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淺談數字媒體藝術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1世紀是數字信息的時代,數字媒體產業也被認為是數字信息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陽光產業,國家政府也對這一新興的融科技、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產業給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著許多與數字媒體相關產業和領域的變革與發展。在教育領域,國內各大高校都紛紛結合各自的優勢背景和特色,開設和創辦與數字媒體相關的學科和專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這樣的背景和發展趨勢之下應運而生。
1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發展現狀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跨學科新專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需要掌握信息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備數字媒體制作、傳輸與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數字媒體技術主要依托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工科性質的技術,而將藝術修養,人文知識素養置于附屬、輔助位置,從而導致學生綜合知識素養的缺失,缺乏創意與內涵。另外,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對學生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培養也不如計算機科學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那樣嚴謹,造成學生文化藝術不如文科或藝術專業的學生,計算機技術也比不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時往往難以順利就業。
2 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
藝術媒介的變化和基于數字手段的內容整合,使得以數字科技、藝術設計和新媒體研究相統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為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所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集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與藝術創作為一體的專業,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字技術應用基礎和藝術理論基礎,掌握數字技術在影視藝術領域、網絡多媒體藝術領域中的應用原理、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影視藝術、網絡多媒體藝術領域中進行創作實踐的應用性人才??梢钥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要求具備數字技術應用的能力,包括相關的數字藝術設計軟件的應用,網絡技術的應用等。同時也比較注重藝術理論的學習和藝術修養的陶冶。但是,有藝術專長的學生對于相關技術的學習難以精進,對相關技術軟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創意在運用數字技術表現時會受到一定的束縛,作品的展現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創意和思想。
3 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融合
3.1 科技、藝術與文化
在古代,技術與藝術都指的是在勞動生產中的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科技與藝術才逐漸分化。但隨著數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科技與藝術又有了共同生長的土壤,依托于現代數字科技與計算機技術的數字媒體技術更是與新興數字藝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同時,數字藝術只有依賴于先進的數字技術才能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其藝術創作形式和風格才會趨于更加成熟與完美。
不論是科技還是藝術,都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寫照。因此,我認為科技與藝術的靈魂都根植于人類社會所積累的寶貴財富―文化之中。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為基本指針,才會避免人類全面徹底物化的危機或毀滅的末路。因此,在數字高科技搖籃中誕生的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在培養學生時應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強學生的人文知識素養。
3.2 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但還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數字產業需求的是具有過硬的計算機技術,同時又具備一定藝術創意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融合在長遠來看有利于培養市場所需求的人才。此外,人們對數字媒體產品也越來越挑剔,數字媒體作品的創意層次和品位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在考驗著作品設計與創作人才。一件作品好不好,關鍵看創意好不好,創意在于賦予作品什么樣的靈魂與思想,只有靈魂思想飽滿充實的作品才會被人們所認可,而一件作品的靈魂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精粹的體現。既然現代的數字藝術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數字技術得到展現,那么在數字媒體藝術與數字媒體技術逐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養,以賦予其鮮活的思想與靈魂又未嘗不可呢。
俗話說,過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將成為明天的必需品。在計算機發展之初,只有專業人士才能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藝在作品創作,娛樂視聽等各方面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普遍化,運用新媒體進行創作的人將不再局限于藝術家,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說跨學科跨領域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而且,許多杰出的藝術家,科學家等都是跨領域跨學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就擁有經濟政治學的背景。
總之,我認為從長遠來看,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是不斷吸收和借鑒雙方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逐漸融合的過程。
