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培訓班培訓心得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學新程,始于國培
短暫而又漫長的國培結束了,在這三個月里,收獲很大,但最大的收獲是思想的轉變。在學校時我是教語文的,可我認為語文老師太辛苦,太累。通過三個月的培訓,讓我轉變了思想,并從心里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
此次培訓活動安排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理論學習(1 0天);第二階段,教學實踐 (基地學習50天);第三階段,集中研討(20天)。這次培訓既有發人深省、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論文撰寫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煉。這些活動都是我們一線教師所關注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三個月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受益良多。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
本次培訓的安排中理論講座占三分之二,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北京來的專家、教授,還有各校一線教師,他們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小學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讓我們開闊了視野 ,增長了知識。尤其是北京專家李濤和王天鏹講述的"微格教學"讓我們耳目一新。我覺得這無論在專業知識提升上還是在教學技能提高上,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在理論集中學習期間, 集寧師范學院還安排我們參觀了察哈爾民俗博物館、烏蘭察布市博物館以及集寧戰役紀念館,跟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大家對烏蘭察布市的民風民俗及歷史文化有了一個簡單地了解,在民俗館里無處不顯示出察哈爾人民的智慧,在集寧戰役紀念館里了解到和平的來之不易,是很多人用智慧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
第二階段:教學實踐
教學理論的感悟需要在相應的實踐中融會貫通。在這次培訓中,集寧師院安排我們到基地——工農路小學進行實踐教學,跟隨"影子教師"進行學習。我們在基地50天跟影子教師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管理方法。我的"影子教師"是一名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她年輕漂亮,基本功扎實,教學素質很高,我跟隨"影子教師"聽了精讀課、單元復習課、作文課等。張老師設計的課教學環節清晰,語言簡練,能做到新舊知識結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很扎實。我們還聽了工農路小學名師課堂選撥,參加了工農路小學教研活動,在課堂展示和分析交流的過程中,領略了該校濃厚的教研氛圍,深刻領悟到教師都是在不斷地歷練中獲得成功的,沒有什么捷徑可走。
在"影子教師"的帶領下,我講了公開課,經過自我診斷和影子教師及同伴的診斷后進行教學策略的修正,在這樣對比教學的方式下,使我深刻感觸到課堂教學中最本源的東西是生活。在這期間,我也領略到了一些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鍛煉了精湛的教學技藝,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素養,這些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第三階段:集中研討
楊輝教授是一個學者,我經常會叫楊老師,因為楊老師感覺更為親近。師者,授業解惑。師者,學術殿堂里的臺階,讓學生踩著他的肩膀前進、探索,無私的分享著他的知識、見解、經歷,讓他的學生成為像老師一樣的人。
我們共同致力于民眾健康,我們在探索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讓我們的全科醫生進步,讓我們的全科服務更完善、更貼近民眾的需求、解決民眾的疾患,讓更多的民眾受益。說得好像很"高大上",但是我們全科醫生的確每天都是在這樣的工作和服務著。發病率最高的"感冒"我們看著,患病率最高的"高血壓、糖尿病"我們管著,婦女、兒童、老人的健康我們也管理著,我們是應該為自己自豪的。雖然超負荷的工作,經常需要苦中作樂。
全科醫學是什么?全科醫生是怎樣的?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全科醫生?也許我們是"5+3"規陪模式出來的全科醫生,但是培訓地點是綜合醫院的專科,醫生是專科醫生,培訓結束后,我們下到社區,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澳大利亞有著全世界最完善的初級衛生保健體系,他們的全科醫生是怎樣的?他們的全科診療是怎樣的呢?楊老師為我們帶來了第一課——《全科服務質量和評價》。
澳大利亞的全科醫生也是需要培訓和需要考試的。他們是為期三年,在社區診所中"以師帶徒"進行培訓。培訓有關醫學知識、醫患關系、職業發展、社區醫學服務等內容,有明確的培訓提綱、內容,有獨立的評審機構對全科醫學服務進行評審。在澳大利亞的全科診療中有三步——建立關系、疾病診治、疾病管理,為病人提供病人能夠理解的知識、易獲得的連續性的服務。
深圳的全科診療重在"疾病診治".病人來看病,我們看到了"小人"和""大病",我們更關注于疾病的本身,沒有做到"以人為中心".我們忽略了病人的性別、文化背景、家庭關系、沒有保護患者的隱私等。
我們是否也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全科醫生的考評體系,培訓我們的師資力量,讓新生的全科醫生能以更合理的方式獲得全科證。誰來當全科醫學生的老師、學生應該學習什么知識技能,具備什么樣的溝通方式。這是我們必須探索的,我們可以模仿澳大利亞,取長補短,建立一個深圳全科醫生標準。
