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區縣經濟發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今年是**以來**經濟發展面臨困難最大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發展機遇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盡管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我**仍處于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科學判斷形勢,化危機為機遇,變挑戰為動力,以百倍的信心和扎實的工作,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完成**、**,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繼續優化經濟結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強**建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積極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準確把握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導向,緊緊抓住國家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難得機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實現投資消費共同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結合起來,積極鼓勵**消費。千方百計增加**收入,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預期,增強消費意愿。大力培育消費熱點,鼓勵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開發旅游、文化、體育健身等熱點消費。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完善相關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商貿服務業提檔升級,增強區域集聚和輻射能力。
擴大內需,要堅持保持增長速度和提高質量效益相統一,推進結構升級和扶持就業創業相協調,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經濟發展相適應,加強政府調控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促進,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和增強經濟長期發展后勁相結合,努力實現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
(二)強化基礎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
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年初,對全鎮一女孩育齡婦女528人、二女孩育齡婦女213人、外來媳婦495人,離再婚人員95人再次進行系統的登記、核對服務檔案信息,宣傳員包戶,確定重點服務對象,保證每個月溝通一次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全年性工作)
5-7月份,分別對上述人員進行一次培訓,向她們宣傳新型婚育觀念,宣傳男女平等以及各項計劃生育獎懲政策、違法生育給國家、給家庭帶來的危害,對外出人員采取電話隨訪和上門服務,保證管理到位。
(三)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到“無社會救助盲點”,努力實現“無農村危房困難戶”。
低保救助工作繼續動態管理,應保盡保,加大復審力度,收入超標戶堅決予以取消,對于不符合低保救助的重度殘疾人家庭,給與辦理重度無業殘疾人補助。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實施農村低保分類救助制度,實現醫療救助與醫保(合作醫療)相結合、專項救助與臨時救助相結合,政府救助與慈善醫療救助相銜接;繼續加強低保與就業政策的有機銜接,促進低保對象就業脫貧。加強救災工作,確保災民得到有效救助。
進一步改善農村貧困家庭住房條件,切實保障農村貧困家庭的基本住房。為農村特困戶翻建、修繕危舊住房9戶(待定),做到突出重點,全面完成低保家庭危房翻建工作,優先解決特困危房家庭,同時積極爭取完成低保邊緣家庭的危房翻建工作。
進一步發揮基層慈善協會作用,為60歲以上低保老人辦理慈善醫療卡,每卡每人每年500元,預計130人。繼續開展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連民心”活動,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四)全面推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1.1產業基礎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赤峰縣域形成了有色金屬、能源、農畜產品加工3個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以風電設備、礦山機械、農牧業機械為主的機械制造產業和以煤化工、玉米深加工為主的新型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紡織、制藥、建材等傳統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這些特色產業已成為帶動全市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克什克騰旗旅游業和煤化工業、喀喇沁旗銅冶煉和特色種植業、寧城縣的玉米加工產業和設施農業、阿魯科爾沁旗肉牛規模化養殖和節水人工種草、敖漢旗規模化蛋禽養殖和林產業及貴金屬采冶、寧城縣玉米深加工和蔬菜產業、左旗有色金屬冶煉和遼文化產業、林西縣有色金屬冶煉和氟化工產業、巴林右旗煤電一體化和規模化肉牛養殖、翁牛特旗機械加工和馬鈴薯加工等已經基本形成了特色化、專業化,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2自然優勢赤峰市處于大興安嶺南麓,森林覆蓋率較高,具有天然的集聚地表水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地表水資源相對豐富,集中度較高.境內有大小河流330條,水庫82座,地表水水資源量25.91億立方米,其中北部六旗縣地表水水資源量17.08億立方米,占全市總量的66%.此外,“十二五”期間擬建的東臺子水庫、琥珀溝水庫都集中在北部旗縣,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將對赤峰市北部旗縣發展工業特別是煤化工產業提供重要的水資源支撐.近期自治區政府出臺《關于發揮電力優勢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型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化工、云計算等產業的新建項目配套建設自備電廠,鼓勵火電企業利用存量機組或擬建發電項目與企業新建項目進行聯合重組,按企業自備電廠實施直供電,這對赤峰市北部旗縣進行水煤合作,發展煤化工、煤電冶等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1.3人力優勢赤峰市縣域戶籍總人口337.9萬,常住人口295.72萬.既是人口大市,也可以變成人力資源強市.此外,71.6萬外出務工人員中,有一部分人已經完成了資本、技能等方面的積累,開始返鄉創業,并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目前返鄉創業人員已達1.3萬人,帶動就業7.8萬人.
2赤峰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赤峰市縣域經濟發展還面臨的諸多不利因素.
2.1經濟總量小,發展不夠均衡2012年,縣均生產總值130.8億元,低于全區平均水平42.8億元;縣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4億元,低于全區平均水平3.5億元.9個旗縣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達到139.7億元,最低的僅為58.2億元,相差78.5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最高的達到17.4億元,最低的僅為4.2億元,相差13.3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達到6955元,最低的僅為5958元,相差997元.
