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水產行業的發展趨勢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水產養殖行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現階段,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關鍵技術主要表現為水產養殖業的信息獲取技術。信息獲取技術是信息化應用的基礎,根據獲取信息的尺度和獲取信息的屬性,水產養殖的信息獲取技術可分為知識挖掘技術,傳感網絡技術和遙感技術三個方面。
1水產養殖的信息獲取技術
1.1知識挖掘技術
眾所周知,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取信息,比如查閱文獻、參考養殖日志、問卷調查等等。當人們通過這些方式獲取到信息后,就會進行信息錄入,再經過知識挖掘這項技術,轉換成計算機的應用和它的自動識別。在水產養殖業中,此項技術應用研究較早,現階段在水產養殖信息化技術領域應用成熟。
1.2傳感網絡技術
可以應用水產養殖傳感網絡技術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魚類和它們的行為參數辨別,這種傳感技術使用的傳感器主要以魚的種類以及魚類的其他相關特征作為基礎;第二種是水環境的參數,應用于這種類型的水產養殖業傳感器是一種水質傳感器,其主要特性是化學特性。
1.3遙感技術
同參數信息獲取的技術相比較,應用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遙感技術可以獲取的水質參數非常有限,但是此項技術卻能實現區域的信息采集,通過結合該地區的地理信息,實現多種信息的獲取。遙感技術能對水產養殖實時信息進行合理的預處理,為未來多種更加先進技術在水產養殖領域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趨勢
水產養殖業發展信息化技術現階段已經成為了現代化漁業的重要支撐和重要內涵,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作為設施養殖的前提,也為其他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提供了有效載體。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1信息獲取的方式
水產養殖業的信息獲取方式逐漸由人工獲取發展到自動化獲取,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獲取的缺點。水產養殖業的環境參數變化具有多元性和周期性,發展信息建模的方法和參數處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與此同時,發展傳感技術也對智能化、集成化獲取信息的程度不斷提高。
2.2信息化技術應用
信息化技術應用主要是指信息獲取的精度、廣度以及質量和范圍的不斷提升。隨著各項技術在水產養殖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它們的不斷發展也同水產養殖特性越來越緊密結合,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起到了提升水產養殖業基礎數據的整體水平,并且保證了水產養殖業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3信息處理方法
未來信息處理方法將向著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和模型化的方向發展。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相對于信息處理中傳統的方法更加高效,準確率更高,并且解決了水產養殖業的多種復雜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多種模型,使其更加多元化。
2.4養殖管理決策的改變
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的發展使養殖管理的決策向著精細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信息化的發展更好地實現了現代科學與農業生產的緊密結合,使水產養殖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向精細化的養殖系統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控制方法,向著現代模型控制方法開始轉變,從而使管理更加高效。
2.5信息化思維及技術的應用
信息化思維及技術的應用在水產養殖業中越來越重要,伴隨著信息化的手段不斷深入,信息化的本質和它的規律也越來越明顯。注重信息化思維以及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高新技術和養殖流程的結合,使它們的關系更加緊密,并且不斷地提高了科技轉化能力和應用水平。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為了使水產養殖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業是當前水產養殖者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F階段,部分水產養殖信息化的關鍵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還有一些技術不夠完善,筆者認為,在以后的研究和發展中,應強化關鍵技術,使信息化高新技術與水產養殖緊密結合,共同優化。
參考文獻
[1]胡金有,等.水產養殖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現狀與趨勢[J].農業機械學報,2015(7):251-263.
[2]高月紅,等.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實際應用[J].物聯網技術,2014(2):72-74.
