擬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二是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三是課堂教學駕馭能力極強,能夠圍繞學生的課堂反映,采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ㄕ归_教學。
1.感受杜甫對諸葛亮的崇仰欽佩之情,體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抓住本詩的特點,掌握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全詩,體會杜甫對諸葛亮其人的崇仰欽佩之情。
難點:深刻領悟詩人對諸葛亮深沉篤志的追尋與憑吊之情。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師: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自從漢朝的班固最早的《詠史》詩發(fā)出“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的喟嘆,中國文學的歷史長卷上就產生了無數(shù)的詠史懷古之作,而在不勝枚舉的詠史懷古之作中老師尤為贊嘆的莫過于中國偉大詩人杜甫的《蜀相》了。(板書:蜀相)
師:大家來看大屏幕,今天我們再次輕叩古典詩詞的門扉,一起來學習這首流傳千古、感人至深的經典之作《蜀相》。詩歌學習講究誦讀,首先同學們先來大聲齊讀一遍這首詩,整體感知一下這首詩。(生齊讀)
師:《孟子?萬章下》曾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這就是古人常講的知人論世,詩人杜甫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那么誰來介紹一下杜甫?(生介紹)
師: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時期所寫。此時的杜甫經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目睹國勢衰微,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這段時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中著名的一首。了解了以上這些以后,我們再來讀一遍這首詩。這一次我想請一位男同學來朗讀一下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節(jié)奏,揣摩感情基調,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韻味。(生讀)
師:讀罷全詩,這首詩給大家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生:悲涼的、傷感的。
師:那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兩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生:尋,淚。
師:好,我們今天就從“尋”和“淚”入手,來學習這首《蜀相》。老師首先想問,杜甫在《蜀相》這首詩中依次尋到了什么?大家思考一下,小組討論一下。(生小組討論)
師:同學們都“尋”到了嗎?哪位同學可以回答?
生:尋到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和外部的景象,而且一個“尋”字點出了詩人憑吊武侯祠的急切。
師:外部的景象是什么樣的呢?
生:外部景象是“柏森森”,給人的景象就是茂密肅穆之感。
師:記得在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里有首《甘棠》詩寫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詩意是說,老百姓出于對于召伯的愛戴,竟然連他曾經休息過的那棵甘棠樹,都不忍砍伐,因而長得茂盛。而此時的柏森森給人的茂密肅穆之感,我們是否也不難想到這層涵義呀。
師:繼而又尋到了什么?
生:映階碧草,黃鸝好音。
師:王國維就曾說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說,說說“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聯(lián)里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
生:自和空。映階碧草,隔葉黃鸝本來展現(xiàn)的是種賞心悅目的景象,是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是,因為這兩個字情感則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變得傷感和凄涼。
師:非常好。這時,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漂泊西南的杜甫此行,可絕不像我們的某些同學是去“旅游”啊,他是懷著一腔崇仰欽慕之情,問路尋途,尋到這里,在看完巍巍的殿宇和凜凜的塑像之后,百感交集,然后才覺察到滿院的碧草春色,隔葉數(shù)聲黃鸝鳴叫。本是一片春意盎然之景。但是正如同學所講,滿懷心事的老詩人一個人徘徊瞻于武侯祠堂之間。詩人用這一自一空,使再美好的草色鶯聲的春景,在這里都變得黯然失色。而且是春色越美,黃鸝鳴叫得越動聽,詩人的心境也越凄涼了。
師:詩人觸景生情,內心翻騰,開始追尋諸葛亮昔日的功績。我想請同學細數(shù)一下頸聯(lián)寫了哪些武侯的主要功績?
生:這一聯(lián)主要寫了四個功績。“三顧”是指三顧茅廬,后邊“天下計”是指“隆中對策”。諸葛亮通過分析天下形勢提出聯(lián)吳抗曹的道路,主要指諸葛亮對蜀國的規(guī)劃。而“兩朝”是指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開濟”是將幫助劉備開創(chuàng)基業(yè),輔佐劉禪穩(wěn)定時局。“老臣心”是贊揚武侯盡忠蜀國,死而后已的精神。
師:同樣是概括諸葛亮的一生功績,還有后人這樣的一幅對聯(lián):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師:對比二者,各自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生:對聯(lián)主要側重功業(yè),從后人的角度滿懷敬意,來展現(xiàn)武侯的智慧,基本是評述的口吻,而杜詩更看重老臣心。
師:杜甫通過言簡意賅的語言把一個血肉飽滿的武侯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到這一刻,詩人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絕唱。心中情眼中淚奔涌而下沾滿衣襟,從而也就將情感升華到了最高點。
師:那么老師就有問題要提給大家。“英雄”是誰?
生:是杜甫。
師:僅僅指杜甫嗎?
生:不是,應該是一切功業(yè)未成、壯志未酬的人。
師:杜甫這英雄的淚水包含著幾層深情?給大家3分鐘時間,小組討論一下。(小組討論)
生:惋惜之情,對諸葛亮功業(yè)未竟,壯志未酬的惋惜。哀嘆之情,對自己身世漂浮,屢不得志,個人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哀嘆。希冀之情,他的深情不僅是對諸葛亮一人,而是通過表達對武侯的敬仰和懷念,表達出希望當世能有挽救大唐危局的良相之才。
師:杜甫的偉大之處也正在于此呀,直到此時還心系天下,掛懷社稷。
師: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尋”和“淚”兩個字梳理了這首詩。“尋”字入手,盡顯欽慕崇仰之情,而直到最后淚流滿襟,將自己的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最后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一次齊聲朗誦這首千古名篇《蜀相》,結束我們今天的課程。
作業(yè):與課后鏈接《武侯祠》對比閱讀,分析異同之處。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