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非遺文化種類范文

非遺文化種類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非遺文化種類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非遺文化種類

第1篇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物質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是相對于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間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筑及其他文化藝術。是依附個人存在的、身口相傳的一種非物質形態的遺產。

中國是世界上無形遺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廣袤的土地,悠久的歷史,56個自強不息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如同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保存并展現著無數各具特色的文化圖卷。根植于廣袤田野中的民族民間文化,是中華各民族精神、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載體,從文化意義上說,它是一個民族的個性和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也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它們既珍貴而又脆弱。英國人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為西方人描述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無數的人在顫動中尋覓、探索中迷茫,書中展示的那個神秘而溫情、遙遠而又清晰的納西王國,那個由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共同構筑成的美麗的人類家園早已隨風飄散,無處追尋,只留下夢幻般的傳說讓后人懷想憑吊。其實小說正是通過對消失的人類精神家園的懷念和祭奠,帶著讀者去思考現代文明主流文化的霸權暴力對大地及其價值的損毀。民族民間文化因其非主流性、獨特性、差異性,長期以來一直處于一種私相授受、自生自滅的狀態,從未取得與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沒有人能真正說清,我們曾經擁有什么?過去的諸多世紀里,在主流知識話語之外,那些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是怎樣生活怎樣思想的?

挽救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就是保護我們民族文化的價值和尊嚴,保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價值和個性尊嚴。正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的那樣:“對于許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本民族基本的識別標志,是維系社區生存的生命線,是民族發展的源泉。”我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保護好自己文化的多元性,就是對世界文化做出的貢獻。全球化運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民族文化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更激發了各民族、地域、群體直到個體保護保持自己的個性與傳統的愿望。今天,隨著人類對民族民間文化認識的日益深化,隨著政府管理保護措施的力度加大和民眾自覺維護意識的增強,民族民間文化正愈益顯示出勃勃生氣和迷人的現代魅力。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2001年5月我國的昆曲藝術名列第一批19個代表作名單之中,同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大會將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中國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列入世界千年紀念名單;2003年11月我國的古琴藝術又名列第二批28個代表作名單之中;200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申報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榮列榜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兩年宣布一次“代表作”,一個國家每次一般確認一個項目。評選的標準主要有兩個,其一為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對有關群體和文化多樣性具有特殊價值;其二為需要保護的緊迫性,特別是因面臨社會變革等因素缺乏保護而將消失的文化藝術形式。

昆 曲

昆曲發源于江蘇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因為戲曲傳統特點保留較多,劇目又極為豐富,被稱為“活化石”。其表現手段為唱、念、做、打(舞),昆曲演員必須在這幾個方面兼備。

古琴

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3 000多年歷史,20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關于它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之說。古琴藝術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琴音色純凈、幽雅,有三種音:散音、泛音、走手音。散音如鐘鼓之聲,古樸、穩重、深遠;泛音像珍珠一樣明亮,古琴擁有91個泛音,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樂器無法相比和不能達到的;走手音,更是古琴藝術之一絕,如人聲在低聲細語,音韻特別悠長、深厚,感人肺腑。

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早已形成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流傳于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它以“十二木卡姆”為代表,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木卡姆音樂現象分布在中亞、南亞、西亞、北非19個國家和地區,新疆處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最東端,得益于橫貫歐亞的古代陸上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維吾爾木卡姆作為東、西方樂舞文化交流的結晶,記錄和印證了不同人群樂舞文化之間相互傳播、交融的歷史,被人們贊譽為“華夏瑰寶”、“絲路明珠”。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草原、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是蒙古民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志性展示。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是一種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國的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區。長調民歌是蒙古民歌主要藝術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區。內部結構較自由,題材集中表現在思鄉、思親以及贊馬和酒歌等方面,在一首民歌中所反映的內容多集中于一個側面,很少有長篇巨制。音樂特點為音調高亢,音域寬廣,曲調優美流暢,旋律起伏較大,節奏自由而悠長,多采用復合式節拍。歌詞多以兩行為一段,在不同的韻步上反復疊唱。詞曲結合則“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華彩性拖腔,以各種裝飾音(諾古拉)點綴旋律。除獨唱外,還有齊唱、對唱、伴唱,乃至“潮爾”合唱等演唱形式。優秀的長調民歌有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饒遼闊的阿拉善》、《輪番酒之歌》、《查干套海》、《辭行》、《牡丹梁》等,流行于呼倫貝爾的《遼闊的草原》等,流行于錫林郭勒的《小黃馬》、《走馬》等,流行于科爾沁草原的《威風矯健的馬》、《思鄉曲》等,都是樂段體的長調民歌。

