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綠色經濟發展前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組成
“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內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費用稱為內部效果,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稱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經濟學的觀點:內部效果可進行財務評價,外部效果應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所謂國民經濟評價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國民經濟全局的角度出發,考察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評價工程項目的經濟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產業關聯效果、環境和生態效果,技術擴散效果,外部效果會造成私人成本(內部成本或間接成本)和社會成本不一致,導致實際價格不同于最優價格。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評價“綠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標。
由于“綠色建筑”剛剛開始發展,統一性的量化指標體系還沒有確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嚴格控制建筑產業規模,限制從業人員數量。粗放型增長模式的集中表現為各地爭上建筑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人海戰術,一旦國家限制建設規模,將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導致機械化程度降低,勞動力水平低下。(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裝備投入機制。著力建筑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結合工程項目,針對未來建筑業特點,有計劃地組織科技攻關,研究開發新機具、新工藝、新材料,積極引進、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科技成果,提高機械化水平。(3)在城市規劃、勘察設計中貫穿“綠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鎮建設必須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從采光、通風、排水等方面控制對環境的破壞。(4)精心施工,降低資源消耗,在建筑生產過程中,應采用節能降耗措施,防止過多地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電力資源等。
2、外部效果給建筑經濟帶來的挑戰
在政府的干預調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加強建筑工程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強化以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貫徹執行為主要內容的工程全過程監管,特別要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節能監管,在項目成本上體現為將部分外部成本轉化為內部成本,使得“非綠色建筑”項目的內部成本提高,內部效益降低,“綠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資源向綠色建筑經濟領域合理流動。
二、提高“綠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業建筑經濟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只有不斷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則為:(1)建筑在壽命周期內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2)減少建筑壽命周期內污染排放;(3)保護生態(自然)環境;(4)形成一個健康、舒適和無害的室內空間;(5)建筑的質量、功能、性能與環保相統一。
由于綠色建筑為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標大多還在討論當中,定性的表現為綠色建筑的高出售率、高出租率,出售價格比一般建筑高10%~30%。一個綠色建筑項目更能吸引投資者,獲得政府的補貼和減稅等,大大增加項目的投資回報。不難理解一幢健康的、具有資源效率的日照充足的建筑要優于一幢不具備最佳空氣質量、資源消耗大的建筑,而且銀行、保險公司和租戶更了解綠色建筑的效益和價值,從而轉移市場需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那些已經采用這些原則的業主將會大大受益,即使這種情況不發生,他們也會獲得成功,因為他們支出更低,因而就增加了資金收益。
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有效措施:(1)購買一塊可以增加建造高質量綠色建筑能力的地產非常重要,如選擇透光性好、自然通風能力和優良的環境空氣質量的地段,對建筑經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將環境風險降到最低。(2)為達到“綠色建筑”的建造標準,直接建造成本是否會增加,現階段的答案是“會”,但考慮到使用機械數量的減少,照明設備數量和設備規模的降低,其能源效益會進一步提高,相對可以降低建造成本。(3)運營成本,已經證實綠色建筑的運行費用大大降低,可以節省能源30%~50%,用水量可以減少30%,同時可以減少維修和維護成本,并且由于產生的垃圾較少,可以減少立即填埋費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可以減少業主的責任,從而減少支出,甚至降低保險費用。對于地產管理單位來說,綠色建筑管理成本低,效益顯著。因為,綠色建筑空氣質量好,能源、水和垃圾成本低而建筑系統的壽命長。
【摘要】綠色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增長方式,有別于以高能耗、高污染、
>> 歐盟的綠色經濟:發展路徑與前景展望 歐盟經濟增長困境分析與前景展望 綠色建筑的意義與前景展望 光纖通訊技術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水膠炸藥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G20機制的發展歷程與前景展望 衛星通信的發展前景與展望 衛星通信的近期發展與前景展望 磁力齒輪傳動的發展概況與前景展望 試論中國與歐盟經濟的發展 中國臺灣地區經濟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 “數據新聞學”的發展路徑與前景 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路徑與前景 淺談“數據新聞學”的發展路徑與前景 展望綠色前景 聚首低碳經濟 展望網絡電視的發展前景 廣播發展的前景展望 音樂電影的發展前景展望 歐盟經濟的“板塊”特征與發展趨勢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last accessed on 20 Novem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A Policy Framework for Climate and Energy in the Period from 2020 to 2030, Brussels, 22.1.2014COM(2014) 15 final, P.12, 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52014DC0015,last accessed on 15 Novem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COM(2010)2010 Final, Brussels, pp.1-34,http://ec.europa.eu/europe2020/index_en.htm, last accessed on 9 October 2015.
