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傳播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中醫博物館收藏有各種中草藥標本,其中蘊含的中醫文化能夠不斷教育人們,中醫藥博物館不但收藏書籍,還有實物展示、藥品展覽,人們可以在實際觀看中真實體會和學習藥學理論知識,以最靈活的方式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
一、我國中醫藥博物館發展的情況
六十年代,我國的中醫藥博物館漸漸發展起來,我國中醫藥文化也隨之得以弘揚光大,我國中醫藥的文化也得以保留流傳下來。在我國各個省市都設有中醫藥博物館,近些年來,我國各個地區的中醫藥博物館規模逐漸增大,建設也日漸完善,在全國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也越來越大。有很多中醫藥企業借助我國的中醫藥文化來宣傳自己的品牌產品。現如今,由中醫藥企業投資建筑的博物館幾乎20所,并且博物館的建設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到現在為止我國的中醫藥博物館近100多所這對弘揚我國的中醫藥文化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
二、中醫藥博物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中的作用
中醫藥博物館集教育、研究、收藏職能于一身,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機構,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教育功能首屈一指,博物館成為傳播中醫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醫藥博物館中,醫學典籍、中草藥標本收藏眾多,醫學規律和發展脈絡、醫家的成就和貢獻,通過展示物可以得以體現,有利于直接、簡單的促進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了解、弘揚和學習。中醫藥博物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上尤其獨特優勢。
(一)博物館中有很多實物收藏,中醫藥的文化內涵通過實物展示的形式得以直觀展示,其感染力和說服力很強[1]。豐富的圖片、標本、模型和文物極其鮮活生動,晦澀難懂的醫藥知識通過實物觀摩的方式迎刃而解,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的深奧難測和廣博精深被人們充分的認識到。
(二)通過中醫藥博物館來傳播中醫藥文化,具有教育形式直觀、時間消耗短、文化容量大等優勢,人們在博物館中觀展,猶如在極大的知識容器內自由翱翔,并且醫學中的細節也能清晰掌握,比起枯燥的課堂講解、晦澀的書本知識,在中醫藥博物館中自由觀看、吸收感興趣的知識更能加深印象。
三、我國中醫藥博物館布展遵守的原則
開設中醫藥博物館的目的是使我國的中醫文化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使人們得到一定的教育,對中醫進行了解并能夠收藏一些名貴藥材。在博物館設計時也應該重點突出這一功能,促進人文與科學、創新與傳承的結合。
(一)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結合。中醫藥不但應該具備科學精神,而且還應該具備人文精神,因此,在博物館的布展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人文和科學的結合。中醫藥科學的內涵可以通過圖片、文物以及標本的形式展現出來;中醫藥的人文情懷可以通過各種音樂或者場景的設計烘托出來,從而有利于人們對我國的中醫藥知識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學習,提高人們追求健康的欲望。
(二)創新和傳承的統一。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不僅是傳承傳統的文化,還應將創新的思想融入其中,使我國的中醫藥文化得到不斷的發展。在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結合創新的思想和經驗使我國的中醫藥得到進一步發展從而體現出我國中醫藥的精髓。
(三)現代和傳統的融合。在我國中醫藥博物館中,不但要對傳統實物進行展覽,還應加入現代化因素對其核心內容進行講解和分析,其展覽的方式很多,如光影、聲音、電子等互相結合,使標本的展覽效果更加生動,這樣人們在參觀的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中醫藥的精髓,從而實現了教育的目的。運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使通信網絡系統不斷完善,從而使中醫藥博物館不斷實現數字化建設。
四、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中醫藥文化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傳承中華文化上擔當著主要作用,參觀博物館的一般都是青少年,但是中醫藥文化晦澀且精深,青年人一般不感興趣,只有將中醫文化滲透到生活細節中,才能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文化魅力,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具體方法如下:
(一)加強青少年對中醫的認識
經絡是中醫藥的基礎,在組織青少年參觀中醫藥博物館時,講解員可以把整理好的醫藥理論進行具體講解,使得青少年對經絡的發展和起源做到了解;扁鵲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了解中醫藥時不可避免,為了提高青少年興趣,可以介紹扁鵲的歷史故事,同時將恒動觀展和辯證法傳播給大家;中醫與五行是分不開的,五色、五味和五臟與中醫藥息息相關,這些也是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在參觀中醫藥博物館時,青少年可以向講解員提出各種問題并得到解答,以此提高他們對中醫的興趣和了解[2]。
(二)加強青少年對中藥的認識
在青少年參觀中醫藥博物館的過程中,通過講解神農嘗百草的典故、藥物產地、中藥名稱、可治療疾病等激發人們對中藥的興趣,發起找尋中藥等活動,加強人們對中藥的認識;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食療養生,藥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源的,能夠通過中醫藥博物館內的養生食療大講堂的分析、講解,認識到中醫藥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指導青少年及其家人學習藥物養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就是其中組成部分之一,其影響力重大,中醫的發展、醫藥文化的弘揚、傳承和保護甚至是我國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都可以從中得到實現。上述分析可見,中醫藥博物館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僅可以使人們在趣味中接受文化,還能引導人們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劉洪.依托中醫藥博物館的中醫藥文化的教育與傳播[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04:7-9.
