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營運資金風險的概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國外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我國于1993年引入營運資金這一概念后,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漸展開。營運資金管理是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司價值創造和財務管理目標緊密相關。因營運資金管理不善而導致的破產倒閉案例已屢見不鮮,2003年美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Kmart申請了破產保護,2004年在我國運營8年之久的普爾斯馬特轟然倒下。近年來,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為國內外企業關注的重心之一。通過對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和風險預警研究,企業可以找出影響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關鍵因素,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水平;同時,可以判別企業營運資金風險狀況,進而對企業各環節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營運資金風險發出預警信號。然而,對目前關于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和風險預警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分析發現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有涉及營運資金安全性的指標,但是較少的研究能夠把營運資金管理評價與風險預警結合起來。顯然,這不利于對營運資金管理評價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業營運資金風險的規避??茖W的營運資金管理應當能夠在降低資金風險的同時增加企業收益,最終使企業價值得到提升。因此,本文擬從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和營運資金風險預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以期在梳理和把握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及風險預警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對未來我國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及風險預警的研究方向進行探討。
二、關于營運資金管理評價的主要研究成果
對營運資金管理的評價基本上都是基于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展開。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的研究也由傳統的單一財務指標逐步發展為較完整的綜合性評價體系,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一)國外相關研究文獻
20世紀70年代以前對營運資金管理評價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單個組成項目上,并且側重于流動資產項目的研究,相應的評價指標通常采用應收、應付賬款、存貨周轉率等單項指標進行評價,然而這類指標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這類指標忽略了流動資金之間的內在聯系;其次,利用這類指標很難發現各流動資產項目的相互變動對營運資本的影響程度,繼而無法對營運資金進行綜合的評價。鑒于實踐中出現的這類問題,有學者提出了采用現金周期(CashConversionCycle)指標,用以反映企業營運資金狀況的全貌。RichardV.D.等(1980)提出了反映營運資金管理狀況全貌的現金周轉期指標,指出:現金周轉期=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這個公式后來被廣泛運用到對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評價之中。但該指標忽視了處于不同時間點、不同生產階段的流動資產項目所占用營運資金在數量上的差異,沒有考慮企業不同形態營運資金的占用情況,因而不利于企業全面、正確評價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由此,JamesA.Gentry等(1990)在現金周轉期的基礎上,引入了權重思想,通過對各階段現金流量時間和數量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加權現金周期的概念。加權現金周期與現金周期相比,考慮了不同形態營運資金占用情況,加權現金周期融合了整個循環使用資金的時間和數量值,從而能夠更好地反映營運資金績效。但是上述營運資金績效的研究都不是針對某個企業、某個行業的具體研究。JosephCavinato(1990)則以制造業為例,細化了產品-現金周轉期,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縮短產品-現金周轉期的方法。他提出了產品-現金周期指標來衡量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同時,Martin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days)”指標。該指標可有效衡量零售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效率,通過與具體行業的結合,使研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綜上,上述評價指標的主要目的在于評價營運資金管理的效率,雖然對營運資金風險的指標有所涉及,但是沒有系統的展開研究,也就不能實現營運資金管理的最終目的。
(二)國內相關研究文獻
1.高效集成的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在對傳統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國學者郁國建(2000)指出,傳統的評價缺乏戰略性和集成性,通過建立一種高效集成的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以加強對營運資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創建了一個單一的集成指標購銷周轉率來考核營運資金的總體流轉情況。然而,基于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的信息需求,上述各營運資金項目等信息需要進一步細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議將存貨周轉天數進行細化,重新定義了“材料周轉天數”“在產品周轉天數”以及“產成品周轉天數”。建議將傳統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子改為收回應收賬款余額,并進一步細化為收回賬齡為1年、2年等的應收賬款金額。顯然,細化后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見,對傳統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改進思路主要有:橫向組合各單一評價指標,從而形成綜合性的評價指標;縱向細化傳統評價指標,從而劃分不同項目進行考核,且改進了指標結構,使其更加科學。但上述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指標改進的研究仍囿于傳統視角,往往只側重于一個方面,難以正確、全面地反映營運資金管理績效。
