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石油進出口貿易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石油進出口貿易

第1篇

[關鍵詞]FDI;原油進口;國際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03-0018-03

作者簡介:郜志雄(1967-),男,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跨國公司與外國直接投資;郭(1970-),男,寧波工程學院理學院,博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與投資;李秀娥(1983-),女,山東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候選人,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生,研究方向:跨國公司與外國直接投資。

基金項目:寧波工程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項目(2009JJD790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自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1993年僅為71%,2011年達到565%,這意味著中國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費量來自國外。獲取海外原油需要國家進行能源外交,需憑借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來實現,但原油獲取的根本渠道和最終實現形式是對產油國的直接投資或與產油國實現雙邊或多邊經貿合作。“十二五”期間,中國海外投資的實際功效不僅要講企業的實際經營效益,還要把進口中國所需資源和擴大中國海外市場作為戰略目標(裴長洪,2011)。為了研究近年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OFDI)以及雙邊貿易對中國原油進口量產生的影響,本文選取2003―2010年中國對24個主要進口原油來源國的OFDI流量、OFDI存量、進出口貿易聯系和原油進口量作為研究變量,實證檢驗中國OFDI、進出口貿易對原油進口的影響。首先,計算中國與這24個國家的貨物進口貿易結合度、出口貿易結合度,并檢驗各變量的平穩性。其次,運用面板數據的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分析FDI存量、貿易結合度對原油進口量的靜態影響以及FDI流量、貿易結合度對原油進口量的靜態影響;其后,建立VAR模型,檢驗FDI流量、FDI存量、貿易結合度和原油進口量的滯后期對當期原油進口量的動態影響。

二、數據來源與雙邊貿易結合度的計算

1數據來源

2003―2010年中國原油進口量(JK)的數據來自《國際石油經濟》。中國在24個主要原油進口國的FDI流量(Flow)和FDI存量(Stock)的數據來自商務部、統計局和外匯管理局聯合的《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1)。2003―2008年中國與24國的雙邊貿易額數據來自IMF主編的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2005―2009);2009年和2010年的數據來自《國際貿易》(其中伊拉克的數據來自UN comtrade;其他數據來自WTO數據庫)。

對上述的原油進口量、FDI流量和FDI存量取對數,即這3個變量為Lflow、Lstock和Ljk。

2進口、出口貿易結合度的計算

本文選取貿易結合度指數表示中國與24個原油進口國之間的貿易聯系。貿易結合度指數最早是由經濟學家布朗提出,后經小島清、德拉斯戴爾和山澤逸平等學者完善,它是指一經濟體對某一個貿易伙伴的出口(進口)占該經濟體出口(進口)總額的比重與該貿易伙伴進口(出口)總額占世界進口(出口)總額的比重之比,該比值反映了兩經濟體貿易相互依存的程度。貿易結合度以1為平均值,數值越大,兩經濟體的貿易聯系越緊密;數值越小則貿易聯系越松散。

按照貿易結合度的計算公式,可計算出中國對24個主要進口原油來源國的貨物出口結合度(ETCD)和進口結合度(ITCD)。

三、中國OFDI、雙邊貿易對原油進口量影響的實證分析

1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時間序列或面板數據的平穩性通常通過單位根檢驗來判斷。對于面板數據單位根的檢驗,Levin and Lin(1993)、Im et al(1997)和 Breitung(2000)分別提出LLC 法、IPS法和Breitung 法,Maddala and Wu(1999)提出了ADF-Fisher和PP-Fisher法。LLC 、Breitung的原假設是各截面序列具有一個相同的單位根,IPS、ADF和PP檢驗的原假設是假定各截面序列具有不同的單位根過程。本文采用LLC、IPS、Breintung、ADF-Fisher 和PP-Fisher 5種方法對面板數據的單位根進行檢驗,當檢驗結果不一致時,若前兩種檢驗、后三種檢驗結果中各有一個拒絕原假設,本文即認為被檢驗序列為平穩序列。據此,運用Eviews60軟件檢驗,可以判定:在5%的顯著水平下,Lstock、Lflow、Ljk、ETCD和ITCD都是平穩序列(見表1)。

