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喉癌;圍手術期;護理
喉癌占頭頸腫瘤的13.9%,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手術仍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喉癌患者,除承受一般腫瘤患者的心理、生理痛苦外,還由于失去發聲功能、自我形象的改變,患者會承擔更多痛苦,嚴重者可威脅生命,因此做好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對患者順利康復至關重要。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12月護理了20例喉癌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喉癌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63.09歲,住院天數9~33d,平均24.15d。其中12例經喉顯微手術后病理確診,8例門診及他院病理確診為喉癌。手術方法:17例行部分喉切除術,2例行全喉切除術,1例行喉顯微激光手術,加頸部淋巴結清掃術19例,19例行氣管切開術。20例患者圍手術期通過術前患者教育、術后氣道管理、鼻飼護理、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溝通護理等護理措施的落實,無嚴重并發癥,均痊愈出院。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教育 喉癌患者對術后暫時或全部失聲以及形象改變產生焦慮,同時對住院環境不適應造成無助和孤獨,甚至還有患者角色轉換的角色困擾。術前一天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教育:①告知患者病情是可能被治愈的,用通俗的語言介紹疾病基本知識,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目前喉癌治療的效果和前景,鼓勵患者正視疾病現實,穩定其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②告知手術治療的必要性、手術方法、配合事項、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處理方法,防止產生消極情緒,影響術后康復。③告知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項:治療、呼吸、排痰、運動等,告知需要患者家屬配合的事項:生活上照顧、叩背方法、按摩手法、飲食準備等,告知患者每天的治療、護理計劃等臨床護理路徑。④心理社會支持,強調患者的康復要靠醫、護、患、家屬四方共同努力。鼓勵其親人積極傳遞給患者正能量。本組患者通過術前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屬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護理工作,患者手術順利如期進行。
2.1.2 環境準備 為患者準備靠近護士站的單人病房;室內備吸引、吸氧、監護儀、氣管切開護理盤等設施。病室空氣流通、光線柔和、內配置干濕溫度計,每天開窗通風至少2次,保持空氣清新。
2.1.3患者準備:①常規檢查:術前常規心、肺、肝、腎等功能檢查。②術后交流準備:為識字患者準備寫字板;用手勢、眼神等肢體語言與患者進行約定;用圖片、道具與患者進行定向約定。③合并癥治療:術前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本組患者中有2例合并高血壓,經心內科會診予以控制血壓治療;④口腔清潔:保持口腔清潔,部分患者由于腫瘤生長迅速、壞死有口臭現象,予雙氧水漱口,本組患者手術前后均未有口腔感染發生。⑤禁煙酒。對吸煙者勸其戒煙,有報道,長期吸煙給喉癌術后分泌物的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2];本組患者中有吸煙史18例,入院后經勸告均戒煙。⑥必要時備血;備皮;禁食12h禁水8h;術晨置入胃管和尿管。
2.2 術后護理
2.2.1管道護理:手術后患者身體帶有氧氣管、氣管套管、傷口引流管、鼻飼管、尿管、靜脈輸液管等各種管道。將管道作"高、中、低"危區分并標識,氣管套管、鼻飼管、傷口引流管為高危管道。注意檢查并保持各管道的在位與通暢。
2.2.1.1氣道管理:本組中19例患者術后氣管切開。由于缺少了鼻腔對空氣的過濾清潔、加溫加濕作用,不僅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而且易致氣道干燥堵塞,使患者呼吸不暢甚至窒息危及生命。護理措施:①制訂護囑,每天根據病情和醫囑相應調整,每班實施護囑,保證治療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和整體性。②氣道濕化:術后予人工鼻濕化;并根據氣道分泌物的性狀給予間歇霧化吸入。③氣囊護理:術后48h內氣管套管氣囊不放氣,避免因傷口滲血刺激肺部引起頻繁咳嗽;術后48h后氣囊不充氣,以減少氣囊對氣管壁的壓迫,促進局部血運。④適時吸痰。術后1~2d,因患者呼吸道纖毛運動功能未完全恢復,咳嗽無力,有血性滲出物及分泌物儲留在下呼吸道,故以主動吸痰為主,避免患者因咯痰引起出血;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音,正確判斷并適時吸痰;⑤促進排痰措施:手術日即鼓勵患者活動軀體和肢體;除皮瓣修復有特殊要求外患者術后早期取半臥位,指導并協助叩背至少4次/d:晨起、睡前、上午、下午各1次;術后第2d后鼓勵患者活動、深呼吸、有效咳痰,囑患者盡量將痰液咳至呼吸道的淺部再吸引,既減少了對患者氣道的刺激,又減少了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本組患者無呼吸道感染發生。
