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資產負債表基本要素范文

資產負債表基本要素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資產負債表基本要素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1673年的法國商事政令被譽為近代商法的起始點。在其中首次規定了商人必須每期記錄賬簿和每兩年編制財產目錄(第三章第1條和第8條),同時還規定不能償還債務時,如果沒有賬簿記錄將被視為欺詐處以死刑(第十一章第11條和12條)。這一法令本身并沒直接規定編制和評價資產負債表,但卻由此標志著會計法治的開始。也有會計學者認為,商業賬簿和財產目錄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用于反映財產狀況和盈利狀況的工具,這和后來的資產負債表有相同的目的和任務。1861年的德國普通商法具有德國全國統一企業會計法的性質,其中規定:所有商人具有把自己的全部交易和財產狀況在賬簿上清楚記錄的義務(第28條第1款);具有編制開業資產負債表和年度資產負債表的義務(第29條第1款);具有保管交易單據和商業賬簿的義務(第28條第2款,第33條),等等。這一法律與法國商事政令在強調資產負債表要反映財產狀況和盈利狀況方面是一致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更強調財產的量度。

奧伯布林克曼進一步把古典靜態會計和動態會計作為對立的兩種觀念分成三個小階段。對于古典靜態會計的第一階段(1861年從德國普通商法到1926年休馬倫巴哈學說的產生),他總結為4個特征:保護債權人和基于客觀性的市場價值的重視;忽視對資產負債表體現的未來市場價值的評價;將折舊理解為市場價值的減少;輕視資產負債表代表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的觀點,但強調對資產負債表的評價。在古典靜態會計的第二個階段(休馬倫巴哈學說的產生和確立時期),休馬倫巴哈對靜態資產負債表特征的解釋是:把財產量度作為第一任務,而把盈利量度作為次要的任務。在古典靜態會計的第三個階段(靜態資產負債表理論作為管理經濟學發展,休馬倫巴哈學說對公司法制定產生影響的時期),代表人物特爾弗恩(A.terVehn)和盧克特爾(W.leCoutre),他們依據休馬倫巴哈學說,走向管理經濟學的研究,提出靜態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的計算應該考慮為實現的價值增值,結合資本保持推算可能的可用于分配(消費)的利潤。進入現代靜態會計時期,由于1965年德國公司法規定禁止自創商譽資產化、嚴格限制準備金的提取以及其他計算項目的限制,產生了種種靜態論的解釋。例如:靜態資產負債表在反映資產狀況的同時可以用于盈利預測;靜態資產負債表體現了企業是否破產的信息;靜態資產負債表具有可驗證性特點等。有影響的觀點是瑪克斯特(A.Moxter)認為資產負債表的項目應以防止破產為目的用個別資產的清算價格表示,并區分期末決算日已實現的財產增加和未實現的財產增加。

對于古典動態會計的第一階段,奧伯布林克曼也總結為4個特征:首次將期間成果的計算作為資產負債表的任務;由于鐵路運輸公司的固定資產比重大,用現行成本評價被重視;強調凈利潤的計算;脫離客觀真實價值(如主張用個人主觀價值、營業價值等)。在古典動態會計的第二階段,休馬倫巴哈對動態資產負債表特征的解釋是:第一任務是計算損益,資產負債表項目的構成看成是作為損益發生的原因進行成本分配的結果,同時為了計算損益應遵循一致性、一貫性、比較性等原則。古典動態會計的第三個階段是休馬倫巴哈的動態觀在理論與實務中普及的時期,特別是影響了1965年的公司法的制定。進入現代動態會計時期,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繼承休馬倫巴哈的動態觀的萊夫松(U.Leffson)的貢獻,他從宏觀經濟目的和企業利害關系集團的立場上來看待資產負債表,提出正確性、誠實性、明了性、完整性的會計原則,將利潤、自有資本和他人資本的關系的信息作為損益計算的目的。在1985年的商法中,關于償債準備金和預提費用的規定,明顯帶有動態的傾向。特別是持續經營能力的評價,更是動態論的觀念。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與休馬倫巴哈同一時代的美國的動態會計理論,其代表人物當屬巴頓(WilliamAndrewPaton)。他在1922年出版的《會計理論》指出,會計的目的是提供經營管理有用的信息,不僅是為了進行損益計算,而且要反映資產價值的流向,因而,會計的對象就是企業主體流入和流出的價值,即價值流量。有人把巴頓的動態會計觀稱為“流量理論”。

