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羽毛球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針對初學者以及現在大學生的特點,由于傳統教法要求反復性的練習,學生很難去投身于其中,達不到最終其終身體育的目標,所以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圍繞著“快樂體育”過渡到“終身體育”的目標,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效果將更加明顯。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西安市城市學院羽毛球選修課105名學生。
2、研究方法
通過對西安市城市學院學習羽毛球選修課的學生的調查統計,首先進行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握拍法的錯誤
據統計數據可知,錯誤的握拍方法很直接的會影響到正手后場擊高遠球的技術發揮,學生都認為學習羽毛球的技術戰術很重要,都會想用力量和速度控制球的落點方向,往往卻忽略了其實基本功很重要,并且基本功要很扎實,而學習羽毛球最基礎的就是正確的握拍方法。其實,練習羽毛球時的握拍方式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其羽毛球技術。比如:羽毛球的反手擊高遠球就是要運用正確的反手握拍動作,利用大拇指的指肚發力結合大臂帶動小臂揮拍通過手腕發力閃動將球拍斜向上擊回對方底線的區域去。所以,掌握正確的握拍動作是很重要的。結合自己上課以及聽課觀察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握拍動作有以下幾種:
(1)“一把抓”握拍時五指并攏抓住拍柄,掌心緊貼拍柄,沒有空隙,握拍過緊,無法調整拍面角度,拇指和食指之間沒有一定的距離,使得各個手指的肌肉僵硬,故必然會影響手腕,手指本身的靈活性,影響各手指之間的協調配合。
(2)“蒼蠅拍握法”是指虎口對準拍面的方法,這種握拍方法導致給后場擊球時屈腕動作困難,影響擊球時對拍面角度的靈活自由控制。
(3)握拍太緊,握拍方法不固定:握拍太緊是指學生在擊球時,在準備姿勢和引拍的動作過程中,手掌心和拍柄之間沒有適當的空隙。
(4)握拍時習慣性的握在拍柄的中下部,這樣會影響到力量的運用以及會出現發力時對手腕的損傷。
2、擊球落點掌握不好
據統計可知:有31%的學生擊球落點掌握不好,總是不能到位或感覺擊球點與拍面接觸時不是特別的舒服。主要原因如下:
(1)球性練習不扎實,球感欠佳,對球飛行路線掌握不好,以至于在后退中步伐沒有到位沒有退到擊球的最佳位置,擊出的球見高不見遠;
(2)準備姿勢到引拍動作之間的過渡時間太長,也就是說引拍的速度過慢,揮臂擊球時大臂小臂之間的夾角出現,等球落下后才擊球,來不及伸直手臂去接球,擊球落點降低了會大大影響擊球后球到位的質量。
3、擊球時,手腕僵硬無發力動作
擊球時的力量大小和速度快慢直接影響到擊球效果,雖然很多學生的力量是絕對可以滿足擊球時的所需力量,尤其是體現在男生身上,而在現實中往往是感覺力量很好的學生擊球的效果反而很差,這是因為由于發力不正確造成擊球無力,擊球效果差,而三番五次的擊球效果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效果。因為是檢驗學生是否學以致用的唯一途徑。學生在擊球時習慣用蠻力,沒有用手腕發力的概念,認為是用手臂力量擊球,所以握拍比較緊張,導致手腕僵硬沒有閃腕彈動的動作。
4、擊球的步伐移動較緩慢
據統計我們可知,兩個班級的學生有37人出現這種問題,學生在擊球前的注意力還不是十分集中,完全的全腳掌著地,導致起動時的速度較慢。另外打完球后不注意回動,也是步伐上的一個問題。
四、教學方法建議
1、形象生動的“菜刀式”握拍法正確的握拍方法是擊打高遠球技術動作的關鍵環節,使用正確的握拍方法及握拍的技巧對于高遠球技術動作有很大一方面的影響,在教授過程中,向學生講明正確握拍的重要性,并講清握拍的方法與注意事項,要領以及要求。在課堂上收受過程和下課后總結擊球動作的整個過程中發現:在這一連貫的擊球動作中,揮拍是大臂帶動小臂所產生的力量最終是通過正確的握拍傳遞到拍面的。如果握拍過于隨意,過于放松,便會使力量的傳遞消失一部分,如果握拍過于緊張,用力太多,又會組織力量與力量之間的傳遞。所以把握拍比喻成握菜刀再合適不過了,對握拍的概念也更加深刻。正確的實用握拍方法,才能使力量不失作用的全部傳遞到擊球點上,再看見來球調整好一切進行擊球的一瞬間,要瞬間握緊球拍。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要求不同的是,通過“菜刀式”的握拍方法,更加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在學生在大腦里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
2、運用定點懸空鐘擺模式進行擊球練習在籃球框上用細線懸掛一羽毛球,然后學生持拍上前反復擊打羽毛球,因為開始的時候羽毛球是一個靜止的點,學生可以看好球托準確的擊打球頭,減少了正常擊打球時的難度,擊球后球在空中反復的做鐘擺運動,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來球的落點,對球感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一練習很多學生解決了擊球落點掌握不好的問題,也由最初擊球落點不好的數據百分之32減少到百分之26。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法是兩人對拉后場高遠球掌握擊球點的,這種教學方式兩個初學者沒有一定的能力去很好的完成練習目的,中途出現的錯誤也較多,教學生通過定點懸空鐘擺式教學法,從中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學生也十分投入的進行練習,體會到擊球點的重要性,出現錯誤的幾率也大大的減少了,完全符合了現代要求的“快樂體育”的運動教學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羽毛球
羽毛球是大學生十分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們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論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原有的羽毛球教材大多是文字、圖譜和光盤,理論知識較少,不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體會羽毛球運動的深刻內涵,為此在重新選擇、編制教材時我們除了保留原來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還增加了教學VCD以及期刊中的相關信息,充分利用網絡收集了大量新內容充實到教材當中,新編制的羽毛球教材不僅有文字還有圖像、音樂、動畫、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突破了書本是理論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現在可用各種相關資源來充實封閉、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知識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利用這一優勢我們開辟了羽毛球史話、自學天地、羽毛球百家談、羽毛球健身園等欄目。針對羽毛球技術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動畫手段向學生展現動作機理和健身作用,力圖做到全面、形象、科學地向學生介紹最新、最全的羽毛求知識。另外通過向學生推薦一些較好的羽毛球網站如:“中國羽毛球協會/al/web/262國際羽聯/al/web/263.htm;全國羽毛球培訓中心/al/web/280.htm等”,通過網絡,每一個學生不僅能夠及時、詳細了解有關內容,而且可以隨時獲取全球最豐富、最精彩的學習資源,足不出戶就能盡覽世界羽毛球運動的風云變幻,為方便、快捷地進行高效學習提供了極大方便。