相關鏈接:

第一批50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2006年1月開始向社會公示,為期30天。據介紹,該名單是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部門推薦申報的1 315個項目進行審議后篩選而成,分為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美術、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共10大類。其中,備受關注的梁祝傳說、格薩爾史詩、川江號子、秦腔、儺戲、吳橋雜技、水書等文化遺產均獲入選。另外,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也進入推薦名單。

甘肅省16個公示項目:

民間文學類:

武威、酒泉河西寶卷

甘肅的格薩爾史詩

音樂類:

肅南裕固族民歌

康樂、岷縣、和政花兒(蓮花山花兒、二郎山花兒、河湟花兒)

慶陽嗩吶藝術

舞蹈類:

永登高蹺

蘭州太平鼓

戲劇類:

敦煌、華亭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環縣道情皮影戲

曲藝類:

武威(涼州)賢孝、臨夏(河州)賢孝

蘭州鼓子

美術:

慶陽香包

酒泉夜光杯雕

臨夏磚雕

手工技藝類:

第2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全世界各族人民在長遠的發展中,世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變現形式,這些文化往往都是與人民的生活聯系緊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容著每個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維意識、世界價值觀和想象力。手工藝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類別,其發展與傳承方面具有很多獨特之處,同時也兼有時展的烙印。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它是美學與生活的融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在歷史上的輝煌是舉世矚目的,就拿天津的楊柳青木板年畫來說,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發展歷經了數百年,以其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藏品著稱,其傳承的完整度,是目前中國遺留下來的年畫藝術中為數不多的珍貴手藝。但是在現如今全球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手工藝正面臨著生存危機,正在瀕臨滅絕。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傳統手工藝大多是長期經驗的積累,主要靠口傳心記的方式傳承,其本身具有多種特性,如生態性、變異性、傳承性、活態性等,所以對其進行保護的難度相對較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數字化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信息技術、網絡等手段的使用使得數字化技術在廣泛應用的同時,也令文化遺產的保護事業有了嶄新的途徑。

目前,保護傳統手工藝面臨著許多課題,其中尤以利用數字化技術采集、存儲傳統手工藝,建立傳統手工藝數字化資源數據庫最為重要。這樣可以實現手工藝的備檔和共享,進而對手工藝進行挽救、傳承與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手工藝的現狀,并深入探討了數字化的優越性,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數字化技術對傳統手工藝傳承發展的重要作用,最后簡要分析了數字化保護與傳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數字化技術為傳統手工藝的采集與存儲提供保障

我國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然而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基本上停留在對其制作工藝進行拍照、記錄、物品收藏等簡單的工作層面上,這種文字、錄音、攝影、錄像等傳統保護手段,曾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這些手段都存在著不同的缺陷,如書籍容易生霉以及錄像帶會因為老化使得色彩蛻變等,這些都會使記錄在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損傷,其信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另外由于拍攝時存在角度等技術因素的限制,也會對傳統手工藝的保存和使用產生影響。數字化技術為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提供了全新的采集記錄手段和存儲方式。

數字化存儲技術也為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提供了新的保護手段,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實現對傳統手工藝資源的有效保護。不僅可以把一些傳統手工藝的檔案資料如前期手稿、照片、制作工藝的影像等,通過數字化的處理,將其保存在實物的介質中,如光盤、數字磁盤等,之后再對這些數據進行多維度的掃描,利用數字攝影以及目前最先進的三維建模等技術,將文物的圖形結構保存,并且有著高精度的紋理信息。另外,多媒體網絡數據庫對非物質文化的完整保存也有著重要提升作用,通過數據庫的保存和處理,可以使文物信息有序,方便人們對其進行檢索。