2FDI存量、雙邊貿易關系對進口量的靜態影響

把Lstock、ETCD、ITCD作為自變量,Ljk為因變量,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檢驗中國OFDI存量、貨物進口結合度和貨物出口結合度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利用Eviews60對上述模型進行Hausman檢驗,回歸結果拒絕原假設,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包括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通過變截距模型全面分析FDI存量、ETCD、ITCD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情況,運用變系數模型來討論國別之間影響的差異。

變截距模型的回歸結果表明:在1%顯著水平下,中國的OFDI存量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效果顯著;10%顯著水平下,出口貿易緊密程度與原油進口量是負相關,影響顯著;進口貿易結合度的影響則不顯著(見表2)。

變系數模型的回歸結果顯示:在1%顯著水平下,中國在哈薩克斯坦、巴西和馬來西亞的FDI存量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顯著,中國與利比亞、伊拉克、澳大利亞和尼日利亞出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顯著,中國與科威特和馬來西亞進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有顯著影響;在5%顯著水平下,中國在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的FDI存量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顯著,中國與巴西、馬來西亞出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顯著,中國與阿爾及利亞進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有顯著影響;在10%顯著水平下,中國在安哥拉、委內瑞拉、尼日利亞的FDI存量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也非常顯著,中國與越南的出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有顯著影響,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進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有顯著影響,在其余國家的FDI存量對原油進口的影響不顯著。其中,在馬來西亞與尼日利亞的FDI存量與原油進口量之間呈負相關,巴西、利比亞、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聯系與原油進口量之間顯著負相關(見表3)。

對上述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的回歸殘差進行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殘差序列是平穩數列,回歸中不存在“偽回歸”現象(見表3)。

3FDI流量、雙邊貿易關系對原油進口量的靜態影響

以原油進口量為因變量,FDI流量、出口結合度和進口結合度為解釋變量分別建立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變截距模型的檢驗結果表明,在1%、5%的顯著水平下,FDI流量、出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有顯著影響,但出口貿易聯系與進口量之間負相關(見表4)。

變系數模型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5%顯著水平下,在哈薩克斯坦和巴西的FDI流量對原油進口量的影響顯著,中國與利比亞和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有顯著負向影響,中國與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的進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量有顯著影響;10%顯著水平下,在越南的FDI流量對原油進口量呈負向關系,統計結果顯著。回歸后對殘差進行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殘差序列是平穩數列,回歸中不存在“偽回歸”。

4FDI流量、雙邊貿易關系對原油進口量的動態影響

分別以Ljk、Lflow、ETCD、ITCD和Ljk、Lstock、ETCD、ITCD為內生變量,建立兩個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根據AIC準則,將模型的滯后階數P確定為1。回歸結果表明,原油進口量的滯后一期對當期原油進口量有正向影響且顯著,FDI存量滯后一期、FDI流量的滯后一期對當期原油進口量有負向顯著影響,而進口結合度和出口結合度的滯后期對當期原油進口量影響不顯著。

四、結論與建議

從靜態角度看,2003年以來,中國的OFDI、雙邊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的影響作用存在明顯差異。總體看,中國的OFDI流量和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原油的進口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中國與進口原油來源國的出口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沒有明顯促進作用,而進口貿易聯系的影響不顯著。就國別而言,中國OFDI、雙邊貿易聯系對原油進口的影響效果不同,可分為七種:FDI流量與存量雙促進作用(如哈薩克斯坦、巴西)、FDI存量促進作用(如安哥拉、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和阿爾及利亞)、雙邊貿易促進作用(如馬來西亞)、進口貿易促進作用(如阿爾及利亞)、貿易阻礙作用(如澳大利亞、利比亞)、貿易影響模糊(如哈薩克斯坦、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亞和越南)和沒有影響(其余國家)。從動態影響效果看,原油進口量主要是前期產生的,前期FDI存量與流量對原油進口沒有促進作用,前期貨物貿易聯系的影響甚微。

基于FDI、雙邊貿易關系對原油進口量的不同影響效果,從投資角度來看,中國應進一步發揮FDI的促進作用,加大對原油生產國的投資以穩固原油進口量。據統計,2011年中國OFDI流量的627%流向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而流向蘇丹的僅占12%。因此,中國需要通過發放優惠貸款等措施引導中國企業增大在產油國的投資,既可以促進中國原油的進口,也可把過剩的外匯儲備轉變為石油資源。從貿易角度而言,一要鞏固與擴大原油的進口量,二是基于與產油國貨物貿易的現狀,調整國別間的貿易發展方式,逐步優化商品貿易結構。