[3]李亮斌,等.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水產養殖水質重金屬監測組網系統設計[C].“農業電氣化與信息化工程與學科創新發展”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
關鍵詞 高密度 養殖技術 水產
中圖分類號:S9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是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應運而生的產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向智能化轉化的必然趨勢,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已經給我們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效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漁業發展成就輝煌,特別是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成功解決了我國城鄉居民“吃魚難”問題,而且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文對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操作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做出了詳細論述。
1國內外水產養殖的現狀
水產養殖最為發達在世界范圍來看屬亞洲,主要有以下諸國: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我國已經列入世界上從事水產養殖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列,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廣泛的養殖技術普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重新調整了發展重點,明確確立了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因此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產業發生了巨大的布局變化,已從長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區和傳統養殖區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養殖品種多樣化、優質化,并且海水養殖的種類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實現了海珍品全面發展;我國已進行大規?;?、自動化養殖的水產品種類已達50多種,工廠化養殖、生態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高密集度水產養殖得到了迅速發展。從各項數據顯示來看我國水產養殖業已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前農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目前有4800萬噸水產品全球供人類消費,源自水產養殖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計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20億人,假設人均消費量還是維持不變的話,到那時所需水產品數量將增至約8500萬噸。分析全球當下水產養殖已達到最大產量水平,所以發展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是填補水產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徑。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漁業這方面更需要不斷地開發新資源,因此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是我國水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水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會迅速向智能化轉化。
2國內外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和發展的概況
由于改革開放政策,實現了我國水產業的巨大發展,我國水產業在國際上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且對國際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和發展上起到了強大的促進作用。我國水產業在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不能忽視的地位。
中國漁業類型由捕撈業為主向養殖業為主的轉變已率先完成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科技新興養殖行業開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產養殖就是一個剛興起的科技水產養殖行業,我國由于改革開放的促進,我國的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國漁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經濟進步對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極大地拓展了水產養殖的生產領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3)提高了增強了開發新資源、新品種的能力。
(4)高度促進了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3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的一些相關簡介和分類
高密度養殖技術就是利用湖泊、水庫、河溝等,改變以往的養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學管理,以達到更高效、環保的養殖。其種類可分為:網箱養魚、圍欄養魚、流水養魚
4我國高密度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及展望
根據對我國資源現狀的分析,進一步擴大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生產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但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漁業水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并不斷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體系;不完善的水產養殖種苗培育體系,不合理的養殖品種結構;漁業基礎設施薄弱,以及不夠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的產業鏈結構。就是這些問題,對我國漁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極大地制約作用,更是水產養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針對以上問題,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便是順應時代的必然產物,是水產業的發展趨勢。下面是就高密度水產養殖的發展趨勢的幾點分析:
(1)注重改善養殖生態環境,發展健康養殖,提高養殖效率
(2)進一步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加強優良品種開發利用
(3)不斷加強水生生物營養與飼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飼料的使用
(4)積極開發技術設施養殖,發展高效養殖業并向智能化方向轉變
5總結
網箱養魚十幾年來迅速發展,已成為海水、淡水魚類養殖的主要生產方式,所以高密度養魚技術將是一種必然趨勢。重點研究海、淡水工廠化養殖技術,解決相關的養殖工藝、水質控制和凈化處理、增溫、自動控制等工藝及設備;開發相關的養殖工程設施和自動控制技術,把高密度水產養殖技術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領中國水產業再次飛躍,不過也更是因此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蔣高中.20世紀中國淡水養殖技術發展變遷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8.
[2] 胡海燕.水產養殖廢水氨氮處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
關鍵詞:水產;養殖;病害
1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現狀
1.1病害根治難
水產養殖動物都生活在水中,病害容易反復出現,很難根治。研究發現,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無法根治的主要種類是細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血液相關疾病等。這些疾病發生條件較為簡單,發生率較高,感染速度較快,死亡率較高。水產養殖動物出現大面積死亡,會給水質帶來一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資源短缺,限制了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1]。
1.2新病害不斷出現
水產養殖動物種類繁多。養殖用戶專業知識匱乏,沒有實現科學化養殖。在養殖的過程中,存在多個種類一同進行養殖的現象。養殖動物的習性等不同,導致新病害不斷出現,給養殖動物疾病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現在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水產養殖,引進國外水產養殖動物,可能導致新病毒、新細菌的產生,甚至造成新病害的出現,促使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進一步失控,造成水產養殖動物大面積死亡現象發生,給水產養殖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2]。
2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發展趨勢
2.1培養優良的水產養殖動物品種
水產動物養殖需要重視水產動物的疾病預防和防治。水產養殖動物的養殖需要有優良的品種。選擇養殖水產動物種類,也需要根據市場的需要,科學優化水產養殖的品種。培育具有一定對病毒形成抵抗力的品種,是加大水產動物成活的有效方式。培育水產動物的優良品種是一個復雜過程,國內外多個研究機構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研究,試圖培育新的水產動物品種。當前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基因重組等。選育優良品種,總結水產動物品種的飼養方法,提高水產動物成活率,這是增加養殖戶收入的主要方式。
2.2科學合理使用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藥物
利用藥物對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在進行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藥物使用科學性不夠。有的養殖戶根據經驗給水產動物用藥,有時會讓水產動物的疾病加重,沒有起到水產動物疾病治療的作用[3]。在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對癥下藥。根據水產動物疾病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藥物,讓藥物起到對疾病治療作用。安全用藥是水產動物養殖的關鍵因素。在藥物應用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水產動物疾病醫治,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對水產動物的影響。
3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水產養殖體系化
水產養殖體系化是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水產養殖行業提出的新要求。在養殖過程中必須規范化,對水產養殖戶加大知識普及力度。安排技術人員對水產養殖進行技術指導,提高水產養殖的科學化,促使水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減少病毒、細菌等交叉感染等。水產養殖體系化的建設,對減少水產動物疾病發生、提高水產動物飼養的質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這是水產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4]。
3.2藥物應用
在水產動物疾病治療的過程中,藥物應用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但在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動物疾病的情況,科學有效的用藥物治療。藥物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有時候會產生細菌,對水質等有一定的影響。必須科學有效進行藥物和藥量控制,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影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