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教育的認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圖分類號】 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39―0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進行疾病預防的首要條件。多年來我院在做好兒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通過各種手段向家長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兒童保健及健康知識的傳播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強組織管理
1.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保證,我院建立了充實的組織機構,并且每2~3年改組一次。組長由主管院長擔任,副組長由醫務室主任擔任。組員由保教科科長、教研室主任、教師代表、醫務室成員及相關人員組成。
2.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在我院持久開展,并且落實到位,我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且每年年終進行工作總結。由于有制度做保障,使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常抓不懈的軌道,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二、提高為幼兒健康服務的能力
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教育素質及專業化素質是提高健康服務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使教育者的健康素質首先得到提高,才能去教育兒童,通過教育者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提高兒童的健康素質。多年來我院在教育全院教職工提高健康素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校訊通、園內網、發宣傳資料、出《保健――橋梁》刊物、開講座、試卷問答、網絡研修、舉辦各種培訓班等方式,對全院教職工進行了兒童衛生保健、健康教育知識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了培訓質量和全院教職工的綜合素質,近三年來共培訓保教人員1200多人次,年培訓率達85%左右。
三、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做好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活動
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可增強宣傳教育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家庭、保育院、社會的教育合力,營造關注兒童健康、重視兒童衛生保健的氛圍。
1.為了使全院教職工及幼兒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有效提高,我院征訂有《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二十多種刊物,供教職工翻閱,還有醫務室自編刊物《保健――橋梁》;并逐年為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添置電腦及校園網絡,其經費占有很大比例;還制作了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光盤和衛生保?。ㄉ恚┙】倒獗P;每周兩次定時為幼兒播放動畫片,使幼兒逐步懂得用餐營養知識及其他小常識,以利于幼兒生長發育。
2. 多渠道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對全院教職工、各班及家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三年來共發放健康教育資料3600份,口腔保健知識宣傳資料840份,眼保健知識宣傳資料830份,兒童補鈣知識宣傳資料450份,“保健――橋梁”刊物300份,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820份,麻腮風防治知識宣傳資料840份,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1600份,健康行為歌宣傳資料820份。
3. 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做好家園共育。多年來我院十分重視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刊物、開家長座談會、專題講座(衛生保健知識講座,眼保健講座,耳保健講座,營養知識講座,預防接傳染病防治知識講座,口腔衛生保健知識講座、兒童意外事故預防與處理等)、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使全院教職工及家長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四、建立檔案,并對教師進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我院針對院內體弱兒、肥胖兒、行為異常兒童開展家園互動,建立專案、聯系檔案和管理記錄,并且每年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五、有效評價
做好形式多樣的健康評價,了解健康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并調整和改進工作,提高保教質量。其評價工作有:家長問卷調查;兒童生理方面的整合和個案評價,如兒童生度發育評價;營養調查、五官保健等方面的評價;健康教育活動課后評價;教師考核評價;統計處理的信息資料等。
六、活動難點
1.部分衛生行政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影響了健康知識的普及、促進。
2. 家園共育有待于加強,尤其是家長的健康素養需要盡快提高。
3. 政府對健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健康教育的發展。
【摘要】: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專業的指導思想正在從以病人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轉變,護士應全面的了解病人的身心情況。在實施疾病治療計劃的同時幫助病人及家屬獲得有關疾病自我監控和健康促進的知識,有目的的開展健康教育,對患者的早日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現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 健康教育的內容
1 入院時的宣教:肛腸病患者多數病程較長,患者及家屬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 負面心理?;颊呷朐汉?,護士熱情接待,態度和藹,主動詳細介紹病區情況,主管醫生及責任護士、科主任、護士長,消除陌生感;講解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介紹手術醫生技術等,并以治療過的典型病例說服患者,消除患者思想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 相關知識宣教:(1)排便異常:腹瀉與便秘均是肛腸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便秘是最大的禍根,直腸內長期滯留有毒物質不僅可誘發直腸癌,且糞便堆積,影響血液循環,用力解出干燥糞便必然會使承受較大壓力產生裂口或是痔核脫出。(2)不良的排便習慣:上廁所時看書,玩游戲,吸煙等能緩沖大腦的排便反射,極易造成便秘。