European Commission, A Roadmap for Moving to a Competitive Low Carbon Economy in 2050, Brussels, 8.3.2011COM(2011) 112 final, pp.1-16.
European Commission, A Roadmap for Moving to a Competitive Low Carbon Economy in 2050, Brussels, 8.3.2011COM(2011) 112 final, , pp.1-16, http://ec.europa.eu/clima/policies/strategies/2050/documentation_en.htm,last accessed on 28 October 2015.
Peter Johnston & Waldo Wanderhaeghen, Economic Recovery to a Greener Economy:Mobilising ICT-Based Innovations, Working Paper No.33, European Policy Center, Brussels, February 2010, p. 43. http://mercury.ethz.ch/serviceengine/Files/ISN/113806/ipublicationdocument_singledocument/234ce837-0447-41f9-8a39-52c4ba2b5381/en/EPC_WP_33.pdf, last accessed on 2 October 2015.
European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 on Mobili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o Facilitate theTransitionto an Energy-efficient, Low-carbon economy, Brussels, 9.10.2009C(2009) 7604 final, pp.1-9,http://ec.europa.eu/digital-agenda/sites/digital-agenda/files/recommendation_d_vista.pdf, last accessed on 12 November 2015.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經濟;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 A
一、綠色建筑的內涵
綠色建筑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綠色建筑中的“綠色”,是指在不破壞基本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建筑,還可以稱為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等。
綠色建筑是一種建筑規則和建筑環境性能的衡量標準,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內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即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汽、節電、節水、節材),最低限度地影響自然環境,從而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生活及活動的場所,從而達到人與建筑的生態和諧。
二、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的必然性
1、國外環境
全球氣候變暖成為人類生存的隱患,所以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2007年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明確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到23%至40%之間。2007年美國國務院通過了《低碳經濟法案》,以此響應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巴厘島路線圖”方針,這所有的一切都有利地說明了發展低碳經濟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低碳經濟,既是責任,也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潮流的機遇。
2、國內環境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引入綠色建筑概念比較晚,發展綠色建筑經濟比較遲。源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水準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變。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即工業經濟,這是因為中國要想脫貧致富,必須加快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步伐,無形中帶來了能源消耗的持續增長,成為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絆腳石。
我國是工業大國,建筑業已經成為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中國現有的建筑總面積是400多億平方米,預計2020年還將增加300億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所以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可想而知。而發展經濟、提高13億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減少能源消耗之間存在著不可協調的矛盾。所以,在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經濟是一項意義重大且十分緊急的任務。
三、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的可行性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舊有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數量多,地理氣候特征多樣化,加上我國歷史悠久,存在許多與自然環境相吻合的傳統建筑文化。所以,在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越性。
1、巨大的節能潛力
我國是建筑業大國,建筑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同樣我國建筑業的耗比較大,如果對目前存在的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效果必然非常明顯,這就說明綠色建筑的推廣在我國具有很大的潛力。以供熱管理市場為例,2008底,我國集中供熱的建筑面積約等于70億平方米,平均消耗能源折合成標準煤每年大約需要20公斤/平方米,如果對其進行節能改造,每年可以節省標準煤億萬多噸,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這些都有利的說明中國具有巨大的節能減排潛力。
2、綠色建筑具有相對較大的效益優勢
要想達到相同的節能效果,建筑比工業的投入要少得多,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施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成本相對較低,而全球氣候變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所以,我國推行了綠色建筑具有很大的優勢。
3、綠色建筑技術日趨成熟
2004年4月1日,原建設部與科技部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申報指南,啟動了“十五”國家科技重大攻關項目――“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如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采用節能的加厚外墻,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另外利用自然通風原理提高制冷和通風能效,還可以利用非可再生資源,例如高壓沖廁、慢速洗浴噴頭、外表雨水的收集使用等。這些都是成熟的建筑節能技術。
4、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的影響
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往西,有大部分與地理氣候特征相適應的建筑群。比如陜西的窯洞,就是運用自然通風原理以及淺層地熱的原理實現了居住場所冬暖夏冷的特征。再如蘇州的園林設計,更是尊重自然的生態建筑,從根本上調節了氣候。所以,我國歷史久遠的傳統建筑文化為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1、政府對其不夠重視
政府部門在認識綠色建筑經濟的時候,對其認識還不夠深入,這便導致了政府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管理的時候,力度存在一定的問題,并且也沒有根據需要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發展保護機制的建立,這也導致了在綠色建筑經濟發展方面,政府的束縛力不夠。