中醫藥學是中國第一大發明,其意義遠大于我國指南針、紙、印刷術和火藥等四大發明。中醫藥學是中國的原創性醫學,與中華民族歷史一樣悠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及全球化的發展,中醫藥在我國醫療界占據市場己十分緊迫,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勢在必行。中醫是最具特色的文化,要想做到真正的中西醫并舉,還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中醫藥學子的不懈努力與奮斗,發揚中醫藥傳統文化,讓中醫藥改變現狀,超越現在,真正深入人群、走向世界!
一、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優勢
“神農嘗本草”,自古以來,中醫藥有著悠久歷史,中醫藥治病救人的優勢有目共睹。中醫治病求本,中藥不良反應少,很少產生耐藥性,這些種種卻鮮為人知,由于對中醫中藥的了解不夠,使大家對中醫藥產生很多偏差的認識,中醫藥的優勢應被廣大群眾所了解。中醫過去在疾病治療中總是處于從屬地位,患者經常是走過很多家醫院、做了全套的醫療檢查、治療未果,才想起中醫。在2003年的“非典”中,中醫對于這種病因不明,來勢洶洶的疾病,通過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等屢獲良效,中醫彰顯了它無窮的魅力。用中西醫綜合治療的辦法防治“非典”,不僅療效確切,而且費用大大節省。不僅在“非典”中中醫藥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接下來幾年發生的甲流、龠流感中也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中醫藥對生命活動的認識,提供了人類認識和把握人體復雜體系的有效途徑。中醫藥學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認知方法及其個體化診療體系,反映了整體醫學的特征。中醫藥豐富的治療手段和靈活的方法,符合人體生理病理多樣性的特點。中醫藥浩瀚的經典醫籍,是人類生物信息的巨大寶庫。
近年來,國家也對中醫藥的發展高度重視。我國已能生產包括滴丸、氣霧劑、注射劑在內的現代中藥制劑40余種,一批新的科研成果的到世界醫學界的公認,屠呦呦老專家的獲獎,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文化的優勢。我國傳統醫藥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不衰,至今在醫療保徤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傳統醫藥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論的科學性和優勢所決定的。隨著疾病譜的變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藥學的優勢越來越顯現出來,其科學性和先進性越來越被學術界、產業界所重視。進一步認識這些特色和優勢,并在實踐中加以發揮極為重要。
二、新一代的中醫藥學子如何使中醫超越現狀,走向世界
(一)要做到和中醫“談戀愛”——熱愛中醫,不離不棄是學好中醫的重要前提。
只有真正的熱愛中醫,對中醫時刻充滿愛好與興趣,才能有所收獲,學有所成。縱觀中醫史,幾乎所有的名醫都是在對醫學的熱愛與執著追求中、在長期深入的實踐探索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學習中醫,沒有對中醫的熱愛,學習過程中就找不到情趣,就會味同嚼蠟,就無法把中醫學好學透。這個比喻打得好,要和中醫“談戀愛”,這樣,就會覺得對中醫有了一份責任,中醫是我國幾千年來留下的最偉大的財富,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把中醫發揚光大,不僅要超越現在,更要超越過去中醫所取得的成就。
(二)重視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學好中醫的基礎條件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是學好中醫的基礎,雖然對于初學中醫的人來說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可能是枯燥的,難懂的,但是當你跨過這個坎兒,真正走入中醫這個殿堂的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醫是神奇的、博大精深的,她是瑰麗的寶庫。現在有一部分人忽略了對于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殊不知,基礎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熟讀《內經》,學好中藥等這些基本課程是為以后研究發展打下的奠基石。沒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三)跟名師,多臨證——學好中醫的必備條件
中醫理論課程固然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是如果僅僅掌握好了理論知識,而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照樣不會看病。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這是知識來源、作用以及提高的途徑和規律。學習中醫猶需如此,只有回歸臨床實踐、所學才能被驗證、鞏固,才能獲得新知,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從而推動中醫發展。