[參考文獻]

[1]Ivar Kolstad, Arne Wiig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10)

第2篇

關鍵詞:中巴貿易;貿易競爭優勢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2-0196-03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中國在拉美地區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巴兩國同是二十國集團、發展中五國和“金磚國家”的成員,近年來,中巴兩個新興經濟體國家發展水平日益提高,兩國的經貿往來會日益密切。因此,關注與推進中巴兩國經貿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中數據來源于聯合國統計署貿易統計數據庫(COMTRADE),采用SITCRev.3商品分類法,并使用整理分析之后的2000―2010年各大類的產品貿易數據。文中使用SITCRev.3商品分類法:0類為食品及活動物;1類為飲料及煙酒;2類為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3類為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4類為動植物油、脂及蠟;5類為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6類為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7類為機械及運輸設備;8類為雜項制品;9類為未分類商品。

一、巴西對外貿易發展優勢分析

表1為2000年―2010年巴西進出口貿易的TC指數,通過分析可以得出:(1)第3、5類產品的TC指數一直為負數,表明產品的出口額小于進口額;第7類產品除2004年和2005年TC指數為正數,其余均小于零,并且呈下降趨勢;第8類產品TC指數呈遞減趨勢,從2006年起TC指數小于零。表明巴西在這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其中第7、8類產品的比較劣勢逐漸擴大。(2)2000年―2010年巴西第0、1、2和4類貿易TC指數均大于零,并且呈上升趨勢,表明巴西在這些初級產品上的貿易競爭優勢逐漸加強。第6類產品的TC指數雖然一直為正數,但是呈下降趨勢,表明巴西在這類產品的優勢下降。表12000年―2010年巴西進出口商品的TC指數資料來源:根據UNComtradeDatabase數據計算整理而得。

通過計算2000年―2010年巴西進出口商品的MI指數可見:(1)2000年―2010年,巴西在第3、5、7類產品的MI指數均為負數,第8類產品的MI指數呈遞減趨勢,從2002年開始,一直小于零,也就是說巴西在這些產品的出口份額要小于進口份額,在出口市場上不具有比較優勢。(2)第0、2類產品MI指數呈現上升趨勢,且均為正值,這兩類商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3)巴西第6類商品的MI指數逐漸降低,2010年降為負值,巴西在該類商品的貿易由優勢變為劣勢。

如表3所示:(1)巴西在第0、1、2、4類產品的貿易方面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國際競爭力,其中第2類原材料貿易有極強的優勢,平均RCA指數大于5。第4類產品RCA指數呈下降趨勢,表明該類產品的優勢逐漸下降。(2)第3、5、7、8類產品RCA指數均小于1,巴西在這些產品上不具有比較優勢,國際競爭力較低。(3)第6類產品的RCA指數由2000年的1.47下降為2010年的0.9,巴西在該類產品由優勢轉為劣勢。

通過TC指數、MI指數以及RCA指數分析,不難發現,巴西在初級產品的比較優勢較為明顯,而在制成品方面不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競爭力分析

通過計算中國進出口貿易的TC指數可以得出:(1)第2、3、4、5類產品的TC指數一直小于零,出口額均小于進口額,中國在這些產業的競爭力比較弱;第1類產品TC指數呈下降趨勢,2007年開始為負值,表明中國在食品等輕工業產品的優勢逐漸降低。(2)中國在第0、6、7、8類產品的優勢比較明顯,第6類產品的TC指數逐漸增大,這些產品主要為勞動密集型制成品。

由表5可見:(1)2000年―2010年,中國在第2、3、4、5類產品的MI指數均為負數,且數值均波動不大,我國在這些產品的出口份額大于進口份額,在出口市場上不具有競爭力(2)第0類和第8類產品MI指數均為正值,這兩類商品具有較為穩定的比較優勢。(3)中國第6類商品的MI指數從2003年開始為正值,此后出現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動。

如表6所示:(1)中國在第2、4、7類產品的貿易方面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國際競爭力,尤其在第2類原材料貿易中,RCA指數逐漸上升。第4類產品RCA指數呈現現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但是一直保持在1.25之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2)中國在第0、1、3、4、8、9類產品的RCA指數均小于1,除第9類外,均為初級產品,我國在這些產品方面不具有優勢。(3)第5類產品的RCA指數由2000年的1.47下降為2010年的0.93,表明化學相關產品貿易的優勢在逐步降低。

