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藥鑒定技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高職教育;畢業考核模式;等級化;改革與實踐;制藥專業
一、多樣化、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假設的提出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畢業考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提出探索建立多樣化、等級化的畢業考核模式,著重于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畢業考核過程中,學生畢業綜合實踐技能考核達標后,再以職業技能證書,應用型論文(設計),省市級以上競賽獎、產品、發明等為發展通路,給予等級化畢業成績。
根據畢業考核模式要求,所有學生在畢業綜合實踐技能考核達標后要考取一項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成績為A,就達到了畢業要求。引導有能力的學生自愿完成等級化的上層評價要求,并由學校在畢業證
各層考核內容的說明:
Ⅰ畢業綜合實踐技能考核:將職業標準融入畢業考核標準中,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設計畢業綜合實踐技能考核的內容及評價方式,使畢業考核內容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緊密結合,體現實用性、實踐性、職業性。
Ⅱ職業技能證:本專業領域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
Ⅲ應用型論文(設計):應用型論文不能是綜述,是本專業實際工作會遇到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所想的思路及涉及的理論知識,要求學生用論文的形式表達出,最后通過答辯的方式進行考評;應用型設計是通過所學專業知識設計或制作出具體的實物作品以及小改造、小發明,具有實用性。
Ⅳ省市級以上競賽獎:參加省市級以上專業技能比賽獲得的獎項。
Ⅴ產品、發明:產品是指學生通過所學專業知識設計或制作出的實物被企業應用于生產實踐;發明是指外觀設計、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的申請。
二、多樣化、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前期可行性研究
1.高職畢業論文質量調查
參照羅永前等學生畢業論文情況調查指標,對河北省高職制藥類專業2014級已完成畢業論文初稿的學生150人,進行畢業論文質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寫作規范、論文類型、完成方式、完成所用時間,論文寫作的意義及意愿。
表1 高職畢業論文初稿質量調查表
[調查內容\&人數\&占比\&調查內容\&人數\&占比\&寫作規范\&掌握\&22\&14.7%\&論文類型\&綜述型\&119\&79.3%\&基本了解\&81\&54%\&報告型\&15\&10%\&知道一點\&37\&24.6%\&應用型\&9\&6%\&不清楚\&10\&6.7%\&其他\&7\&4.7%\&獨立完成\&24\&16%\&完成所用時間\&1個月以內\&105\&70%\&抄襲往屆\&10\&6.7%\&1個月以上\&45\&30%\&完成方式\&下載原文稍做修改\&35\&23.3%\&是否愿意寫作論文\&是\&22\&14.7%\&網上東拼西湊\&81\&54%\&否\&128\&85.3%\&]
根據表1所反映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對論文寫作規范只是基本了解,畢業論文以綜述型為主,完成方式以網上東拼西湊為主,完成論文時間短,一蹴而就,并且不愿意寫論文,需要老師再三督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高職學生低分錄取,理論知識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大多數很難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2.多樣化、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調查
對河北省高職制藥類專業的270名師生進行多樣化、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現有畢業考核模式的滿意度,是否愿意嘗試新的畢業考核模式,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設計是否合理,在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中自認為(或教師認為)能拿到的成績。
根據表2所反映的情況,大部分師生對現在的畢業考核模式不滿意,希望嘗試新的畢業考核模式,認為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設計合理,但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部分老師擔心學生不求上進,全部只達到A級畢業,學生自己認為能拿到的成績集中在AA級,并且其他級別分布理想,說明多樣化、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的設計是可行的。
三、多樣化、等級化畢業考核模式模擬試驗
中藥鑒定技術主要包括基原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以及理化鑒定四大鑒定方法。在實訓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開設性狀、顯微鑒定實訓教學,其中性狀鑒別實訓主要對常用的400多種中藥材的性狀進行鑒別,而對常見中藥材的偽品、中藥材的商品規格與等級等內容實訓較少,在期末考試主要選取50種重點中藥材的性狀進行考核;而顯微鑒定實訓則選取不同器官的中藥材粉末進行鑒定,每次課2學時,實訓2味藥材,占用了較多的課時。目前的實訓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實訓內容比較單一,即主要以性狀鑒別與顯微鑒定實訓兩個項目為主開展相關的實訓;②未開設綜合性較強的實訓內容,學生的綜合能力未得到應有的提高,難以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針對《中藥鑒定技術》實訓教學現狀,有必要對藥學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調查,分析并總結不同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所要求的專業知識、技能與素質,有針對性地根據工作崗位制定《中藥鑒定技術》的實訓項目與內容。