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齊彩紅等(2011)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包括和諧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的評價體系,并將這四個方面作為第一層次指標的分類標準,進而選擇包括“應收賬款平均賬齡”“現金流動負債比”等在內的14個關鍵指標作為第二層次指標。該體系給出了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直觀評價,但在指標選取、分數判定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李爭光等(2011)基于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的安全性、流動性及收益性,選擇涉及營運資金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的9項具體指標,建立營運資金績效指標評價模型,同時選取三家家電企業2009年度財務數據,通過計算相應指標來評價三個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進行了評價,為企業營運資金績效管理提供參考。該指標體系便于企業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比較,易于找出管理重點,但在指標權重、指標得分確定方面較為主觀。徐瑋(2013)則從供應鏈資金管理特點出發,采用層次分析法提出供應鏈營運資金管理的評價指標,將營運資金管理水平作為目標層指標,將營運資金使用效率、營運資金安全性和營運資金績效作為準則層指標,并基于煤炭行業對供應鏈營運資金管理水平進行了評價驗證。該指標體系可以使企業根據所得到的分數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方案,提高資源配置與經營效率,降低營運資金的風險,改善供應鏈營運資金管理水平??梢姡趯哟畏治龇嫿I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應注重指標選取、權重及分值確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針對已有的營運資金管理研究對于營運資金的分類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將經營活動營運資金按其與供應鏈或渠道的關系重新分類,并相應的提出了新型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即基于企業渠道管理理念的評價體系。與傳統基于要素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相比,上述評價體系不僅涵蓋的營運資金要素更為全面,而且體現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標體系僅考慮了營運資金的周轉期,而營運資金的盈利性狀況未納入評價范疇,使得評價結果相對片面。同時,在指出現有的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體系未能評價營運資金的盈利性的同時,王竹泉(2012)設計了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流動性指標和盈利性指標,增加了由各渠道營運資金利潤率指標組成的盈利性評價部分,對營運資金的流動性和盈利性進行評價??梢姡谇赖臓I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研究已經從營運資金的創新分類到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系統詳細的研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綜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評價體系是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研究的重要領域和成果之一,并且從最初的營運資金管理效率評價體系發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動性評價的更加完善的指標體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確地看出,營運資金管理評價體系只是對營運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展開分析評價,并不能起到營運資金管理風險預警的目的。
三、關于營運資金管理風險預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營運資金風險作為財務風險的核心之一,雖然現階段專門針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進行的研究并不多,有關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財務風險預警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已處于較為成熟的階段??蓮呢攧诊L險預警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得到啟發,參照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夠對營運資金風險進行預警的量化模型。蔡佳茹(2012)在借鑒較為成熟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基礎上,結合營運資金的行業特點,從對影響營運資金短缺風險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業上市公司為例,探索了營運資金短缺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思路與方法,并嘗試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綜合預測模型為核心的營運資金短缺風險預警模型。劉震宇(2013)運用灰色預測系統為理論基礎,從經營現金流量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5個方面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指標變量進行設計,創新結合灰色點預測和區間預測,構建出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結合案例企業的特點,得出如下結論:物流企業集團可以根據過去5年的營運資金指標值,預測出未來5年的營運資金風險的大小。該結論能及時、準確發現物流企業集團營運資金管理中的異常信號,降低企業營運資金風險。但是由于灰色組合預測模型無法進行企業間的橫向比較研究,因此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企業根據自身風險預測進行管理。