我們最貼近民眾,忙忙碌碌于每天的診療工作,回頭一想,好像也沒有做什么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科研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科研就在我們的身邊,楊老師的第二課——《基本醫療服務的研究設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選擇最感興趣的課題或是工作中最困擾的問題來進行研究。以"PICOS"的模式進行設計。P——明確的研究對象、人群、群體,I——明確要干預什么或問題是什么,C——清晰的表述對照組、對照人群,O——明確預期的研究結果或預期的干預結果,S——明確研究的時間范圍。困擾我們的慢病管理、家庭醫生服務、家庭病床發展方向,都可以作為課題,每個社區的居民不同,社區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都是不一樣的,可以作為一個特定的人群進行研究、進行干預。完全隨機、雙盲、三盲的實驗在社區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可以進行性別的比較、不同年齡段的比較、病人自身的比較,甚至采用社會學研究方法,對病人進行訪談。興趣是讓研究堅持下去的動力,讓社區民眾獲益是研究的根本目的。
有了《基本醫療服務的研究設計》作為基礎,針對全科醫生黃俏光介紹他的《糖尿病的社區健康教育和中醫藥防治的效果評價》、全科醫生陳章《羅湖區戶籍老人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進行討論,全科醫生們對課題的設計、研究方法提出問題,和課題的設計者討論怎樣做會更好,楊老師最后總結,對每個課題提出比較可行的研究方向。每一次機會都是珍貴的,人的交集每一次也都不一樣的。我們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是國家政府制定政策的人,需要解決的是我們居民的問題,實際的切身問題。
開創新模式或是做創新性的研究總是會碰到種種困難的。可以研究某一個點、某一種方法、某一個方劑、某一個健康教育方式,研究方法必須具備真實性和可重復性。對于這一課,我的印象不深。還是要讓感興趣的人參加,討論的氛圍才會好。
邱珊嬌醫生的《社區合并抑郁障礙的2型糖尿老人個性化干預及效果評價》,自己不做評價。但是受啟發的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往往不能管理好自己,有抑郁障礙的老人更是喪失了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他已經駕馭不了管理糖尿病的"五架馬車",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人,需要一個和他關系親密的人和他一起管理疾病。我們可以讓親近的人獲得知識,幫助、監督病人,共同管理飲食、運動、按時服藥等。社區研究不一定要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試試用定性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可以用訪談的形式進行記錄。生活質量的評估非常重要,疾病的改善不一定非常快,但是生活質量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改善。
科研設計最受益的是科研設計的那個人!參與非常重要,參與進去了,就是獨一無二。楊老師為其量身定做了很多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當參與者自己準備越多,就會發現越多的問題,就會想解決這些問題,查文獻,能文獻解決的文獻解決。文獻解決不了的,咨詢閱歷豐富的楊老師,總是能得到滿意的答復。因為當我們為一個科研課題閱讀了10篇文獻時,楊老師讀的可能是20、30篇!
從七月十號開始的暑期培訓班工作以及大一這一年來所做的兼職工作,我的感觸很深,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吃苦”!人們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的確,要想在競爭中贏得生存,在工作上得到老板的重視欣賞,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得吃苦.記得第一份工作是發傳單,發了兩天給了四十塊錢,或許真的太少,但對我來說我獲得的經驗遠遠超過了這個數,也許有人會覺得發傳單能學到個什么?無非就是站個一天。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那只能說明你沒有吃苦,發傳單不是機械的發,而且要動腦筋,動嘴,在我吃苦,記得第一份工作是發傳單,發了兩天給了四十塊錢,或許真的太少,但對我來說我獲得的經驗遠遠超過了這個數,也許有人會覺得發傳單能學到個什么?無非就是站個一天。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那只能說明你沒有吃苦,發傳單不是機械的發,而且要動腦筋,動嘴,在我看來發傳單能讓人學到很多關于營銷方面的東西,鍛煉自己的口才!之后我賣過圍巾,幫琴行招過學生,賣過冰箱,賣過洗衣機!賣冰箱讓我真正明白不管做什么都得吃苦!在上司面前永遠不要有所抱怨,除非你在他上面!即使再優秀,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很高,能吃苦,盡職盡責,這樣才能老板的重視。記得有一次賣冰箱本來已經下班了,但顧客很多,我仍然留下來幫忙,最后到了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寢室!因為我能吃苦,工作表現很好,只要有事做經理就會叫我去,這樣我可以時常有兼職工作做!也就是因為賣冰箱洗衣機使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推銷,與人溝通方面的東西!我記得姑爹對我說過一句話,很多老板最初都是搞推銷的。所以我要充分的鍛煉自己,工資對現在我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以后或許是,因為一個人賺多少錢和他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我不敢肯定我自己以后有多大能力,但我可以肯定的說一個吃不了苦,一個整天抱怨工作環境差,抱怨自己的工作多,一個不服從組織安排,一個把自己看得很高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欣賞,也不會取得成功!這是事實!新晨:
這次在培訓班當老師,雖然我和負責人關系好,但我并不覺得自己就可以不努力工作,可以不服從負責人的安排!相反,我覺得我要比以往更有責任心,我的團隊意識更強!我要對學生負責,對負責人負責!然而我們的老師中有不負責的,有喜歡抱怨的,有不服從安排的,有吃不了苦的!我感到很慚愧,因為有的老師是通過我的關系被選上的,是我推薦的!但這次真的讓我很為難!試問一個員工有什么資格不服從老板的安排,當初面試時都說得很好說自己能吃苦,自己服從安排,結果呢?……在這個老師的團隊中我也看不到團結!我聽得最多的是抱怨!我希望自己通過這次工作學到更多的東西,不僅是工作能力,更多的是學會做人!讓自己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