4 數字媒體技藝的人才培養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目前在學生培養方面存在一種文化涵養缺失問題。藝術創作的內容來自于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起來的財富構成了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了文化的底蘊,即使再精湛的藝術,運用再好的技術,創作出的也不過是缺少靈魂的作品。因此,在數字媒體技藝的人才培養中應重視文化修養。
另外,數字媒體技藝是在交叉學科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基礎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學生的知識分離化現象。在教學指導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養“被復合型”人才的誤區。
最后,由于缺少實踐,許多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欠缺,在就業時往往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因此數字媒體技藝的人才培養應注重實踐,可以創建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工作室,以及數字人才培養創新工作室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元素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65-1
一、數字媒體藝術
對于當今時代的藝術領域而言,數字媒體藝術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的發展。隨著網絡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數字通訊技術的進步,傳統的電視、電影也逐漸向數字媒體方向靠攏。數字媒體藝術也是一門利用計算機技術以聲音和畫面進行情感傳播的動態藝術,因此,它的藝術審美主體所承載的內容也就決定了其表現的元素內容。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給時代帶來了嶄新的發展前景,其傳播性能高、表現形式廣和多樣化的藝術特點也使得其成為了網絡媒體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科技的發展,媒體藝術的創作形式已經全面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傳統的藝術通常利用自身固有的藝術特征表現藝術風格,其表現形式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數字媒體藝術的出現則很好地彌補了藝術領域的這一缺失。與傳統的傳播藝術相比,數字媒體藝術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其通過計算機網絡運行并對媒體信息進行雙向傳播,具有明顯的數字化特征,這些都是傳統媒體藝術所無法比擬的。數字媒體藝術是傳統媒體藝術與計算機數字化技術的結合體,同時也是一種超越傳統媒體藝術的創新形式。其媒體藝術形式主要包括數字電視圖像藝術、多媒體設計藝術、數字游戲動畫藝術和數字網絡電影技術等。數字媒體藝術不僅是媒體藝術的一種,同時還是計算機網絡數字平臺中的多種媒體樣式。它不僅能夠將數字工具和技術語言結合運用于各種網絡數字傳播媒體之中,在傳播過程中還能夠無限復制信息數量并采用多種技術進行傳播,數字媒體藝術開拓了媒體藝術的新興領域,其發展已經不僅存在于互聯網,在日后也必將成為世界信息產業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和運行的不竭動力。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
(一)動感元素
數字動感的使用涉及科學技術和文化傳播等方面,其不僅能夠還原出動態的媒體藝術,同時還能夠創造出動態媒體藝術。目前的數字動感主要運用于電腦動畫,如使用虛擬攝像機將計算機數據的變化和光、聲、影的傳播技術結合創作出無限的動態媒體藝術。虛擬攝影機在電腦中能夠擺脫現實事物的限制,用人類所不能達到的目視角度進行全角度拍攝,使媒體影像達到前所未有的靈活程度,這種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不僅賦予了媒體畫面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也使其能夠緊跟時代步伐且變得更加鮮活。
(二)音效元素
在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元素中除了視覺的表現外,數字音效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聲音作為媒體藝術的傳播形式,和畫面具有同樣的感染效果,數字媒體藝術在媒體藝術傳播中就充分利用了聲音的傳播功能,使可視影片的時空變得更加具體生動,也使其展現變得更加形象化。
除此之外,聲音還可以用來展現和表達人們內心的思想感情,使影片在傳播過程中令人物感情更加細膩豐富,形象更加飽滿立體。因此,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媒體藝術中關于數字音效的表現元素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字音效取代傳統聲音傳播的時代已經出現。
(三)特技元素
特技指的是電影殊鏡頭的拍攝技巧,在傳統的電影拍攝中,所有的高難度動作或者難以實現的背景都是由特技演員和道具制作而成的,這種傳統的特效制作和拍攝方法不僅耗費時間和人力,而且難以達到理想的放映效果。而數字特效則能夠將各種數字藝術的表現元素結合在一起運用,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影片的圖形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并在計算機中利用維度動畫的特效軟件制造出人物、動物以及拍攝背景的特效。因此,數字特效的出現不僅開拓了影片特技制作的新領域,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更為精彩的情感享受。
(四)色彩元素
色彩不單單是一種使視覺產生感應的事物,同時也是藝術美感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廣告形式的多樣化,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如今的數字媒體藝術處理中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重視色彩的使用,如對于廣告的拍攝和電腦游戲的畫面制作,數字色彩就通常會利用計算機軟件創造出整體形象,再采用色彩學原理對其進行色彩的分析和加工,以滿足人們審美的需要。這種科學與技術結合的表現元素使用,無疑能夠使數字媒體藝術具有更高層次的藝術美感。
三、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因其數字技術的無限復制性而在藝術傳播中占有極大的優勢。其出現也為藝術傳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作為一個年輕化和多樣化的新型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除了要充分發揮其表現元素的最大化作用,還應當全面汲取傳統媒體藝術的精華部分,打破常規的束縛,使自身的表現元素得到更多運用,從而全面提升藝術表現能力,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袁亮,黃利.淺談數字媒體藝術對動畫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介,2009,(01).
[2]武斌.數字媒體藝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02).
[3]陳沿儒.數字媒體技術對動畫設計的影響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11).
[4]王曉芬,陸凱,苑鵬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課與軟件課教學新理念[J].電影評介,2009,(07).
[5]程曉婷.山西平陽木版年畫的地域性特征[J].裝飾,2011,(08).