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網絡進入課堂,改變了原有的教學結構,充實了新的教學內容,更新了教學理念,解決了教學內容滯后于時展的矛盾,讓學生能夠從更為廣闊的空間、以更加寬廣的視野來重新審視羽毛球對人們學習、生活的巨大作用,為進一步學好羽毛球打下了深厚理論基礎。
二、教學手段靈活多樣
傳統的羽毛球教學過程大多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形式,老師講到那學生就想到那;老師做到那學生就跟到那,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教學結果的評價者,而學生這一教學活動中最重要、最活躍的主體卻處在被動位置。陳舊乏味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個性的發展,養成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抹煞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批判意識。教師的權威式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弱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我們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手段。
1.全面觀摩技術動作
由于羽毛球動作強調快速、靈活,很多動作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改為慢動作示范,往往達不到示范效果,有的根本就無法完成。引入多媒體后每次在學習新動作之前,首先以正常速度觀看整體示范動作,讓學生對動作的運動方向、動作線路有一個較為全面了解;然后再用較緩慢的速度再次觀看,讓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和動作細節,進一步強化記憶。由于動作是在正常情況下完成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因此便于觀察技術細節、熟悉動作路線,對學生在思想上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大有幫助。
2.注意步伐和全身的結合
過去在教學中大家對手部動作比較重視,但對腳步動作卻有所忽視,為此,在教學中注重動作的全局性,做到移動在先然后才是全身和手的動作,但對初學者來說要想完全掌握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觀看課件時可采用截取、放大、重放、慢放等手段引導學生分段觀察腳步移動時的重心移動軌跡和腳掌的蹬轉細節,運用局部放大的觀看方式體驗、觀摩,為下一步技術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示范、多媒體有機結合
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做到“人機聯動、有機結合”,反復觀看課件可以使學生對新授動作的了解更為清晰,教師在示范講解時要重點注意動作的整體演示,從而彌補課件觀看中動作不夠具體、缺乏真實感等不足,善于將各個局部的動作片斷整合成一個連貫、協調的組合,從整體結構、方向以及各部分之間的協調配合方面給學生一個更為形象具體的整體形象,通過講解和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本體感覺。
四、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在授課過程中,由于學生上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動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示范的次數就會相應減少,學生練習的主動性也會相應加強。教師就可以從以往那種重復、機械的講解示范中解放出來,有更充裕的時間巡回觀察每個同學的練習情況,手把手地傳授動作,面對面地答疑解惑;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對動作的理解進行練習,遇到問題再向教師請教,使學生課上練習時間延長了。由于示范講解簡單明了,教師輔導及時到位,學生練習積極主動,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五、拓展了教學時間和空間
現在每周2學時的授課時間確實很難滿足羽毛球教學要求,過去由于沒有教師的輔導,學生要在課余時間復習比較困難,預習就更難以做到了。現在將課件放在校園網上,學生和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上網查閱,為預習、復習課上的教學內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教材、上網瀏覽、收集有關信息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羽毛球技術的理解和體驗,另外通過校園網,教師可以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從而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隨時和老師進行面對面交流的互動學習環境。這樣就緩解了過去教學時數有限、教師不足的問題,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課余學習。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推進了體育教學的一體化進程,使教學的時間、空間得到了極大拓展。為擺脫傳統教學過程中封閉的教學模式、構建開放型和諧的新型教學方式提供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六、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提高