2.2.1.2 鼻飼護理 腸內營養支持作為喉癌患者術后營養支持的首選[3]。喉癌患者術后常規留置胃管7~14d,一是保證術后患者的營養供給,二是預防感染和咽瘺。根據患者病情與營養科共同制訂個性化營養支持方案。通常①于手術日或術后第1d開始鼻飼流質。注意循序漸進、少量多次,逐步增加為原則:第1d給予500ml,第2d給予1000ml,3d以后每天給予1500ml,視具體情況酌情增、減。輔之以新鮮的菜湯、果汁等。②鼻飼管置入深度45~65cm,鼻飼前評估鼻飼管在位和患者消化情況。鼻飼時應抬高床頭30°~45°,灌注后保持半臥位30 min以上。鼻飼前、后用少量溫開水沖洗管腔以防堵塞。③鼻飼期間,保持患者口鼻腔清潔,清潔口鼻腔2次/d。④拔除鼻飼管前遵醫囑經口試飲溫開水,無嗆咳24h后拔除鼻飼管,第1次經口進食時,應選擇糊狀的半流質食物,從糊狀、半糊狀逐步至普食,加強吞咽功能訓練,避免進食過急或進食時談笑而引起嗆咳。本組患者術后均順利如期拔除胃管,恢復正常飲食。
2.2.2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喉癌術后常見并發癥有出血、感染及肺部感染、皮下氣腫、誤咽、咽瘺等。出血常發生于術后24~48h內;由于手術創傷及氣管切開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易致感染及肺部感染;皮下氣腫常由于麻醉時氣體進入皮下所致;部分患者因腫塊壓迫術前即出現吞咽紊亂現象,在術后拔除鼻飼管后進食會發生不同程度誤咽,誤咽易致吸入性肺炎。咽瘺多發生于術后5d~10d,常與術后感染、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等有關。咽瘺是喉癌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護理措施:觀察生命體征、傷口情況、引流液的性狀和量;加強氣道管理、營養支持和活動指導;密切觀察皮下氣腫的范圍及進展;訓練吞咽功能及飲食指導;針對咽瘺處理:延長胃管留置時間、及時吸痰、加強換藥、營養支持、選用敏感抗生素等,對喉癌術后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降低咽瘺的發生[4]。本組患者中1例于術后4h內引出鮮紅色血性液體120ml左右,及時發現,重新處理縫線松脫,出血停止;1例皮下氣腫于術后3d吸收消散;未有感染及肺部感染發生;本組患者拔除胃管后無明顯嗆咳現象;無咽瘺發生。
2.2.3溝通護理 ①術后允許家屬陪護。②按術前約定的肢體語言有效溝通。③隨手可取到語言替代道具。④請護鈴置于床邊。⑤護理人員勤巡視,主動服務。本組患者術后溝通滿意,各項心身需要得到及時合理地滿足。
2.2.4出院指導 ①出院時發放"溫馨提示"卡,指導患者出院后一系列注意事項。②教會患者頸部包塊自檢方法,囑發現異常及時就診。③囑定期來院復診,出院后前6個月每月復診1次,以后改為3個月。④帶管出院者,出院前教會患者及家屬氣管套管的清洗、消毒及氣管瘺口的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⑤訓練患者發音,每天堅持發音訓練,從單字、單句、長句到簡單對話,系統訓練,恢復患者生活的信心。本組17例半喉切除患者術后發音良好;2例全喉切除術6個月后復查能作一般低聲交流。⑥實施定期跟蹤隨訪,于術后1周、每月電話或家庭隨訪,解決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存在問題,幫助其在長期康復治療中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結論
通過對20例喉癌患者的護理,我們體會到患者積極的情緒狀態可提高抗病能力[5];社會支持對提高喉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6];通過術前患者教育,患者及家屬主動地參與護理的全過程。積極的護理干預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是保證術后無呼吸道感染發生的關鍵環節,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7],氣道管理是術后護理的重點環節??傊?,積極主動干預喉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充分調動醫、護、患、家屬的潛力,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60
[2]許遠望,許恒.長期吸煙對喉癌患者術后分泌物護理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31:3870-3872.