現如今,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已經實施了一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現代科技對手工藝進行保護。通過數字化多媒體,將那些珍惜的傳統手工藝記錄成檔案和數據庫,從而全面真實地將其中的歷史價值保存下來。拿楊柳青木板年畫來說,年畫的成品的最主要來源是工藝師直接的手工作業。在以往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工作中,通常是用文字、照相、視頻等方式來記錄工藝師的制作過程。但是這些措施無法將工藝師的制作工程完整準確的記錄下來。攝像在錄制時只是在二維空間的有限幾個角度上進行,雖然能夠生成錄像帶和電腦光盤等方便儲存的數據,但是在重現整個制作工程時,還是需要工藝師參與其中。在這方面,現代數字化技術就有著更大的優勢。通過現代科技獲取的信息在經過數字化處理后,能夠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更加完整地記錄下來。而且其方便整理和重現的特性,也可以達到傳統保護所不具有的保真要求,從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更長久的儲存下去。

三、數字化技術為傳統手工藝的展示和廣泛傳承提供了全新的平臺

傳統手工藝的數字化展示與傳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利用三維場景建模,在經過渲染,最后在利用虛擬場景協調展示等動畫技術,對傳統手工藝品和傳統手工藝的生產方式進行真實再現;第二,建立的數字博物館。將多種媒介形式傳統手工藝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通過網絡、有線電視等進行傳播,這樣打破時間、場所的限制,綜合運用現代科技,使其適應大眾傳媒,成為一種嶄新的應用平臺,充分的展示和傳播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數字博物館就是一種適合于大眾傳播的數字化展示平臺,它有別于普通的博物館,它不僅包括靜態藏品的展示,而且還對傳統手工藝的藝制、傳播方式、原材料以及民間生活方式等數以萬計的傳統文化藝術的整個過程進行數字化的轉換,轉換成數據,存入網絡中。

就拿天津的楊柳青木版年畫來說,它與傳真畫像、寺廟壁畫、石刻線畫并稱為正宗的中華民族繪畫傳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文學、戲曲、音樂、舞蹈、美術等)在創作過程中,幾乎都同是要求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將兩者完美地高度統一。年畫藝術秉承了這一傳統,將巨大的魅力和無窮的藝術感染力全部融會到質樸實在的民間年畫中。而當人們使用數字博物館后,只需要點擊一下鼠標,就能看到楊柳青本版年畫的制作工藝。一幅完整的楊柳青年畫,要經過勾、刻、印、畫、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輪廓;刻,即將勾成的輪廓刻成版樣;印,即將版樣印在紙上;畫,即在紙上的輪廓描繪涂彩;裱,即將成形的圖畫裝裱起來。通過數字博物館,使人能如同身臨其境的體驗整個過程。在未來數字博物館不斷地發展,大眾會越來越多的接觸到數字博物館,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流傳下了的眾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的媒體,這種信息載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所以數字化博物館可以將其受眾從單純的博物館參觀人員擴展到全世界每個介入互聯網的用戶。

四、數字化保護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人才的全面培養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的發展人才是關鍵,以高科技為主流的趨勢不可逆轉,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需要創造情感,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的保護不是機械的而是富有人性化、情感化。那么我們必須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這尤其需要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投入。而工業設計本身就同時具備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雙重背景,那么為了配合實現高科技生產的目標,就更加需要專業人才不但具有較高的傳統科學素質,同時要具備跨學科的專業能力,并且要融會民族、文化、藝術、信息等綜合資源。這就需要我們將培養復合型高標準人才作為重中之重,將其與文化產業發展相融合,建立完整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

(二)數字化技術與原生態的平衡

數字化技術雖然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播與重建具有巨大的意義,但是如果過于強調數字技術的運用,也會使傳統文化變得數據化和遺產化,這就會造成文化的原生狀態的遺失。

保護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承。傳承,意即傳授與繼承,是一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且傳于后人的過程,傳授者和繼承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們在利用數字化技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一定要在人文的角度給予科技以明確的方向,賦予其正確的文化立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動態的,不停地在發展、在變化,那么我們在應用數字化技術時,必須從重視“靜態遺產”的保護,轉向“動態遺產”和“活態遺產”保護共同關注的方向上發展。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與物質文化遺產相互統一的,都代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那么我們在利用數字化技術時,必須轉變單純關注“物質要素”的文化遺產保護方式,轉而對“物質要素”與“非物質要素”同時進行關注,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方向。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型更加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只有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原生意義,那么它們才能在自己適應的環境領域中更好地生存,長久持續地發展。

(三)文化風險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把數字化應用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存在這一定的風險。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科學技術條件有限,需要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來支持,這樣就喪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有的內涵陳述與訂正的權利。將文化資源轉換為經濟資源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一方面,這樣就為他國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對一些未能發現的傳統文化進行開發,使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開發的權利,造成文化遺產的丟失。