據統計,一個學生在校期間只能獲得所需知識的10%左右,其余90%需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獲得。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更新的節奏進一步加快,這說明在信息時代,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接受新的教育,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因此,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校,而是要面向社會,深入到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也不再局限于年齡,而要使受教育者終身受益。在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就是為大眾服務的技術,它是人們按自己的需要主動地獲取知識、豐富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的修養的重要手段。多媒體特有的交互方式不但為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而且使人們接受和運用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學不僅要傳授技術,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通過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掌握及時獲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建立起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知識結構,開發學生持續性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樹立信息意識。學會利用先進技術學習體育的手段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的身體適應未來的要求,更要讓他們的思想和能力跟上時展的要求。
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為羽毛球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大的發展空間,給體育教學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教師帶了更為嚴峻的挑戰,為此,廣大體育教師應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學習,努力實踐,不斷探索多媒體與體育教學的最佳結合形式。
參考文獻
[1]褚曉紅.《網絡技術及其應用展望》.中國電化教育2003.4.
關鍵詞:多媒體羽毛球
羽毛球是大學生十分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們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論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原有的羽毛球教材大多是文字、圖譜和光盤,理論知識較少,不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體會羽毛球運動的深刻內涵,為此在重新選擇、編制教材時我們除了保留原來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還增加了教學VCD以及期刊中的相關信息,充分利用網絡收集了大量新內容充實到教材當中,新編制的羽毛球教材不僅有文字還有圖像、音樂、動畫、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突破了書本是理論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現在可用各種相關資源來充實封閉、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知識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利用這一優勢我們開辟了羽毛球史話、自學天地、羽毛球百家談、羽毛球健身園等欄目。針對羽毛球技術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動畫手段向學生展現動作機理和健身作用,力圖做到全面、形象、科學地向學生介紹最新、最全的羽毛求知識。另外通過向學生推薦一些較好的羽毛球網站如:“中國羽毛球協會/al/web/262國際羽聯/al/web/263.htm;全國羽毛球培訓中心/al/web/280.htm等”,通過網絡,每一個學生不僅能夠及時、詳細了解有關內容,而且可以隨時獲取全球最豐富、最精彩的學習資源,足不出戶就能盡覽世界羽毛球運動的風云變幻,為方便、快捷地進行高效學習提供了極大方便。
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網絡進入課堂,改變了原有的教學結構,充實了新的教學內容,更新了教學理念,解決了教學內容滯后于時展的矛盾,讓學生能夠從更為廣闊的空間、以更加寬廣的視野來重新審視羽毛球對人們學習、生活的巨大作用,為進一步學好羽毛球打下了深厚理論基礎。
二、教學手段靈活多樣
傳統的羽毛球教學過程大多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形式,老師講到那學生就想到那;老師做到那學生就跟到那,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教學結果的評價者,而學生這一教學活動中最重要、最活躍的主體卻處在被動位置。陳舊乏味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個性的發展,養成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抹煞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批判意識。教師的權威式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弱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我們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手段。
1.全面觀摩技術動作
由于羽毛球動作強調快速、靈活,很多動作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改為慢動作示范,往往達不到示范效果,有的根本就無法完成。引入多媒體后每次在學習新動作之前,首先以正常速度觀看整體示范動作,讓學生對動作的運動方向、動作線路有一個較為全面了解;然后再用較緩慢的速度再次觀看,讓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和動作細節,進一步強化記憶。由于動作是在正常情況下完成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因此便于觀察技術細節、熟悉動作路線,對學生在思想上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大有幫助。