[3]張萍.喉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J].腸內腸外營養,2012,19(5):304-305.
[4]徐素娟.喉癌患者術后發生咽瘺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20:3113-3114.
[5]鄭乃彩,方渭清,王孝陽,等.喉癌患者本人知情前后和免疫功能變化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4-7.
中圖分類號:R27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12-0247-02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我科95%以上手術病人采用局麻進行,局麻的優點是快捷、方便、經濟,患者術后反應輕,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即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均處于清醒狀態,雖然眼睛看不見,但能聽到各種聲音包括醫生、護士的談話及各種儀器發出的聲音,這時緊張的心情就會轉為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應此必須做好心理護理。術前多與患者溝通,將術前準備、術中情況、注意事項、手術配合要點、術后恢復等知識全面講述。在溝通時注意說話聲音輕柔、和藹,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理解力,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聽懂、聽明白?;卮鸹颊咭蓡?,解除患者疑慮,讓患者提前做好思想準備迎接手術。
1.2局部和全身準備
手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眼部A超、角膜曲率、人工晶體度數等)、檢驗等。術前每日滴抗生素眼藥水4-5次,預防手術感染。交代患者術前、術后戒煙、酒,以免刺激呼吸道粘膜,增加分泌物,誘發咳嗽。同時教會患者有效的止咳方法,如張口呼吸或用舌尖頂上腭。術前一天做好全身清潔,包括洗頭、洗澡、剪指甲等。按手術要求做好淚道沖洗、剪睫毛、結膜沖洗等術前準備。
2術中護理
2.1認真查對
防止差錯: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認真核對患者的姓名、床號、手術名稱、眼別、麻醉方式等。
2.2術中溝通
患者入手術室時是最緊張的時刻,這時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打招呼,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消除其緊張感。手術開始時,護士要守護在患者身邊,予適時的問候與鼓勵,增強患者戰勝自我的信心與勇氣,使手術順利完成。
3術后護理
患者手術完畢回病房,護士應根據病情要求安排合理、舒適的臥位,監測生命征的變化。告訴患者:“你手術很順利,如有何不適請告訴我。”這樣會使患者緊繃的心情放松。并向患者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囑患者不要用力擠眼,不揉眼,不碰撞眼部等;保持大便通暢,不用力排便,以免用力使傷口裂開引起出血;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松脫、移位,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等。手術后護士親情式的服務,是患者戰勝疾病最有效的良藥。
4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病情做好出院指導及告知康復注意事項,并約定復診時間,交代患者如有眼部不適及時復診。并采用電話或上門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鼓勵患者繼續進行康復訓練,保證良好手術效果。
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省長春市130012
【摘 要】目的:探討腎臟腫瘤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從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進行腎臟腫瘤手術患者54例,對其給予圍手術期護理,手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并詳細了解患者病情,術后密切注意患者病情變化,給予針對性的護理。結果:本組患者經過圍手術期護理,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出現皮下氣腫患者1例,未出現其他并發癥患者。結論:腎臟腫瘤手術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可保證手術順利完成,避免術后發生并發癥,縮短患者的病程,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腎臟腫瘤;圍手術期;護理
腎臟腫瘤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腫瘤,約占全身腫瘤2%-3%。最近幾年,此種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上對于此種疾病,多采取手術治療方法,但是,如果能在患者圍手術期加強護理,可保證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F筆者選取我院從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所進行的54例腎臟腫瘤手術患者,對其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具體的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進行腎臟腫瘤手術患者54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所占的比例是51.9%,女性患者26例,所占的比例是48.1%;年齡最小的是22歲,最大的是75歲,平均年齡是(41.3±2.4)歲;腫瘤直徑最短的是2.3cm,最長的是7.5cm,平均(3.1±0.4)cm;其中腫瘤位于左側患者29例,所占的比例是53.7%,右側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46.3%。