(四)中醫藥學子要有時代責任、創新使命、民族情懷、國際視野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中醫藥攀登工程”為載體,推進中醫藥知識宣傳和普及,創新宣傳形式,重視中醫藥科普隊伍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中醫藥知識的知曉率,促進我縣中醫藥事業發展。
二、工作目標
(一)大力宣傳普及中醫藥知識和文化,加強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理解和認識,維護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中醫藥醫療保健知識和科普文化需求。
(二)推動中醫藥知識宣傳普及隊伍建設,樹立長效宣傳普及工作意識,拓展宣傳普及渠道,不斷提高中醫藥知識宣傳普及能力。
(三)增強社會對中醫藥的普遍認識與認同,宣傳中醫藥方針政策和發展成果,為中醫藥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和輿論環境,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
(四)利用中醫藥法令頒布日開展宣傳。由縣中醫院牽頭組織有名望的中醫藥師,利用每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和《*省發展中醫條例》頒布紀念日上街開展宣傳,促進群眾對國家中醫藥法令政策的了解。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中醫藥法令政策的知曉率。
三、主要內容
(一)設立中醫藥科普宣傳服務日。將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設立為“中醫藥科普宣傳服務日”,縣中醫院在服務日定期舉辦中醫藥義診咨詢、健康宣傳活動;開展中醫藥科普圖文展,展示中醫藥的悠久歷史、特色優勢;開設中醫藥科普知識宣傳專欄以及發放中醫藥科普宣傳資料等。全縣各醫院、民營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要根據實際開展相應的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
(二)創建中醫藥知識科普宣傳專題網頁。縣中醫院和縣人民醫院要運用互聯網優勢開展宣傳,在本院網站上增添專題網頁,增加相關中醫藥知識科普宣傳內容,擴大宣傳效果,讓更多的人群獲取中醫藥文化知識。
(三)組建中醫藥科普宣傳隊伍。在各醫療衛生單位中醫隊伍中選拔一批中醫底蘊豐厚、口頭表達能力強、熱心于中醫藥科普宣傳的中醫藥優秀人才,組建一支中醫藥科普宣傳隊伍,并選送上級進行系統培訓,使之成為我縣中醫藥科普宣傳骨干力量。
(四)開展中醫藥“三進”工作。根據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的“三進”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開展中醫藥“三進”工作。重點做好縣中醫院城西社區、玉巖鎮中心衛生院二個中醫藥“三進”試點單位工作,落實試點工作任務,爭取在年內通過市級“三進”試點驗收。各醫療單位要以衛生支農為依托,開展中醫藥送下鄉活動,同時,進一步健全社區服務中心中醫藥體系建設,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每個社區服務中心開設中醫科、中藥房,為城鄉社區人群提供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藥宣傳工作,做到每個季度有一次中醫藥義診、有一個中醫藥講座,讓農村、社區的居民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接受中醫。
(五)深入宣傳和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以縣中醫院為龍頭,努力指導和帶領鄉鎮衛生院推廣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為有效診治常見病、多發病作出努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中醫藥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是獨具特色的醫學寶庫,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文化和衛生資源。通過宣傳,要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感受中醫。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抓好工作落實。
(二)突出特點。各單位要注重加強中醫藥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工作環境、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開展內容實用、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同時,要注重把宣傳中醫藥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與宣傳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成就結合起來,把傳播中醫藥文化與宣傳中醫藥特色優勢、普及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結合起來,把為基層群眾送醫送藥與加強基層中醫隊伍培訓結合起來,提高全社會對中醫藥科學內涵和文化精髓的認知水平,為中醫藥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