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物科學小知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文學知識 生物課堂 教學效率
一、巧導課,喚起學習欲望
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課堂伊始,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在講《生物與環境》時,可運用優美的古詩來導入新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樣的詩詞,只要我們平時多加注意和收集,并在課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適當引用成語、諺語和俗語,也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在講《遺傳和變異》時,就借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豬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樣的諺語和俗語來引入。
二、巧授課,激發興趣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而課堂提問又是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信息反饋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其思維,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課堂中精巧的設疑,恰似“引車入軌”。好的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激活酶”,強化記憶的“催化劑”。在講授某一內容伊始,可先用適當有趣的事物來設置疑問,以誘發學生急于解疑的思維活動,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講《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體液調節”內容時,對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補充講授“昆蟲外激素”,這時可引入如下典故:“楚漢相爭,垓下一戰,項羽兵敗,逃至烏江邊,正欲乘一只船渡江時,突然看見江岸沙灘上有黑壓壓的螞蟻群集成‘楚霸王死’四個大字,他仰天長嘆:‘此乃天意,非戰之過’。說完,便拔劍自刎?!敝蟊阍O問:韓信設計謀害項羽,其計謀的理論依據是什么?學生們開始互問互答,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此,教師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應有意識地留時間給學生稍作反思。這樣,抓住學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不僅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會收到如同章回小說、電視連續劇中“懸念”的效果,從而使老師的總結更具準確性和權威性,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問題設計的成功關鍵在于了解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程度,然后據此設計出不同的提問形式。所設計的問題要嚴謹,有針對性、靈活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激發其興趣,啟發其思維,才能真正幫他們高效達標。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適當運用詩詞輔助生物學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啟迪。例如,在講授第八章第一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時,可引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從而形象地描述植物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又如,宋詞:“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飛蛾的夜生活習性和趨光性描述得惟妙惟肖,這適用于《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的動物趨性的教學。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若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則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憋L趣的語言、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思維,能將繁重沉悶化為輕松活躍,將繁雜化為簡潔,將單薄變為豐富。教師良好的幽默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緒論》時,不僅告訴學生什么是生物學,而且讓他們知道生物學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我說:“現代人類的衣食住行沒有哪一種能離得開生物,如果沒有生物,人類的生活將會是什么樣的呢?”我向學生指出:“制作衣服的棉、麻和毛、皮,作為食物的糧、菜和肉、蛋,建造房屋用的木材和竹材,行路運貨用的馬車、木船,不都是取自生物嗎?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生活將……”學生被我幽默的語言感染、振奮,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如,我在講授《生物的進化》時,針對“人類的出現”,向學生打比方說:“動物園的大猩猩和我們還是一家子呢!”學生聽到這里,先是一愣,后又點頭稱是,高興不已。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機智和俏皮。事實證明,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生物;其他學科;學習效率
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數學等各門學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內容研究是交叉縱橫、相互溝通的。
在新的世紀里,生物學將會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配合其他學科知識來提高生物學的學習效率優勢尤為突出。澳大利亞動物病理學家貝弗里奇曾說過:“有重要的獨創性貢獻的科學家,常常是興趣廣泛的人,或是研究過他們專修學科之外科目的人”。因此廣泛的學習愛好是提高學習生物效率的基礎。下面就生物學與其他學科橫向聯系作一介紹:
一、生物與化學的聯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提到,生物體總是和外界環境進行著物質交換,歸根結底是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獲取各種物質來組成自身。因此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能夠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為細胞所特有。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生物與化學是沒有分家的“兄弟”。蛋白質的水解、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光合作用過程、細菌的化能合成過程等一些生物過程哪樣又離開了化學反應呢?反而很多同學因高一第一學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導致很難理解這些生物過程從而導致成績落后。用二苯胺C12H11N來鑒定DNA的存在、在酸性條件下用K2Cr2O7來鑒定C2H5OH的存在。更加堅定地說明了生物與化學的關系。
二、生物與數學、物理的聯系
在高中生物中提到,孟德爾發現的遺傳規律與他在大學時所學的統計學有很大的關系。應用統計學知識把研究對象從簡單到復雜,從一對相對性狀到兩對相對性狀再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過程是用抽絲剝繭的方法得出真理的。很多生物以物理信息:光、電、磁、聲波等作為生長發育、生存和繁殖的信息。通過下面的兩道題目我們將更清楚地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1.把栽有燕麥幼苗的小花盆放在下圖所示的裝置中,裝置按圖示方向作勻速圓周運動,則一段時間后,整個燕麥幼苗的形狀在圖示位置時為:
■
2.假如有足量的3種氨基酸甲、乙、丙,則他們能構成的多肽的品種最少有幾種,最多又有幾種呢?