1.2護理方法
1.2.1手術前
手術前,為患者準備穩定、安靜的病室環境,并對患者進行詳細尿常規、血常規、CT、B超、X線以及心腎功能等檢查,手術前1天配血、備皮,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如果患者體質差,需叮囑患者臥床休息,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患者免疫力,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患者靜脈營養支持;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避免術后并發肺不張、肺部感染等當患者確診為腎臟腫瘤后,心理負擔比較重,擔心手術發生意外,對此,護理人員要多給予患者疏導、安慰,多和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術部位、麻醉方式、注意事項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各種疑問,給予患者安慰和理解,排除患者的絕望、緊張等負面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爭取患者的配合和支持,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
1.2.2手術后
手術后,去枕取患者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應用心電監護,吸入低流量氧氣;術后24小時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隔15-30分鐘測量1次呼吸、脈搏、血壓,并認真記錄,直到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穩定后,每隔2小時測量1次;術后確保腎周引流管的通暢性,并妥善固定,注意引流液的性質、數量以及顏色,如果引流管流出大量新鮮血液,并且面色蒼白、血壓降低,脈搏快,則立即通知醫生,防止內出血;保持尿管通暢性,注意觀察尿液的性質、數量以及顏色,每天定期消毒尿道口,避免發生逆行感染;手術后,注意觀察患者腹部切口敷料是否出現滲液、滲血,并準確記錄滲液滲血的數量,若滲液、滲血過多,則及時通知醫生換藥,給予對癥處理;術后2個小時聽一次腸鳴音,喂患者一口水,然后每隔1小時聽次腸鳴音,等到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后,針對患者的病情情況,給予患者流質、半流質、軟質食物,然后逐漸到普食。
1.2.3術后并發癥護理
手術后,注意患者是否出現血壓降低、尿量減少、脈搏增快等癥狀,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呼吸淺慢、煩躁、疲憊等癥狀,常規給予患者間歇性吸氧、低流量,提高氧分壓,有助于排出二氧化碳,避免發生高碳酸血癥;術后密切注意是否有胸痛、咳嗽等變化;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定期更換引流袋,每天定期清潔患者的會,術后嚴格按照醫囑使用抗生素,每天定期檢測患者體溫變化情況,注意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切口是否發生感染;術后在患者臥床期間,指導患者進行屈膝、抬臀運動,增加患者的活動量,并合理按摩患者雙下肢,每隔2個小時協助患者翻身一次,促使血液循環,防止發生下肢靜脈血栓。
2結果
本組患者經過圍手術期護理,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最短的是65min,最長的是175min,平均手術時間(110.2±20.5)min;手術出血量最少的是30ml,最多的是110ml,平均出血量(40±10.5)ml;住院時間最短的是6天,最長的是37天,平均住院時間(7.1±1.6)天。本組患者未出現術中、術后輸血病例;手術后有1例患者因營養不良而出現傷口愈合不良,經過清創縫合而治愈,其余患者均在術后8-10天拆線,其中有1例患者視線模糊,2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經過相應的處理之后,均治愈。術后出現皮下氣腫患者1例,未出現其他并發癥患者。
3討論
經研究發現,對于腎臟腫瘤切除手術應用圍手術期護理,手術前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爭取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各項檢查與手術的必要性,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問題,給予針對性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合理用藥,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發現異常,及時采取對癥措施,并做好并發癥預防,避免患者發生并發癥。總而言之,對于腎臟腫瘤手術患者應用圍手術期護理,可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促使患者術后康復,值得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通訊作者: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