可見,中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制成品方面,初級產品出口優勢開始轉弱,這種趨勢變化既體現了中國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是加快貿易發展模式以及優化出口結構的體現。

三、中巴雙邊貿易發展的評價分析

中巴自1974年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系不斷深化,兩國關系得到良好發展。1974年中巴雙邊貿易總額僅為0.1742億美元。2000年雙邊貿易總額高達28.45億美元,是1974年的163倍。2001年中國加入WTO,迎來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紀元,雙邊貿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3年中巴雙邊貿易總額為79.86美元。中巴雙邊貿易高速增長,其中2007年和2008年雙邊貿易增長較為明顯。2007年中巴貿易總額為486.71億美元,中國進口183.42億美元,出口113.98億美元。2008年貿易總額為486.71億美元,是2003年貿易總額的六倍。2010年中巴雙邊貿易實現歷史新高,總額高達625.6億美元,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近八倍。其中,中國進口額為380.99億美元,出口額為244.61億美元。所以說中國是巴西重要的貿易伙伴國,是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貿易收支方面,中國始終處于逆差地位。2007年后逆差額不斷擴大,2009年逆差額高達141.62億美元,是2000年逆差額的14倍。但這并不影響中巴今后的貿易往來,并且會隨著中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擴大貿易規模,不斷優化貿易結構。

2000年―2010中巴雙邊貿易高速增長,平均增長率為38.6%。從中巴貿易結合度角度來看,如表7所示:(1)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對巴西的貿易結合度總體呈上升趨勢。2000年中巴貿易結合度僅為0.56,2010年,TCD指數高達1.25,變化率為2000年的124.9%。并且2007年之后中國對巴西TCD指數一直大于1,表明中國對巴西貿易的往來日益緊密。(2)2000年到2003年巴西對中國的TCD指數不斷提高。2003年TCD指數突破1,2004年到2007年TCD指數有所下降且一直低于1,而到2008年之后,TCD指數又大于1,表明中巴兩國貿易依存程度逐漸加強。到2010年巴西對中國的TCD指數為1.62,變化幅度為2000年的193.65%。(3)中國對巴西的TCD指數平均為0.896,巴西對中國的TCD指數平均為1.039,表明巴西對中國貿易的依存程度高于中國對巴西貿易的依存程度,實際上體現了中國的發展實力好于巴西。但隨著巴西經濟發展勁頭的增強,中巴兩國貿易關系會逐漸加深。

表8所示:(1)在此期間中巴兩國在世界市場出口產品相似度整體呈下降趨勢,表明兩國貿易競爭激烈程度降低互補性提高。主要由于中國的出口結構在不斷優化,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因此與巴西初級產品的出口競爭程度降低。(2)2006年以后的下降較為明顯,相似度指數從56.24下降到41.8。兩國貿易在世界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降低,專業化分工程度提高,體現兩國貿易互補性增強。

表9反映了兩國貿易的互補程度以及中巴兩國貿易的優勢和劣勢:(1)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礦物燃料、劑類、化工及相關制品類、機械及運輸設備類以及第8類產品即機器制品有明顯的比較優勢,RCA指數均大于1。其中巴西從中國進口礦物燃料的RCA指數并不高,表明巴西的比較劣勢并不明顯,其貿易互補性指數僅為0.71。而兩國在第5類產品、第7類產品以及第8類產品的貿易互補性較強,貿易互補性指數均大于1。(2)2008年到2010年,中國在第6類產品的比較優勢逐漸加強,出口RCA指數和貿易互補性指數均大于1。第3類產品的比較優勢逐漸下降,2009年和2010年中國出口第3類產品的RCA指數均小于1。(3)在中巴貿易中,中國在初級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降低,勞動密集型制成品一直保持比較優勢,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制成品的比較優勢有所提高。(4)近年來中國與巴西在第5類、第6類、第7類以及第8類的產品有較好的互補性。

如表10所示:(1)中巴在第3類、第5類以及第6類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波動中下降,2010年 指數均下降到0.5以下。這些產品主要包括礦物燃料、油類,化學成品及相關產品和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類,表明兩國在這些產業方面的貿易互補性加強。(2)2000年,中巴兩國有四大類貿易 指數大于0.5,2005年有三大類產品大于0.5,而2010年僅有一類產品 指數大于0.5,兩國產業間貿易明顯擴大,分工越來越明顯,互補性增強,競爭性降低。

