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溫室效應的表現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錯誤現象之一,拼寫錯誤。這是最不應該出現的錯誤,也是極易出現的錯誤。這可能是標牌制作者文化水平較低,根本沒有學過英語,覺得英語少一個字母或多一個字母,有無空格都無所謂。如在某郵局,我看到“general service”被寫成“general seryice”。在某高校校園有一個標牌漢語是“環境是生命,文化是靈魂”被寫成“circumstance is life,culture is sou.”我們暫且不說翻譯是否正確,用詞是否得當,單是拼寫在一個高校校園里,絕不能讓這樣的標牌長久地矗立在那里。再如“taxi”這個字在出租車上居然被一個標志所隔開補寫成了“ta xi”。但正是這些不經意間犯的錯誤給外國游客留下極差的印象。
錯誤現象之二,語法錯誤。出現這類錯誤主要是因為翻譯標識語的人員對英語不慎了解,機械翻譯,無視英語語法規則。如候車室的問詢處被寫成“Information Desk”(信息臺、服務臺),而在歐美國家,通常只用“Information”(信息、問詢處)就可以了。在某廣場一牌子上中文是“與世界對話”,英文標識卻是“AND?WORLDDIALOG”,“小心落水”(CAUTION!WATER)卻被翻譯成了“BE CAREFUL,FALLING WATER”。這簡直就是人們常開玩笑說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再現。是逐字逐句翻譯的結果,令中國人看不懂、外國人更不明白的“Chinglish”。
錯誤現象之三,語用錯誤。語用錯誤是指拼寫和語法都正確,但不符合本族語使用者的語言習慣。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是“小心碰頭”的英文標識語,我見到過如下多種英文表達方式:(1)Carefully meet,(2)Meet Carefully,(3)Attention your head,(4)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5)Look out head,其實這樣的標識語會讓本土人很費解。以上所有翻譯都不正確,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的“meet”與“碰頭”毫無關系,而第三句中的“attention”在這兒的用法不當。與“attention”相關的短語有“Pay attention to”,然而如果外國人看到“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這個短語,就會想,我為什么要注意我的頭呀?這種翻譯給人以奇怪的感覺。再看第五句譯法“look out”這種譯法也不對,因為它根本沒有起到提示的作用,乍一看上去,他們會想,我到底想小心什么?根據英語的習慣用法,“Mind”這個詞用“提醒某人什么事的意思”,所以這個標識的正確譯法應為“Mind your head”。
又如我看到的“注意安全”的幾種錯誤譯法:
(1)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這里完全用的是漢語的直譯,沒有考慮“注意”和“安全”之間的關系,而“safe”也不應該用形容詞,而應用名詞形式,“safety”。(2)Attention security,這里“安全”一詞雖用了名詞形式,但也沒有正確考慮“注意”和“安全”之間的關系,其實這里要大家注意的根本不是安全而是危險。(3)Be careful of safety,也是錯誤的。而正確的譯法應為“Caution danger”,在英語標示語的翻譯中表達“小心”“注意”的意思時常用的是“caution”、“watch”或mind等,常見的有“小心地滑”要用“Caution!Wet floor”。
錯誤現象之四,用詞錯誤。導致用詞錯誤的原因很多,如對原文理不太理解或對所翻譯的物體不太清楚,或是因為翻譯者沒有深層次地理解某些表達的內涵,只是膚淺地照其字面意思翻譯,都會造成在翻譯過程中的用詞錯誤。如在翻譯“橋”這個字時,不能統統譯為“bridge”,因為“bridge”單指水上的橋,假如要我們所做的標識語指的是城市重要交通交匯點建立的上下分層的多方向行駛互不相擾的現代化陸地橋,英文應該是用“overpass”或“flyover”。所以我們在市內所看到的“人民橋”、“學府橋”等,下面的英文用“bridge”都是錯誤的。
【關鍵詞】科學 問題 目標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1-
上世紀末美國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對目標領域進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目標分類體系,將目標領域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三個主要的方面,課堂教學中結合由易到難的問題設計完成課堂教學,達成教學目標,掌握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曾在我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浪潮。
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目標教學法的基本理論,經過大量查找資料和學習外來先進教學經驗,分析學科特點及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課堂教學新授環節借助問題的深入設計,我們嘗試“目標教學法在科學課堂中的高效應用”研究。
課堂教學“新授部分”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本環節采用“問題預設和深入追問”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展示交流四種形式層層深入地解決問題,具體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問題的設計要體現學習任務的再分解,符合學生實際,要具體,有目的、可研究、可操作,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和深入研究的欲望,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一、教師點撥早預設――將學生關注不足的內容設計成預設的問題適時出示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自學質疑、小組合作、展示交流中出現不能解決的問題或涉及不到的知識點,由教師按照預設的問題提出來,引導學生完成分析,這些問題能夠調動學生深入思考,再次探究發現的積極性,我們的學習任務能得以充分解決。如《節約能源》一課,教師既對學生不易關注的知識點進行了問題預設,又對需要學生加強認識的能源問題進行了強化,起到了雙重效果。
??????