2中藥鑒定技術崗位能力要求分析
近年來,對我校藥學系實習生所在實習單位進行了調查,實習單位包括制藥企業、飲片公司、醫院藥劑科、連鎖藥店、藥物研究所及藥品檢驗所等多家藥品生產、經營、新藥研發及質檢企業。調查結果表明,與《中藥鑒定技術》密切相關的崗位工作任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①以中藥飲片企業、醫院藥房及藥店為代表的企業,工作崗位要求工作人員掌握常用中藥材、飲片的性狀特征為主,在采購與銷售過程中,通過對常用中藥學論文進行性狀鑒別來判斷中藥的真偽與質量優劣,因此,對中藥材的正品與偽品鑒別、中藥材的商品規格與等級有較高的要求,而對中藥材的顯微鑒定等技術的要求較低。②以制藥企業的新藥研發部、質量檢測部,藥物研究所以及藥品檢驗所為代表的企業,其工作崗位以新藥研發與藥品檢驗為主,工作崗位要求能對中藥材及中成藥進行鑒別與質量評價,并能熟練地對中藥材、飲片進行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含水量、水分、灰分、揮發油、重金屬、農藥殘留、薄層鑒別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進行測定等,要求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與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調查中發現,我校的實習生到單位后,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才能適應與熟悉相應工作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針對上述的崗位工作任務,在《中藥鑒定技術》的實訓教學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實訓教學,以幫助學生盡快地了解與適宜企業工作崗位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中藥鑒定技術實訓教學的改革建議
3.1性狀鑒別實訓教學中藥材的性狀鑒別實訓為《中藥鑒定技術》實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實訓教學主要針對常用400多種中藥材的性狀進行實訓。在性狀鑒定實訓方面,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革:①精簡中藥材標本實訓品種。性狀鑒別主要對重點、常用且偽品較多、易混淆的中藥材品種進行鑒別。而對實際應用較少的中藥材品種,容易鑒別的中藥材品種在實訓過程中可采用刪除或壓縮實訓課時;②增加中藥材偽品鑒別品種。目前,實訓教學過程中的偽品數量較少,理論教學的偽品鑒別多采用《中國中藥材真偽鑒別圖典》中收載的品種,該圖典收載的偽品種類多且均附有彩圖。在教學與實訓過程中,宜針對當前中藥材市場上新出現的偽品進行收集與鑒別,幫助學生了解中藥偽品的現狀并增強鑒別水平;③補充中藥材的商品規格與等級知識要點。中藥材的商品規格與等級是中藥材在生產、加工與銷售中評價商品內在價值的重要依據。因此,應根據《七十六種藥材商品規格標準》中的要求,選取貴重、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藥材品種,并結合藥材市場上現有的中藥材商品規格與等級進行實訓教學。
3.2顯微鑒定實訓教學顯微鑒定為中藥鑒定的重要方法,但隨著現代分析技術與鑒別手段的不斷提高,顯微鑒定的應用范圍在改變,為了適應實際工作崗位,應對顯微鑒別實訓項目進行改革[3]。顯微鑒定項目應選取具有典型顯微特征的中藥材(如大黃、蒲黃等)、不同器官類型的中藥材(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類中藥材)進行實訓,通過代表性的中藥材顯微鑒定,幫助學生熟悉顯微鑒定的方法、掌握顯微鑒定的基本技術,以滿足不同工作崗位的任務要求。
3.3綜合性項目實訓教學在綜合性項目的實訓內容上,可選取1~2味代表性中藥材(如人參、丹參等),依照《中國藥典》的中藥材項下的要求,分組開展性狀、鑒別、檢查(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以及含量測定等項目的實訓。通過綜合性實訓,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熟悉與掌握《中國藥典》的中藥材檢查項目的具體要求,熟悉藥典附錄中的具體檢驗方法與技術要求。盡管《中藥鑒定技術》綜合性實訓項目的中藥材品種較少,但通過綜合實訓,可以將中藥鑒定技術、中藥化學、中藥制劑分析等課程內容進行融合,而不會出現知識銜接斷檔的現象。因此,開展綜合性實訓教學,有助于解決實訓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問題,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4結論
