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放射醫學影像技術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放射科;影像技師;綜合素質
1醫學影像技師的現狀
談及提高醫學影像技師的綜合素質,首先需要了解影像技師隊伍現在的狀況。大部分影像技師在臨床工作中以操作為主,給患者攝X線、CT、磁共振檢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同樣的操作。大部分的放射科都是主任醫師管理,醫師在放射科有絕對話語權,技師只負責患者檢查流程。影像技師大都專科畢業而醫師都是碩士、博士畢業。出身學歷偏低和在科室的地位不高,加重了自卑感。認為自己處于醫院基層且在一個輔助科室,做的再好也難得到領導的認可,工作中只要做好本職工作不出醫療事故就心滿意足了。由于抱有這樣的心態阻礙了自身的發展。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必需提高影像技師的綜合素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努力改進。
2樹立崗位敬業精神和專業自豪感
作為一名放射技師,雖然處于醫院的基層,但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能小覷的。現在大部分的臨床科室都需要影像檢查來協助他們對疾病的診治。一張清晰明了的圖像對患者的診療提供了重要的幫助。隨著設備技術的發展,放射技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磁共振引導下穿刺靶向治療需要放射技師精準的病灶定位,引領手術醫師的操作。毫不夸張的說,沒有技師的協助醫師將寸步難行。傳統的觀念已經在發生改變,放射科不是以往那個簡單的輔助科室,而是慢慢向臨床科室轉型。放射技師也不是僅僅提供簡片的操作員,而是一個診療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員。沒有我們的一線努力,患者的疾患將被耽擱,臨床的誤診率將會提高,現代醫學將回到望聞問切的年代。
3加強業務水平,擴大學科知識體系
這里說的業務水平,不僅指的是能拍好一張甲級片。醫學影像學發展至今所涉及的學科很廣,包括影像工程學、影像物理學、影像生物學、分子影像學、信息影像學、網絡影像學、計算機科學等[1]。一名優秀的放射技師不僅要懂醫,而且也要懂得與學科交叉的其他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取可以有多種途徑,可以從繼續醫學教育著手,也可以通過自學或參加計算機短訓班、國家及省級衛生部門舉辦的各種學術講座、閱讀網絡文章、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專業或通俗刊物等。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了解科技的最新發展。人類每一次的科技進步,都會嘗試將最新的科技成果應用于醫學領域中,因為生命是發展的本源。
4主動的自我教育,努力提升學歷層次
不得不承認目前放射技師隊伍存在普遍學歷偏低,即便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放射技師大部分也只有大專畢業,本科也只是業余畢業。而影像醫師基本都是碩士、博士畢業,他們在科室醫、教、研方面起著主要作用[2]。但是技師和醫師是影像科一條鏈上的兩股繩子,只有彼此纏繞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在發達國家影像中心有一只技術專家組成的支援小組,他們有QA高級技師、醫學物理師、既懂得計算機知識,又善于分子影像學實驗和研究的生物醫學工程師[3]。這正是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方向。我院影像科至今已有61位影像技師,幾乎所有的技師都已完成業余本科畢業、1位全日制本科、1位生物醫學碩士、1位博士。我們不斷努力向著國際目標發展,深信有朝一日我們也會站上國際舞臺。可喜的是,目前在上海有三所高等院校設立了和醫學影像技術學相關的專業,分別是上海醫療器械專科學校、上海健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了配合發展三所院校今年合并為上海健康醫學院。它是一所本科院校,它為影像技師這支隊伍注入新鮮活力的同時,也提高了這支隊伍的學歷水平。不久的將來這支隊伍將會出現碩士、博士。它為我國醫學影像技術與國際接軌,為影像技術的醫教研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5提高科研和創新能力
隨著先進醫療設備和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推波助瀾。人們的觀念意識也逐步改變。從拍攝效果到綠色醫療,從開胸探查到精準定位靶向治療。這期間離不開影像專業人員的摸索探求。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要求技師在臨床實踐操作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不僅能將新技術應用于實際臨床,而且也能在以往的技術上不斷創新,推動本學科水平的提高。醫療是本質,教學是源泉,科研是發展。對于一所醫學院附屬的三甲醫院更應擔當教學、科研的責任。隨著教育體制結構的改變,影像技術高學歷人才將會越來越多。這勢必為影像技術的創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帶來新的局面。隨著高等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每年擴招,放射技師的隊伍日益擴大。面對影像技術的未來發展,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滿。關鍵在于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提升業務水平。學習好外語,多參加繼續教育、國際會議講座實時掌握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4-5]。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國際接軌;只有這樣年輕的技師業務才能提高;只有這樣我國的放射技術才能蒸蒸日上。隨著祖國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神經外科借助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以及新設備,正在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向前邁進。而神經外科的專科護理質量能否跟上其臨床診療及科研發展進步的相應需要,也將是相應臨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繼續前進的一大決定因素[1]。1神經外科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必要性醫療系統的任何一個科室都缺少不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存在,而目前大部分從事護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馬雪華,李春平,雍那.從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談影像技師的技能培養[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7,22(6):629-631.