對靜態會計和動態會計的評價

(一)關于靜態會計

無論是古典靜態會計還是現代靜態會計,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為中心,旨在反映資產和資本的狀態,把資產計算作為資產負債表的主要目的,也視同會計的目的。

筆者認為,靜態會計的出現和發展是歷史的產物。因為會計對象從單式簿記時的財產演變到復式簿記時的資產和權益,基本目的從單純記錄財產的狀態發展到受托資產的經營責任的明確、權益價值的界定等,資產經營的結果始終是會計反映的主要信息。因為資產負債表反映的信息是經營一段時期后各表內項目一個時點的余額,因此其“靜止”的特征是明顯的。但筆者進一步認為,無論是以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哪個為中心,還是近幾十年出現的現金流量表,都脫離不了靜態會計的框框。也就是說,即使現在靜態會計也是會計的主流。其特點是:

1.會計信息的表達形式是靜止的。不僅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一個時點的狀態,損益表雖說通過期間的收入和費用的計算可以分析出一些動態的信息,但表內各項目實際上仍然是一個時期的總量或累計量,這些匯總的數字并不能直接揭示動態的過程;現金流量表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會計反映的內容是靜止的東西。會計的對象只是不能自行改變使用價值的“死”的物體及其價值歸屬,因此無論會計以何種表為中心,都只會提供出靜態的信息。這是最根本的。

3.會計信息的提供方式是靜止的。由于采用的手工處理,或者即使使用計算機也只是解決手工處理的繁瑣問題,最終以年度或其他會計期間提供出來的信息,也只能是靜態的。

4.另外,人們的會計觀念也長期停留在靜止的思維定式上。就是說,人們已經習慣于物本會計的信息和定期會計的信息,覺得動態的必要性不大或干脆沒有。

總之,限于歷史條件和認識的局限,靜態會計還將相當長一段時期占據會計的主流。

(二)關于動態會計

以往學者所指的動態會計就是以損益表為中心,旨在揭示損益形成的原因,把損益計算作為資產負債表的目的,也視同會計的目的。

筆者認為,在休馬倫巴哈時代,乃至會計形成的初期,會計報表的編制與對外提供還是作為會計發展的重要標志,能從靜態和動態來考察資產負債表(會計)問題,已經是會計學家了不起的遠見卓識了,限于當時會計的狀態,他也不可能勾畫出真正的動態會計。換句話說,無論是古典或是現代的動態會計,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動態會計。因為損益表內各項目是一個時期的總量或累計量,這些匯總的數字并不能直接揭示動態的過程,只能說他們試圖通過損益表乃至資產負債表的信息分析出經營活動的動態特征。如休馬倫巴哈(1926)指出的:“對損益計算發揮作用的資產負債表具有完全不同的職能。從用數據再現運動的一瞬間去把握資產負債表表示的一種狀態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這里不是對這一狀態的認識問題,而是對更多的瞬間產生的運動的認識問題。我們要把握的運動,在這里指各種力的作用,即一方面是力的支撐,而另一方面是力的消耗——付出的作用。基于這樣一種力的作用認識的資產負債表,我們稱之為動態的。

依筆者的設想,真正意義上的動態會計應具有以下要素:

1.把人的活動或行為作為主導要素。因為只有人的活動才能使資產的價值發生流動,收入和費用也是人的活動引起的。因此,必須把人的行為與價值信息結合起來反映,信息才是真正動態的。反映經濟活動——人的活動——行為過程,才是動態會計的最本質的要求和特征。

2.會計信息的表達和提供的適時性。即以任何一個時點的狀態為基礎,連續生成的會計報表,就可以說是動態的會計信息。因此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多媒體動態視頻點播技術(VOD技術)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建立會計信息倉庫、會計頻道,實現會計信息的隨時表達和互動提供,信息使用者如看互動電視一樣,可以閱讀動態的價值信息。

