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科室管理能力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護士長;科室 管理;職能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302-01
護士長是醫院最基層的護理管理者,護理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護理質量,因此管理好一個科室重要,科學管理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護理管理者要有清晰的思路,既要抓住重點也要兼顧細節,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 護士長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
護士長是科室管理的組織者,是貫徹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者,病區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室護士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病區管理的好壞也與病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1.1 抓好護理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護理規章制度是護理人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護理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醫院的管理水平,要使科室管理工作制度化,服務質量優質化,醫療護理技術過硬化,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杜絕院內感染,就必須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每個人的工作行為,并且自覺全面和持久貫徹執行,附以考核評定辦法,建立檢查督促機制,獎優罰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從實踐中不斷改進創新,完善各項制度。
1.2 抓好護士“三基三嚴”訓練及學習:首先護士長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同時領導好本科人員的業務學習和技術訓練。盡可能的為護士創造學習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如鼓勵護士自學高護班,夜大班,科內組織專題護理講座,定期護理查房,晨會提問,技術操作示范表演,典型病例及技術教學,結合護理部工作安排,組織多種形式的考核,對于成績優秀、工作踏實肯干的同志給予表揚,對較差的同志給予具體的幫助,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護士“三基三嚴”水平穩步提高。
1.3 做好病房管理的經營: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推進,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對每一位護理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增強成本管理意識、加強成本核算研究、合理使用護理資源、減少護理資源浪費和不足共存的現象以適應護理學科現代化的要求。要求護士長具備成本核算的能力,能對科室的費用進行科學分析和合理解釋,有效的利用資源、提高效率、保證質量,全面掌握病區人力物資、設備財政情況,進行合理部署。
1.4 抓好護理質量的控制:護理工作是醫院醫療工作的基礎,護理質量是醫療護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是護士長工作的核心與重點。護理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長的管理理論水平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發揮。護士長要有“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意識。護士長管理能力的高低、責任心的大小都直接影響到該護理單元的護理質量甚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護士長必須非常熟悉醫院護理質量標準,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加強全體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對質量管理常抓不懈,高標準、嚴要求把各項護理工作做好。工作上要建立本護理單元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把目標分解到每位護士,定期進行全面細致的護理質量檢查,使質量意識深入人心,促使護理質量的維護變成自覺的行動,護士長組織進行護理質量要素分析,把握關鍵控制點和臨床操作運用,使管理目標更加明確,確保護理質量。
1.5 構建和諧的醫護、護患關系:協調工作既是護士長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協調不利會導致醫護、護患矛盾糾紛擴大化,嚴重影響醫院的利益和聲譽,構建良好的醫護、護患、醫患關系,當好所在科室的內當家,與科室醫師、護士密切配合,互相尊重,處理矛盾和問題時以大局為重,多溝通,達成共識。與護士相互把關,互相補臺,友好地調節糾紛,緩和氣氛,積極構建科室和醫院內的和諧關系[1]。
1.6 重視人性化管理:護士長心中裝著每個護士,護士遇到特殊的節日和困難要及時送去溫暖,關愛護士,靈活安排護士工作,善于發揮護士的優點,抓住每個護士的閃光點,讓大家互相取長補短,優秀的護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科室護士受到患者家屬不公正的待遇時耐心安撫護士,在解決問題時站在公共的立場上,維護護士的尊嚴[2]。
2 小結
護士長要做好科室的護理管理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醫德和業務水平,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護士長的行動就是無聲的命令,對護理人員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護士長在執行制度、操作規程,遵守紀律,處理公私關系,搞好團結,協調好關系,處處應做出表率,但更重要的是嚴格按規范化管理好科室的各項工作,順利進入護士長角色,才能把臨床護理工作做到最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公立醫院;行政后勤職能科室;績效考核;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6-0-01
0 引 言
在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績效改革要想獲取整體性的突破,就需創新行政后勤職能部門績效考核的方式。公立醫院應該針對醫院實際情況,明確績效考核設計思路,切實做好績效考核工作。另外,公立醫院也需要將行政后勤職能部門分為3個主要的級別,分別是“服務保障”“技術管理”和“戰略運營管理”,按照其不同的屬性以及類別部門的工作重點,構建評價考核績效的體系。
1 公立醫院職能部門綜合績效考核的設計思路
公立醫院職能部門的綜合績效考核主要依靠量化指標,在滿足醫院戰略需求的基礎上,設計績效考核內容和形式,確定績效考核的對象,提高臨床服務的效率及質量,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
1.1 績效考核內容和形式的設計