3 飲食知識教育:日常生活中,飲食規律及品種難免發生改變,如食物質量的精粗,蔬菜種類的改變與量的增加,蛋白質、脂肪、淀粉、纖維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的攝入情況,都能直接影響糞便成分。長期飲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質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擴張,結腸功能紊亂,因此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是十分必要的。
4 手術宣教:(1)術前檢查目的及注意事項,肛腸疾病患者大多為擇期手術,需進行各項相關檢查。應向病人講述檢查目的和意義以便配合。術前應做充分準備工作,讓病人放松精神,保持充足睡眠,調節飲食,戒煙酒。(2)術后少活動,減少活動有利于減小傷口摩擦的機會,可使術后傷口疼痛減輕。鼓勵患者多飲水,及時排尿,一般術后24小時可排大便,便后清洗傷口,常規換藥。
二 健康教育形式
1 語言教育:實行整體護理護士責任制,向患者分階段(入院、手術前、手術后、出院前、出院后)講解相關知識。
2 集體教育:利用健康教育宣傳欄及相關報紙雜志,定期召開座談會,進行防病,治病的知識宣教,把疾病的相關知識傳授給患者和家屬,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3 個體教育:實施教育要因人而異,溝通是護士與患者進行交流的一種治療性護理技術,盡可能用患者熟悉的語言講解,努力做到通俗易懂,使患者樂于接受。
4 隨即性教育:與病人談心,在治療檢查的過程中,隨時指導患者的正確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可隨病人的情況隨時進行。
三 效果
1 通過健康教育充實了病人的醫學知識,消除了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增強和提高了病人術后自我護理能力。
2 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護士與病人溝通的時間,縮短了病人和護士之間的距離,提高了護理內在質量,使患者滿意度大大提高。
【關鍵詞】 輔導員;輔導員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已發生了較大變化,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存在心理健康障礙。在高校中,雖然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但實際工作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是與學生接觸較多的輔導員。在輔導員的行列中,大部分都來自非心理教育學專業,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繁雜,使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指導”這一工作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大部分非心理學專業的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輔導員自身的心理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實際工作中要如何正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些應引起高度重視,并給予研究解決。
1 輔導員要積極認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心理健康的全面素質學生,是關系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是十分必要的。輔導員只有充分認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堅定工作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及時處理學生的思想、心理問題。為此,輔導員應從以下三方面來認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當今社會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也可以說整體優化教育。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點和歸宿。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實際上只有體(身體)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沒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而且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因此接受心理素質教育在綜合素質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自我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來社會建設者心理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民族的素質好壞和祖國的興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種必須、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對高等學校提出的又一新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節奏正在加快,競爭變得更加劇烈。社會競爭既表現為專業水平的競爭、綜合能力的競爭,同時也表現為心理素質的競爭。現代化的過程既是經濟發展、生存環境變化的過程,更是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變革的過程,也是民族文化、國民性格變遷的過程。然而,當這種改革過多、過快、過猛時,相當一部分人就會感到不適應,感到迷茫、困惑,從而加重人們的心理負荷,以至于造成一部分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產生相應的心理疾病。因此,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人們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戰。
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們大多數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開朗,具有統一而穩定的人格,能客觀地認識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學習,友善而和諧地處理人際關系與周圍社會環境協調一致。但是,由于社會環境快速變化和主觀原因等,也有一些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對學習、生活、擇業等出現了種種不適應,不能正確而有效地處理學習、戀愛及人際關系等。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郁”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大學生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2 輔導員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培養健康人格
輔導員直接的工作對象就是學生。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對學生影響重大,要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維護并增進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由于輔導員工作任務繁雜、難度大、意外事件多,往往給他們心理上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情緒容易波動,心理容易失衡。