關鍵詞:網絡技術;數字媒體藝術;美學特征;藝術風格;交流
0引言
伴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可以說我們的藝術創作形式已經進入到了數字化的時代。藝術創作者們的藝術創作理念在向數字化的方向過渡,他們的藝術創作手段也開始漸漸具有了數字化的特征。這樣一種新生代的藝術風格樣式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審美特征。
1關于數字媒體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指的是傳統藝術與計算機圖形圖像數字化技術的融合。新一代的數字媒體技術包括傳統的影視、廣播、電視媒體向數字視音頻、數字電影方向的快速發展,也包括日益普及的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動畫技術等[1]。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對圖形和圖像進行的創作、設計和制作,從而產生能讓人們感到無比真實的立體動畫和場景。數字媒體藝術包含了聽覺和視覺上的感受,它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審美主體涉及到了三維虛擬場景、動態構圖、角色形象、運動規律、音效、燈光照明等多個方面,這些審美主體所包含的內容比傳統藝術要多很多。具體來說,數字媒體藝術包括著以下的領域:數字圖像(數字圖形圖像藝術創作、數字二維繪畫);數字動畫(數字影視后期藝術創作、數字三維動畫);數字音頻藝術(電腦合成音樂、聲波藝術、數字音樂創作等);網絡數字藝術作品的創作;虛擬現實藝術;電影、舞蹈、戲劇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數字媒體藝術。在數字媒體藝術看來,即使是同一件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如果不同的藝術家來賦予它不同的藝術審美特征,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風格也就迥然不同了[2]。
2數字媒體藝術審美
在來談數字媒體藝術審美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審美的概念。審美,指的是領悟和感受客觀事物或者現象本身呈現出來的美,它是人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構建起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審美成為了人類認識和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它做到了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一,理智與情感的具體統一,從而能夠追求發展,追求真理。具體到數字媒體藝術的審美,指的是人們通過觀賞藝術家們根據數字媒體藝術理念和數字媒體藝術創作方式創造出來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從而感受到和領悟到數字媒體所帶來的一種別樣的藝術之美。它的審美對象便是動態的或者靜態的二、三維數字化圖像作品。在高度的信息化社會里,以計算機為主要代表的數字媒體藝術,將會對當前的藝術審美產生革命性的、顛覆性的、深遠的影響[3]。在數字媒體藝術審美與一般審美的關系問題上,我們先要看到它們的差異性。由于審美對象的不同,一般審美是對現實美的感受,審美對象為現實的自然物和社會物,它們并不是專門為了審美而存在的。而數字媒體藝術審美對象為藝術作品,它們的存在則以審美價值為體現。不過數字媒體審美藝術和一般審美在實質上卻是相同的,它們的審美都歸根結底的指向了人類的審美精神,都歸根結底的來源于現實。
3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征
3.1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技術之美
技術的發展是數字媒體藝術的最大特點,技術與藝術作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技能美。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直接決定了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技術環境為審美價值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每一次新技術的采用,都造成了新的視覺上的沖擊。因此,與傳統藝術相比,數字媒體藝術審美價值更多表現為技術之美。如著名導演卡梅隆創作的熱播影片《阿凡達》,從它驚人的票房業績就可以看出此片高超的藝術與科技價值。在全新的3D數字特效的支撐下,人們在影院中享受到了漂浮在云中的山巒、旋轉飛行的蜥蜴、夜間發光的森林、一落千丈的飛流瀑布,這些拍攝手法和特技效果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在這些真實而脫俗的美妙視覺的背后,有著眾多數字媒體技術手段的支持,他們搭配著全新5.1聲道AC―3音響環繞的聲音效果,給電影增添了巨大的震撼力。另外,先進的動作捕捉設備、自主研發的數字拍攝系統和強大的CG制作團隊都支撐了這一完美藝術作品的出現。
3.2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動態之美
數字媒體藝術體現著視覺元素在空間中的不斷變化和運動,與傳統藝術的靜態畫面相比,它不僅包含了光影、構圖、色彩等要素,而且還具有空間、時間、運動等數字媒體所特有的藝術特點。它的藝術元素并不是固定某點,而是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的在移動,時而加速運動,時而減速運動,有著豐富的變速運動,這就構成了一種動態的秩序,表現著數字媒體藝術的動態之美[4]。
3.3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互動之美
數字化的藝術作品,在作者和觀眾之間、創作者與受眾之間是一種共同參與、溝通互動、角色換位、共同分享的藝術模式。在網絡藝術的互動性數字平臺上,不管你是任何人,處在何地,只要進入到數字網絡系統中,就可以找到你感興趣的藝術作品驚醒補充、修改和再創造,他們可以對這些“開放式”的作品進行多次的再創造,不斷注入新的想法和內容,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原創者和藝術家們扮演者向導的服務角色,每一個參與者都品嘗著藝術參與的和藝術家的榮耀,在此,每一個觀眾都能夠找到與自己有著共同點的藝術作品,他們享有更大的修改權和選擇權,形成了藝術家與非藝術家之間的互動,使藝術創作得到了換位思考和真誠的對話機會,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互動之美,人們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陶冶和滿足。
3.4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未完成之美
在傳統意義上,一件藝術作品,如果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創作者的目的,作者就會對作品進行收筆,而數字媒體藝術正在改變著這一局限,開放式的作品結構使得作品在共同參與和互動中可以隨時刪改、剪切和復制,這樣就無限延續了它的創作動機和創作期盼,在這種大眾化的創作鏈接中,你很難看到終結,只要有人欣賞和接受,作品就會在互聯網中無限創作,無限傳播,永不會結束和停息,藝術家們永遠在期待著意想不到的藝術奇觀的產生。
4結語
在數字媒體時代,傳統的藝術形式得到了無比廣闊的延伸,傳統的藝術審美理念也被重新定義和詮釋著。只有力圖把握住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征,才能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對現代藝術進行正確和科學的定位。
參考文獻:
[1] 邱曉巖.試論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2022.
[2] 王偉毅.數字媒體藝術的多種可能性[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5.
[3] 馬凌燕.論新媒體藝術與數字藝術的異同[J].湖北社會科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