姚文偉(2014)同樣運用灰色預測系統理論,選取能代表集團化企業營運能力的5個指標作為預測變量,并選擇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率作為確定閥值的變量,構建出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旨在通過對營運資金的風險預警,提高集團化企業對營運資金風險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的初步研究,沒有嘗試縱向設計更多的營運資金或者是財務指標進行研究。鄭晨(2012)針對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對營運資金的每個項目進行單獨分析,卻并未聯系營運指標的項目進行分析,建立起一個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與營運資金為主要參數的綜合模型,同時針對以往的研究從未涉及過風險管理,在模型中體現出風險因素,選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滬深兩市的所有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數據作為樣本,并通過實證分析證明營運資金與風險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關系。但是本文僅對在國內滬深兩市上市的生物醫藥制造類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而未將所有的制造類上市企業納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圍內。綜上所述,學者們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指標的選取上,量化指標選取的科學性有待加強,同時可以將營運資金預警案例引入到營運資金風險預警的分析當中,做到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進而構建出適合各行業的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
四、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及風險預警研究展望
(一)拓寬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
實證研究的范圍和視野現有研究表明,關于營運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已較為成熟,但是實證研究較少。因此,從實證的角度展開分析,對營運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具體運用,可以彌補規范研究歸納和演繹的不足,充分的實證檢驗使研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也便于企業管理者更好的加以運用。
(二)創新營運資金管理評價及風險預警的研究思路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集團化企業成為當今社會中重要的經濟組織形式。營運資金管理是企業生產運營中整體資金管理的基礎,因此營運資金風險也成為企業財務風險主要內容之一。國內外的學者也對財務風險的研究做了以下貢獻:美國哈弗教授Fitz Patrick搜集了將近20家公司的財務數據,總結出凈利率/每股收益和股東權益/流動負債這兩個指標對企業正常運營的影響最大,從而提出對企業應該采用多維度單變量方法進行風險預警分析。石亞玲選取30多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并指出此時Z值模型誤差概率達74%,不符合預測精度的要求。通過文獻研究得知,國外學者們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的研究超前,研究結果也相對比較成熟,國內外專家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眾所周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良好的營運資金風險管理是集團化企業得以生存的關鍵因素,通過對營運資金風險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但能提高企業現金流中的凈利潤率,提高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還可以使企業生產運營所需資金得到有效的周轉,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周轉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本文運用灰色預測系統理論,選取能代表集團化企業營運能力的5個指標作為預測變量,并選擇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率作為確定閥值的變量,構建出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旨在通過對營運資金的風險預警,提高集團化企業對營運資金風險的抵抗能力。本文根據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運營特點,選取5個指標作為預測變量,這5個預測變量主要反映了集團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營運資金的使用能力,考慮到現代企業中對經營現金流量的重視,多以現金流量細化后的幾個指標為主,所以沒有涉及流動比率,這里特別說明(見表1)。
二、模型構建
本文主要根據灰色預測分析理論建立企業營運資金風險的預警模型,灰色系統是指對于普遍的認識概念,信息不完全明朗的系統。本文選擇灰色預警模型主要是因為它有:建模所需信息少,可將無規序列轉化成有規序列,預測結果準確性高等優點。另外影響營運資金風險控制的因素有很多,不僅包括內部的生產運營管理還包括外部不可控制的市場環境等的因素,所以想要對企業的營運資金風險進行準確預警,搜索歷史信息比較困難;另外,由于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營運資金的各個指標構成也不相同,指標體系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綜上所述,灰色系統模型可以完全克服預測過程的困難,獲得令人比較滿意的預警結果。
(一)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步驟設計 在市場經濟條件的前提下,企業越來越看重對現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對企業管理者來說,經營現金流的準確分析是掌握企業實際運行情況的關鍵因素?,F金流入流出比率是企業現金流和營運能力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把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率作為向量閥值,有助于人們進行總結分析。集團化企業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的具體運行步驟如下:
(1)設原始序列 X=[X(1),X(2),…,X(n)]是非平滑序列。
(2)設?姿是已經確定的閥值,第i期集團化企業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率為Xi,i=1,2,...,n。
(3)當Xi
Xξ=[XTi|i∈L,L=(1,2,3,…,s)]。