分析:①它是生物與物理的一道綜合題。我們知道植物不同的部位對植物生長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根對生長素的敏感性要比莖大,再結合裝置生長素在勻速圓周運動中會產生離心現象,導致生長素向植物的外側分布,從而引起植物的根莖向不同的方向生長,進而得出正確答案。
②這是一道與數學結合在一起的題目,我們可以用排列組合的方法來解答。三肽化合物中必須包含三種氨基酸,第一個位置上有3種氨基酸的可能;第二個位置上有2種氨基酸的可能;而第3個位置上只有一個氨基酸的可能,所以為3×2×1=6;由足量的三種氨基酸所構成的三肽,在它們每一個位置上都有可能排同樣或不同樣的3種氨基酸,所以為3×3×3=27。從這兩題來看是生物與數學物理同樣分不開的。
三、生物與語文的聯系
生物學習中利用語文材料,創設情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本來興趣各異的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找到共鳴點,同時也感受到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提高學習效率。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植物向光性現象,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生長素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現象;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從“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兩種生物之間存在的種間關系,無不透露出生物與語文的密切聯系。
四、生物與地理、歷史、政治、計算機等學科同樣有非常重要的聯系
達爾文(C.R.Darwin)自然選擇學說的創建,就受到了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R.Malthus)“人口論”和賴爾(C.Lyell)《地質學原理》的深刻影響??梢?,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有利于:
1.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受到其他學科知識影響的時候,學習興趣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生物的認識也將會在不同的高度,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也會不斷地提高。
2.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有利于打破因分科教學而造成的思想禁錮,解決多學科交叉滲透的一些問題,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時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判斷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能很快地綜合運用各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來思考、推理、判斷等過程,從而完成學習目標。
因此,“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在生物學習中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是符合對自然界統一性的認識規律的,也是符合生物學自身的特點的。
參考文獻:
[1]劉銀霞.現代教育科學[J].中學教師,2011(1).
【關 鍵 詞】 學生;物理;預習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將“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列入課程實施的總目標之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法寶,而學生預習具有超前性、獨立性、異步性等特點,教師引導學生科學預習教材,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期達到對所學內容知已知彼,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進而實現高效課堂都具有獨特的作用。
目前,有的物理教師對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學生預習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造成教學效率低下。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預習可有可無;有的甚至認為學生預習好了會沖淡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即使有的教師有意要求學生預習也是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目的不明確,籠統地要求學生翻翻課本,教師對學生預習內容缺少精心設計,預習沒有檢查,使預習流于形式等等。因學生沒有有效的課前預習,沒有對學新知識做前期準備,自然就影響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課改的實踐告訴我們: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僅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和探究學習,課后及時的鞏固知識與向課外知識延伸等,還應在課前抓好預習,讓預習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知識前的合理“搶跑”。
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如下方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預習,可以使物理課堂更高效。
一、引導學生認識預習課文的重要性
從進入高一后,教師就必須對學生原有預習能力、習慣做一全面的了解,請有預習經驗的學生結合自身經驗談預習的好處。教師應在制定學科預習制度的同時,開展“花15分鐘的預習,改變我們的學習被動局面”的主題討論,強調預習就是一種有目的的自學,通過自己對課本和相關資料的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接受新知識,獨立將未知知識帶入課堂學習等。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對預習課本的意義明確了,預習自覺性和能力提高了,形成了班級良好的學習導向。
二、教師應教給學生必要的預習方法,使其提高預習效率