3.建立動態立體的會計思維模式。即從認識上轉變對會計的印象,觀念中要通過會計信息的閱讀,還原經濟活動立體空間中進行的現實,理解經濟活動的運動的過程。

總之,動態會計信息呈現的是經濟活動以人為主體的價值流動的過程及其結果。

動態會計的新模式——三維會計

(一)從靜態會計向動態會計提升的理由與意義

哲學原理告訴我們,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標志事物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處于暫時的穩定、平衡狀態的哲學范疇。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事物的固有的性質和存在方式,是絕對的和無條件的。但辯證唯物主義并不否認靜止的存在,認為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事物在如下情況下可視為靜止的:物體在某條件下沒有發生機械運動;在一定的參考系內,物體間的平衡沒有被打破;事物在量變的范圍內,沒有發生質變,仍為其自身。由此可見,事物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只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條件一經打破,靜止便不復存在。運動本身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相對靜止的存在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靜止是運動的量度,正是相對靜止的存在才使得事物有著確定的性質和確定的形態,才能被人們認識和利用。而要計算物體,就必須選擇一定的參考系作為靜止的框架。靜止是形形的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運動是產生這些新生事物的根源,靜止則是這些新生事物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運動和靜止是對立的統一。一方面,無所謂絕對的運動就無所謂相對的靜止;另一方面,沒有相對的靜止就不能確定是什么東西在運動以及它以什么方式運動,也就無所謂絕對的運動。靜止和運動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表現為事物的運動是間斷性和連續性的統一。新晨

將哲學理論運用到會計中,可以發現,正是由于企業經濟事項的運動的絕對性、靜止的相對性以及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才得出這樣的結論:既然以經濟事項為對象,那么動態會計才是會計的絕對形式,靜態會計是動態會計的特殊狀態。傳統會計將靜態會計作為主流會計,大大地違背了運動和靜止的原理,是形而上學地把靜止的相對性夸大為絕對性的表現。因此,我們有必要把靜態會計提升為動態會計,這實際上也包含了靜態會計的內容。其意義是:

1.抓住了作為會計對象的經濟活動的本質特征。經濟活動是運動的多樣性和靜止的單一性的統一,是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靜態會計將人的主體活動剝離出去,甚至連將高級的、復雜的生命運動等同于簡單的、低級的機械運動是連近代機械唯物主義都不如,而只有動態會計,才能將人的能動活動納入進來,徹底實現“兩個統一”。

2.有助于管理當局和一般員工適時控制經濟過程。經濟活動是一個連續進行的瞬間變化的過程,靜態會計將這一過程劃分成較長的會計期間并進而提供靜止的信息,無法提供控制經濟過程的有時效性的信息。動態會計盡可能解決這一缺陷,利用計算機通訊等技術,既可以提供累計期間的經濟活動結果,也可以提供任一期間、任一時點的會計信息,既使管理當局能據以做出及時的指揮協調,又使行為者本人及時自我調整。

3.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內在積極性,實現人權會計的要求。由于動態會計提供了每個人的行為狀態、個人貢獻的個性化信息,就避免了行為者的“搭便車”心理,也使得人力資本產權利益具有落實的信息基礎。

4.有助于分析經營業績的根本原因。由于將價值信息與其導致主體聯系起來,分析評價經營業績也就很容易查明具體由誰造成、在什么環節造成等的原因,避免了靜態會計通過物的信息去人為推測、判斷帶來的誤差和不便。

5.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判斷企業發展的潛力,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信息使用者通過動態信息的分析,可以明確企業的過去和現在的表現,進而推出未來企業的趨勢。因為動態的連續性信息更易于判斷發展方向。

第2篇

【關鍵詞】資產負債觀;收入費用觀;或有事項;所得稅

會計的基本要素有六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資產負債觀顧名思義就是是指以資產、負債的概念為基礎和核心,定義利潤及其構成要素。在資產負債觀下,企業所有存量的變動就成為其增加經營活動成果的最好且惟一的證據。資產負債觀以資產負債表為重心,強調全面收益,收益由凈資產的期初期末余額之差產生。

資產負債觀認為收益的本質是某期間凈資產的增加,不考慮交易或非交易,只要引起凈資產變動就確認收益(所有者的投資及對其分配利潤除外)。它不主張采用歷史成本,要求資產和負債采用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來計量,強調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應當著眼于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觀為經濟實質提供了最有力的概述,是準則制定過程中最合適的基礎。