[2]巫北海.關于醫學影像學技術系列人才培養的一點思索[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8):569.
[3]卞讀軍,胡冬煦,肖恩華,等.高層次醫學影像技師培養與臨床水平的提高[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29(5):3-6.
[4]曾樣階,彭振軍.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與影像技師的基本素質[J].放射學實踐,1999,14(1):42.
【關鍵詞】廣告攝影;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改革
廣告攝影教學存在著嚴重不足,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學生思考分析和主動參與不多,這種單向知識灌輸,使學生缺少實踐鍛煉,教學效果不佳。雖然廣告攝影專業教學在不斷改革,也有高校在教學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總的來說,廣告攝影教材升級緩慢,難以與現實中的廣告攝影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因此,廣告攝影實踐教學亟待改革,這樣學生廣告攝影實踐能力才會得到有效地提高。
一、整合資源、創造環境
廣告攝影教學體系中涉及的基礎設備及與主流廣告傳媒公司的互通共贏模式都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傳統教學設施的落后直接導致與信息時代脫節。學生人數較多,設備少且落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興趣點。其次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因此與廣告公司的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注意力和增加社會活動能力的長期有效的途徑。
二、理論整合,指導實踐
廣告攝影理論是基礎,有了理論作指導,實踐才不會走彎路。雖然現在信息社會下攝影教材琳瑯滿目,但總體延續以前的模式,從相機、膠卷、曝光、用光等講起,教材與廣告攝影實踐嚴重脫節。廣告攝影教材大而全,沒有突出重心。因此有必要把現在的廣告攝影教材進行整合,刪減教學內容中不適合現實廣告攝影環境中實際操作的內容,增加信息社會背景下廣告攝影多樣性的特征,注重藝術表現的潮流性與生動性。在此需要教師不斷的在廣告攝影教學實踐中與時俱進,加大改革力度。因此需在教學環節實施能激發學生興趣點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校本教材,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和思考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感受力。
三、實踐創新,突出能力
實踐課程采用了經典廣告攝影重現與真實廣告攝影實踐兩種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廣告攝影敏感性,提高拍攝廣告攝影照片的能力。
經典廣告攝影重現主要是根據以往的廣告攝影題材進行廣告創意、廣告鏡頭的使用、廣告場景的建立及光線等基礎參數設置的再重現。作為學生對整個攝影環節有個初步的印象。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以合理的再創作。即可以發現拍攝環節中的應用的不足,也可以對經典廣告進行重新的詮釋,讓學生可以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盡情表現,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真實廣告攝影可以更好的結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結合初期以教師幫帶為主,學生觀摩學習為輔。在教學上更加靈活多變,盡早的讓學生增加社會活動能力與攝影技術理解能力。從傳統的課堂學習徹底解脫出來,更好的適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告攝影行業的發展。以此鍛煉學生的廣告攝影敏感性和對攝影更深入的理解。
在經典廣告攝影項目實踐過程中,整個拍攝項目全班同學分成三至四個拍攝小組。專業老師擔任評委,對各個小組交上來的廣告攝影圖片的技術參數和再創作空間進行客觀評價。分階段總結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消化知識。
在校企合作的真實廣告攝影拍攝環境中。老師在廣告攝影現場指導廣告攝影實踐,對學生拍攝的廣告攝影圖片及時進行點評并加以改正。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熟悉各種廣告攝影題材,掌握拍攝技巧。逐步讓學生走出校園,獨立創作和思維。
積極參與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廣告攝影中去,同時邀請優秀的廣告攝影人為學生講解自己的廣告攝影實踐經歷和人生感悟,讓學生在榜樣的鼓舞和影響下堅定拍攝廣告攝影圖片的信念。
四、拓展思路,了解前沿