學生按照教師安排的自學任務完成獨立自學,五分鐘后學生開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學生小組討論中教師巡視指導,根據討論情況進行下面的展示交流。
小組展示:
匯報組匯報任務:我國存在的能源問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預設:匯報組回答不完整由其他小組補充,全班討論補充,做到觀點有理有據,進行簡單分析:將“人口眾多”使用數據分析,針對“分布不均”進行說明。(教師根據學生分析板書人口及人均排名數據)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人均不足,分布不均(教師板書)。
教師點撥預設
若學生能夠分析出上述知識點,教師直接利用,如不能分析出來,教師針對分析不全面的內容進行追問:老師了解到我國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你同意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利用課本數據說明。(教師根據學生分析板書本組數據)
師生通過前后匯報出來的兩組數據進行對比,這兩組數據說明了什么?
強調我國能源儲量很多居世界前列,但因為人口眾多,造成“人均不足”的能源問題。
數字的對比,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我國的能源人均不足。
教師評價:鼓勵回答完整,優秀的同學,激勵接下來的學習要做到:觀點有理有據,分析準確,補充全面。
二、教師補充信息資料――通過提出問題引出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教師通過補充文字、影音等資料,創設背景,烘托氣氛,加深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為更充分解決學習任務創造條件。如《節約能源》一課,通過出示圖片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加上教師形象的描述,加強了學生對能源短缺造成的嚴重后果的印象,為下一步學生積極找到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做好了充分地鋪墊。
??????
教師引導
教師出示一組能源短缺的圖片(教師邊出示邊解說)??春筇岢鰡栴}: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展示:對能源缺失后的結果進行分析或大膽想象。
教師追問一:怎樣避免這些情況發生?為什么?
小組討論后展示: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并分析原因:節約能源。分析原因:既可以解決能源問題,使有限的能源使用的長久一些,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等。
如本組匯報不完整可由其他小組匯報補充:不管我們如何節約,有限的能源也會用一點少一點,還會有枯竭的那一天,所以還要開發新能源。
三、教師點撥引導,離不開課堂追問。教學任務完成,學生能力的訓練離不開教師課堂中的恰當追問。當學生的認識出現空白,或是學生的思維停留不前時,教師的追問會及時打開學生的思維,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柳暗花明又一村”。《節約能源》一課中的追問有時還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如:
教師深入引導
教師追問二:同學們的眼光很長遠,我們確實要節約能源,還要開發新能源,有了那些新的能源我們是否就可以隨意使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了呢?為什么?
學生分析歸納得出:不能隨意使用,如果我們不注意節約,新能源也會有枯竭的一天。
強調無論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種能源,不論這些能源能夠開采使用多少年,為了我們人類的未來發展,節約能源的都是同等重要的,深入強化學生節約能源的意識。
四、把生活問題轉化成學習問題,讓學習與生活相聯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課堂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將生活中的問題、現象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設計成問題,應用在課堂中,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再次得到實踐和提升,教學的主題得到升華。
【關鍵詞】新課標下 中小學 英語教學 銜接問題
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是義務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且同為“英語基礎”教學,可以為學生將來的英語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相關初中英語教師應做好英語教學的銜接,積極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熱情。然后應積極優化使用英語教材,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在樂學、好學、自學中逐漸適應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并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合理梳理教材,重視內容銜接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通常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學習不同版本的英語教材,且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能力間同樣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問題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帶來一定困難。但事實上,初中英語知識相較小W英語知識雖逐漸復雜,也增加了難度,但分析各版本小學英語教材發現,其與初中英語中部分內容有重合點。因此,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中,為順利完成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學教師應合理梳理教材且重視教學內容的銜接。
以小學英語“My name’s Gina. ”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打招呼、介紹自己與詢問他人姓名等基本句型”。這些內容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已經學習過,但由于時間久遠、學生掌握情況不一,導致部分學生已然忘記。為喚醒學生記憶,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導入教學,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自我介紹”的相關英語動畫視頻,喚醒學生的英語記憶。然后由教師先向學生做一個自我介紹,并將相關句子進行板書“My name is …, My first name is…, My last name is …講解自己名字意義,并簡單的介紹下自己,為學生做出示范,讓學生利用自身所學對教材知識可以學以致用。
二、優化課堂教學,學習方法銜接
英語教學方法眾多,且通常由于教師習慣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學生英語基礎不同而進行多次變換。另外,小學生與初中生思維不同且理解認知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方法間也存在一定差異。為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初中英語教師應注重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與中小學英語學習方法的銜接。
為提升初中生英語學習效率,教師應了解班級學生英語學習方式,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引導,讓學生逐漸將原有的學習方法過渡到新的學習模式。如:初中教師在講到“Is this your pencil?”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試卷分析”、“課堂學習情況”等方面了解學生英語學習方法。在發現大部分學生以往小學中養成“通過生活中的實物記單詞意思”這一學習習慣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準備單詞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多種方式記憶單詞。這樣一來,可以改變學生傳統的固話思維,有助于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梢杂行Ъぐl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探索新的學習方法,有助于促進初中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與小學生相同的地方在于,學生在枯燥、單一的課堂中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且會逐漸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不利于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為改善這一情況,在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英語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例如,初中英語“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這一教學內容。教學前教師應深入教材,挖掘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已具備的相關英語知識,然后將班級學生以“同組異質、各小組同質”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合理分配任務
(如:小記者、采訪人物、記錄員、提示員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彼此詢問有無此類運動物品,并做出相應的回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采訪”過程中自由發揮,利用自身已具備的英語知識進行詢問與回答。通過以上形式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四、總結
總而言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對初中英語教學質量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加強關注,積極找出對策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印春琦.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探討[J].小學教學研究,2016,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