(4)設定集團化企業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率的災變時刻集 X(0)=(t1,t2,t3,…ts),t1?圳 i,t2 ?圳j,t3?圳 k,…ts?圳 q為災變時刻分布,稱X(0)=[t│t∈H,H=(i,j,k,…,q)]為災變時刻集。
(5)設X(1)是X(0)的累加序列,則有:X(1)=[X(0)(1),X(0)(2),…,X(0)(n)]。
(6)建立響應模型GM(1,1),Z(1)(K)=1/2[X(1)(K-1)+ X(1)(K)] (K=2,3,…,n)
令,B=-Z(0)(2) 1-Z(1)(3) 1 -Z(1)(n) 1,則稱X(0)(K)+aZ(1)(K) =β為模型 GM(1,1),其中α為發展系數,β稱為灰色作用量。
(7)設=αβ,按最小二乘法求得,則,=(BTB)-1BTY其中, Y=[X(0)(2),X(0)(3),…,X(0)(n)]T。
(8)得出GM(1,1)響應式為:
(1)(S+1)=[X(0)(1)-]e-?琢x+(S+1)=(1)(S+1)-(1)(S),S?叟1
即(S+1)=(1-e-?琢x)[X(0)(1)-]
(9)求(0)=[(0)(1),(0)(2),…,(0)(n),(0)(n+1)],式中前 n 個數為X(0)的平均值,(0)(n+1)為最終預測值。
(10)檢測模型的精度,模型的殘差?著(S)=0)(S)-X(0)(S),相對誤差 ?駐s=,平均相對誤差: =?駐s,精度級別見表 2:
精度說明:平均相對誤差越小說明構建的模型預測精度越高,同理,平均相對誤差越大說明構建的模型預測精度越低。
(二)算例 具體如下:
(1)權重確定。本文以河南省同力股份有限公司為案例企業,運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體系的權重,首先形成判斷矩陣A=(αij)nxn,其中αij就是權量ui和uj相對指標分權重。并且A有以下度量限制:
αij>0,αij=1\αij,αij=1
由判斷矩陣A被限定的條件知,假設判斷矩陣有n個元素,那么A只須具備判定其上(或下)三角的n(n-1)/2個元素就能滿足要求,所以對判斷矩陣A做n(n-1)/2個相對比較。對A中的行向量歸一化后得出近似于權重向量的W,如下:
Wi=
一致性檢驗:對判斷矩陣得出的權重向量的精度判定,還需經過一致性檢驗的步驟,只有當CR
本案例中,設X1、X2、X3、X4、X5分別為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量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現金比率,根據層次分析法,可得到本案例指標體系的權重(見表3):
(2)營運資金風險值確定。一是單項指標因子系數qi的確定。因為水泥行業是國家規定的“三高行業”,所以在設計比例時,比一般行業的3/7苛刻。即實際值
案例企業的各指標的單因素系數如表5所示。
二是營運資金綜合因素系數X的求解。綜合因素系數X=(單因素系數qi×指標的權數Wi)。則案例企業營運資金指標的綜合因素系數如表6所示。
三是風險預警模型求解。由以上步驟算出的風險值,再結合構建的灰色預測模型,對同力公司2014年將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疑A測的原理在上文中已經提到,本文運用灰色理論的主要貢獻者劉思峰教授創建的灰色系統軟件(GTMS3.0)運行程序。首先在excel中輸入數據再導入軟件程序中,運行軟件后得到表7所示的結果。
在程序窗口鍵入“GM(1,1)建模分析”運算模塊,軟件執行后得: B=-7.592 1-11.5 1-15.879 1-20.339 1 ,
又Y=[X(0)(2),X(0)(3),X(0)(4),X(0)(5)]T= [7.414,7.816,8.759,8.921]T
得到:(BTB)-1=0.0110 0.15210.1521 2.3532 ,進而得到
=(BTB)-1BTY=-0.6606.6749
X(1)(1)=7.769,最后求得:a=-0.066,b=6.6749, =-101.135,同時預警方程式為:
(1)(S+1)=[X(0)(1)-]e-αx+=108.904e0.066s-101.135
依次帶入響應式里進行推導得到:(1)(5)=40.6735,(1)(6)=50.346。
綜上所述,2013年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營運資金風險預警值為:
(1)(6)=50.346-40.6735= 9.6725,運行的平均相對誤差結果為:=1.6323%=0.016,
可以幫助同力集團更有效的進行營運資金風險管理。
三、結論
研究中發現,對企業整個財務風險的預測難度較大,所以企業財務風險在研究時應具體到更小的模塊,因此對企業營運資金風險的預測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政府的關注。本文在灰色概念的基礎上,結合劉思峰專家的預測軟件,建立了準確性較高的營運資金風險預警模型,同時得出了精度較高的預警值,該實踐結果可以準確發現集團化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中的瓶頸和問題,并及時解決該問題,提高了企業抵抗營運資金風險的能力,促進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由于本文只是對營運資金風險預警的初步研究,后期的探索中,不僅可以嘗試縱向設計更多的營運資金或者是財務指標進行研究,還能縮小研究范圍,只對現金流量的預測進行分析,這樣就可以分別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財務風險的變化趨勢,從而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時本研究建立的預測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無法進行企業之間的財務風險比較,所以此模型比較適合大型跨國公司和集團公司對下屬子公司進行財務風險監控。
參考文獻:
[1]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朱佳翔、譚清美等:《基于灰關聯度的兩階段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灰色預警》,《軟科學》2008年第4期。
[3]劉思峰、黨耀國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4]張艷軍:《風險預警模型在房地產企業資金管理中的應用探討》,《價值工程》2010年第29期。
[5]王璞:《財務管理咨詢實務》,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6]高霞:《風險預警模型在企業資金管理中的運用研究》,《中國商界》2009年第8期。
關鍵詞:營運資金管理 策略 展望
一、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研究的意義