2.2與先進旗縣差距較大在全區101個旗縣區中,赤峰市生產總值最多的紅山區僅排在18名,其他均排在20名以后,最少的林西縣排在76名;財政收入最多的元寶山區僅排在19名,其他均排在20名以后,最少的巴林右旗排在77名.
2.3特色優勢不明顯大部分旗縣發展定位不準,發展重點不明確,沒有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形成特色突出、具備規模優勢和專業化生產的產業發展格局.
2.4缺乏資本、高端人才等要素農村牧區的耕地草牧場和宅基地還沒有活起來,沒能轉變成支撐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資本.高端人才缺失,高技術、高科技行業人才引進困難,不能滿足發展需要.
2.5城鎮水平不高赤峰市農村牧區面積大、人口多且居住分散,僅靠中心城區帶動推進城鎮化困難重重,既不現實、也很遙遠,城鎮化水平與全區、全國的差距仍然較大.
2.6經濟發展落后赤峰市縣域人口數量多、比重大,9個旗縣中有8個國貧縣、1個區貧縣,貧困人口基數大,在確保城鄉居民持續穩定增收和按期完成基本消除貧困現象等方面難度仍然很大.
3加快赤峰市縣域經濟發展思路
3.1財政方面一是繼續加大對財政困難旗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提升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能力,增強縣級政府財政宏觀調控能力.二是是采取貼息、參股、跟進投資、融資擔保、以獎代補、風險補助以及基金投資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調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參與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性,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三是加大對旗縣專業園區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集聚集約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四是通過減免稅收、加大補貼等,加大對赤峰有色金屬特色產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加快構建內蒙古有色金屬基地建設.
3.2土地管理方面一是建議自治區追加建設用地指標,對自治區重點項目要求單列專項下達用地指標,或在省級內消化用地指標,不再占用市縣用地指標,減輕市縣建設用地報批壓力.二是建議自治區下放并擴大對不改變土地使用權的村企聯營用地的審批權限,對重點工業、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用地,依法有償使用農民集體土地.三是建議對建設用地轉為耕地的,可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四是繼續實行和進一步探索建設用地置換、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和廢棄居民點用地等節地措施.
3.3金融方面建議自治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市場準入條件、財政稅收和收益補貼等方面出臺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各類資本到農村投資開辦金融機構及網點.制定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獎勵工作制度,通過正向激勵,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增大支持區域經濟工作力度,有效提升金融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經濟發展;重慶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122-02
一、引言
重慶位于東經105°17′~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轄區東西長470公里,南北寬450公里。地界東臨湖北、湖南,南接貴州,西靠四川,北連陜西。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中國東西結合部,是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2007年全市共轄19個區,21個縣(自治縣),這之間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經濟增長速度都存在較大差異。本文應用主成分分析對重慶市的13個區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二、經濟發展綜合評價
1 指標體系的建立。評價經濟發展水平,必須建立適當的指標體系。結合重慶市具體情況,綜合國內外相關資料,本文選取了人均GDP,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區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專任教師數,進出口總值,工業總產值,公路貨運量共計11個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其中數據來源――重慶統計年鑒(2008)。
2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就是設法將原來眾多具有一定相關性的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相互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指標。
本文首先對11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利用SPSSl7.0軟件對標準化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貢獻率、累積貢獻率(表1)與主成分載荷矩陣(表2)。
表1中列出了所有主成分,且按照特征根從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從表1中可知,第一主成分特征根為7.097,方差貢獻率為64.514%,前三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為90.391%,根據提取主成分的條件(特征值大于1),結果中提取了三個主成分。
從表2中可知,第一主成分在人均GDP,第一、二、三產業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區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上載荷較高;第二主成分在專任教師數上載荷較高;第三主成分在進出口總值,公路運貨量上載荷較高。
用表2中的數據除以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的平方根便可得到三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特征向量),從而得到三個主成分F1,F2,F3。
F1=O.30*X1+0.29*X2+0.35*X3+0.35*X4+0.34*X5+0.35*X6+0.35*XT+0.25*X8+0.18*X9+0.33*X10+0.14*X11
F2=0.40*X1-0.44*X2+0.08*X3-0.02*X4-0.09*X5-0.15*X6+0.16*X7-0.53*X8+0.14*X9+0.16*X10+0.51*X11
F3=-0.02*X1+0.13*X2-0.14*X3+0.11*X4+0.22*X5+0.14*X6-0.06*X7+0.03*X8-0.71*X9-0.25*X10+0.56*X11
雖然主成分F1,F2,F3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但是單獨使用某個主成分并不能對各區縣的地位作一個綜合評價。所以,我們將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列作為權重計算主成分綜合模型:
其中:λ1=7.635,λ2=1.343,λ3=1.133
由此計算出各個區縣的綜合得分及排名(表3)
三、綜合評價
根據主成分分析中,可以看出這13個區縣的經濟水平差距較大,具有顯著的地域差異性,分值為正的只有4個區縣,這4個區縣都有很明顯的地域優勢,最高綜合得分與最低綜合得分相差5.86,表明這些區縣差異顯著。
對于第一類的涪陵區、江津區、永川區、長壽區在地理位置上離主城區較近,屬于1小時經濟圈,擁有能夠支撐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工業基礎雄厚,產業結構較完整,交通發達,是重慶市經濟較發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