中藥鑒定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與其它學科聯系密切的應用學科,實訓教學環節是中藥鑒定技術從理論教學走向實踐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即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又要與具體的工作崗位任務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訓教學。課題組通過對不同類型企業關于中藥鑒定崗位的技能要求進行調查與分析,總結出兩種類型的崗位工作任務,圍繞不同工作任務要求掌握的技能,有針對性地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革。通過實訓教學的改革,使學生在實訓教學階段了解與熟悉不同工作崗位群的工作任務與要求掌握的技能,進一步增強相關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及早適應并融入企業的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中醫藥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最具優勢、最有特色的行業,是我國傳統瑰寶。新時期,除社會發展和中藥產業快速增長的因素外,中藥行業職業種類的日漸增多和細化,迫切要求中藥人才從單一學術型向復合應用型發展,并與醫學、生物技術、農學等多學科合作培養復合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實現中藥產業的技術性變革。首批開展中藥學專業學位43家院校中,中醫藥院校22所,西醫藥院校11所,綜合性院校7所,農林院校2所,商業院校1所,幾乎覆蓋各類院校,也充分表明這一點。因此,以中藥學為主體,多學科交叉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成功構建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如中藥學與化學、工學等緊密結合,著力培養為從事藥物研究、開發和生產的工程技術工作的創業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藥學與醫學結合,著力培養能解決藥物質量控制和臨床合理用藥等問題的執業藥師型人才;藥學與管理學結合,培養能進行科學決策、經營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圍繞以上專業方向構建培養模式,制定相應的技能操作大綱和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并加強基地與技能實驗室建設,將有效保證并不斷提高中藥學專業學位的人才培養質量。
以產學研結合打造中藥學專業學位主要培養環節中藥學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要求,教學應以能力與技術培養為核心,聘請在中藥研發、注冊、生產等環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參與教學,教學方式注重教師講授與學生研討、模擬、案例教學的有機結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醫)院聯合培養的產學研結合模式應成為專業學位培養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礎上,采取雙導師制的指導方式,學校導師負責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合作單位導師負責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由此,校外基地建設也成為決定專業學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產企業的技術、管理與市場營銷等部門,醫院臨床藥學部、藥房以及醫藥公司等實踐基地以外,充分發揮和利用高校現有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產學研基地等優勢條件,與國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點應用型科技攻關項目以及社會企事業單位的需求掛鉤,是強化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支撐條件。
2構建舉措
2.1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科學設置方向培養目標上,中藥學專業學位旨在培養能夠結合實際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勝任中藥產業各個領域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以此目標為指導,可以明確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是從事中藥產業各領域、各環節的質控、監管、營銷的應用型人才,而非藥物組成、機理及相關理論研究的學術型人才。在實際培養工作中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培養:系統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備全面勝任行業實際工作的實踐應用能力;基本掌握生產、流通、管理與科研設計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具備敏銳發現、善于分析、快速解決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或突出事件的組織應變能力;同時注重人文與專業素質的培養,具備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及時處理相關工作的溝通協調能力。
在學科專業方向,可設置為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中藥制劑分析與質量控制、中藥材種植與加工、中藥市場營銷與管理、醫院調劑與制劑等5個主要方向,基本涵蓋了中藥產業及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藥新藥研發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熟悉中藥新藥注冊法規和政策,具有現代中藥產品研發各環節的科學設計能力,勝任現代中藥研究與開發工作。中藥制劑分析與質量控制方向著眼于中藥及復方制劑的質量監控工作,要求學生掌握中藥制劑定性鑒別等現代分析技術和方法。中藥材種植與加工方向主要培養掌握藥用植物栽培與鑒定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從事中藥材種植、鑒定、加工、炮制及中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工作的專門人才。中藥市場營銷與管理旨在培養適應現代醫藥企業、事業單位需要,掌握營銷、經濟、法律專業知識與技能及中醫藥知識的高級管理人才。醫院調劑與制劑醫院制劑方向旨在培養能夠開展醫院制劑監管工作,對臨床醫生與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與信息服務的專門人才,應掌握中藥飲片的鑒別、保管,掌握中藥各種劑型的制備過程及各生產崗位的標準操作規程。