萊瑞·吉特曼和查爾斯·馬克斯維爾曾經對美國1 000家大型企業財務經理的工作時間分配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在營運資金管理上所花的時間幾乎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性。顯然,選擇恰當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保持適度的營運資金,可以有效防止企業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近年來,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進行了廣泛研究和探討,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對此,本文在“中國知網”上就近十年的相關研究以營運資金(或資本)管理策略(或政策)為關鍵詞分別按“題名”和“主題”進行了檢索,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檢索可知,以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為題名的研究最早始于2001年,以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為主題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主題中包含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從2005年開始呈連續研究趨勢,從2007年開始研究數量逐年增加較為明顯。總體來看,我國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起步較晚,總的研究數量較少。
因此,本文擬從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內涵及選擇、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績效的關系及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實施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以期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我國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現狀,并對未來我國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從而促進我國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及應用,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水平。
二、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基本內涵及選擇的研究
(一)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基本內涵研究取得的成果
鐘璐(2001)主要從營運資金持有量策略和籌集策略兩方面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進行了研究,并討論了企業面臨不同環境條件時應采取的相應策略及不同營運資金持有量策略下應采取的不同營運資金籌集策略。其研究符合廣義營運資金的觀點,并為企業選擇不同營運資金管理策略提供思路,但該文并未詳細深入分析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具體類型。
李亞魯(2006)則在剖析投資和融資的基礎上,從行業特征角度分析了產品類型、生產周期、銷售水平、存貨策略、信用策略、企業流動資產管理效率等對企業流動資產持有水平的影響,進而指出營運資金管理應權衡風險與收益。他將營運資金持有策略劃分為寬松、緊縮和適中三大策略,將營運資金籌集策略劃分為配合、激進和穩健型三大策略,從而為企業進行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選擇提供了較為具體的標準,但其研究仍是傳統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范疇,各項策略中的風險與收益水平難以量化,也沒有涉及管理人員如何權衡風險與收益的問題。
鞠成雯(2000)從風險與收益兩個方面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進行了評析,提出了自動清償策略、保守策略、激進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種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并描述和分析了各種策略收益與風險共存的特征。然而,該文主要從籌集角度分析了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利弊,忽視了營運資金持有量策略以及二者結合的利弊分析。
謝麗達(2012)基于營運資金籌集政策的基本概念,從理論角度將營運資金分為適中型、激進型和穩健型三種籌資策略。但并未就其具體應用提出詳細政策建議,也沒有劃分政策建議的實施主體。
可見,通過規范研究,基本厘清了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內涵,界定了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基本類型,并對其選擇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初步邏輯分析。雖然此類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理論較為成熟,但尚缺乏大量實踐數據的支持。
(二)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選擇研究取得的成果
劉運國等(2001)通過對滬市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表明:中庸型策略是目前大部分中國上市公司采用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例呈同向變動,不同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影響企業的收益能力。他們認為,中庸型策略的選擇傾向是由于我國企業缺乏冒險和創新精神,在流動資金存量管理上趨于保守,缺乏營運資金管理的藝術、策略和勇氣等。但該文并未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作細分研究。
周紋羽(2009)選取了79家制造業公司,從營銷渠道、生產渠道和采購渠道三個營運資金來源角度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選擇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大多數企業在營銷渠道選擇時傾向于中庸型策略;而不同企業在生產和采購渠道的選擇卻出現了差異,即選擇中庸型或激進型。但該文未涉及其他行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選擇特點。
黃燕(2012)從營運資金持有量角度,分析了零售業、房地產業、電子信息行業的特點,得出不同行業營運資金要求也不一樣的結論,并對不同行業應采取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提出了相應建議。其分析雖然使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研究細化到了不同行業,但每個行業只針對一個企業進行個案研究,從而使得出的結論普適性較差。
可見,通過實證研究或案例研究,從上市公司整體、不同營運資金來源以及不同行業角度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類型及其選擇所進行的實證分析,初步檢驗了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營運資金來源、行業類型等的關系,但在研究假設、指標設定、模型構建、樣本選擇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績效關系的研究