參考文獻

1吳娛:《民族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發展》,《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

2陳芳:《淺析傳統手工藝存在的價值廠》,《浙江工藝美術》,2002(3)。

第3篇

【關鍵詞】戲劇 影視 傳承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不同的新興藝術對傳統藝術帶來了巨大沖擊,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淡漠,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影視藝術也發生了巨變,利用光、時間、空間、聲音、特技等所形成的多維空間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使影視藝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各類不同的電子媒介上。如果能將傳統戲劇與影視藝術結合起來,必將會擴寬傳統戲劇的傳播途徑、增強傳播效果,對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中國戲劇

中國戲劇最早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的歌舞,經過多個朝代的演變,最終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劇藝術。主要由民間的說唱、歌舞、滑稽戲三種藝術形式融匯而成。比較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豫劇、越劇、粵劇、秦腔、川劇、黃梅戲等。中國戲劇藝術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它把曲詞、表演、音樂、美術等融為一體,用節奏貫穿其間,既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的表現力,又達到和諧的統一,大大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形成了獨有的、節奏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表演藝術。中國的戲劇藝術與古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一起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2006年,戲劇藝術作為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務院批準納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于6月2日予以公布。早在2001年,昆曲已被第一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傳承現狀

同所有傳統藝術一樣,戲劇藝術發展到現在,都面臨著衰亡的危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選擇更加便捷和多元化,電影電視、隨身聽、DVD機、互聯網等的普及為人們提供了自由和廣闊的選擇空間。相反的,戲劇藝術的生存方式就顯得陳舊和過時了,傳統戲劇只有在舞臺上與觀眾面對面地交流,才能表現出它的藝術魅力。但這種以劇院(舞臺)為中心的創作、傳播和欣賞方式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約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人們,已不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到一個固定的場所去欣賞一種程式化的、劇情相對比較簡單的傳統戲劇表演。不僅戲劇如此,所有的劇場藝術都面臨著普遍的危機。

目前,全國共有戲劇劇種360多種,除了一些比較著名的劇種外,還有幾百個小劇種分布在全國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它們的傳承現狀都不容樂觀,對于一些地方上的大劇種,如京劇、越劇、豫劇等都開辦有專門的藝術院校,但近年來都面臨著生源匱乏的危機。對于一些小劇種,更加令人擔憂,有些劇種的傳承人僅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甚至一兩個,更沒有任何資料得以保存,他們的傳承全部靠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這樣一來,很多小劇種都悄無聲息地消亡了。

為了保護這些傳統戲劇,近年來國家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是保護模式過于保守,保護手法過于陳舊,跟不上社會與時展的趨勢,效果不好。因此,對戲劇藝術進行合理的保護和科學的傳承迫在眉睫。

三、如何發揮影視藝術在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傳承中的作用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中明確了保護文化遺產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對傳統戲劇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是非常必要的。運用最能體現現代科技手段的影視藝術,將對傳統戲劇的傳承和保護發揮巨大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一)借助影視藝術的強大記錄功能,對經典劇目、經典唱段以及演唱方法,特別是一些瀕臨滅絕的小劇種,進行記錄、歸類整理成視頻資料,統一保存。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要遵守產生、發展、消亡的自然法則。但是每一種藝術形式能得以產生和發展都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積淀,又有著其獨特的藝術內涵,因此,在它消亡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對它的記錄,因為只有在這些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才可以不斷地綻放出新的藝術之花。而影視藝術的技術性恰恰具備了這一特點,使記錄不再單純地停留在文字和圖片的層面上,而是真實地保存了它的影像和聲音,這對今后的戲劇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最直觀的資料,也為這種即將消亡的藝術形式保存了最真實、原始的影像記錄。

(二)借助影視藝術的傳播功能,通過電子媒介將優秀的戲劇劇目傳播出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領略到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魅力。