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最本質的差別就在于:資產負債觀基于資產和負債的變動來計量收益,因此當資產的價值增加或負債的價值減少時,會產生收益;收入費用觀則通過收入與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企業收益,按照收入費用觀,會計上通常是在產生收益后再計量資產的增加或是負債的減少。

明確了解了資產負債觀的概念后就不難發現,在中國現行的會計準則中,有很多方面都體現了這一觀點,下面就舉例具體說明。

一、對于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根據準則規定,對經確認的或有事項首先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為一項資產和(或)負債,作為計價的結果。其次才在利潤表中反映相關損失(對不造成損失的或有事項則不需要在利潤表中反映)。例如,A企業因或有事項而需承擔一項100萬元的支出,同時,因該或有事項,A企業還可以從己企業獲得58萬元的賠償,且這項金額基本確定能收到。按照準則的規定,A企業應首先在資產負債表中分別確認一項100萬元的負債(“預計負債”)和一項58萬元的資產(應收帳款),作為計價的結果,還應在利潤表中確認42萬元的損失(“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等)。這時,A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不僅反映凈資產減少了42萬元,而且表明企業相關資產增加了58萬元、相關負債增加了100萬元,資產負債表提供的信息更加豐富,而損益表中反映的42萬元的損失僅僅是A企業計量資產和負債變化的一個副產品。

二、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根據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所形成的利得和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或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例如,2009年8月15日,甲公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購入乙公司股票1000000股,占乙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5%,這時乙公司股票收盤價為每股5.00元,甲公司沒有在乙公司董事會中派出代表,甲公司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2009年12月31日(即資產負債表日)乙公司股票收盤價為每股5.30元,這時如果甲公司仍持有乙公司的股票,就應該確認本公司持有的該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為(5.30-5.00)×1000000=300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乙公司股票—公允價值變動 300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乙公司股票 300000

因為資產負債觀認為企業的收益是期末凈資產高于期初凈資產的凈增長額,因而對于企業持有的金融性質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因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未實現的損益(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確認為當期損益或直接進入所有者權益。

三、存貨核算取消后進先出法

因為后進先出法下,先發出的進入成本的存貨是企業最近購入的存貨,而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是企業較早購進的存貨,并非企業現實擁有的資產。資產負債觀下,取消后進先出法,目的就在于更加真實的反映企業所擁有的資源。

四、對于所得所的會計處理

這是在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中資產負債觀的最典型的體現。原《企業會計制度》對于所得稅的核算方法,既有應付稅款法,又有納稅影響會計法,但不論哪種方法,都是收入費用觀的具體體現。而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則統一規定:對于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要求企業取得資產和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存在差異的,應當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應付稅款法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后各期。在應付稅款法下,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于當期應繳的所得稅。在應付稅款法下,企業應按照稅法規定對稅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即納稅所得,再按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出當期應繳的所得稅,作為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即: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其特點是:當稅率變動或稅基變動時,必須按預期稅率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余額進行調整。也就是說,首先確定資產負債表上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然后,倒擠出利潤表項目當期所得稅費用。

計算公式為: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關于現行所得稅的會計處理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首先要求確認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所謂計稅基礎,是面向未來而言的,簡單的說,就是按照資產、負債未來能否在稅前列支的金額進行計量。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差異,則構成企業在未來的一項權利或義務。按照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分別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這正是資產負債觀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資產負債觀 收入費用觀 存貨 金融工具 所得稅

一、資產負債觀的內涵

資產負債觀是指會計準則制定者在制定規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應首先定義并規范由此類交易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計量。然后,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資產負債觀是指以資產、負債的概念為基礎和核心,定義利潤及其構成要素。

資產負債觀以資產負債表為重心,強調全面收益,認為收益的本質是某期間凈資產的增加,它不主張采用歷史成本,要求資產和負債的計量采用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強調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應當著眼于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觀為經濟實質提供了最有力的概述,是準則制定過程中最合適的基礎。

二、資產負債觀在我國會計準則體系中的體現

1.會計要素的定義

資產負債觀首先要求定義資產和負債,再以資產和負債這兩項最基本要素的變動來定義其他要素。新準則一切從資產、負債的定義及其變動出發,通過對其變動原因和具體變動項目金額的確認與計量,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報告期內資產負債變動情況。