目前學生接觸的都是老師和校企合作廣告公司的攝影師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畢竟有限,難免會造成學生廣告攝影視野狹窄、藝術表現和再創作的能力不足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可通過多種途徑相結合的方法拓寬學生廣告攝影的思路,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廣告攝影理論和實踐。多看優秀的廣告攝影圖片和登錄廣告攝影圖片網站。優秀的廣告攝影圖片包括報紙、雜志、廣告攝影展覽和國內外獲獎的廣告攝影圖片。各大媒體和廣告攝影協會舉辦的廣告攝影展覽也是欣賞和學習的好地方。國內外每年舉行的攝影比賽的獲獎圖片更是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前沿最直接的范例。有影響力的廣告攝影比賽主要有中國廣告精英業余攝影大賽、美廣告攝影師協會(APA)。比賽囊括了所有的廣告攝影題材,學生可以很仔細地分析每種題材的獲獎圖片,了解每種廣告攝影題材的拍攝精髓和最前沿的表現手法,從中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為現實的廣告攝影實踐提供參考。
總之,藝術設計類廣告攝影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技能強化與創意培養有機統一。通過結合項目、研發校本教材,激發學生自主的創作實踐,提高學生的主觀表達能力和對客觀世界的觀察、思維與表現能力。加強對廣告攝影基本技能與廣告攝影藝術表現手法的把握。更好的適應信息時代背景下廣告攝影市場的人才需求特點。
參考文獻:
[1]謝榮生.廣告攝影講座[J].照相機,1995-01-08.
[關鍵詞]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腫瘤;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11(b)-01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in cancer radiotherapy by takeing CT-MRI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and January 2014 were included. They all underwent CT and MRI scanning. We compared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 in determining the target volume and radiation dose. Results The tumor volume was 72.45cm3 on the CT image and 51.12cm3 on the CT-MRI fusion image, and the area of target tumour cells determined by the CT-MRI fusion image was precise than that determined by CT imag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dose of radiation to the bladder and rectum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radiation dose and maximum radiation dose of the fusion image were bot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T ima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dical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Tumor; Radiotherapy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1]作為當代科技與醫學影像相結合的計算機信息融合工程,為臨床腫瘤診斷、治療提供多模態圖像,為醫學診斷提供了更確切的醫學信息。醫學圖像融合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在于腫瘤的放射治療,通過各種模態醫學圖像的融合,準確勾勒出腫瘤靶區輪廓,使腫瘤放射治療更加精準和有效[2]。該文將通過對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名前列腺癌癥患者,應用CT―MRI融合技術確定前列腺癌強調放療靶區,綜合分析、探討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癥患者50名為研究對象。病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5.32.2)歲。所有患者經醫學圖像及病理學檢查符合前列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癌癥病程情況為T2bT3a期21例,T3bT4期9例。
1.2 方法
1.2.1 掃描方法 所有患者檢查當天清晨保持空腹狀態。醫學圖像掃描前1 h飲用1.5%泛影葡胺水(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藥廠,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33021004),掃面前15 min肌肉注射15 mg鹽酸山莨菪(國藥集團容聲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41023400)。由本科專業醫師操作行CT掃描,掃描范圍從第3腰椎至坐骨結節下緣約 5 cm。患者于第二天CT掃描時間短進行MRI掃描,掃描前1 h喝800 ml溫開水,其他操作與CT掃描一致。
1.2.2 放療靶區勾畫 運用圖像配準軟件對CT掃描及MRI掃描圖像進行配準,并將配準圖片傳入放療計劃系統,根據CT及CT-MRI融合圖像勾畫患者前列腺、精囊的體積,并勾畫出膀胱、直腸、股骨頭周圍的正常組織。對勾畫的腫瘤體積進行化療,化療劑量根據照射體積計算。比較患者CT圖像與融合圖像放療靶區體積大小,以及各部位的照射劑量。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