2、人們對綠色建筑經濟認識不夠
人是推動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體,也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核心主體。然而在現代社會,人們并沒有真正地認識到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并沒有把綠色建筑經濟歸入到可持續發展中去,并沒有重視其發展前景。
3、對綠色建筑經濟扶持力度不夠
在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時候,還停留在嘴上說說的階段,并且,現在進行綠色建筑建設的時候,原料成本比較的高,若是經濟基礎達不到要求,那么綠色建筑在發展的時候,受到的限制便會比較嚴重,所以必須提高對綠色建筑發展扶持的力度,才能幫助其更好地發展。
四、推動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我國,綠色建筑經濟還在初級的發展階段,在推動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必須通過以下措施,推動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
1、對政府資金扶持的相關政策進行完善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政府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時候,政府必須將自己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幫助綠色建筑經濟更加穩定的發展。與此同時,政府應該不斷提高綠色建筑經濟資金補貼的水平,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投入,這樣才能夠給其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個物質基礎,幫助其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2、做好宣傳教育方面的工作
在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時候,做好宣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這樣能夠很好地提高人民群眾綠色環保方面的意識,所以,應該大力的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的宣傳。政府在宣傳的時候,應該經過調研,將媒體的力量利用起來,通過媒體來進行綠色建筑觀念的宣傳,這樣全社會的綠色環保意識很容易提高,這也能夠給綠色建筑經濟更好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只有人民群眾真正地認識到其重要性,才會愿意支持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也能夠更好的實現良性循環。
3、加強培訓工作
想要更好地推動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僅僅通過宣傳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根據實際的需要做好培訓方面的工作,在進行培訓的時候,通過實體培訓,能夠更好地落實綠色建筑經濟思想。高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加大對綠色建筑經濟的重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據需要進行綠色建筑經濟人才的培養,確保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真正的滿足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五、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前景分析
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筑行業首次引入綠色建筑的概念,源于中國的建筑業以及相關產業商品化程度最快、產業體量最大、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最輕、拉動國民生產總值最有效,所以,首當其沖的迎來了一場節能減排的改革,如今,綠色建筑的理念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的主流。本文主要從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來闡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前景。
1、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1)效果分析的組成
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主要包括內部效果和外部效果。因為外部效果主要指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應該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所以,評價綠色建筑的效果主要指的
(2) 外部效果的指標。
所謂的國民經濟評價,就是按照科學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考察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程度來評價該項目的經濟合理性。
由于綠色建筑經濟在我國剛剛起步,很難為綠色建筑的發展界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所以,筆者人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國家出臺政策法規嚴格控制建筑產業規模,限制從業人員的數量,我國長期實行粗放型經濟模式,導致各地建筑項目增多,所耗費的能源也相應的增多。其次,深化綠色建筑的新技術、新機具、新材料的研發,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從而節約了資源和能源,控制生產成本,提高了機械化水平;第三,廣泛宣傳綠色建筑理念,使得在城市規劃和考察設計中時刻貫穿“綠色建筑”的思路,從而保證家庭住宅和城市建設在采光、通風、排水等方面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四,建立完善的評估標準,從根源上杜絕偽綠色建筑的存在;第五:積極引進、吸收、消化國外先進科學技術成果,提高機械化水平。
在政府的干預調控下,要健全和完善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建筑節能監管,使得“非綠色建筑”項目的內部成本提高,內部效益降低,而“綠色建筑”的外部成本的降低,綠色建筑外部效益的有效提高,能從根本上使可利用的資源向綠色建筑經濟領域流動。
2、綠色建筑有效措施分析
如何對綠色建筑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推行,主要是針對綠色建筑的外部效果的提高。提高外部的效益,降低外部成本的一個大體思路是: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內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量;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污染;建筑的質量、功能、性能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相統一。源于綠色建筑是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標還不能太確定,具體表現為綠色建筑的高出售率以及高出租率。相對來說出售與出租價格也比較高,一個綠色建筑項目,不僅費用的支出比較低,而且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和贊助,還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這些都將為業主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
另外,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措施之一。因為,綠色建筑質量好,電、水、能源和垃圾成本底,從而延長了建筑的壽命。所以在建造綠色建筑的前期,要降低外部成本,即可以在透光性好、通風能力強、空氣質量好的地段購買一塊地產,可以將解除潛在的環境風險;綠色建筑前期直接產生的建造成本比較高,但是由于機械數量少、照明設備數量少、通風設備數量少,從而提高了能源效益,間接降低了建造成本。
總之,綠色建筑的發展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方針的重要舉措,是本著保護生態環境、節省資源的前提進行的操作,是符合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璇. 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前景的探討[J]. 經營管理者,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