2.存貨發出計價中取消了后進先出法

從資產負債觀的角度分析,由于先購入的存貨形成期末的留存,形成資產負債表的存貨項目,該存貨項目反映早期的成本水平,不能反映當期存貨的市場價值,所以取消后進先出法不僅是由于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的不一致。。但從收人費用觀的角度分析,后進先出法能更好地體現配比原則,因為后購進的存貨先銷售,形成銷售成本,銷售成本更接近當期的市場價值,和收人的配比效果更好。

3.所得稅準則中的運用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擺脫了原來所得稅核算中收人費用觀所帶來的不符合資產負債定義的遞延稅款借項或貸項的調整項目。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定是資產負債觀在我國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最好例證。除以上各交易、事項外,新準則體系中資產負債觀的運用還表現在其他很多方面,如企業的開辦費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再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研究階段的支出費用化,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可以資本化。

三、資產負債觀理論與收入費用觀理論具體差異

1.兩種理論在會計準則指導思想上的差異

資產負債觀下,制定會計準則時,首先要定義并規范由該類交易或事項產生的相關資產或負債或其對相關資產或負債造成影響的確認與計量,然后再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確認與計量收益。收入費用觀理論則要求以收入費用觀作為會計準則制定的指導思想。具體而言,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首先要關注的是與某類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計量,然后再根據兩者的比較來確認收益。

2.兩種理論在會計目標的側重點上的不同

在資產負債觀理論的指導下,企業的財務報告體系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利潤表只是作為資產負債表收益總括信息的一個詳細說明。在資產負債表中,由于資產和負債的定義采用的是未來利益觀,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量反映的是資產和負債對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影響程度。在收入費用觀理論的指導下,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中利潤表處于核心的地位,而資產負債表則作為利潤表的補充報表。收入費用觀理論體現的主要是受托責任觀的會計目標,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可靠性為主。因此,資產負債觀理論體現的主要是決策有用性的會計目標,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相關性為主。

3.兩種理論在會計要素的優先地位上認識不同

在資產負債觀理論下,資產和負債是會計要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只要規范了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其他要素都可以通過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定義。在收入費用觀下,收益要素是優先考慮的要素。在六大會計要素中,該理論要求首先定義收入與費用要素,并在此基礎上定義利潤要素。但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與收入、費用要素沒有明確的聯系。

4.兩種理論在會計計量上的不同兩種理論在會計計量重心上存在差異。

在資產負債觀理論下,會計計量重心是資產的計量。資產是最為基本的會計要素,其他各要素的計量都從屬于資產的計量。資產計量強調資產的未來價值觀,而不是其歷史成本觀。但在收入費用觀理論下,會計計量的重心是收益確定。

5.兩種理論在會計計量屬性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在資產負債觀理論下,資產的未來價值觀必然要求資產的計量面向未來,引入現行市價、現行成本、公允價值以及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多種計量屬性。但在收入費用觀理論下,收益計量的核心地位使得資產的計量完全服務于收益的確定,服務于對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和經營業績的總結,由此必然會以歷史成本作為其主要計量屬性。

四、資產負債觀在我國會計準則中應用的優勢

應用資產負債觀進行收益計量能夠更好地關注資產的質量和運營效率,更加關注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資產負債觀側重信息的相關性,強調某一時點資產負債的真實、公允表達,但相關性并不排斥可靠性,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及時、準確地提供資產負債的真實相關信息反而能更好地體現信息的可靠性。資產負債觀是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的表現,應當結合我國現階段不斷發展變化的會計環境,積極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發展過程中的有益經驗,加強對資產負債觀的理論深入研究,并將其作為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設與完善的指導基礎,加快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協調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李勇: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比較研究:美國的經驗與啟示.會計研究,2005 年第 12 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深夜福利视频 | 午夜羞羞视频 | 国产做出在线 | 传媒麻豆 | 亚洲视频成人 | 亚洲美女视频 | 黄色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 激情五月深爱五月 | 男人的天堂导航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 高清性色生活片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久久水蜜桃 |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蜜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人成影视 | 国色天香 社区视频 | 国产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短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九九综合 | 最近中文字幕更新第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 性无码专区无码 | 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久久精品 | 午夜视频免费国产在线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网站 | 亚洲视频在线观 | gav久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日韩视频 |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 2021日韩麻豆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小视频网站 | 在线看毛片网站 | 男女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