2.1 一般來說,影響輔導員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2.1.1 大學生工作的難度大,輔導員的付出與實際效果之間不平衡,易導致急躁情緒。學生工作的難度大,有些問題非要反復教育,即使這樣,也仍然有個別學生不計后果地觸犯校紀校規,甚至違法亂紀。如果輔導員對目前學生工作的難度認識不清,思想準備不足,極易在工作中產生急躁情緒。
2.1.2 部分輔導員的崗位職責不很明確,導致工作頭緒多,工作量大,易導致心理負擔過重。目前,輔導員工作常常是事無巨細,無法集中精力去考慮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長遠計劃。他們的工作程序和計劃安排常被打亂,不僅要承擔超額的工作,還要承擔超額的責任,無形之中增加輔導員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
2.1.3 大學生中突發事件較多,涉及的范圍較廣,有的影響還較大,這些易給輔導員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大學生是一群思想、心理正趨于成熟但還未完全成熟的年輕人,他們在大學生活中常常因為在思想、學習、身體、心理、紀律等方面發生這樣和那樣的問題需要輔導員去解決。尤其是有些事情是很難讓人預見和防范的。對一些有一定影響的突發事件如處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擔來自社會和家長的誤解和指責。有人形容輔導員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憂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2.1.4 輔導員自身有大量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一些人缺乏工作經驗,容易引起心理問題。多數輔導員是非專業出身的,知識的局限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再加上他們人生閱歷有限,社會經驗不足,這使他們在處理復雜的事務時容易陷入無所適從、束手無策中,或由于經驗不足而致使問題處理不當,從而引起種種心理壓力。所有這些都可能構成一個又一個的心理應激源,影響他們的情緒,導致心理不適,并與工作中的壓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問題。
2.2 為了幫助輔導員克服心理壓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建議應做到以下幾點:
2.2.1 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知難而進。輔導員要有堅強意志,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相信自己的努力會得到大家的承認和尊重。對學生工作要堅持常抓不懈,正確對待學生工作中的“反彈現象”,知難而進,力戒工作上的急躁情緒。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自覺地磨煉自己的意志。
2.2.2 善于計劃和預見,提高效率。高校學生工作雖然面廣且瑣碎,但還是有許多規律可循,計劃是學生工作的首要環節。對學生中經常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事件應有應急措施,使工作基本上有條不紊,提高工作效率。新時期要特別注意把握好學生工作的新特點,努力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努力避免工作上的雜亂瑣碎之態,以減輕心理上煩亂之感。
2.2.3 善于自我肯定和解脫,開闊胸襟。作為一名教育者,任何時候都要有樂于奉獻的精神。輔導員在工作中遇事要大度,要有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度量,對自己所作的努力可以適時地進行自我肯定,以尋找心理上的精神支柱。學會自我解脫,當一些惱人之事纏在心頭時,不妨尋找一些輕松的活動去把它暫時忘卻??梢耘m合自己的業余愛好,以陶冶情操。
2.2.4 保持健康的體魄,勞逸結合。健康的身體對保持樂觀的工作態度和開展工作十分有利,有些心理上的不適是由身體不適引起的。因此,平時積極鍛煉身體,注意勞逸結合對調適輔導員的心理是有益無害的。
3 輔導員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3.1 加強學習,提高輔導員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F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輔導員自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輔導員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職業牲特征要求他們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要能及時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輔導員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高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導員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輔導員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于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在管理過程中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輔導員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
3.2 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指導和幫助。據調查,目前大學生很大部分接受心理教育不多,很少接觸過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據《中國青年報》日報道:“95%的大學生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币虼耍咝Rㄟ^心理普查、心理學講座等方式,讓學生懂得青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年齡特點,懂得自我調節的正確方法。使學生了解青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煩惱,不能苦惱,要積極的采取措施調整自己,可以通過對自己鼓勵、減壓或是進行心理咨詢、輔助治療等方法解決心理問題,避免造成心理疾病。
3.3 在高校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講座,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目前不少高校都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邀請專業心理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團體學習心理輔導,指導學習和加強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個性,培養自己在學習中的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能。但開設心理健康講座,不僅僅要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講座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