傳統戲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其生產、傳播和消費都受很多條件制約:它必須要有一個舞臺(空間),它的創作和傳播都是在舞臺上完成的。而觀眾欣賞戲劇也必須通過舞臺,每一個觀眾由于所坐的位置不同,其觀看的角度就不同,因此他們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而且經常會忽略掉很多細節的表演。而在觀看的過程中,即使是去趟洗手間或者接一個電話,都會漏掉很多精彩的片段,要想再看一下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重新安排時間、花費金錢從頭看一場。因此,戲劇藝術與影視藝術的結合是必然的趨勢,借助影視藝術的先進技術,通過攝像機的角度轉換和鏡頭、景別的切換,從不同的角度、距離來展現每一個場景,使劇中人物的每一個細小的表情變化都可以被觀眾看到。再借助影視藝術的傳播功能,把這些優秀的劇目通過各種不同的電子媒介傳播出去,人們再也不用局限在劇場里,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欣賞。這樣,就打破了傳統戲劇傳播的局限性,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接觸戲劇、認識戲劇,進而熱愛戲劇,戲劇藝術也將因此而更加接近普通老百姓,從而重新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三)在保護傳統戲劇藝術的同時,努力融合影視藝術的美學原則,開發新的戲劇形式,使戲劇藝術更貼近生活,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藝術來源于生活,真實、自然、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成了觀眾對藝術的一種追求。所謂真實,是藝術的真實,是藝術對生活準確的提煉和概括。而對于戲劇來說,其精華所在卻是追求神似的寫意風格——假定性和程式性。傳統戲劇要在一個小小的舞臺上詮釋復雜的場景和情節,解決舞臺空間與劇情實際空間之間的矛盾,在幾代藝人的努力下,終于創造了一整套拓展舞臺空間、變換舞臺空間的巧妙辦法,這就是高度程式化的虛擬手段。例如,同樣是表現上樓梯、開門的情節,在戲劇藝術中,可以用幾個程式化的動作就交待了;而在影視藝術中,就必須要有真實的樓梯和門,而演員也要像在生活中一樣去上樓梯、開門,仿佛身臨其境。戲劇藝術不僅通過富有音樂節奏的肢體語言,配之以小道具,創造出各種變幻的空間,并且以不同的臉譜來概括類型化的人物特征,生活形象被高度抽象化、符號化。這些恰恰就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之所在,也是我們必須要堅持和保護的。就像現代的劇院文化一樣,雖然都在逐漸式微,但作為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征,劇場藝術一定要保存,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要欣賞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戲劇藝術,還必須回到劇場、回到舞臺,這也是對傳統的尊重,對傳統戲劇的尊重。

另一方面也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接受和吸納新的藝術元素,開拓新的戲劇形式。影視藝術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影視藝術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借助科技的手段,制作出逼真的場景,突破了舞臺時空的限制,實現了時空與視聽的綜合再現。影視藝術的美學特征培養和改造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經驗。傳統戲劇也可以大膽地進行嘗試,依據影視藝術特有的藝術手段、傳播媒介、欣賞方式、審美心理,運用影視藝術的思維方式去創作全新的、以戲劇藝術為基本內容的屏幕藝術作品。在融合的過程中,肯定要經歷痛苦的割舍,因為戲劇藝術中的假定性和程式性恰恰違背了影視藝術中的逼真性原則,因此,割舍在所難免。其實,不僅是戲劇,各種藝術形式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例如電影,隨著劇場文化的逐漸萎縮,電影藝術本身也正在萎縮。但是,在電影藝術式微的同時,它還在不斷地接納新技術或與別的科技含量較高的媒體進行融合,催生了許多新的藝術形態,比如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影視廣告、活動網頁、電腦游戲等。而傳統的、古典意義上的膠片電影,可能會成為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戲劇藝術要得以延續,就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融合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催生新的戲劇品種。

藝術發展史的經驗證明,所有生命力旺盛的藝術門類都是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而歷久不衰的,但它們的語言結構是有壽命的,需要做出不斷的調整才能與時俱進,適應歷史的發展。將傳統戲劇與影視藝術結合起來,必將會擴寬傳統戲劇的傳播途徑、增強傳播效果,對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注:本文為河南省2012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2400430147)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福利网 | 羞羞网站在线播放 |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福利 | 香蕉在线影院 |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福利网站 | 伊人久久免费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视 |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现线让你爽 | 亚洲视频国产 | 操三八男人的天堂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自拍偷拍网址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亚洲 | 久久综合五月开心婷婷深深爱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视频97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夜夜草影院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丁香花成人 | 久久久久一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看爆迷你 | 久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25的美女 | 成年人国产网站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www | 在线观看网址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