2 結果
2.1 腫瘤體積勾畫體積比較
50例患者采用CT圖像勾畫的腫瘤體積為(72.45±2.35)mm3,采用CT-MRI融合圖像勾畫的腫瘤體積為(51.12±2.12)mm3,CT-MRI融合圖像確定的腫瘤靶細胞范圍更加精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24,P
2.2 放療照射劑量比較
對膀胱、直腸等部位的照射劑量選擇上,CT圖像技術的放療最小照射量為與最大照射量均大于CT-MRI融合圖像的放療照射劑量,(詳見表1)。采用CT圖像與CT-MR融合技術,兩組數據比較:膀胱最小照射劑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56,P
3 討論
3.1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討論
3.1.1 幾種主要的醫學圖像融合技術 目前臨床成像設備主要有CT、MRI、SPECT、PET等[3],為臨床提供多模態的醫學圖像。圖像融合技術在放療中的應用主要有:①CT與MRI融合。CT圖像應用于腫瘤放療中對高密度組織比較敏感,圖形穩定不易發生變形的優點,但對軟組織邊界顯示不清晰[4]。MRI圖像則提供了較高的空間分辨度,對浸潤性腫瘤軟組織更加敏感,能清晰顯示圖像的邊界。二者的融合對某些特殊部位,如腦部、前列腺要求精度更高的靶區位置時,圖像融合就起到了互補作用,可以幫助醫師確定腫瘤邊界。②CT與MRSI融合[5]。在膠質瘤的放療中,MRI圖像技術對腫瘤的局部控制和復發控制效果不明顯。MRSI技術相比于MRI技術能更加清楚顯示腫瘤位置及形狀,還可以同時顯示代謝水平的有關信息。CT與MRSI融合能提高部分腫瘤的控制效果。③ CT與PET融合[6]。腫瘤細胞具有增殖快、轉移速度快的特點,PET可以根據失蹤化合物在組織內的濃度,對比腫瘤細胞的增殖及代謝水平。PET顯示的活性腫瘤區域圖像與CT圖像圖像融合技術可提高圖像對腫瘤病灶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助于指導精確腫瘤化療區域與化療藥物的劑量控制。
3.1.2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操作步驟 第一,預處理。醫學圖像預處理是對選定的圖像信息進行增強對比度、噪聲去除、統一圖像大小、格式、分辨率,對感興趣區域進行分割等各項處理[7]。
第二,圖像配準。配準首先應選擇適合的圖像特征量進行圖像特征提取;再根據圖像的特征量確定幾何變換,以相似性測度函數檢驗所選圖像與參考圖像的相似程度,并通過改變參數使測度函數值達到最優,最后執行整體變換。
第三,創建融合圖像。首先應進行圖像數據的融合,以圖像為基礎的融合是通過各種圖像預處理方法使圖像最終呈現的效果達到最佳,以像素為基礎的融合即盡量提高圖像清晰度。完成圖像數據融合后,最終通過偽彩色顯示法、斷層顯示法和三維顯示法等顯示方法使臨床醫師能夠通過直觀的圖像進行疾病診斷。
3.2 該次研究結果討論
醫學圖像融合技術使傳統化療計劃的確定擺脫了單一模態數據指引,以不同圖像技術的優點彌補不同技術存中在的不足,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醫學圖像融合技術應用于腫瘤放射治療,可確定腫瘤分布位置,有效提高診斷準確性與靈活性,對惡性腫瘤的控制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該次研究中采用CT-MRI融合圖像確定前列腺癌強調放療靶區的應用中,可以看到,CT圖像勾畫的腫瘤體積為(72.45±2.35)mm3,采用CT-MRI融合圖像勾畫的腫瘤體積為(51.12±2.12)mm3,CT-MRI融合圖像確定的腫瘤靶細胞范圍更加精準。另外,腫瘤靶細胞區域的體積大小與放療照射劑量密切相關,放療區域確定越大,使用的放療劑量越多,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危害更大。CT-MRI融合圖像放療劑量明顯少于CT圖像,化療的毒副作用更少。該次研究與胡玉蘭等[8]關于CT-MRI融合圖像確定前列腺癌放療靶區的結果具有一致性,認為可以利用圖形融合技術進行靶區勾勒,以減小誤差。
綜上所述,醫學融合技術在腫瘤放療中已有廣泛應用,各種醫學顯像技術取長補短,提高了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李興波,陳煬,葉嶺,等.醫學圖像融合技術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1):105-106.
[2] 趙琦,錢永紅,王琨,等.CT、MRI 圖像融合技術在頭部腫瘤放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雜志,2014(z2):163-164.
[3] 宋永浩,夏海波,周誠忠,等.CT/MRI圖像融合在骨轉移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和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3):412-144.
[4] 金爍.醫學圖像配準技術的研究及其在放射治療PET-CT系統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3.
[5] 李凱,蘇中振,鄭榮琴,等.三維超聲-CT圖像融合評價肝癌消融安全邊界[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8):719-722.
[6] 呂宗燁.常規超聲、CT檢查及超聲/CT融合成像對腎腫瘤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21.
[7] 張德智,梁萍.肝臟超聲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5):375-377.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