2.注意步伐和全身的結合
過去在教學中大家對手部動作比較重視,但對腳步動作卻有所忽視,為此,在教學中注重動作的全局性,做到移動在先然后才是全身和手的動作,但對初學者來說要想完全掌握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觀看課件時可采用截取、放大、重放、慢放等手段引導學生分段觀察腳步移動時的重心移動軌跡和腳掌的蹬轉細節,運用局部放大的觀看方式體驗、觀摩,為下一步技術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示范、多媒體有機結合
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做到“人機聯動、有機結合”,反復觀看課件可以使學生對新授動作的了解更為清晰,教師在示范講解時要重點注意動作的整體演示,從而彌補課件觀看中動作不夠具體、缺乏真實感等不足,善于將各個局部的動作片斷整合成一個連貫、協調的組合,從整體結構、方向以及各部分之間的協調配合方面給學生一個更為形象具體的整體形象,通過講解和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本體感覺。
四、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在授課過程中,由于學生上課前對將要學習的動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示范的次數就會相應減少,學生練習的主動性也會相應加強。教師就可以從以往那種重復、機械的講解示范中解放出來,有更充裕的時間巡回觀察每個同學的練習情況,手把手地傳授動作,面對面地答疑解惑;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對動作的理解進行練習,遇到問題再向教師請教,使學生課上練習時間延長了。由于示范講解簡單明了,教師輔導及時到位,學生練習積極主動,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五、拓展了教學時間和空間
現在每周2學時的授課時間確實很難滿足羽毛球教學要求,過去由于沒有教師的輔導,學生要在課余時間復習比較困難,預習就更難以做到了。現在將課件放在校園網上,學生和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上網查閱,為預習、復習課上的教學內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教材、上網瀏覽、收集有關信息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羽毛球技術的理解和體驗,另外通過校園網,教師可以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從而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隨時和老師進行面對面交流的互動學習環境。這樣就緩解了過去教學時數有限、教師不足的問題,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課余學習。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推進了體育教學的一體化進程,使教學的時間、空間得到了極大拓展。為擺脫傳統教學過程中封閉的教學模式、構建開放型和諧的新型教學方式提供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六、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提高
據統計,一個學生在校期間只能獲得所需知識的10%左右,其余90%需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獲得。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更新的節奏進一步加快,這說明在信息時代,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接受新的教育,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因此,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校,而是要面向社會,深入到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也不再局限于年齡,而要使受教育者終身受益。在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就是為大眾服務的技術,它是人們按自己的需要主動地獲取知識、豐富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的修養的重要手段。多媒體特有的交互方式不但為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而且使人們接受和運用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學不僅要傳授技術,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通過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掌握及時獲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建立起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知識結構,開發學生持續性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樹立信息意識。學會利用先進技術學習體育的手段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的身體適應未來的要求,更要讓他們的思想和能力跟上時展的要求。
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為羽毛球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大的發展空間,給體育教學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教師帶了更為嚴峻的挑戰,為此,廣大體育教師應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學習,努力實踐,不斷探索多媒體與體育教學的最佳結合形式。
參考文獻
[1]褚曉紅.《網絡技術及其應用展望》.中國電化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