結合醫院發展戰略,醫院可通過分析考核的對象,來確定考核的形式及內容。在設計有關考核行政職能部門績效的內容時,需要結合個人發展、科室發展以及醫院的發展進行綜合考慮。因此,在思路上需要把握醫院崗位工作及戰略目標的主要特點。在實現醫院戰略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倘若醫院正處于發展擴張期,其考核指標就可以合理超前,適當考慮創新管理指標以及效率指標;倘若醫院正處于發展穩定期,那么考核指標就適當保守,適當考慮工作業績及質量等。在個人發展方面需要考慮其創新以及學習的能力,在科室發展方面需要考慮科室的整體工作效率。另外,由于醫療機構普遍關注臨床服務的效率以及質量,所以還應該考慮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為主,還是以行為過程考核為主。終末期考核是指通過臨床滿意度以及評價業務指標來實施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在形式方面也會更多地采納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
1.2 績效考核的對象設計
在開展工作之前,首先應該分析績效考核的對象。服務保障類科室主要為后勤服務管理科、保衛部、設備科、基建科、總務科及工會;技術管理類科室主要為信息網絡部、醫保科、院感科、護理部及醫教部;運營管理類科室主要含有拓展宣傳部、監審部、運營管理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醫院辦公室及黨委辦公室。
通過分類考核對象的工作內容,將同類科室的相同點歸納為:“戰略運營管理”科室,其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運營管理以及完成醫院整體戰略目標,全面執行各項院部以及黨委的指令性任務,其工作特點主要是監督、協調運營管理,執行院領導指示;“技術管理”科室,其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負責醫療業務數據、把握醫療政策法規、掌握臨床業務開展情況、指導臨床規范診療等;“服務保障”科室,其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協助戰略運營管理類科室完成醫院后勤保障以及滿足臨床科室需求,為行政以及臨床工作提供更加舒適以及便捷的環境。
2 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
2.1 考核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
在構建公立醫院考核體系前,有關人員需要參考常用的評價指標,從實用性以及權威性進行考慮。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中有明確界定經濟運行狀態、工作效率以及社會效益。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考核對象類別,通過借鑒以及查閱文獻、國內外先進醫療機構以及企業部門的考核指標,將指標分成4部分:滿意度指標、創新及學習指標(可持續發展能力)、效率指標(工作業績)與職能完成指標(科室管理能力)。
2.2 對指標體系進行量化考核
由人力資源部、黨紀辦以及院辦共同組建行政管理績效考核小組,在每月底根據職能部門完成指標情況對小組進行考核。根據百分制對每個考核項目打分,單項基礎主要分成60分及100分,而扣分形式的基礎分就是100分,加分形式的基礎分就是60分,對科室滿意度情況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考核。
在建立這樣的考核體系時,需要職工代表參與訪談會議,將前期考核科室執行模擬考核的實際情況報告上去,這樣上級才能夠深入了解參與考核人員以及被考核科室對職能部門績效考核后工作狀態的滿意情況,也能夠減少執行考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另外,前期和每個層面的職工進行交流,獲得更多科室人員以及職能部門的支持和認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及執行力,將職能部門的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
3 結 語
在構建公立醫院職能部門綜合績效考核體系的過程中,不僅完善考核體系的內容,同時還對指標體系進行了量化考核。在改革公立醫院績效的過程中,可獲得整體性的突破,改變行政后勤職能部門以“衙門機構”“官本位”自居的思想觀念,利用有效的績效考核方式提高行政后勤人員的工作質量及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毅,王倩,尹麗君.公立醫院行政后勤職能部門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J].中國醫院,2015(6).
[2]劉元明,劉歡.醫院行政后勤績效考核精益化管理問題分析與探討[J].經濟師,2012(12).
四、歷史評價法。專指歷史評價中最一般的評價原則,用列寧的話說就是:“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論民族自決權》)要特別強調的是這里“歷史范圍”的選擇是針對不同歷史現象形成不同的選擇,同時又是雙重選擇,即:一方面指具體歷史現象所處當時的較大歷史范圍,另一方面指形成這種歷史現象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的歷史范圍。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雙向評價歷史,明察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時代性兩個特征、進而實現全面完整地評價歷史。
五、階級分析法。這是原理中對階級社會歷史中人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活動進行科學分析的思維方法。其一,階級社會歷史中的具體個人、團體、群體都屬于特定的階級,并因其經濟利益表現出其政治立場和社會活動。其二,任何階級都可以辯證地從兩個方面加以分析認識評價。其三,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因此在分析任何歷史的進步時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作用。其四,歷史人物必然代表其階級利益進行歷史活動,并屬于當時歷史發展的一部分;同時其歷史活動帶有個人品質因素,在認識評價時還要看到個人對歷史的影響。
值得指出,我是根據可操作、易操作性的原則把這些基本原理歸納成五個方面的,既非科學亦非全面;而且還應注意思維本身就是一種綜合的心理品質、又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因此,在具體的思維過程中往往和解數學題一樣,可以殊途同歸,但更多地卻表現為必須多法并用、綜合思維方能實現科學認知,這一點恰是哲學思維的關鍵。
此外,運用歷史思維進行教學,無論是教師本人教學工作還是學生學習活動,其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且有利于歷史教學實現對學生能力培養趨向更科學、更迅速、更全面、更有意義、更真實,進而真正符合歷史教學的能力目標,有效地避免了類似佛教修練禪功式的,在長期、大量的感性認識中去逐漸體會以達某一天突然實現“頓悟”成佛的教學現象,并覺察這種現象下出現的高分低能型學生的次生現象。在更高層次上實現開發智力、增強能力、提高成績以及培養跨世紀合格人才的多重教育效益。單純就歷史教學而言,我根據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有如下幾點看法: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法進行歷史教學,關鍵在于挖掘教材思路深化教材內涵,科學組織教材,在認識和理解上深化,在具體知識上簡化,從而加強歷史教育在方法上的科學性,體現歷史學科在思維特征上的科學性,并能迅速有效地使學生充分理解、認識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有向思維,對知識掌握更傾斜于科學性極強的建立在思維基礎上的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