四、分析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中國與巴西雙邊貿易規模近幾年發展迅速,兩國貿易依存度不斷上升,貿易往來越來越緊密,其中巴西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超過了中國對巴西的依存程度。(2)從兩國貿易比較優勢來看,中巴兩國貿易的競爭性逐漸降低,貿易互補性逐漸增強。中國制造業較發達,科技水平高于巴西,在工業制成品方面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巴西資源豐富,在初級產品方面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而中國也越來越需要國外市場的資源供應,中國從巴西進口的資源主要有大豆、石油和鐵礦石,約占巴西對中國出口產品的65%。因此,兩國貿易互補性逐漸增強,在國際上的分工也越來越明顯,擴大彼此間的貿易潛力巨大,為進一步促進中巴兩國的開放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巴西一直是中國在拉美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也已經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今后的中巴貿易往來將借助于同是新興經濟體國家這一平臺,有更大的合作空間和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商機,中巴兩國的貿易發展水平會隨著兩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而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賈利軍.中國與拉美主要國家貿易互補性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11.

[2]張玉娥,賁永青.中巴經濟貿易互補性與競爭性[J].商場現代化,2011,3.

[3]陳楠,伊西科.中國―巴西――貫穿發展世界的軸心[J].商務周刊,2009,14.

第3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就要接近尾聲了,在這段實習的日子里,我覺得自己不僅在知識上面成長了許多而且在為人處事上面也有所提高。因為步入社會了,生活會逼著你去適應這個社會,所有的不懂的,在生活中都會慢慢的學會。實習充實了我的學習生活,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體驗的知識。對公司的一切由陌生到漸漸熟知,我也成長了并成熟了許多。公司人比較少,也正因為這樣,大家相處的也比較輕松,簡單,沒有界限明顯的上下級關系,使得大家的工作氛圍比較愉快。通過實習,我感觸頗多,得到許多新的認識,對許多問題多了深一層次的思考。下面我為我的實習開始做個粗略的總結,簡單地總結我這幾個月的工作和遇到的問題。

最初總是看完郵件后不知道從哪兒下手,總要被動的等安排;慢慢的,通過一步步的學習,逐個環節的了解,現在,看完郵件能分辨出哪些是自己能主動去完成的,這樣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很多。我想,進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通過與大家的溝通,使我融入了這個集體之中,對我們的產品和業務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出差到工廠,對產品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工作中學到很多,也鍛煉了自己。盡管有進步,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沒有專業的產品知識和業務能力去和客戶、工廠溝通,溝通能力不夠,處事不夠成熟,在遇到突發問題時,不能冷靜獨立的解決,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這些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另外,自己有時候還是會松懈,有一定的惰性,不太主動的去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夠,只滿足于完成當前的工作,而不會長遠的看待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克服。人總是在不斷進步的,如果停滯不前,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一、 實習目的

通過在單位的實習鍛煉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掌握實用的外貿技能,實踐和鞏固貿易知識,熟悉外貿業務,在實際業務的操作過程中全面、系統、規范地掌握外貿進出口流程, 為即將的就業打牢基礎。 二、 實習時間XX.11至XX.6三、 實習地點

南京xxx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南京市xx路xx號xxb座xx室)

四、 實習單位和部門

南京xx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業務部門

五、 實習內容根據相關的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結合所學知識與國際貿易實踐,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寫傳真、書信。掌握外貿術語,對出口貿易中業務函電的草擬、商品價格的核算、交易條件的磋商、買賣合同的簽訂、出口貨物的托運訂艙、報驗通關、信用證的審核與修改以及貿易文件制作和審核等主要業務操作技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伦理高清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 羞羞色院电影 | 最近在线字幕国语视频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 久久最新精品 | 亚洲欧美视频网站 | 在线视频综合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 伊人伊人网 | 性色综合| 婷婷爱五月天 | 男生天堂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资源 | 老子影院午夜久久亚洲 |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自拍第1页| 婷婷色伊人 | 五月婷婷六月综合 | 久热精品免费 | 丁香网五月网 | 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高清 | 欧美精品人爱a欧美精品 | 爱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