2.2強化階段培養,優化培養過程圍繞實踐應用能力與技能的培養,擬設置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3個主要環節。其課程學習為第一階段,時間為第1學期,在學校集中完成課程學習和基本實驗技能;第2學期至第6學期為實踐技能培養期,進入企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部門進行專業實踐技能訓練,期間,第4學期至第6學期不脫產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第一階段在主、副導師指導下填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主要工作是按照課程要求完成所選理論課程和技能方法課程的學習。課程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公共課由外語和政治理論課組成,為必修課程。專業基礎課主要反映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近期國內外研究進展,為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為方向分化課,是依據研究方向的不同,開設的側重某一分支學科的系統知識,為選修課。
例如,制藥工程與技術方向可設中藥工業化制劑原理及技術、制藥設備原理、中藥藥品設計與研發、GMP與技術改造等課程。中藥檢驗與分析方向可設置中藥品質評價與質量標準建立、藥品檢驗標準操作規范、中藥儀器分析專論等課程。醫院調劑與制劑方向可設置中藥臨床研究管理、中藥調劑學專論、中藥臨床循證評價、中藥物流通論等課程。依據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應突出知識交叉性、實用性、創新性的特點,要注重理論學習與生產管理實際有機結合,以知識或問題(能力)為主線把不同學科知識加以綜合,創新教學方法。
授課方式上,多采用課程講授、案例研討和實驗設計等形式,重視發揮在中藥產業管理環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醫院)專家參與教學。第2階段是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工作的核心內容,主要在合作企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部門進行專業實踐技能實習,時間為2年半。第2階段可分為專業方向的基本技能訓練和專項技能訓練兩個部分。最后一年應屬于專項技能訓練階段,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并進行資料收集,撰寫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完成開題報告評議工作,并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第6學期完成論文,進行學位論文答辯與申請環節。
2.3產學研結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中以產學研結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保證專業學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國際先進藥學教育均著重于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側重于實踐技能訓練,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以美國的Pharm.D學位為例,前1~3年進行早期藥學實踐或介紹性藥學實踐,第4年全年進行進階藥學實踐。大多數學校在藥學實踐完成時不僅授予學位,還頒發實習畢業證,沒有實習畢業證,就難以找到工作。英國的臨床藥學實踐多采用連續性實踐方式,時間大約為1年,實踐范圍包括醫院、社區、藥房、國民健康服務機構等,實踐方式亦多種多樣。日本、德國均有相似的藥學實踐要求。因此,中藥學專業學位應充分發揮校企、校院聯合培養的優勢與特色,采取雙導師制,即由學校在職研究生導師和合作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共同擔任導師,指導研究生技能訓練與學位論文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導師在專業技能實習和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針對實踐技能培養環節應出臺相應的技能操作大綱與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還應制定基地的建設規范,特別加強生產、流通等方面基地條件與教學設施建設尤為重要。
2.4規范格式與評閱標準,強化學位論文質量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申請學位的主要依據,狹義上講,論文質量即代表著一個類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是判別一個模式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因此必須做好中藥學專業學位的論文工作。在內容上,學位論文須與中藥產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體現學生運用中藥學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中藥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論文類型可以是質量較高的現場調查分析報告、針對主要技術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研究設計解決方案,或者其它相關研究論文。作為學校管理部門,應及時細化論文格式規范、內容與行文要求,要設置相配套的學位論文評閱標準與管理辦法,供評閱、答辯以及學位評定委員會專家參考執行。