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的“金鑰匙”,對剛升入高中的新生來說,教師在示范不同類型課文(如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等)預習方法的同時,教給必要的預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預習效率。如懂得復習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掃清預習路上的障礙;預習新教材應初讀教材,讀懂課文中的主要概念,把重要的結論、主要觀點找準;細讀教材,把握主要知識點的來龍去脈;精讀教材,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疑難點經過思考后分別用(…)(----)、(~~~)等符號標注出來,對疑點雖經過獨立思考(包括查資料)仍得不到解決的可與其他同學討論,必要時將其帶到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預習效果要通過適當練習檢驗,預習后試做教材課后練習,以檢測自己預習的效果等等。另外,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會將預習中獲得的重點、難點、疑點和自己獨特見解寫在課本空白處或筆記本里,讓學生逐步養成讀、圈、查、劃、抄的習慣??傊瑢W習方法對了,預習成效也就提高了。
三、制定《預習導學案》,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預習
就學生對物理知識認知結構而言,每節教材內容包括已知知識、似懂非懂知識和未知知識三類。預習習慣與能力還沒有形成的學生在預習物理教材時往所會感到無所適從,預習目標不明確,預習效果差。這就有必要幫助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教師應設計“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沿著老師設計的“路線圖”預習,在經過一段時間由老師“扶”著學生預習后,在掌握足夠預習方法后就可以逐步讓學生丟掉“預習導學案”這根“拐棍”,使預習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項目。因此,教師在學生進入高一學習物理新知識后,每上一個單元,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課前對所學內容知識的儲備情況,需要學習哪些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對預習課文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預習內容等進行必要的備課,從而列出“預習導學案”。
下面是新課標魯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的《預習導學案》的設計:
(一)學習目標
1. 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
2.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3.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 體會科學家研究自由落體的方法和科學精神。
(二)學習重點
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規律。
(三)預習教材
認真閱讀教材,相信你能獨立回答以下問題。
1. 按你的生活常識判斷輕重兩物體從同一處下落,誰先落地,你能利用身邊的物體驗證嗎?
2. 試著做課本50頁圖3-26硬幣與紙團下落的實驗,觀察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 閱讀課本頻閃照片圖回答:
(1)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2)如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4. 初步了解自由落體的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做_______,用符號____
_____表示。
(2)根據課本53頁的表格內容,體會重力加速度的變化條件及規律。
5. 閱讀教材中伽利略對自由落體的研究部分,與同學合作交流一起來領略其精妙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感受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6. 對以上有不理解或疑惑的問題,請記錄在你的預習筆記上。
以上《預習導學案》是在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的前提下,從新課中要涉及到的已有知識,應用到的主要實驗方法,所要學習的概念、定律以及新課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自然、生活現象等方面設計的,避免了學生預習的盲目性。課前根據預習提綱進行充分的預習,初步掌握當節課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為聽課掃除知識障礙,這樣聽課才能從容自若,跟上老師的進度,對預習時發現自己的未知知識,要求學生應主動將問題帶到課堂,如此學有目標,就能主動思考,上課時才能夠抓重點,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聽課的針對性,提高聽課效率。
四、監控學生的預習成效
1. 了解學生完成預習導學案情況。教師通過檢查后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評講,以推動下一次預習,使學生逐漸養成習慣,對于預習較好的同學,授課時,教師可適當給予鼓勵表揚,請其交流預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表揚激勵,在班級上樹立正確學習榜樣。
2. 在上課時留意學生預習成果在課堂上的反饋。教師在上課時,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幫助學生總結預習的收獲和疑惑,若是個別問題可以進行個別輔導,而對于面上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輔導時間進行專題指導,排除在預習方法上的困難,使預習教材踏踏實實地進行。
3. 鑒于學生預習時間大都在課外進行,教師要善于調動家長指導督促學生預習的主動性,在時間上加以科學地安排,對照教師提供的預習作業輔導或督促學生預習。教師在開家長會時,要有意識地推薦部分家教做得較好的家長在會上介紹,宣傳科學輔導孩子預習的做法,使家校對學生預習輔導形成合力,這樣效果會更加明顯。
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實現自我教育,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在《先學讓每個學生擁有課堂參與能力》一文也指出:“教學論告訴我們,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后針對學生的閱讀和思考中提出、發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而不是一種可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法”。學生預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雖然是一段艱巨的歷程,但學會預習對學生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開始,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使之為打造高效課堂服務的高度,將科學指導學生預習,全面提高預習質量抓緊抓實。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韓立福. 預習是學習能力培養的奠基工程[N]. 中國教育報,20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