王新平等(2010)對滬市30家商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發現,目前我國商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激進度與盈利能力成反比關系,與傳統的“風險報酬均衡原理”相悖。其選取的樣本均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且忽視了利率變動對營運資金的影響,從而使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吳娜(2012)采用2007-2010年滬深1 210家公司4年的數據,檢驗了營運資本投資策略和融資策略的激進度與衡量營運資本策略績效的不同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發現營運資本策略的激進度與業績成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一結果與王新平等的研究結論一致。同時,發現檢驗營運資本策略績效的最有效指標是總資產收益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但其研究并未涉及行業因素的影響。
刁伍鈞等(2011)通過對2002-2008年滬深白酒行業上市公司實證分析發現,白酒行業上市公司的利息率以及資產組合策略和籌資組合的激進度與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而資產組合和資產規模的大小與營運資金周轉期之間不存在負相關關系,白酒行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保守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
此外,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實證研究絕大部分都是以成熟期企業的數據為樣本,忽視了企業生命周期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石意如(2012)針對首批創業板28家上市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并與汪平(2007)關于我國成長期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成長期企業與成熟期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其研究只選擇了28家公司三年的數據,其代表性尚值得商榷。
由上分析可見,從不同行業及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其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主要揭示了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激進程度與企業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但此類研究成果較少,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而且在樣本數據選擇方面也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而影響實證分析結果的可信度和普適性。
四、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施的研究
(一)基于零營運資金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施思路
常葉青(2006)對海爾的零營運資本管理策略研究后認為,它屬于廣義的零營運資金管理??偨Y了其實施零營運資本管理的具體策略,即資金管理與物流管理必須結合,資金管理與商流管理、訂單信息化管理必須相結合,現款現貨制度的推行要慎重。但此文沒有對零營運資金管理的實質進行深入分析。
周靜(2007)則從零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出發,認為零營運資金管理是盡量使營運資金趨于最小而不是要求營運資金真的為零,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零營運資金管理的實質。提出了實現零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思路,即企業應建立科學的存貨控制系統、健全合理的應收賬款系統、制定穩定的信用政策,充分利用應付賬款延長資金占用時間等,但并未深入研究各項措施的具體適用條件。
陳桂蘭(2009)提出零營運資金管理是在保證流動資產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資金用于收益較高的投資項目上,使營運資金占企業總資產的比重趨于最小。同時分析了實施零營運資金管理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二)基于供應鏈思想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施思路
苗亞娟(2011)基于供應鏈思想將營運資金劃分為采購活動營運資金、生產活動營運資金和營銷活動營運資金,進而從企業管理和會計核算兩個角度分別分析了采購活動、生產活動和營銷活動中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但會計核算角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分析,并未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
秦書亞等(2011)以戴爾和聯想為例,分別從營銷渠道管理模式、供應鏈庫存管理模式和供應鏈網絡合作聯盟戰略角度分析了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通過戴爾和聯想的對比分析,突出了客戶導向型營銷渠道、提高供應商參與度、供應鏈聯盟策略的優勢。
(三)基于營運資金風險思想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施思路
徐曉玲(2011)在營運資金管理風險內涵及三種風險類型(流動性風險、應收賬款風險、存貨風險)的基礎上,闡述了營運資金風險成因并提出了應對營運資金風險管理的策略,針對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三方面的管理進行了深入分析。其提出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營運資金管理風險有較強的配比性,但對營運資金管理風險類型歸納不夠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張英(2007)將營運資金管理風險類型歸為四類(存貨風險、應收賬款風險、現金風險、流動性風險),比徐曉玲的分類增加了現金風險,并在營運資金風險成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營運資金風險管理策略。顯然,她對營運資金風險類型的劃分更加具體,但提出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營運資金風險類型的配比性較差。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施的研究主要從零營運資金、供應鏈、營運資金風險三方面展開。在零營運資金管理策略方面的研究雖然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但應加強零營運資金本質的研究;從供應鏈的某個關鍵節點、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供應鏈網絡聯盟三個方面分析使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更加系統、全面,但此類研究目前并不多,其本質、基本原理及特點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在營運資金風險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但目前對于營運資金風險類型的劃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五、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研究展望
