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居家養老服務的意義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 要 2004年社區養老服務首次被列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社區各項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都得到了不斷地擴大和充實。發展社
>> 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功能的建議 保定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需狀況與完善路徑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問題及建議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昆明模式”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及其評估的借鑒研究 城市居家養老的社區服務探析 關于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研究 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構建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政府責任探析 推進烏海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思考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不足及對策思考 城市居家養老的社區服務現狀及對策思考 探索與思考常州市社區居家養老 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太原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問題與對策 居家養老服務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建議 河北省老舊小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與建議 關于全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0] 新加坡國會. 贍養父母法令[EB/OL]. (2009-3-31)[2016-12-15]. http://statutes.agc.gov.sg/aol/search/display/view. w3p;query=Status%3Acurinforce%20Type%3Aact,sl%20Co ntent%3A%22parents%22;rec=0;resUrl=http%3A%2F%2Fst atutes.agc.gov.sg%2Faol%2Fsearch%2Fsummary%2Fresults. w3p%3Bquery%3DStatus%253Acurinforce%2520Type%25 3Aact,sl%2520Content%253A%2522parents%2522;whole= no.
[11] 任福榮. 國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實踐探索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 2(28): 1-10.
一、重要意義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優良傳統,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選擇;是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和代際和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二、基本任務
發展居家養老服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在城市社區普遍展開,同時積極向農村社區推進。力爭“十一五”期間,全國城市社區基本建立起多種形式、廣泛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專業化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居家養老服務的組織管理體制和監督評估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農村社區依托鄉鎮敬老院、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資源,力爭80%左右的鄉鎮擁有一處集院舍住養和社區照料、居家養老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1/3左右的村委會和自然村擁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的站點。
居家養老服務,必須堅持以下幾項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堅持依托社區。在社區層面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場所和服務隊伍,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環境;堅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當地實際,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社區人文環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適應,循序漸進,穩步推開;堅持社會化方向。采取多種形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和支持居家養老服務。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各級政府應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地研究制定本地城鄉社區發展居家養老服務規劃,并把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社區建設總體規劃中,統籌安排,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快速健康發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資源。各級政府應轉變職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辦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業。各級政府要統籌考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運營管理等問題,合理配置資源。有條件的地區可針對性地設立專項資金,開設資助項目,探索適應當地特點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三)貫徹落實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的優惠政策。貫徹落實國家現行關于養老服務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對養老院類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免征營業稅,對各類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免征自用房產、土地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四)整合資源,建立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要按照當地社區建設規劃和老年人實際需要,協同各個部門,整合資源,在城市社區和大部分農村鄉鎮建設綜合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等基礎設施,大力推動專業化的老年醫療衛生、康復護理、文體娛樂、信息咨詢、老年教育等服務項目的開展,構建社區為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種服務。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門到社區為老服務設施接受服務和參加活動;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則采取派專人上門包護,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多種需求。依托城市社區信息平臺,在社區普遍建立為老服務熱線、緊急救援系統、數字網絡系統等多種求助和服務形式,建設便捷有效的為老服務信息系統。
(五)加強專業化與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要鼓勵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合格發給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認真實施專業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科學界定居家養老服務中職業社會工作者的崗位和職責,加強對社工專業人才的吸納與培養。同時,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
要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組織,鼓勵和支持社區居民和社區單位等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地位和待遇。緊密結合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的實行,為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人員落實相應的物質待遇;對符合條件的從事居家養老服務人員,要按規定享受相應的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
(六)積極培育和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組織。按照政府職能轉變以及與企業、事業、社團分離的原則,對居家養老服務中能夠與政府剝離的服務職能都要盡可能交給社會組織和非營利機構去辦,交給市場和企業去辦。各級政府應積極培育、規范管理各類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發展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服務模式。
【關鍵詞】 呼援;老人;意義
國內已漸邁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后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大隱患,養老已成為急待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計劃生育、子女工作、現代化生活方式等導致老人獨居、空巢問題愈加嚴峻。本文通過分析老人面臨的各種社會現狀,闡述推廣呼援服務對城鄉居家養老的意義。
1 社會現狀
1.1 老人數量增多 “十一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持續增長,2010年達到了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78%,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達到2132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2.25%。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迎來人口老齡化高峰1。
1.2 社會資源有限 面對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社會專門為老人提供的特別服務因增長速度慢而造成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加上經費有限,導致老年人服務普及率較低。
1.3 政策支持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強調“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證民生;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些說明了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問題。
1.4 老人面對的困境 老人的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弱,同時也是多種慢性病的多發人群;環境及自身因素可以導致老人的心理各出現種不良情緒,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當發生意外時,常因得不到及時的援助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2 呼援服務對城鄉居家養老的意義
2.1 服務概況 呼援系統由服務中心、用戶家中的主機及其隨身攜帶的遙控器組成。主機和遙控器只有一個按鍵,無須記號碼,工作人員為用戶安裝健康通時已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包括住址、病史、緊急聯系人信息等,當用戶有緊急情況需要幫助時,一鍵遙控撥號即可與24小時運作的服務中心聯系,接線員立即通過值班電腦上彈出的用戶資料(包括地址、既往病歷、生活習慣等),了解用戶的情況,及時與“120”及其家人取得聯系,給予用戶相應的處理方案,即使用戶處于昏迷等無法言語的狀態,通過服務中心同樣可以得到及時的救護。
2.2 服務流程 見下圖。
3 結 語
經濟的發展迅速,老年人問題越發受到關注與重視。由于其生理、心理和社會經濟地位方面特征的特殊性,其身心都需要特別照護。呼援服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服務多元化、操作簡單、24小時服務等特性,符合老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