(一)加強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證研究的規范性
上述分析表明,實證研究是探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選擇、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其績效關系等的主要方法,它將在構建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選擇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為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選擇實務提供指導。從實證的角度研究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彌補了規范研究方法歸納和演繹的不足,充分的實證檢驗使研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也便于企業管理者更好地加以運用。然而,目前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實證研究,無論在樣本的選擇、假設的提出,還是實證分析方法的設計等方面都不盡規范,從而影響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證研究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二)拓寬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證研究的范圍和視野
現有研究表明,基于某個企業、行業或整體上市公司等角度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行業特點、企業規模、地區差異及企業生命周期等顯然對營運資金管理都會產生不同影響,進而影響其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因而不管是針對某個企業、某個行業進行研究,還是對整體上市公司進行研究,都應該充分分析影響企業、行業或整體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的因素,同時注重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運用,拓寬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證研究的行業范圍和實證分析的視野。
(三)創新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一是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大傳統領域,而企業營運資金管理能力、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等研究尚不多見;二是對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類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質的劃分上,而對其營運資金各項目之間的合理比例缺乏量化研究;三是主要集中在零營運資金理論、供應鏈理論、風險理論等與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結合上,而從營運資金管理“創造和提供顧客價值”的實質出發的研究較少。因此,引入價值鏈理論,創新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乃是必然。
(四)企業應注重營運資金的周轉,提高經濟效益
企業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金的周轉速度。營運資金周轉速度的衡量一般可與本企業歷史水平、其他企業或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較來進行分析。如果周轉速度過慢,說明營運資金使用效率過低,尚有銷售潛力可以挖掘。因此,從實踐意義上,應加強對營運資金周轉效率的研究。
(注: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基于價值鏈的家電制造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C130105)
參考文獻:
1.鞠成雯.淺析企業營運資金策略[J].發展論壇,2000,(5).
2.鐘璐.企業營運資金的管理策略[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12,(3).
3.李亞魯.芻議營運資本管理與策略[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6,3,(3).
4.謝麗達.我國企業營運資金籌集政策應用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2,31,(17).
5.劉運國,黃瑞慶,周長青.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實證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1,(3).
6.周紋羽.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策略選擇的實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13).
7.黃燕.企業營運資金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國商貿,2012,(2).
8.刁伍鈞,扈文秀.營運資金管理政策與其管理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白酒行業上市公司[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8).
9.常葉青.海爾零營運資本管理戰略的實踐與啟示[J].財務與會計,2006,(24).
10.陳桂蘭.企業實現“零營運資金管理”的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9,(14).
11.苗亞娟.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研究[J].學理論,2011,(29).
12.秦書亞,李小娜.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J].財務與會計,2011,(5).
13.柳藝.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需求預測[J].商業會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